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走進歐洲尋常百姓家的改良針灸針

2020-12-16 北京周報

  來自北京的電梯修理工王晨從未料到,一個小小的工具能讓他一整年都能擺脫持續性頭痛。自從六年前被診斷出患有頸椎病以來,這位26歲的小夥子一直被頭痛困擾。王晨告訴《北京周報》記者:「我試過很多種止痛藥和西醫治療方法,但沒啥效果。」

  無奈之下,這位絕望的年輕人訴諸針刀療法,這是一種融合了中國針灸術和西方解剖學的微創手術。在2018年之前,他從未聽說過針刀。令他驚訝的是,在接受了三次針刀治療後,他的頭痛很快就緩解了。王晨說:「這一年都沒疼過。」

 

  因此,當2020年初,頭痛再次發作時,王晨毫不猶豫地掛了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肖德華醫生的號。去年,正是肖醫生用針刀對其頸部進行了治療。

 

    

中西合璧的療法

  肖德華告訴《北京周報》記者:「針刀,從發明到現在,才44個年頭。發明人是江蘇一個基層醫院的大夫朱漢章。」 肖德華曾師從朱漢章。同時,他也是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副會長、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的醫生。

 

  202016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副會長、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肖德華在北京出診。(《北京周報》記者 魏堯攝)

 

  1976年,一位木匠的手被斧頭砸傷,手掌骨折。治療後,腫脹消退,骨頭也癒合。但他的手掌失去了抓握功能。然而,如果他做了手術,可能會有後遺症,他一家人的生活也許就會沒有著落。他看了許多醫生,但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最後,他去找到了朱漢章。朱漢章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用注射針頭直刺病人手掌,反覆剝離,把筋膜從骨頭上分離出來。結果,成功了。經過三天的康復訓練,木匠的手康復了,終於可以拿起斧頭。

 

  這一成功的嘗試給了朱漢章一個啟示,他認為:用閉合性剝離的方法代替切開松解,以分離病變軟組織,減輕病患疼痛。於是,「小針刀」在他的腦海裡也萌生了!最初的設計是:將針灸針加粗,下端製成刀刃狀;上端安上一個扁平的柄,以便控制刀口運行的方向。

 

  同年,第一批針刀問世。這個將針灸針和手術刀融為一體的醫療器械,被命名為叫「小針刀」。「針刀的刺激量相當於普通針灸的30多倍。以針的形式進入人體,以刀的形式治療。療效比針灸針要快,」肖德華說。

 

  這項發明於1988年獲得國家專利,並在第三十七屆布魯塞爾國際科技新發明博覽會上榮獲尤裡卡金獎。

 

  上世紀90年代初,朱漢章的針刀學專著出版,並被翻譯成19種語言。2003年,針刀學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新學科。

 

  肖德華原是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一名針灸推拿大夫。1992年,肖德華聽說了這種新療法後,投入朱漢章門下,開始學習小針刀療法。肖德華說:「當初,朱漢章教授把中醫的宏觀思維和西醫的微觀相結合,產生了一個新的醫學體系。」

 

  200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和湖北中醫藥大學招收了第一批針刀專業本科生。肖德華說:「最近幾年,針刀從業人員的數量呈幾何倍數上漲。」他估計,目前中國搞針刀的人約為50萬左右。

 

    

「跨界」之器

  早期,針刀主要用於治療骨科疾病,包括頸椎病、肩周炎、背部軟組織損傷、網球肘等。肖德華說:「我們扎完之後,不少病就迎刃而解,確實比想像的要好得多。」由於療效顯著,針刀療法口碑頗佳。越來越多的病人開始接受針刀治療。肖德華說:「患者都是口口相傳來的,我們從來沒做廣告。」

 

  隨著針刀醫學的發展,針刀也被應用於治療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過敏性鼻炎和一些消化系統疾病。

 

  據肖德華介紹,目前不少麻醉科和骨科的醫生都在使用針刀。他說:「針刀是一種跨界器具。」

 

  這枚小小的器械也在跨越國界。1991年,朱漢章應邀赴東南亞講學和行醫。自2006年朱漢章去世以來,他的弟子繼續在國際上推廣小針刀。

 

  201894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副會長、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肖德華(右二)在德國德勒斯登常琦瑛診室開展針刀技術指導後與工作人員合影。(受權圖片)

