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三哲之柏拉圖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柏拉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是西方第一位有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教育家,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希臘的教育事業,為西方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動

柏拉圖生活於古希臘雅典城邦迅速走向衰落的時期,親身經歷了社會的混亂、多變、無序、爭鬥、罪惡,使他萌生了探求一個穩定、和諧、正義、完善的理想社會的宏願。

柏拉圖出身於名門望族,母親是梭倫的後裔。跟隨蘇格拉底學習8年,蘇格拉底死後,柏拉圖漫遊各國長達十二年,成為閱歷豐富、知識淵博、卓有聲譽的學者。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近郊的運動場附近創建學園,講授哲學和科學。他主持學園40年,他創辦的學園存在了數百年,是當時哲學和科學中心。

二、教育思想

1.學習即回憶

柏拉圖認為一切可感知的具體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有理念才真實存在。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生來就具有理念,他認為我們未出生就獲得了一切知識,出生之後通過接觸生活中的事物重新「回憶」起被遺忘的知識。所以,學習並不是從外界獲得什麼知識,而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

2.《理想國》

柏拉圖的著作,以社會政治觀為基礎,在書中構建了一個培養「哲學家」(統治者)和軍人(衛國者)的教育體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養哲學家兼政治家——哲學王。

3.女子教育與早期教育

(1)女子教育

柏拉圖認為各種天賦和才能同樣分布於男女兩性,因此他認為女子應和男子接受同樣的教育,從事同樣的職業。甚至他認為女子也應當接受體操訓練和軍事教育。

(2)早期教育

柏拉圖非常重視早期教育,他認為「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什麼樣子,就能塑造成什麼樣子。」

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最早提倡者,要求不能強迫孩子們學習,而應該採用做遊戲的方法,在遊戲中更好的了解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遊戲必須經過選擇,孩子們參加的遊戲時必須是符合法律精神的,否則就會成為違法的人

好了,以上是今天老師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柏拉圖的一部分內容,大家有沒有被這位教育家所感動呢?接下來做一些練習小試牛刀。

練習題:

1.下列屬於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是( )。

A.寓學習與遊戲 B.產婆術

C.學不躐等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答案】A。解析: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最早提倡者,要求不能強迫孩子們學習,而應該採用做遊戲的方法,在遊戲中更好的了解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遊戲必須經過選擇,孩子們參加的遊戲時必須是符合法律精神的,否則就會成為違法的人。因此本題答案為A。

2.下列屬於柏拉圖的著作的是( )

