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痛」折磨八旬老人20多年 通大附院藉助神經內鏡手術除...

2020-12-27 南通網

「天下第一痛」折磨八旬老人20多年 通大附院藉助神經內鏡手術除頑疾

2020-12-24 10:04:16 來源: 南通網

12月18日,88歲高齡的楊奶奶從通大附院神經外科出院回家,讓她格外開心的是,困擾她20多年的三叉神經痛沒有了,就是這個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曾經讓她痛苦不堪。

與其他患者不同的是,楊奶奶的疼痛幾乎沒有暫歇期,為持續性的疼痛。為此,楊奶奶輾轉多家醫院,但求治無果。五個月前,她的症狀已發展到無法張口進食,就連洗臉、刷牙漱口、打呵欠這類動作也會讓其痛苦不已。

通大附院院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施煒教授介紹,三叉神經痛發作時疼痛在頭面部,呈刀割樣、火燒樣、針刺樣、電擊樣等難以忍受的劇痛,通常持續幾秒至幾分鐘,讓人痛不欲生。

今年12月初,楊奶奶家人了解到通大附院開設有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專病門診,遂來到該院神經外科求醫。經詳細檢查與比對,神經外科診療團隊發現楊奶奶的腦幹旁長了一個腫瘤,腫瘤壓迫神經導致了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要徹底解除楊奶奶的病痛,只有手術摘除腫瘤。

施煒教授介紹,楊奶奶88歲高齡,其心肺功能是否可以耐受如此高難度的手術是個疑問。況且腫瘤位置特殊,位於腦部巖斜區,靠近腦幹與重要顱神經及後循環動脈,該區域解剖結構複雜,手術視野狹窄,暴露腫瘤困難,手術難度極大,故而巖斜區腦膜瘤是所有腦膜瘤手術中最難處理的腫瘤之一。

為此,通大附院神經外科召集了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為病人制定了多套可行性方案,以應對術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同時診療團隊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了細緻耐心的術前溝通,積極完成術前準備。

12月7日,由施煒教授與神經外科主任陳建教授領銜的手術團隊為患者行「神經內鏡下巖斜區腦膜瘤切除術」,僅僅在耳朵後方打開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窗口,在內鏡下精細操作,嚴格保護面聽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及周圍腦幹重要組織結構。

手術中施煒教授、陳建教授充分發揮內鏡抵近觀察、局部放大的優勢,在神經和血管之間逐步切除腫瘤,並保護好三叉神經等重要結構。術中楊奶奶的心率由於受神經的操作影響出現一過性下降至20多次每分鐘。對此,手術團隊在術前作了充分的預案,通過多學科聯合,手術組醫生與麻醉醫生適時進行幹預,楊奶奶的心率逐步恢復正常。經過近4個小時的手術,楊奶奶的顱內腫瘤完全切除,手術圓滿成功。

經過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目前楊奶奶恢復較好,出院回家,困擾其20餘年的頭痛及左面部疼痛消失。這是通大附院神經外科截至目前實施三叉神經痛微創經顱手術的年齡最大的患者,手術的成功充分展示通大附院神經內鏡團隊作為國家級神經內鏡培訓基地的一流技術以及多學科聯動配合的綜合實力。

手術成功後,楊奶奶及家人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每當施煒教授、陳建教授查房時,楊奶奶都會緊緊握住他們的手,「是你們解決了我的大苦惱。」

施煒教授特別提醒,三叉神經痛可控可治,包括藥物治療、三叉神經射頻消融、球囊壓迫,及內鏡下微創手術等均可以實現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治療。當前,神經內境下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逐漸成為三叉神經痛的主流治療方案,而通大附院神經外科團隊在這一領域開展的工作已在全國範圍處於領先地位。

