五年來,發放各類慰問金280.95萬元,走訪慰問一線、困難職工等4934人次;
五年來,助學救助活動發放助學款158.98萬元,資助困難職工子女365人次;
五年來,發放醫療、生活等各類救助金162.71萬元,救助331人次;
五年來,幫助追回職工經濟損失522.75萬元,開展法律援助356人次;
五年來,全區建檔困難職工從717人逐漸減少至48人……
近年來,區總工會堅定不移貫徹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神,緊扣工會主責主業,深入落實「四個一批」,實施「七個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工會幫扶工作精準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工會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開展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這一串串承載「娘家人」情懷的數據,背後正是每一位受益職工開心的笑臉。
服務陣地「遍地開花」
今年9月初,正值各大中小學開學期間,位於璧城街道民主路的璧山區職工服務幫扶中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面帶憨厚拘謹的笑容,對著工作人員連連道謝:「娃兒能正常上學,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原來,這名男子名叫陳平全,是一名環衛工人,自身患有尿毒症,妻子早年下崗失業,家庭經濟狀況捉襟見肘。今年,孩子考上了一所好大學,這本應高興的事情卻因為學費沒著落,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平全看到職工服務幫扶中心,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詢問,工作人員隨即熱情地為其登記了信息,經過調查核實、信息比對等程序,陳平全於8月底正式被納入建檔困難職工,並為其提供了6000元的助學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別的我都不在乎,就希望孩子有出息!」情到深處,陳平全激動得流下眼淚。
而這僅是區總工會利用服務陣地,為職工脫困解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有效延伸和拓展服務職工群眾的觸角和空間,區總工會積極構建服務站點網絡,用心用情做好區職工服務幫扶中心日常工作,並下設16個服務站,進駐15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服務站,開展日常幫扶等工作,讓轄區職工服務工作無盲點,職工處處能找到「娘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站點中專門設立了法律援助室,邀請經驗豐富的專業律師輪流值班,為職工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解答、法治宣傳教育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和合法利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區總工會還分別在文星路、秀湖公園、楓香湖兒童公園等地打造市級「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2個、區級「愛心驛站」1個、「建設者之家」愛心驛站1個,並聯合區城管局在城市公園、公共廁所等地打造了12個「勞動者港灣」,為廣大勞動者提供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的場所。
區總工會依託「遍地開花」的服務陣地,全方位、全時段打造幫扶服務品牌,近年為戶外勞動者「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共計4250人次,送出價值8.8萬元的藥品及慰問物資,職工們歸屬感、幸福感愈發強烈,工會真正成為職工信得過、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離不開的「娘家人」。
送溫暖進千家萬戶
「最近身體怎麼樣,生活上有什麼困難?」今年春節期間,區總工會深入重慶金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山青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走訪慰問建檔困難職工、困難農民工、困難民營企業職工等,為他們送去慰問金、慰問品和新春祝福。
每到一處,工作人員都與職工及其家屬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身體狀況、子女教育等情況,認真傾聽他們的所需、所難、所盼,共同商討解困方法,鼓勵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用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如果不是你們,我真的都快堅持不下去了!」困難職工黃明現因丈夫雙目失明,母親患癌,生活的痛苦和重擔幾乎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無法喘息。面對工作人員的關懷,她頗為感動。
到基層去,到困難職工家中去。區總工會始終堅持以職工為本,把送溫暖工程打造成為職工排憂解難的「暖人心」工程,送慰問到崗位,送關懷到家庭,把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懷、溫暖送到困難職工的心坎上,讓廣大職工體面工作、尊嚴勞動、快樂生活。
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是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僅僅是工會的事。區總工會努力在「誰來幫」「怎樣幫」上想辦法,全面整合轄區各界資源,與區中醫院、城北小學、正則中學、大型連鎖藥房等籤訂了合作協議,成立了愛心醫院、愛心學校、愛心藥房,為全區困難職工、勞動模範提供一卡通(愛心卡)的優惠服務。
此外,區總工會特別成立了「愛心志願隊」,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職工群眾提供法律政策講解、理髮、護理等服務,共同凝聚起脫困解困強大合力。