 

  20093月,肖德華應邀赴羅馬尼亞坐診。在18天裡,他看了315人。因為療效好,三個月後肖德華再次入境到羅馬尼亞。他說:「最多的時候,一天跑兩個地方,治80多個患者。」

 

  在肖德華第三次訪問羅馬尼亞期間,他遇到了一個13歲的女孩,常年被頭痛困擾。女孩的父母決心試一試中國針灸。肖德華回憶說:「根據我個人的臨床經驗,頭部疾病多半與頸椎有關係。所以,我願意試一試。那是2009929日。我用針刀給她做了第一次微創手術,並告訴她父母10月份再帶她來看。」

 

  一個月後,肖德華又給小女孩施刀。經過13次針刀治療,加上服用羅馬尼亞當地的草藥,女孩的頭痛症狀消失了。肖德華肖說:「這個女孩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念大學,狀態不錯,再沒有頭痛。」那次經歷開啟了肖德華治療疑難雜病的信心和勇氣。

 

  如今,肖德華經常出國,到世界各地推介針刀醫學。2019年,他15次出國,要麼進行治療,要麼培訓學員。

 

  在去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帶來了重要機遇。

 

  肖德華認為,針刀在海外的成功推廣,是中醫藥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典範。「十幾年前,我們就已經把針刀推廣到國外。在國外辦培訓班,很受歡迎。針刀醫學是中西醫的結合點,對整個中醫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

 


針刀醫學仍需完善 

  但是,針刀療法畢竟是一種相對新的治療方法,在學科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指出,雖然小針刀具有見效快、療程短、適應範圍廣等優勢。但還需大力推進其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以及學科研究。需發掘歷史性資料,總結和創新理論,結合現代科技規範發展。

 

  「由於缺少臨床指南和標準,針刀從業者只能憑經驗操作,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易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吉林省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翟宏業在接受《北京周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當前急需建立一個臨床指南和標準。

 

  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針灸科主任李石良具有10餘年超聲可視化針刀技術研究經驗。他認為,超聲引導可以適時監控針刀治療操作過程,以提高針刀療法的準確性。

 

