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生氣的人再忙也得看,讀懂莊子四句話,讀懂快樂的四重境界!

2020-12-12 桃花月球

文桃花月球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王聽說有一個漆園小吏很有才華,就想把他接到身邊出任相國。

他讓自己的近臣,帶著重金前去禮聘。

沒想到,小吏把快樂當成人生的終極追求,根本不為所動。不管如何勸說,只是全身心的釣魚,就是不肯出山。

見禮聘的人不肯回去,他笑著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活了三千歲的神龜,死後被供奉在祠堂裡,受很多人朝拜,你們說是死後被供更開心,還是活在泥漿裡搖尾巴更快樂?

答案顯然是在泥水裡搖尾巴比較自在。

這名小吏笑著解悟了人生真諦的小吏就是莊子。

清代學者胡文英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

生活的複雜,在莊子的熱腸裡,冷眼旁觀,由此創造了一個內心真正喜悅的境界。

這境界有成熟的智慧,豁達的眼界,覺悟的思想,也有超脫的心態。

是「無為」,是「齊物」,是「逍遙」,是「遨遊」。

當下的生活,各種焦慮,但不如讀一下莊子。

讀懂莊子,才能讀懂真正的快樂。

1:平心:韜光養晦,樂在安而無憂

莊子說:「大知閒閒,小知間間」。

他認為人生的樂處,在「無憂」,而無憂就要智慧處世,成熟的處理問題。

為人豁達大度,處事知道退讓,常常隱藏自己的鋒芒,時刻留有餘地。

而不能像小有才氣的人那樣,自滿,斤斤計較,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

莊子是個有趣的人,不喜歡說教,便把這個處世道理,用一則小故事來告訴我們。

在《田子方》裡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神射手列禦寇,很驕傲,找到伯昏無人,說要射箭給他看。

他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拉滿弓,連續射箭,速度快,頻率大,但是手臂上的水卻一點沒有動。

伯昏無人看透了列禦寇內心的浮躁,並沒有讚嘆箭術多麼高超,而是給他潑了一頭冷水。

你這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

於是,他把列禦寇帶到山崖上,讓他站在懸崖絕壁邊,面臨萬丈深淵,把腳懸空在外去射箭。

沒想到,列禦寇剛站上去,就嚇趴下了。汗流浹背,弓箭都拿不住了,別說射箭了。

伯昏無人這才說:「真正的高手,是在任何地方都揮灑自如,氣定神閒。」

莊子用不多的語言,講述了做人最重要的其實是「平心」。

而所謂的氣定神閒,是淡泊明志,是厚德載物,是安之若素,也是虛懷若谷,是知道真正的成熟,小事抬手過而大事很睿智;是為人低調,卻洞若觀火;是懂得藏拙,大智若愚。

內心總是處於遊刃有餘的地步,自然無後患之憂。

而沒有憂患,才是安樂。

2:懂得:跳出來看世界,悅在知而悠然

人生之所以不快樂,有一個很大的困境在於局限。

困住了內心,自然看不透事情的重心,而跳出來,再看,才明白心無障礙,才是快樂的本源。

莊子有一個質樸的好友名叫惠子。

他們最常做的事是辯論。

《秋水篇》裡,記載了莊子與惠子一起出遊,走到濠水的一座橋梁上,看到橋下的魚,談興上來了。

莊子看著橋下的遊魚說:"魚這樣悠然自得的遊來遊去,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不服氣地說:"你又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看這是抬槓,我的道理比你棒,於是說口成章,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道魚之樂?」

意思說是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一看,你真行,我也不差,繼續反駁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大笑說:「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

跳出了魚在水中與人不在同一個維度的坑,莊子用新的視角,冷眼旁觀,自然擁有了看透本質的犀利。

生活中,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性格決定命運,生活方式決定健康!

人生是一本難念的經,關鍵看你怎麼活!

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範圍內,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和格局。而不斷打破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斷去擴大你的思考格局,生命的取向才會更高。

3覺悟:報生活以歌,樂在通達

你的世界觀什麼樣,你的人生什麼結局。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程度,產生的對應。

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莊子看待問題,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即便事情再糟糕,他似乎也能找到一個角度,生發出新的希望。

莊子的妻子曾經先他而去,按理說,他應該很痛苦。

結果朋友惠子前去弔唁,卻看見莊子兩腳張開,敲著瓦盆唱歌!

這一幕真的太詭異,太反常了。

惠子很不理解,憤怒的對莊子說說:「你老婆,為你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現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還在這裡唱歌,真是太過分了!」

莊子正色的回答說:「你怎麼可以這麼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妻子死了,我不悲哀?

