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縣市一把手空缺 多"倒在煤上"

2021-02-16 定襄城市在線

時隔15年,山西太原再次全面「禁放」。

2月18日,農曆羊年除夕夜。當跨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太原市的夜空沒有再現禮花滿天與鞭炮齊鳴的盛況——這是一個平靜而略顯冷清的春節。

過去一年,山西是在喧囂中度過的。因「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山西成為全國的反腐「樣本」。而受煤炭、焦化、冶金等傳統支柱產業低迷的拖累,山西經濟「斷崖式」下跌,GDP增速跌至內地31個省份之末,為4.9%。

「黑馬」——「黑色馬年」——罕見而又漫長的農曆「閏九月」馬年,也被普遍認為是山西的「黑色一年」。

落馬官員多數「涉煤」

學者把「倒在煤上」的官員分為四類:手握煤炭行政審批權的地方官員、利用煤焦反腐獲利的紀檢系統官員、省屬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煤炭監管部門與執法部門官員。

2014年,官場「強震」席捲三晉大地,至今「餘震」不斷。山西先後有7名省部級領導落馬,多位市、縣「一把手」被查處,紀檢、國土、煤炭、交通、政法等多個系統成為「重災區」。

馬年春節剛過,呂梁市原市長丁雪峰與山西省委原副書記、山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金道銘率先被中紀委調查。山西反腐大幕由此拉開。

金道銘的落馬被山西官場人士稱為「多米諾骨牌」。金被調查後,山西省原副省長杜善學、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省委原秘書長聶春玉、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白雲4位省委常委,以及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原副省長任潤厚共計6位省級領導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在半年內相繼被帶走。

如果加上此前曾在山西工作過的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山西省軍區原司令員方文平、河北省委組織部原部長梁濱,山西省同年被調查的在任與離任省級領導多達10人。

除上述省部級領導,在過去一年裡,山西市、縣兩級被調查的官員總數創歷史之最。2月10日,山西省紀委監察廳網站發布了2014年山西反腐「成績單」:全年共處分市廳級幹部45人、縣處級幹部545人。

此外,邢利斌、張新明、袁玉珠等為數眾多的富豪先後被帶走,還有部分煤炭領域富豪避居港澳地區或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至今未歸。

無論是蟄伏京城、神秘的「西山會」,還是地域特徵鮮明的「山西幫」、「呂梁幫」、「五臺幫」、「平陸幫」, 在外界看來,這些被媒體冠名的「小幫派」、「小山頭」,都離不開煤炭利益紐帶的維繫。

山西能源領域專家趙宏(化名)認為,除了交通系統窩案,以及部分領導的賣官鬻爵、牽扯房地產之外,大部分貪腐官員陷入了「黑金泥潭」。

在煤炭「黃金十年」,過密的政商關係導致涉煤腐敗複雜多樣,趙宏把「倒在煤上」的官員分為四個群體:

一是掌握煤炭資源行政審批權的地方官員。比如呂梁市,先後兩任市委書記聶春玉、杜善學,市長丁雪峰,副市長張中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良森,人大副主任鄭明珠,政協副主席劉廣龍,以及離石區委書記閆剛平,柳林縣委書記王寧、孝義市市長王建國等人被調查。離石、柳林、孝義均是產煤大縣,而張中生、李良森、鄭明珠、劉廣龍都曾在重點產煤縣擔任過主要領導。高平亦然,三任市長謝克敏、秦建孝、楊曉波「前腐後繼」,去年9月被調查的晉城市委原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樹新也曾在高平擔任過市委書記、市長。

二是利用煤焦領域反腐敗「大棒」獲利的紀檢系統官員。2008年7月,山西省集中開展了為期兩年的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鬥爭,金道銘正是當時的「執棒者」。其間,金道銘夥同被媒體稱為「白手套」的「胡姓姐妹」大肆斂財。金落馬後,山西省紀委原常務副書記楊森林、晉中市委原副書記張秀萍相繼被調查。楊原為煤焦領域反腐敗領導組副組長,張曾是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兼案件管理組組長。