A.《論靈魂》 B.《論演說家的教育》 C.《愛彌兒》 D《理想國》

2.【答案】D。解析:《理想國》是柏拉圖的著作;《論靈魂》是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論演說家的教育》是昆體良的著作;《愛彌兒》是盧梭的著作。因此,本題答案為D。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備考之古希臘三哲
    古希臘三哲(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者之間的關係:師徒孫,蘇格拉底不僅是柏拉圖的老師也是摯友,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和朋友,曾經有一句名言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蘇格拉底1、產婆術:譏諷--助產--歸納--定義。
  • 簡單談談古希臘三哲
    蘇格拉底所謂「希臘三哲」指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沒有著作,但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對話錄》裡面發揮他的想法。希臘三哲都共同有一個原則以及一個信念。這個原則就是理性原則,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窮盡一切可以探索的對象。那麼一個信念是什麼?就是人的生命,人過這一生一定有他的意義。為什麼那麼肯定呢?因為如果沒有意義的話,為什麼人有理解能力呢?而意義就是理解的可能性,至少我要對我這一生講個道理出來,為什麼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
  • 希臘三哲中的數學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但他不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古希臘三哲之亞里斯多德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古希臘三哲之亞里斯多德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21福建教師資格筆試:著名的「古希臘三哲」
    2021福建教師資格筆試:著名的「古希臘三哲」 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為各位考生提供提供教師資格考試中的綜合知識與能力備考資料,包括保教知識與能力、教學知識與能力、教育知識與能力的相關備考資料,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考試資訊請關注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古希臘時期誕生了眾多輝煌的思想成就,其主要代表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在各地區的考試內容中均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內容為人物與代表觀點中的對應以及人物的地位,考試形式主要為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在各位考生備考時,可以按照人物的順序對相關考點進行整理,重點把握。
  • 看了希臘三哲與羅馬《查士丁尼法典》,你就學會建立現代思維了
    古人與現代人孰優孰劣,世人的爭吵長達兩百年之久。直到17世紀,當希臘關於太陽,地球,星球,星宿的科學觀,被證明是錯誤的,這場爭辯才宣告停息。從那時起,人們對古典就缺少了尊敬,總是貼上愚昧的標籤。可是文藝復興又不斷地挖掘古典的智慧。事實上,在思維領域,現代思維的起點仍然是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教會了我們理性思考。羅馬的《查爾丁尼法典》更是明確了現代思維方式。
  •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永恆」之光
    01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Plato(柏拉圖)#西方哲學#大家好,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蘇菲的世界》當中關於古希臘哲學家對永恆的追求。同樣在古希臘的城邦當中,哲學同樣是賢人們的最高追求,蘇格拉底曾說:「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可見哲學在古希臘城邦生活中對個人的影響之大。我們可以先談一下對於哲學的認識什麼才算是哲學?大家也可以先思考一下,看看下面三則定義有沒有你喜歡的哲學解釋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對自然,社會,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 柏拉圖的設計:公共教育與精英教育
    柏拉圖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影響力與日俱增,雅典也大有復興之勢。這時作為雅典人的死敵,斯巴達人自然感覺到了危機感,如何除掉柏拉圖成為他們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柏拉圖總是深居簡出,周邊又有大批衛士和學生圍繞,刺客很難直接下手。狡猾的斯巴達人想出了一招,他們藉由斯巴達哲學界的名義,向柏拉圖發出信函,邀請他來斯巴達做一次哲學演講。
  • 柏拉圖心目中的桃花源——「理想國」,並不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國
    柏拉圖,作為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理想國》裡面,出現了他的財富和理想以及快樂觀的解讀,但是,當我們完全了解「理想國」之後,它真的是在我們現在社會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國」嗎?>中華民族道德思想的著作——《論語》,毫不客氣的說,孔子在我們中國的地位,相當於柏拉圖在古希臘的地位,如果不分國界的評價,《論語》和《理想國》帶給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的影響,是大致一樣的。
  • 漫談古希臘哲學(二)
    古希臘一位學者在亞里斯多德去世後整理他的著作,將其關於自然事物的著作放在了一起,定名為《物理學》,將另外一部分討論抽象事物和概念的放在一起,起名為《物理學之後》(Metaphysics),這個《物理學之後》在中文中沒有對應的詞彙,嚴復先生將之翻譯為「形上學」。「形上學」這個詞正確的斷句方式應該是「形而上」+「學」。
  • 柏拉圖與他的理想國
    柏拉圖是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出身於貴族家庭,有著富裕的家境,堂堂的儀表和健全的身體。因為他頭大,肩寬而得了柏拉圖的綽號。柏拉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歲時,他拜62歲的大思想家蘇格拉底為師。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衷心敬佩,唯命是從,像眾星捧月一樣。
  • 古希臘時期備受推崇,娛樂之外還有教化之用,彼時音樂地位崇高
    那麼在遙遠的古希臘時期,音樂在誕生之初,是否希臘人也會注重這種樂器上的彼此配合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那會的音樂在旋律上較為簡單,但是還是需要最重要的樂器來進行演奏。 而也正是因為旋律內容上的簡單、易懂,才會使得古希臘的音樂在當時的社會中,在公民群體中得到廣泛歡迎和哼唱。
  • 柏拉圖《理想國》:為什麼哲學家與民眾總是互相嫌棄?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理想國》,上一講中我們提到了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文末留下了一個思考題:「如果那個逃離的人回到洞穴,將真相告訴其他人,希望喚醒他們的覺悟和真知,他能夠做到嗎?」古希臘城邦爭霸無非是爭奪所謂的「盟主」,形勢遠不如中國戰國時代那樣你死我活。如果就此斷言古希臘人缺乏雄心壯志那就錯了,原因僅僅在於希臘的城邦過於分散,即便是雅典和斯巴達這樣的「超級城邦」也遠遠不具備吞併四海的能力。我們假設如果有人可以做到「一統古希臘」那麼他也會被驚人的管理成本給迅速壓垮。
  • 吳增定丨家庭與城邦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談起
    這一思想作為柏拉圖《理想國》中最有爭議的思想之一,幾乎受到了後人眾口一詞的批判,即使最堅定的柏拉圖主義者似乎也很難為之辯護。對於中國人來說,柏拉圖的這一思想更是顯得荒謬絕倫。因為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尤其是儒家——特別看重家庭,儒家幾乎所有的美德、德性、道德法則、日常行為規範等,都是從家庭倫理中推出來的。比如說「仁者愛人」的起點是愛自己的親人,然後由此推廣出去。
  • 歐洲人的家園—世界史之古希臘文明(中二)
    古希臘從黑暗時代走出來就進入古風時代,大致在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此時,所謂黑暗時代的逐漸復甦,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曾經散布各地的小型定居點,各自圍繞其中心區,發展出與以前王權制或君主制不同的新城邦,成為古希臘文明的重要特徵之一,深刻影響了西方古代和現代社會。
  • 「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還是柏拉圖?
    柏拉圖和小蘇格拉底學派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問題,但是卻從不同的方面對之進行了探討。柏拉圖力圖以知識來解決「善」的問題,提出了「美德即知識」這一命題,並試圖以知識來定義「善」、「美德」;小蘇格拉底學派則看重蘇格拉底的道德實踐,從人的感性生存方面來規定「善」,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美德」。
  • 劉健(文):古希臘哲人視野中的「藝術模仿」學說
    這種觀點首先體現在蘇格拉底的學說中,他認為「繪畫是對所見之物的描繪」,因而體現出了兩個重要的意義,其一是藝術模仿現實說理論真正確立下來,其中「所見之物」是現實中的存在,是人能夠見到的實際之物。其二是明確提出了藝術創作實質就是模仿、描繪。而在藝術模仿自然學說中並沒有明確提出藝術創作實質,而藝術模仿現實說明確說明了藝術作品如何創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