常態化救助讓工會的愛心浸潤著困難職工的每一天。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時期,區總工會依舊活躍在基層,及時了解每一名困難職工的生活、工作情況,開展線上心理疏導工作,提供應急幫扶,先後為47名在檔困難職工發放特別生活救助金9.4萬元,對217名因疫情影響低收入職工及1名感染新冠肺炎職工發放溫暖慰問金6.56萬元。
精準識別對「症」幫扶
57歲的程國普是重慶欖菊實業有限公司的職工,妻子腰椎不好無法乾重活,每月2000餘元的工資是一家人唯一的收入。去年,妻子又被診斷為乳腺癌,徹底打破了兩人平靜的生活,治療不僅花光所有積蓄,還欠下10萬元的外債,每月高昂的化療、藥物費用更是猶如巨大的烏雲,深深地籠罩在整個家庭之上……
無獨有偶,44歲的謝興敏在重慶金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自身腿部患有殘疾,丈夫因病下崗後無固定工作,家中還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2500元的微薄收入遠遠無法支撐家庭日常開銷……
面對一個個「失去往日溫暖」的職工家庭,區總工會及時伸出了溫暖的援助之手:為程國普夫婦辦理了職工互助保障,並送來了生活救助金、醫療救助金47300元,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謝興敏累計獲得了工會提供的殘疾人特別救助金、生活救助金、助學金等37700元。在困難職工最艱難的時候,區總工會幹部總會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設身處地地為職工著想,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職工群眾,滿懷深情你就能做好工會工作。」一名基層工會幹部如是說。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難職工家庭的貧困問題呢?瞄準貧困原因,開對脫困「藥方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從大水「漫灌」式的普惠救助到「滴灌」式精準幫扶,區總工會把「精準」二字貫穿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的全過程,對建檔在冊的困難職工根據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進行分類建檔,嚴格落實「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助學救助」「殘疾人精準幫扶」「腎病綜合症困難職工家庭精準幫扶」「住房租金補貼」等各類救助制度,最大程度保障每位建檔困難職工都能享受到不同類型的項目幫扶。
自2017年起,區總工會還將建檔困難職工納入職工互助保障,累計為435人次建檔困難職工購買了職工重大疾病保障,實現工會幫扶由臨時救助向長效救助、小額救助向大額救助轉變。
打好促就業「組合拳」
「站在或者跪在孩子身後,將雙手環抱在孩子腰部,一手握拳,將握拳的拇指一側緊抵住孩子臍部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正中線上……」近日,在丁家街道辦事處,區總工會2020年家政服務人員技能培訓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老師現場指導學員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
整個培訓為期10天,主要採取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家政服務基礎知識、家庭清潔衛生、家庭膳食、嬰幼兒看護等相關知識教學,老師講得精彩生動,學員們聽得興致勃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救濟式幫扶只能管一時,實現就業才能管長遠。基於這種思想,區總工會把「輸血式」幫扶與「造血式」幫扶相結合,持續聚焦重點群體,深化工會就業創業服務,廣泛開展就業服務活動,為城鎮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適齡農村居民等擬就業群體提供職業介紹、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職工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再就業能力。
「沒有工會幫助,我不可能找到這份月薪6000多元的工作。」困難職工劉曉潔就是技能培訓中的受益者之一,她今年參加了家政培訓班後,很快又通過工會舉辦的招聘會找了一份月嫂工作。
2016年至今,區總工會已開展了母嬰護理、醫療輔助、產後康復、養老護理等家政從業人員技能培訓42個班次,培訓學員2355人,均通過考核並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同時,還聯合區人力社保局開展「璧山區2020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網絡招聘會」「2020年璧山區民營企業招聘月」等各類招聘活動,幫助困難職工實現就業。
孩子常常被喻為一個家庭的希望。「對困難職工家庭來說,子女能否順利成長成才,不僅關係到孩子自身的前途,更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命運。」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根據廣大職工的訴求,在寒暑假期間,利用各級基層工會網絡,為建檔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實踐崗位,發放資助金,今年共提供25人次崗位,使用區級幫扶資金8.4836萬餘元。
如今,「助學成才」活動已經成為區總工會長期開展的一項「工字號」品牌活動,成為體現愛心、溫暖人心、凝聚信心的民心工程,照亮了困難職工家庭子女的成才路,託起了困難職工家庭的夢想和希望。
「聯繫服務職工是工會工作的永恆主題。做好睏難職工精準幫扶工作,既是責任,也是擔當……」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這樣說,「新形勢下,區總工會將進一步適應職工群眾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按照職工群眾的意願要求推動工作,提供精準化、訂單式、普惠性服務,努力建成職工群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職工之家』,有效解決職工群眾『有話和誰說,有難找誰幫』的問題,讓困難職工群體在更高水平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