三是體量龐大的省屬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去年8月,資產近2000億的晉能集團總經理曹耀豐與董事長劉建中,據傳先後被帶走調查。更早以前,山西焦煤集團與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的負責人白培中、杜建華亦被調查。而涉嫌嚴重違法違紀的山西省原副省長任潤厚、山西省煤炭廳原廳長吳永平也曾在潞安集團、同煤集團擔任負責人。國企負責人的腐敗主要集中在煤礦併購、項目建設、煤炭銷售等環節。

四是煤炭監管部門與執法部門官員。去年11月、12月,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原廳長李建功、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原廳長吳永平相繼被調查。山西煤監局原局長杜建榮被傳早前也被帶走調查。此外,山西公安系統、稅務系統有多人疑因經辦涉煤案件從中獲利而被「揪出」。

經濟墊底,「轉型困境」待解

「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煤炭行情好的時候都不願轉,有錢都想賺;行情不好了又無力轉。每次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全省GDP完成1.27萬億元,同比增長4.9%……」2015年1月28日上午,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公布了2014年的「成績單」。

雖然去年全國各地的GDP實際增速普遍低於預期,但增速低於5%的卻僅有山西一省。與5年前一樣,山西經濟再度跌落谷底。

2009年,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山西逆勢啟動了「煤炭資源整合與企業兼併重組」。彼時,山西煤礦大量停產,經濟一落千丈。當年,全國有26個省份的GDP增速在10%以上,山西只有5.5%。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山西省1.27萬億的GDP總量已下滑至全國第24位,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差成績。山西省內,此前經濟增速一度領先的呂梁市,在去年已從全省第一位跌至倒數第一——負增長2%、財政減收20個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近年來,山西省的GDP總量始終保持在全國第21位,包括GDP首次進入「萬億俱樂部」的2011年。歷史最好成績是改革開放初期,一度保持了數年的全國第15位。即便在本世紀的2003年到2008年,山西仍排全國第16、17位。2009年之後,山西的排名開始疾速下滑,2013年已跌至第23位。

省長李小鵬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煤炭、冶金、電力、焦炭、化工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總體疲軟,特別是該省最大的支柱產業煤炭供過於求、價格下跌、效益銳減。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雲認為,山西經濟下行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原因,與「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轉型步伐慢分不開。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山西就提出了「調整產業結構」的口號。本世紀以來,山西4任省委書記都將轉型作為履職目標。

1999年,剛調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田成平,在省委全會上確立了「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田成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不能一條道走到黑」,要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

田成平之後,張寶順從省長升任省委書記。在其5年的任期中,山西礦難頻發,張寶順要求落實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三個發展」戰略。成為首個明確提出「轉型」概念的省委書記。

2010年,新到任的省委書記袁純清經過密集調研,將「轉型跨越、再造一個新山西」作為施政目標。4年裡,袁純清戮力推行「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循環經濟與裝備製造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轉型標杆項目先後上馬。如今,由於煤炭行業盈利能力下降,許多轉型項目已陷入停頓。

2014年9月臨危受命的現任省委書記王儒林同樣視轉型為重要使命。在「山西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 王儒林提出要著力推進廉潔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統籌發展。由於山西的「塌方式腐敗」,王儒林將「廉潔發展」放到了「六大發展」的首位。

遺憾的是,山西歷任省委書記、省長雖高度重視煤炭轉型,力推非煤產業的快速發展,但「一煤獨大」的局面至今沒有得到實質改變。

「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煤炭行情好的時候都不願轉,有錢都想賺;行情不好了又無力轉。每次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某煤企負責人何剛(化名)表示。

在潘雲看來,山西迫切需要轉型,當前國家提出了經濟「新常態」,這正是山西轉型的絕佳機會,應該是山西轉型的機會期。

「煤改」遺禍

「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是依託行政手段,而非市場手段。哪家保留,哪家關閉,誰整合誰,都掌握在各級政府手中。腐敗也就難以避免。」

「如果沒有當年的資源整合,就不會有邢利斌、張新明等『首富』的崛起,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華潤併購與宋林的落馬,甚至於不會引發山西、呂梁的官場『地震』。」直到現在,何剛仍堅持這樣的看法。

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始於2009年的山西「煤炭資源整合與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在被各方看好的同時,至今仍充滿爭議。