我不是不悲傷,而是想開了。

我的妻子死了是一個現實,但是我想,人本來就是沒有生命的,不但沒有生命,連形體也沒有,不但沒有形體,連氣息也沒有。不過是後來恍惚間變成了氣息,由氣息產生形體,由形體成就生命。

我老婆死了,是回到了生命的循環往復,無有窮盡。

現在她安靜的享受著天地的本源,順其自然,我卻在這裡號啕大哭,這是逆天地循環往復,我怎麼能哭?

赫爾曼·黑塞說過「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生活從來不缺快樂,而是缺少一顆發現快樂的心。

懂得順其自然,覺悟生命的自然規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達而樂觀,讓「無趣」生「有趣」,快樂才會由心而發。

4:超脫:順應自然,就是一切,看破而至無樂

莊子的一生都在理解萬物,順應萬物,探尋天地一體的路上。

但是再智慧的人,能夠看透別人的生死,卻未必看透自己的生死大關。

這最後的障礙,可能是人不快樂的最大因素。

莊子的門徒記錄了莊子最後的人生。

在莊子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

莊子留下了最後的箴言:「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意思是說:「天地做我的棺材,日月做我的雙璧,星辰做我的珠璣,萬物做我的殉葬,一切早就已經齊備。」

他將自己超然物外,與天地同在,與自然同棲止,生死成了順應天命,真正地實現了淡定從容。

弟子們並不理解,繼續說:「我們是怕您死後,鳥雀、老鷹吃掉您的肉體。」

莊子又開了人生最後一個玩笑:「在地上被鳥雀、老鷹吃,在地下你們以為就不會被吃了嗎?我同樣會被螻蟻吃,你們非要把我從鳥雀、老鷹那搶過來,給螻蟻吃,這是不是有點偏心呢?」

門徒們笑了,莊子也離開了!

曹雪芹曾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果然,「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人生起落是平常,情緒低迷,永不言棄;漫無目的,也能心有夢想;麻木不仁,還能熱淚盈眶;生死攸關,照樣談笑風生。

金錢,名利……世俗的準繩可以放下,才是瀟灑的活著

此時無掛礙,無得失,無情緒,享平常之樂,平常無樂,平常有樂,便是人間至樂。

5看透: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莊子是天地間,真正看透的人。

他生死無畏,深情而熱烈,行為思想影響了無數人。

聞一多說:「中國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陶淵明在官場活的不快樂,看了莊子,覺得為五鬥米,低三下氣,真得浪費人生,於是開闢了一片世外桃源。