相關焦點

  • 針刀治療了解過嗎?安全有效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因而,作為一種針對性治療頸肩腰腿痛的常用方法,針刀療法已經日益走近我們的生活。日前,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疼痛科針刀專家肖德華教授應邀來我市坐診,也針對患者最關心的一些問題為我們進行了解答。做針刀是開刀嗎?
  • 百色田陽區: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
    「微宣講」讓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日前,田州鎮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敢壯微講」宣講,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涵被社區大媽們編成了琅琅上口的音舞快板,把大道理講成大白話。現場群眾感慨道:「這樣的宣講既好聽又好記。」
  • 順德:黨建引領 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通過立足群眾實際需求,加強頂層設計,精準設計服務內容,順德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順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搭平臺建陣地打造精神家園走進樂從鎮水藤村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標語映入眼帘。
  • 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南城社區,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臺)、縣公益電影放映管理中心駐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李永強走進居民家中,通過「微講堂」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送到群眾身邊。草根宣講員傳遞黨的好聲音目前,昌吉州千餘名草根宣講員紮根基層,把社區、鄉村、田野當舞臺,用百姓視角和語言創作了一批快板、相聲、說唱等文藝作品,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各族群眾心中。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尋常】平常。【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舊時】晉代。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⑷尋常:平常。【白話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但作者沒有採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藉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 中國寶「藏」|汽車正加快「駛」入西藏尋常百姓家
    新華社拉薩1月8日電 題:汽車正加快「駛」入西藏尋常百姓家新華社記者唐弢、陳尚才在西藏拉薩上班的格桑近日花了23萬元,把一輛越野車從4S店開回了家。他說:「家離單位有6公裡,現在有了車,每天上班只需花15分鐘,方便多了。」
  • 針刀醫學發展簡史及學科特點
    1984年,江蘇省衛生廳組織數家省級大型醫院對小針刀療法進行了嚴格的臨床論證並通過了專家鑑定,之後通過培訓方式在全國推廣,這標誌著針刀療法正式步入全面推廣和實施階段。1990年5月,「中國小針刀療法研究會」在深圳成立,並召開了首屆全國小針刀療法學術交流會,該學術團體的成立,標誌著針刀學術思想體系基本形成。
  • 讓名人家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原標題:讓名人家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閱讀提示 坐落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是福州市一張靚麗的名片。這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家風家訓人文資源深厚。
  • 「小柯開講」線上線下齊發力 讓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12月8日下午, 小柯開講 講師團講師、紹興第二醫院醫共體漓渚分院院長方舟走進漓渚鎮政府,為基層幹部帶來一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健康中國專題課 。比賽決出的宣講達人們充實了 小柯開講 講師團隊伍,成為我區基層理論宣講隊伍培養生力軍和後備力量,也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能夠 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柯橋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除了方舟講師, 小柯開講 講師團還有 平水翠姐姐 陳利華、 平哥說法 陳子平、 柯橋紅盾 周一婧等,他們都經過深入學習、精心備課,已活躍在基層一線開展宣講。
  • 推動黨的科學理論 「飛入尋常百姓家」
    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最重要是要學會運用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更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事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最關鍵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領會和把握,並帶頭宣講闡釋,推動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 冬日讀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是一首弔古懷今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首》中的第二首,此詩憑弔昔日東晉時朱雀橋和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現今卻野草叢生,夕陽殘照,破敗不堪。古今形成強烈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詩人又忽然將筆觸轉向了飛燕,曾經王、謝等富豪大家屋簷下的燕子也已經居住在普通百姓家。更加突出今昔對比,讓人們認識到錢財地位終世過眼雲煙,蘊含深刻思想,餘蘊無窮。
  • 都市隱藏了一條小巷,讓人唏噓:昔日天國王府巷,今日尋常百姓家
    百姓們便於記憶就成為「皇甫巷」,久而久之便傳成了「王府巷」了。後來元朝的文忠圖帖睦爾稱帝前,在健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做藩王的時候就住在這裡,「王府」這個名字從那時起才真正意義上名副其實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清《運瀆橋道小志》載 「其在高井道西與曹都巷相向者,為皇甫巷,以南唐皇甫暉所居得名。後入元文宗潛邸,故又名王府巷。
  • 飛入尋常百姓家_藝文志_中國環境
    戴上VR頭盔,走進虛擬的養心殿正殿和後寢殿,便可以開始身臨其境地體驗:批批奏摺,去寢宮放鬆一下。  數字多寶閣中,琳琅滿目的珍寶令人眼花繚亂。藉助VR技術,可以親手將喜愛的「文物」從「架子」上取下,擺放在身後的「三希堂」中把玩,還可以直接放入手機中的「多寶閣」帶回家。  這就是位於北京故宮端門數字館的「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
  • 湖湘針刀事業再邁新臺階!湘潭成立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
    全國青年針刀名家、針刀透壓技術創始人、湖南省針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立勇當選首任主任委員,金僑醫院(湘潭市中風研究所)康復科主任邱峰源當選為常務副主委兼秘書長。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結合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清明教授、國際針刀權威專家肖德華教授、湘潭市衛健委、執一堂中醫醫院等部門和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針刀醫學同道近300人參加了會議。
  • 中央聲音飛入曾都「尋常百姓家」
    「作為一名基層百姓宣講員,李廳長的宣講讓我思路更開闊,素材更精煉,宣講更有信心。」九口堰紀念館館長顧世國說,「我將採用更接地氣的方式,將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到百姓中去。」興之所至,顧世國敲響會議室的隨南小鼓,用方言小調宣傳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巡迴宣講首場進鄉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巡迴宣講首場進鄉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12-03 2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曼谷隨筆:跨境電商助力中國產品「飛入」泰國「尋常百姓家」
    中新社曼谷9月16日電 題:曼谷隨筆:跨境電商助力中國產品「飛入」泰國「尋常百姓家」作者 王國安 趙婧楠「親愛的網友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雙設計獨特且穿著舒適的中國品牌運動鞋,價格不貴,而且好看、實用
  • 《台州日報》頭版頭條:讓「國魚」遊入尋常百姓家
    7月13日《台州日報》頭版頭條報導:讓「國魚」遊入尋常百姓家大陳:打造省級黃魚特色強鎮(來看原文)而養殖企業自己組織的「直播帶貨」,則讓活黃魚(經充氧)直接「遊」進尋常百姓家。養殖一景 投資方面,新企業躍躍欲試,老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其中銅圍網項目投資4000萬元,省財政補助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