廣受好評的是,「煤改」率先讓山西告別「小煤窯」,而進入「大礦時代」。山西礦井數量由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然而,在煤炭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的背後,卻潛伏了巨大危機。

何剛告訴記者:「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是依託行政手段,而非市場手段。省裡給各市、縣下達指標,各級政府再層層上報整合方案,省裡進行批覆。哪家保留,哪家關閉,誰整合誰,都掌握在各級政府手中。腐敗也就難以避免。」

據多家媒體報導,在山西已落馬的官員中,為數眾多的人在煤炭資源整合中獲利豐厚,其中時任各市、縣黨政「一把手」的居多。

1月26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於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今後三年,山西將在資源配置、項目審批、權力約束等關鍵環節深化改革。

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梁敬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此前舊的煤炭管理體制是權力設租尋租甚至官商勾結、滋生腐敗的重要源頭,煤炭管理改革後,將有助於從經濟層面上消除腐敗土壤。

除了資源整合過程中隱秘的政商利益鏈條被逐步揭開,大量「假整合」、合同違約、投資商破產、惡性上訪等情形也開始頻現。

股份制是彼時「煤改」的主要形式,通過企業併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由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兼併重組中小煤礦。當年,山西大力扶持的整合主體是「5+2」,即同煤集團等5家省屬大型煤炭生產企業與山西煤銷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2家煤炭貿易流通企業。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指引下,眾多早期的煤礦投資人選擇了與大集團合作,由大集團控股51%,民企參股不超過49%。

形勢在2013年發生逆轉。由於煤炭市場進入寒冬,被外界質疑為「國進民退」的「煤改」,問題日漸顯現。

「整合步伐太快,大型國企的資金與人力都跟不上,有些吃不消。」何剛表示,「很多煤礦的礦井建設只能由持股49%的民企去投。民企沒錢,要麼把資源切塊賣給其他投資人,要麼去背高利貸。」

此前,有媒體報導,同煤集團控股的同煤安順公司,由於投資全部源於持股49%的原安順煤礦礦主,該礦主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引進了福建投資者,將部分煤田交由福建人開採。後因儲量縮水及煤價下行,大批福建投資人及其放貸者開始上訪,同煤為此支付了3.8億元的補償款。

作為山西兼併礦井最多、獲取資源量最大的企業,晉能集團(原山西煤銷集團)去年1—9月共實現收入1465.45億元,利潤5.61億元,利潤率僅為0.38%。隨著去年12月1日煤炭焦炭公路檢查站、稽查點的撤銷,晉能集團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上千億的貸款,加上收購的資產質量差、缺乏專業人才,整合礦井已成了沉重的包袱。現在許多下屬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晉能集團某中層幹部抱怨道。

去年初至今,晉能、同煤等國有主體控股的「和順運通煤業」等10座煤礦,先後數次投書有關部門。由於10座煤礦3年前已獲批「井工開採變露天開採」,卻至今難以換取採礦證,導致持股49%的閩、浙等地近百位投資者損失慘重。

由於上述10座煤礦的投資同樣來自社會融資與高利貸,已引發多起放貸人跨省暴力討債的事件,個別投資人被迫跑路。一位投資者向記者無奈表示,「正常訴求如果還得不到解決,我們將起訴山西省有關部門進行索賠。」

曾代理多起礦權糾紛的任姓律師直言,近年來,山西各級法院受理的關於煤炭資源整合方面的案件激增。由於煤炭市場低迷,今後這樣的案件將會更多。

「現在資源已對資本失去吸附作用,加上投資環境並不理想,計劃離開山西的閩、浙投資商開始增多。」福建山西商會一副會長表示。

幹部狀態顯低迷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省煤炭廳廳長、運城市委書記、大同市委書記,許多縣市的黨政一把手,至今空缺。「長期不配置幹部必然會影響到各地的工作,但如果新任命的官員再出現問題,誰來負這個責任!?」

大運高速,一條縱貫山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北起大同,穿越朔州、忻州、太原、呂梁、晉中、臨汾,而至運城。

