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2020-12-14 中公教師網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古希臘時期誕生了眾多輝煌的思想成就,其主要代表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在各地區的考試內容中均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內容為人物與代表觀點中的對應以及人物的地位,考試形式主要為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在各位考生備考時,可以按照人物的順序對相關考點進行整理,重點把握。

一、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 人物簡介: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輝煌的教育思想成就主要包含於他的哲學思辨內容當中。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哲。也被譽為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長遠影響的第一位教育家。

2. 主要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培養治國的人才

②.教育任務:解決的探究倫理、道德問題。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道德。

③.注重美德的培養,認為美德即知識

④.教育方法:產婆術(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

⑤.教育內容:第一次將幾何、天文、算數列為學習的科目。

3. 知識點區分

啟發式教學:蘇格拉底是西方首位進行啟發教學的教育學家,他的教育方法為「產婆術」,「譏諷」這一步驟,是蘇格拉底式教學的顯著特徵,也是蘇格拉底與其他啟發教學與其他啟發式教學相區分的地方。

二、柏拉圖的教育教育思想:

1.人物簡介: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他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主要代表所為《理想國》。

2. 主要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培養哲學家兼政治家,即哲學王

②學習即回憶:學習的知識內容是先天存在與腦海中的,學習知識只是回憶。

③教育內容:將算數、幾何、天文、音樂(四藝)列入教學科目。

④重視學前教育,提出「寓學習與遊戲」。

3. 知識點區分:

柏拉圖認為,人的肉體是人的靈魂的影子,靈魂才是人的本質。靈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構成,理性是靈魂的基礎。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最早提倡者。這一思想觀點繼承於蘇格拉底,而又進一步啟發了亞里斯多德。

三、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1.人物簡介: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最淵博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早期曾在雄辯術學校學習,之後轉入柏拉圖的學園,被譽為「學園的精英」。在思想上繼承和發揚了的部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思想。代表著作為《論政治》《論靈魂》。其中,其主要的教育學思想集中於《論政治》。《論靈魂》是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學著作。

2.主要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提倡理性教育,認為理性即追求美德。

②提倡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認為教育應當進行分階段的教育。

③文雅教育:也稱「自由教育」「文法教育」「通識教育」,是終生教育的思想淵源。

④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並將教育內容分為「體育」「德育」「智育」。

3.知識點區分:

①《論靈魂》的三部分。亞里斯多德將靈魂分為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由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理性的靈魂構成(也被稱為營養的靈魂、感覺的靈魂、理性的靈魂)。認為靈魂的三個部分在理性的領導下和諧共存,成就為人。對應的教育應分為德育,體育,智育三個部分。