通訊員 顧雨 記者 李波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通大附院藉助神經內鏡手術除頑疾
    12月18日,88歲高齡的楊奶奶從通大附院神經外科出院回家,讓她格外開心的是,困擾她20多年的三叉神經痛沒有了,就是這個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曾經讓她痛苦不堪。
  • 內鏡下微創手術來減壓,「天下第一痛」不再難治
    經過徐匯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孫樹傑主任的檢查和問診,王先生被確診為三叉神經痛。得益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模式,一周內,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煜就在徐中心為王先生施行了內鏡引導下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免去了排隊等候手術的煩擾。引起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很多,有些表現容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三叉神經痛好發於面部一側,發作起來痛得要命,有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
  • 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不同
    與以往不同的是,神經內鏡手術和傳統意義的開顱手術不同,神經內鏡手術利用顱內自然腔道及間隙達到手術部位,通過一個僅為3-4CM的小切口,便可將手術區域的血管、神經及病變情況,顯示的非常清楚,更加利於手術操作,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對周邊腦組織的二次損傷較小,而和血腫穿刺抽吸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清除血腫速度快,內鏡直視下止血徹底可靠的優點,更好地保護神經、血管和正常腦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和功能障礙
  • 八旬老人棗核卡喉 內鏡巧取轉危為安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姚娜)近日,一位八旬老人不慎被一枚棗核卡住食管,情況危急,前往駐馬店市中醫院就診。該院專家採用內鏡巧取棗核,使患者轉危為安。當天,這位八旬老人因食管吞咽困難、疼痛,在家人的陪同下急匆匆來到駐馬店市中醫院就診,經醫生檢查診斷為食管異物。
  • 八旬阿婆臉疼20餘年 一查竟是三叉神經痛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張沼婢 通訊員陳汝聘 林燕玲 翁海軍)頑固性三叉神經痛被喻為「天下第一痛」。近日,飽受此病折磨20多年的許老太太,慕名來到福醫二院求治。疼痛科醫生巧施「微球囊壓迫術」,為許老太太一朝除頑疾。 許老太太,今年85歲,因「右面部疼痛20餘年,復發並加重1月」入住福醫二院疼痛科。
  • 微創手術成功解決「天下第一痛」
    龍頭新聞(嶽金鳳)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疫情面前,許多三叉神經痛患者「忍痛」在家,無法及時就醫治療。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近日為多名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每次手術僅用一個針眼,十幾分鐘,就為患者解除了病痛。
  • 喜報|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與南大一附院神經外科正式確立緊密...
    會上,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殷小平教授致歡迎辭,並向南大一附院神經外科主任李美華教授頒發名譽科主任證書,兩院神經外科共建科室授牌儀式成功舉行,從此正式確立共建關係,形成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活動現場,李美華教授對南大一附院神經外科目前的規模及科室發展現狀向大家進行了詳細介紹;南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專家團隊成員神經外科副主任段劍、副主任醫師盧國輝、副主任醫師周小兵、副主任醫師楊玄勇、醫學博士餘念祖,分別就《內鏡治療腦出血技術》、《慢性意識障礙的外科治療》、《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材料與技術》、《顱內壓監測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體會》、《經鼻內鏡磨除齒狀突治療顱底陷入症合併扁平顱底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折磨97歲奶奶 神經阻滯+紅外偏振光治療助康復
    近4個月來,輾轉反側,夜不能寐,40年的高血壓病和10餘年糖尿病史的多重折磨,讓郭奶奶愈加絕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奶奶知道了醫院還有疼痛科,隻身來到西安醫學院一附院疼痛科就診,她將自己的絕望和痛苦告訴了接診的主任舒雅。 舒雅醫生仔細查體後,郭奶奶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折磨97歲奶奶 神經阻滯+ 紅外偏振光治療助康復
    近4個月來,輾轉反側,夜不能寐,40年的高血壓病和10餘年糖尿病史的多重折磨,讓郭奶奶愈加絕望。一次偶然的機會,郭奶奶知道了醫院還有疼痛科,隻身來到西安醫學院一附院疼痛科就診,她將自己的絕望和痛苦告訴了接診的主任舒雅。舒雅醫生仔細查體後,郭奶奶診斷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經皮內鏡減壓手術,微創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進一步完善術前檢查後,在麻醉師的配合下,付主任使用鏡下磨鑽磨除關節突,鏡下槍鉗咬除殘餘關節突,並切除增生黃韌帶。不到2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術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第5天康復出院。