2006年,時任山西省省長于幼軍帶領山西代表團前往香港招商引資,舉辦了規模宏大的「港洽會」。當時活動的主題即為「大運山西」。

然而,這條于幼軍口中「走大運,行大運」的高速公路,在過去一年成為腐敗「路線圖」。連接大運高速的8個城市中,先後有呂梁市原市長丁雪峰、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運城市委原書記王茂設、大同市委原書記豐立祥、忻州市委原書記董洪運5人被調查。王茂設此前曾在朔州擔任市委書記。

2014年10月15日,大同市委原書記豐立祥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一個月後,天津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豐立祥涉嫌行賄、受賄犯罪立案偵查,並採取了強制措施。

豐立祥落馬後,大同市左雲縣委原書記徐尚紅、大同市陽高縣委原書記解先文、大同市廣靈縣原縣長李立平、陽泉市城區區委原書記康曉劍於2014年11月28日同日被調查。康曉劍此前曾任豐立祥秘書。

相比豐立祥違紀違法的迅速查辦,官方至今尚未公布關於王茂設的任何信息。但坊間傳言,王落馬後已交代出朔州為數眾多的縣處級官員。

「據說按王茂設交代的名單,有關部門已詢問了將近60名縣處級領導,都『籤字畫押』了,只是還沒有採取措施。」朔州市一位要求匿名的機關工作人員語氣低落,「這些人還能有工作狀態嗎?都不知道這個年是如何過的!」

之前,一段高平市落馬女市長楊曉波的懺悔視頻在網絡傳播。畫面中,楊聲淚俱下:我也猜想,好多跟我一樣的人,現在在外頭雖然沒「進來」,但他心裡的那種折磨,我能想像得到……

這番話或許點到了山西某些人的痛處。

惶恐之外,在反腐高壓態勢下,山西各地不同程度出現了「不拿好處、也不辦事」的消極怠政或不作為情形;各級幹部的心態在悄然轉變,從過去爭搶「進步」,到現在有些人萌生退意。

許多私企老闆也感受到了風氣之變。「去年不僅沒有送禮,還收到退回來的許多紅包、禮物。有的都是好多年前送出去的,收禮的人已退休了。」某私企負責人坦言。

這位負責人同時苦笑道,「從我們企業來說,還不如過去。原來送了禮、給了紅包就能慢事快辦,現在是禮送不出,也沒人給辦事。」

從去年6月19日王茂設被帶走,山西省委至今沒有任命新的運城市委書記;大同市也有4個多月沒有市委書記;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煤炭廳同樣沒有迎來新任廳長;在許多縣市,缺書記或縣長已成常態。

山西某官方人士表示:「長期不配置幹部必然會影響到各地的工作,但如果新任命的官員再出現問題,誰來負這個責任!?」

2014年12月7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山西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指出,要認真開展「三個一批」工作:堅決甄別處理一批不廉潔、亂作為的幹部,調整退出一批不勝任、不作為的幹部,掌握使用一批敢擔當、善作為的好幹部。

趙宏認為,官場「塌方」、經濟墊底不可怕,可怕的是山西當前的幹部狀態低迷,陷入了「不管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山西已經喪失了天時、地利,如果再失去『人和』,『富民強省』就真成了一句口號!」趙宏並不諱言。