②德育的思想。亞里斯多德談論得較多的美德一詞,不僅指道德,也含有長處、特點、效能的意義。個性的發展也是他的思想內容之一。亞里斯多德認為美德既非出於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自然給了人們接受德行的能力,它以潛能的形式存在,然後再以現實活動的方式展示出來,人們必須先進行有關德行的現實活動,才能獲得德行。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演變史
    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大家在學習教育學的時候,尤其是學習教育學的發展階段這一部分時,經常會遇見一些提出教育思想的人物,今天為大家整理了咱們教育學中常見的教育思想的幾位代表人物。自然主義教育是西方教育發展史上影響重大的教育理論之一。從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誇美紐斯,再到現代教育家杜威,其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
  • 以斯巴達和雅典為主的古希臘前期教育
    歐洲的思想文化文化體系和教育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時期自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約等於中國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加上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以及西漢初期年代。
  • 古希臘時期備受推崇,娛樂之外還有教化之用,彼時音樂地位崇高
    比如在戰爭爆發之時,他們會演奏一些比較亢奮人心、鼓舞人心的音樂,而在親人去世或者城邦重要人物與世長辭之時,他們也會表演哀樂,以此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自己的悲痛之情。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時期的戲劇表演非常出名,尤其是雅典城邦,更是整個半島戲劇藝術的中心地,並且在雅典相繼誕生了在世界戲劇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三大悲劇創作家和三大戲劇創作家。 而古希臘的戲劇創作其實是和創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個人思想有著緊密聯繫,而個人的而經歷又離不開社會實際的變化,因此戲劇實際上是反映社會實際環境的一種藝術形式。
  • 拉斐爾《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先賢們與古希臘美學思想脈絡
    所謂古希臘是繼愛琴文明之後,在希臘半島、愛琴海、土耳其西南沿海、義大利東部等地區形成的一個地理或文化概念,古希臘文明持續的時間約6個半世紀,普遍認為她開始於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公元前146年,這一地區被羅馬人徵服,將其變為一個行省。要了解古希臘的藝術特點,首先需要對古希臘的美學思想發展脈絡做一個大致了解。
  • 古今中外史:古羅馬的教育,與古希臘有何不同?
    百家原創作者:秋辭聊歷史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在民族性格方面有諸多差異。如果說古希臘人是個審美民族的話,那麼古羅馬人是個重法的民族;如果說古希臘人長於文學藝術的話,那麼古羅馬人擅長的是軍事政治。一般說來,古希臘人傾向於沉思默想而且多愁善感,古羅馬人則傾向於身體力行而且注重實際。
  • 古希臘哲學的思想內核
    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處理實際問題為主導思想,太過「務實」,就離古希臘哲學太遠了。因為古希臘哲學的開端是我們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內核二不相信、不承認視線所及就是存在本身,而是追問現象後面的東西,本體求真。西方有一個存在論或本體論說,即:我們看見的都是假象或是現象,而背後的東西才是實在。
  • 從思想內涵和作用角度,分析春秋戰國和古希臘中庸觀,兩種文明
    文化背景以及社會制度不同,從思想內涵和作用角度,分析春秋戰國和古希臘中庸觀,兩種不同文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炸裂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地區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大師聖人輩出;而在同一時期,古希臘、古印度等西方小國也不約而同地產生了思想上的躍進;而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哲學家、思想家、聖人賢者等,此時,東西方都產生了一大批影響數千年的哲學思想
  • 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
    歷史常常聚焦於偉大人物的功績,古希臘歷史也不外乎這樣。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學家們著書立傳,筆下儘是亞歷山大大帝、荷馬和蘇格拉底。但是,在城邦中生活、死去的普通的古希臘人,從沒有領導過軍隊,沒有寫過一部史詩,或提出過新的哲學思想,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做什麼的?
  • 希臘三賢是同時代的人物嗎?他們之間思想繼承與發展是怎樣的?
    古希臘哲學發展氛圍三個時期,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學家大多屬於自然哲學家(還有智者和懷疑論者),自然哲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是人周圍的世界,即宇宙.他們分別是這樣解釋的:泰利斯:水是世界的本原,萬物由水生成,又復歸於水.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人文主義教育一 義大利人文主義教育1 義大利前期的人文主義教育代表人物;弗吉裡奧、維多利諾、格裡諾最早闡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人是弗吉裡奧;自由教育維多利諾和「快樂之家最後走向形式主義主要教育實踐;快樂之家與宮廷學校2 義大利後期人文主義教育代表人物;卡斯地格朗、馬基雅維利卡斯底格朗和《宮廷人物》
  •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教育體系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也是歐洲教育體系由宗教控制向著世俗控制的轉化,整體的教育資源開始逐漸脫離教會的控制。宗教教育不在成為歐洲教育體系的主流,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分科。
  • 古希臘的教育對比
    古希臘教育分為古雅典和古斯巴達教育兩類。古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古斯巴達教育目的是培養忠於統治階級的強悍軍人,強調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一、斯巴達的教育斯巴達教育的主要特徵是單純的軍事化教育,相當忽視文化教育。
  • 電玩遊戲的教育功能測評:《刺客信條:古希臘發現之旅》
    育碧公司給《刺客信條:起源》製作了專門的教育版本——古埃及發現之旅,並且廣受好評。在此成功的推動下,育碧再接再厲,為最新一代《刺客信條:奧德賽》也製作了相應的教育版本——古希臘發現之旅,歷史舞臺也轉移到了伯裡克利時代的希臘半島。
  • 神奇的古希臘文明
    「希臘人以他們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活動,保證了在人類發展史上為其他民族所不可能企及的地位」——恩格斯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這個時期中國是春秋戰國時期。閒話少說,回歸正題,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1神奇的民主政治世界最早的民主政治誕生於古希臘。
  • 教育學人物及思想總結
    教育學人物及思想總結1.戰國末年《學記》: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教學相長、尊師重道、啟發誘導、藏息相輔、豫時孫摩、長善救失、學不躐等】2.孔子:《論語》、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教學原則【有教無類、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學思行相結合、溫故知新、「仁、禮」】3.孟子:「性善論」;教育目的在於
  •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
    縱觀在四川的歷次教師招聘筆試,關於教育學上的一些人物觀點可謂是一個重中之重。並且也能夠發現近些年的題目考查這個模塊的知識不僅多且考查的也越來越細,因此,大家在進行備考的時候也要儘量進行複習。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關於「福祿貝爾」的一些重要教育思想,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 「教俗共榮,相輔相成」,拜佔庭帝國如何利用並傳承古希臘文化?
    人們對拜佔庭時期古希臘文化的認識最初具有局限性,經歷了「文化消亡說」和「文化邊緣說」後才逐漸認識並反思它古希臘文明的起步較晚,也正因如此,希臘思想家們通過認識到埃及、巴比倫、印度和華夏四大文明成就,並去掌握和吸取古代東方文化,結合自己民族的特點,形成了燦爛的古希臘文化。
  • 同出一脈,卻又形態各異,先秦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禮俗有何差別?
    從古至今,中國便是禮儀之邦,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就已經提出了以「禮」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此後歷經數千年的歲月洗禮,延綿至今。古希臘時期,西方各大文明誕生的重要時期,禮儀習俗作為道德倫理中的重要部分,在古希臘文明中佔據著無比尊貴的地位。
  • 最全的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演變
    西方歷史上首次論述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臘的柏拉圖。他認為外來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將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潛力吸引出來的過程。「知識的種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心靈走向光明,這是完全自然的運動」。自然教育是實現理想國的重要手段。亞里斯多德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古希臘文明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句話是「西方人言必稱希臘」,就是因為西方的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和古希臘文明有著淵源。一、古希臘的歷史發展進程在本書中所看到的希臘歷史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歷史,而是從文明角度出發,從古希臘文明的產生一直到結束,這一段時期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