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捋擠

2020-12-14 行者人生路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

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楊澄甫宗師晚期拳照——捋

楊氏太極拳圖解—

動作講解

動作一:以腰帶動,由正前方向轉體45度,使兩臂逐漸翻轉,變兩手掌心側相對,右手側向外,左手側向裡。面向西北。

動作二:仍以腰帶動兩臂隨體由右側經過正前方捋 至左側45度處,同時逐漸將重心移至左腿坐實,變右腿為虛步,面向西南。

口訣

身向右轉,翻動兩臂,右臂外旋,屈臂坐掌,至右側45度,由右向左,至左側45度,重心坐在左腿上。

楊氏太極拳圖解—

動作講解

動作一:兩臂隨腰由左向右轉體的同時,右臂向裡屈,掤右臂,掌心變為側向裡。左臂翻動向內轉,變掌心側向外,搭在右小臂近腕處,略離掌跟。

動作二:在轉體搭臂的同時,用後退向前蹬出,將重心逐漸移向右腿,成右弓步,左腿蹬直。兩臂也隨腰向前擠出。面向正西。

口訣

屈右臂,翻左掌,左手搭住右小臂,向前擠出,弓出右腿。

孫承強(字雲玄),九零後,安徽金寨人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門生

2019年豫見太極形象大使

2007年接受專業田徑訓練

2010年習練跆拳道,於2012-2013在北京擔任跆拳道教練並開始習練楊氏太極拳

2015年跟隨扎西先生入室弟子楊志燾習練傳統楊氏太極拳;2016年先後受多位扎西先生弟子指導傳統楊氏太極拳、樁功、械及推手並擔任助教,同年底參加扎西先生提高班

2016年參加楊斌老師傳統楊氏體用班

2017-2019年就職於楊氏太極(西南)培訓基地,並參加六期楊軍老師執教的教練培訓班

2019年2月底參加楊軍老師弟子門生培訓班

2019年8月參加楊軍老師首屆親傳推手培訓班

雲南習武期間受中國式摔跤傳人鄒長君老師指導散手及基本功,武式第五代傳人戴吉存老師指導單操手及推手,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李錫森老師指導內功及散手。2016年開始從事太極拳教學工作,先後就職於感恩太極大學堂,楊氏太極(西南)培訓基地(昆明),2019年7月自發開始公益健康中國太極行,足跡踏遍中國13個省,共計22個市縣,歷時80天。受眾學員上千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相關焦點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單鞭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右掤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倒攆猴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 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 楊氏太極拳24式拳譜及圖解和視頻
    弘揚太極文化!歡迎 點讚/關注➕/轉發!!!1998年,為紀念鄧小平「太極拳好」題詞2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組織進行了10000人的24式太極拳表演,場面蔚為壯觀。這說明太極拳已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群眾喜愛。目前,國家已將太極拳列為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內容。
  • 萬籟聲原式太極拳圖解
    自然門一代宗師萬籟聲老師1932年在長沙創辦國術訓練所時,首次公開發行了《原式太極拳圖解》(也稱為張三丰原式太極拳)。 又有名劈太極者,聞其藝業,尤屬精湛,然甚罕遘,但相傳太極拳在唐時有許宣平、李道子二人即擅之,至宋張三丰又闡明,再至元世祖時,有西安人王宗嶽得其傳,著有太極拳論,太極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總式歌等書。溫州有陳州同者從之學,故又留傳溫州。又百餘年至明嘉靖時,則以張松溪為最著,張為浙之鄞縣人,師孫十三老,有徒四人,即四明,王皋,季化南,葉繼美(字近泉),以近泉為獨優。近
  • 楊氏太極走心手法解讀,再不收藏就錯過了
    在練習楊式太極拳時,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傳統楊氏太極拳對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轉,與身法心法相合完成招式的轉變,拳勢流變要高度協調,一處有誤即刻有失拳味,須處處留意。今天,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特地就楊氏太極拳手法做個分享。
  • 趙幼斌楊氏太極拳培訓班在渭南舉辦
    趙幼斌老師(右一)領拳作者 盧南8月9日至12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趙幼斌老師應邀來渭南舉辦楊氏太極拳培訓班,旨在積極推廣和普及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加快全民健身體系建設。針對學員練拳的實際情況,培訓班以楊氏太極拳傳統套路85式為切入點,按楊氏太極拳的傳承、特點、拳理拳法、基本理論、每一個動作的基本要領循序漸進的進行講解,對習練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重點示範予以糾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 楊家太極拳武學體系—太極長拳(馬偉煥)
    時人有稱之為快拳,楊守中老師嚴肅的說:我們應該稱太極長拳,《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現時一般說楊氏太極拳都是指八十五式的傳統套路,亦即舊稱「十三勢行功架」的太極拳,或者說是楊澄甫所定型的架式。我們曾試將楊澄甫宗師長子楊振銘(守中)所授架式帶到廣府永年─太極拳發祥地與名家交流,印證了楊鳳侯楊班侯在鄉傳下來的太極拳架式作比較,是基本一致的。