相關焦點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都是大男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唐突,我還半開玩笑地調侃了一句:"老師的大腿好粗呵!大師微笑著回答了一句:"功夫都在這倆大腿上呢!"這個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多年。當時我的解讀是:要想練出下盤功夫,必須得練出粗壯的大腿。所以拳走低架就成了刻意的的追求。注意這是我當時的理解,大師並沒有這樣說噢。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明代董其昌《西倉橋記》嘆曰:"蓄風氣,壯瞻視,莫此為偉。"此外,古時大倉橋灘,為松江漕運始發地,漕船西出古浦塘,經斜塘入泖河北上,再取道京杭大運河,向著指定的官倉或京城進發。故,大倉橋上說"漕運",是個既富有歷史感又名正言順的觀光平臺。一   漕運,舊指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軍需。
  • 孤身一人行萬裡,壯志難酬立豪邁,送給總決賽上不倒的"勇士"
    但殊不知,在這樣一種神聖的時刻,就在廣東終於站上了他最想站上的高峰時,阿聯卻倒下了,這個廣東男籃的真正領袖只能帶領廣東走到這裡。儘管這個戰士最終倒在了血泊之中,經歷了跟腱斷裂這樣的罕見傷病,但他的行動已經足以證明——他就是中國男籃後人永遠無法逾越的一座豐碑。不僅僅是這個賽季,亦或是總決賽的表現,阿聯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是中國男籃的"最有價值球員",最偉大的"領袖"!致敬老兵,祝福阿聯!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直接對比"腰"與"胯"來講,腰為軟組織,是人體最柔軟的部分;胯為硬組織,是一組骨群,他們皆處於人體的中心部位,所以二者皆為重要。首先,"腰為主宰"是說腰部有掌控全體的功能,但沒有人說"用腰打人"的。腰部本身並不產生力量。有人說:我一動腰先動,打人效果非常好。不錯,但你發揮的仍是腰的協調功能,作功的是身體的軀幹和手腳間的協調。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兩梢及兩梢之間曲彎的部分稱為弓體,弓體上的任一點受力是均勻的。弓體的中間部位叫弓把,手握設計只是方便拉弦時產生對稱力。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小倩"50歲了!王祖賢"凍齡"溫哥華慶生曬照片:雙腿修長,全身無贅肉!上億豪宅疑曝光~~
    1月31日,"永遠的小倩"凍齡女神王祖賢在50歲生日當天透過社交網絡上傳一組照片,並留言"向所有愛我的賢迷致意,謝謝你們,永遠愛你們,阿彌陀佛"據傳王祖賢加拿大豪宅外景圖,估值上億!這回"女神"過生日,不少粉絲主動獻上祝福,"永遠的女神生日快樂。"還有臺灣粉絲殷殷期盼女神回歸,喊著:"美女,快回家吧。
  • 中國籍"移民"施暴無辜"白人":這個視頻火了,外國網友直呼受不了!
    一個中國籍"移民"最近在加拿大火了!它的名字叫:"大毛"圖片裡這隻熊貓名叫大毛,2013年從中國來到加拿大,居住在多倫多動物園。最近加拿大天氣寒冷,大毛有點不適應。"大毛特別喜歡雪人",多倫多動物園大毛的飼養員說:"我們不經常堆雪人的~最近雪下的比較大,大毛又比較無聊,所以我堆了一個讓它玩。"他表示,這樣的大雪人不融化的話,大毛能津津有味地玩上兩三天。大毛先是費勁爬上去,搖搖晃晃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比如在《抱樸子》中記載的"閉氣法",吸滿氣後閉住,讓吸進來的"天氣"和自身的"陰氣"有充分的時間來結合,"化生精氣"自然越來越多。也有一些方法,比如龍門派的靈寶畢法,特別強調呼吸要"多入少出",將氣留在體內,化生出精氣。那麼書中說的是"氣液相生,聚氣生液"。那麼講到這裡,精氣這個概念應該都能明白了吧。就是陽氣濃縮後結合陰氣的一種狀態。是陰陽二氣的一個結合體。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
    如何"擦除"操控者避免患上心理疾病?真正的"自由意志"又在哪裡?為了看清誰是幕後操控者,下面先看一個神經心理學實驗。1、給被試(被試驗者)安上大腦掃描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用以觀察整個大腦實時的神經活動情況。2、讓被試觀看屏幕上隨機出現的字母。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舊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古人云"四氣新元旦"。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為元月,稱正月;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正月一日,雞初鳴,悉起正衣冠,拜天地,家廟尊長,後以次拜鄰裡親戚。輿服華煥,雜遝街市,各投刺於門,曰賀歲。
  • "發勁如放箭"一一敢問箭射何方?
    (見上圖)A點:"大椎"穴,上端弓梢結點,頸弓與背弓的結合部,兩肩在其兩側。B點:"命門"穴位置。"身弓"弓體與下弓梢的結點。再下方,便是"下弓梢"=腰弓下一半+尾椎+盆骨,(人體的中心部位)形成強壯而有力的下部弓梢。P點: 弦與箭尾一瞬間擊發並分離的位置。首先得明白在這個"弓箭"體系裡,"弓體","弓梢"為實,"箭"與"弦"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