  • 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開展脊柱內鏡下頸椎間盤突出手術
    今年51歲的張女士,因「頸項部疼痛伴右上肢放射痛、麻木5天」來到寧夏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就診,近一周左右時間,張女士無法臥床休息,疼痛嚴重影響到睡眠;自行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對症治療無緩解。VAS疼痛評分9分。張女士既往患高血壓病4年,口服坎地沙坦控制血壓,近幾日血壓因頸椎病影響控制不佳。
  • 特色專科丨一針解決「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經痛患者的福音
    「天下第一痛」患者鬱女士,75歲,數年來右側面部持續性疼痛難忍,刷牙、洗臉、喝水、吃飯、摸臉均引起疼痛發作,飽受三叉神經痛的折磨,曾在市內多家醫院就診,診斷為三叉神經痛。患者術後立即感覺右側面頰疼痛消失,吃飯刷牙摸臉都不受影響了,患者驚嘆1個小針眼就解決了折磨自己數年的痛苦,對治療非常滿意。第3日就開心地出院了。1個月前,患者疼痛再次出現,並於門診複診。鬱阿姨先前預知三叉神經痛有復發可能,要求行二次三叉神經射頻消融術。
  • 老村醫飽受6年三叉神經痛折磨,微血管減壓術「一招止痛」
    說起什麼最痛?很多人會答:女人生孩子時、牙疼時、外科動刀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疼痛指數最高的其實是三叉神經痛,發作起來痛不欲生,堪稱為「天下第一痛」,而且它還最「偏愛」盯上老年人。
  • 成都五院:複合手術助八旬老人重建腿部血管
    成都五院:複合手術助八旬老人重建腿部血管 2020-12-0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微球囊壓迫術:一招解除「天下第一痛」
    都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遭遇過牙痛的人都能體會這種死去活來的折磨。但有些人卻說牙痛算什麼,他們經歷過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痛感——三叉神經痛,比牙痛更要命!
  • 九旬老太緣何半個月突然暴瘦20斤?
    家屬介紹說,老太太這半個月來瘦了20斤。(網絡圖片)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原來這位老太太三叉神經痛,3年前就因為疼痛劇烈,藥物無法緩解,在外院做了三叉神經射頻熱凝術,術後疼痛消失出院。出院1年多後疼痛就開始復發,吃卡馬西平後疼痛可以控制,但半個月前患者疼痛開始加重,吃卡馬西平已經沒有效果了,特別是吃東西時會誘發右側顏面部劇烈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讓老人家開始不敢吃飯,每天靠一點點稀飯來維持能量消耗。原來老人家知道自己無法耐受全麻的開顱手術,對再次手術充滿了恐懼,於是靠吃稀飯來減少疼痛的發作而不敢到醫院再次就診,導致老人家半個月來瘦了20斤。
  • 為什麼把三叉神經痛稱之為"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疾病,對於這種疾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三叉神經痛,醫學上對其稱呼很厲害,稱其為「天下第一痛」。據說,當這種疼痛出現的時候,可以疼的要人命。為了加深大家對三叉神經痛的認識,接下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下。  三叉神經痛為何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痛」?
  • 20年三叉神經痛頑疾 一小時微創「剷除」——毓璜頂醫院疼痛科治療...
    梁立升(右二)為患者做檢查三叉神經痛20年,微創介入手術1小時治癒了「我患這三叉神經痛都20多年了,每次犯病的時候那種刀割般撕心裂肺的疼痛折磨得我吃不了飯、刷不了牙、睡不好覺。」今年58歲的芝罘區患者李大媽一想到那種揪心的疼痛折磨就心有餘悸,她說剛開始為了方便,自己買點止疼藥吃點就硬挺過去了,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的次數越來越多,疼痛的程度也越來越劇烈,實在忍受不了了。她決定到正規大醫院去治療,於是李大媽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疼痛科看看。「結合我說的症狀,醫生一檢查就說我這就是三叉神經痛,這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很少能通過拍片檢查出來,可以手術治療。」
  • 上虞人民醫院開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時代 7.5毫米脊椎內鏡手術...
    近年來,上虞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以微創技術為發展重點,其中內鏡下手術作為當前微創脊柱技術發展的熱門,手術技術日益精煉,治療疾病類型不斷拓寬,療效更加明顯,在上虞地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在省內同級醫院中保持領先水平。
  • 未知病魔折磨多年,一顆膠囊扭轉乾坤!
    未知病魔折磨多年,一顆膠囊扭轉乾坤!既然小醫院治不好,家人趕緊帶著王大爺來到安徽當地大醫院的血液科,醫生看了看檢查報告說,「你這應該是因為血液丟失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加上王大爺的糞便時常帶有少量隱血,醫生建議他去消化科做個內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