蘇東坡被貶謫,理想沒有實現,為此困頓,但是讀了莊子的,一切釋然,從此成了快樂的吃貨,隨遇而安,曠達了一生。

曹雪芹借賈寶玉夜讀莊子的《南華經》,讀到「勞者碌,智者憂,無能為者無所求」,心中的糾結豁然開朗,著起了一座「紅樓」。

人心執著的,都是自己未曾擁的。

你覺得不快樂,有人卻羨慕你所擁有的。

你覺得人生困頓,生活卻讓你別處開花。

世間事,沒有永遠的低谷,也沒有永遠的高潮。

讀懂莊子,讀懂順應,讀懂應變,讀懂放下,看淡得失,會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為五鬥米折腰。他情願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的境界!
    不願成為勾心鬥角的官場中人,不如做個簡單樸實的田舍老農。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富貴榮華轉眼就會變成別人口中的笑談,我們又何必那麼執著呢? 在莊子的思想體系中,不為外物所累,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插圖畫家:施虹賓 點擊收聽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見誦讀:宋彧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
  • 生氣的時候,默念四句話!
    生氣時,默念這四句話,念完,便不再生氣了!01第一句話:算了吧莊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短短一輩子,很快就結束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曾想畫一幅人見人愛的畫,在數月的辛苦後,他將畫作帶至街面展出。畫旁立支筆,並附文字:若畫作有欠佳,請賜教,並標出。晚上,他去看時,整幅畫被塗滿。唐伯虎心中不悅,失望至極。
  • 莊子的五句經典語錄,讀懂便是人生!
    莊子的想像力十分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信奉「無為」,行事灑脫,嚮往逍遙,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既浪漫又獨特。 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 下面,為大家梳理《莊子》中經典的五句話,讀懂便是人生!
  • 現代人為什麼不容易快樂?莊子臨終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妙
    為什麼現代人不容易快樂呢?有人說,現代人的壓力大,自然快樂不起來。但是在古代政治動蕩、戰亂不斷,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人們卻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讀懂莊子臨死前說的話,你就能明白了:莊子自己在臨死前,心情非常平靜,而弟子們則計劃厚葬老師,莊子說:「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星辰做珠璣,萬物做殉葬,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
  • 佛法:生氣時,默念四句話,火氣自消!
    雖然人人都知道生氣不好,但卻很難控制自己不去生氣或發怒,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在想要生氣的時候,深呼一口氣,心中默想或默念這四句話,火氣自消。第一句話: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首先我們要先正視生氣這件事,是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的,而且只會損耗自己的福氣。千萬別再幹這樣的傻事了。不要與人置氣,因為「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
  • 莊子哲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而裡面提到的神人王駘則正是用這些守住了內心中的大宗主,從而達到逍遙的境界。那麼大宗主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大宗師,也就是得道。今天,我們就跟隨謝國仲的《莊子玄解》一起學習《大宗師》,來學習得道之人的智慧。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
  • 為什麼說莊子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明白了
    如果評選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義者,我會投莊子一票。因為錢鍾書認清了婚姻、卡夫卡認清了社會、索忍尼辛認清了祖國,但只有莊子認清了生命的本質,超脫於所有人。為什麼說莊子認清了生命的本質呢?張潮:讀懂莊周夢蝶,你就讀懂了莊子把莊子的英雄主義濃縮起來,只有短短的四個字,莊周夢蝶。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浪漫故事,用其獨特的思辨精神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
  • 《莊子》這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品讀《莊子》之後,發覺人生之三重境界不就是莊子筆下的三條魚嗎,這裡容我細細道來01第一條 鯤鵬所以,一個人,一旦有了鯤鵬的理想,就會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斷進取,這樣的人,最後肯定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段對話的意思就是說: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遊得多麼悠閒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先秦宋國曾有一位哲學家,也是道家逍遙派的開宗鼻祖,人稱「老莊」之一的莊子,他應該是歷史上最愛魚的人。莊子寫書立著無數,提出很多新穎活潑的哲學觀點,尤其以寫「魚」最為生動有趣。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 自古感情最煩惱,讀懂《莊子》中的心齋,感情中的煩惱可去除大半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的莊周及其門生所著,該書既有高深的哲學思想,又有浪漫的文學藝術氣息,是先泰諸子學說中的代表作。《莊子》分內篇、外篇、雜篇共計33篇,今天我們說得」心齋「出自內篇中的《人間世》。
  • 莊子四句話,帶你從迷失中找到方向,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道家莊子道家智慧解讀:得是時機好,失是自然現象,能夠安於時機而順應自然,哀樂就不會侵入心中,這就是古時候所說的懸解,把倒掛的人解脫下來,不能自解的人,是被外物縛住了。得到的,都當撿到的,總是懷著意外的欣喜,就不會因為事與願違,而滿心的恚恨、難過,生活不快樂了。在不如意的生活中,用如意的生活態度面對,一切就會好起來。二、怎樣才能活得自由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 古人忠告:「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總的來說,歸因於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暗藏著高深的智慧,學得皮毛,就能收穫福報。俗語有言"天狂有雨,人狂有禍",《易經》也提醒人們:人再有本事,也不要說這四句話。說了,難免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禍端。謹記!
  • 易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 《周易》最高明的智慧:人生若讀懂這兩句話,必將無往而不利
    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周易》乾卦中有這樣兩句話:讀懂這兩句話,受益匪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它告訴人們,你只要想有所作為,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都應該勤勞勇敢地發奮圖強,而且這樣的努力應該遵循天道,與時俱進,蓬勃向前。認真想來,這句話取象恢宏,它不僅為我們每個個體提供了奮鬥的動力,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更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千載不滅,精神自信的力量源泉。
  • 金聖歎:《莊子》乃天下第一奇書
    可是,讀懂一本經典古籍,真真是要費一番心力。相由心生,覺感悟可謂見仁見智。不同的心境,閱歷,積澱,讀之都有雲泥之別。每每復讀也能打開新世界的一扇窗,蔓生出新的覺感悟,喜不自勝。以前散讀《莊子》,不求甚解,一邊看解析一邊囫圇吞棗,讀來頗覺費勁。
  • 曾國藩:性格猶豫的人,一定要讀懂這16個字,人生處世四句精華
    曾國藩語錄中曾說,性格猶豫的人,一定要讀懂這四句話,不然人生就會一敗塗地。物來順應:已經發生的事情,要學會適應,順應,要正確地面對,不要躲避,不要一味的抱怨,該來的總要來,躲也躲不過。心態放平,正確面對一切,才是人生的態度。未來不迎:不必為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擔憂和焦慮。
  • 《度心術》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人謀智慧《度心術》,讀懂的人嘆為「天書」,沒讀懂的人罵為「廢紙」,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書有好壞之分嗎?很多人讀《度心術》,被裡面的話所折服,甚至嘆此書為「天書」,而有些人認為此書沒有用,甚至罵只是一些「廢紙」而已,無論哪種,只要對我們有用,我覺得這樣的書都值得去讀一讀!在《度心術》中,堪稱句句經典,字字珠璣,裡面三句話說透了「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大家早懂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