  • 推手練習對於太極拳的重要性
    現在許多太極拳老師其實是不教推手的,一個原因是自己不會,一個是推不好。作為一個學楊氏太極拳的,你說你推手不會,那就代表你對最基本的掤捋擠按,攬雀尾,雲手,毫無了解。這三個動作但凡你稍稍了解一個,推手都是毫無問題的。如果感覺自己會推,但推不好,那就證明你對這三個動作的理解不夠深刻。
  • 太極八法詳解:捋
    在運用捋法時,要注意自己的身形手勢,牢記先賢大師的告誡,「陰陽之母,動靜之機」,此時不可忘記太極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掛力,手上要松不掛力,像陳鑫大師說的「妙手空空」是絕佳的手勢,我說「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擊的第一要素。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 《太極圖說》與太極拳
  • 太極拳八法精華之-----捋
    在運用捋法時,要注意自己的身形手勢,牢記先賢大師的告誡,「陰陽之母,動靜之機」,此時不可忘記太極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掛力,手上要松不掛力,像陳鑫大師說的「妙手空空」是絕佳的手勢,我說「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擊的第一要素。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 楊氏太極走心手法解讀,錯過是你的損失
    傳統楊氏太極拳對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轉,與身法心法相合完成招式的轉變,拳勢流變要高度協調,一處有誤即刻有失拳味,須處處留意。十幾歲時,隨著祖父開始在世界各地傳播楊氏太極拳,並作為主要力量連續參與到山西省楊氏太極拳協會成立以及教學、表演與競賽之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太極技藝、組織經驗和社交能力。三種基本手型傳統楊氏太極拳的手法除了在棚、捋、擠、按、採、挒、肘、靠的運用,還在「抓、拿、打、摔」 中頻繁變化。在了解手法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楊氏太極拳的三種基本手型。
  • 太極拳這招練好了,等於學會了三分之一套路
    攬雀尾是楊氏太極拳具有標準性,也非常關鍵的一個式子。 攬雀尾勢,出自陳氏拳的懶扎衣勢,卻連帶著六封四閉一起用進去了,走的是一個循環的四正手——掤、捋、擠、按。這就把太極推手的基礎包含進去了,是太極拳的宗正核心勢法。
  • 楊氏太極拳各式動作解析
    ,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楊氏太極拳動作名稱的內涵,可以加深對太極拳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有利於太極拳的傳播與發展。接著才是「起勢,兩手舉動,陰陽即起,太極產生。待拳架將練完時,千萬不可忽略「收勢合太極」。拳式,合太極者,合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仍歸於太極,即收其心意氣息,復全歸於丹田,凝神靜慮。太極宗師楊澄甫先生說:「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即推手所謂黏連粘隨。往復不離不斷。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日。攬雀尾其法有四,掤捋擠按。」
  • 【傳世經典】扎西恩師傳統楊氏太極拳第一段教學示範並分解口訣
    【傳世經典】扎西恩師傳統楊氏太極拳第一段教學示範並分解口訣 素材來自 感恩太極大學堂 扎西大師第一段教學視頻 第一段口訣
  • 太極八法之「捋」詳解
    在運用捋法時,要注意自己的身形手勢,牢記先賢大師的告誡,「陰陽之母,動靜之機」,此時不可忘記太極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掛力,手上要松不掛力,像陳鑫說的「妙手空空」是絕佳的手勢,我說「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擊的第一要素。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 五一期間連續三天直播精講:高保中老師教你練楊氏太極拳之攬雀尾
    具體直播時間和課程安排:5月3日上午10:00-11:00 講解傳統楊氏太極拳攬雀尾之右掤5月4日下午3:00-4:00 講解傳統楊氏太極拳攬雀尾之捋的練法(一)5月5日下午3:00-4:00 講解傳統楊氏太極拳攬雀尾之捋的練法(二)觀看方法:直播時間,手機百度搜索「學有所獲」即可觀看。
  • 「張紅衛」楊氏太極拳傳統老架108式
    【拳術為太極大師江叔龍所傳,經由張紅衛彙編整理拍制】(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視頻鑑賞】【背景介紹】>楊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楊露嬋(1799-1872)、其子楊健侯(1839-1917)、其孫陽澄浦(1883-1936)歷經三代人,在陳氏(陳長興)太極拳基礎上結合多種武功不斷完善,以其獨特的風格開宗立派。
  • 拳拳服膺:太極拳的修身之道(附原地太極拳圖解)
    所以談論太極拳之初,我們就來講一講太極拳名稱中的應有之義。太極這個詞首先出現於《易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認為,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兩面組成的,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轉化。這種太極思維方式滋潤了中國的哲學思想、人文藝術,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毛筆的一軟一硬,筷子的一動一靜,書法的摺疊往復,太極劍劍身和劍穗的一剛一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