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學到了如何隨遇而安,用靜下來的心來觀世間,以不爭的態度放下執念,達到德的狀態。而裡面提到的神人王駘則正是用這些守住了內心中的大宗主,從而達到逍遙的境界。
那麼大宗主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大宗師,也就是得道。
今天,我們就跟隨謝國仲的《莊子玄解》一起學習《大宗師》,來學習得道之人的智慧。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開篇的這段話將的就是凡人修行的一個辦法,那就是後天返回先天。懂得了這個發,就知道該怎麼修,怎麼返還回到最自然的一個狀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大宗師的境界。
學習莊子,也要了解老子
老莊哲學是一體的,想要充分了解莊子的智慧,就要從老子的《道德經》開始。覺得太過晦澀?沒有關係,謝國仲帶你讀懂《老子》。
因為後天是有為的,想要成為大宗師就要達到無為的境界。這個無為,就是要覺悟,不糾結在兩端中,順其自然,過了也不會後悔,這樣就不會有過了的狀態,恰到好處也不會自以為是。因為無為是一種天然的狀態,沒有人為的想法,心靜,萬物靜。達到了一的狀態,也就是達到了不二法門。
到了大宗師這一步,就不會對生死過於糾結,不貪生,不怕死,因為這些都自然規律。順著自然規律而行,就是瓜熟蒂落的過程。而一個人如果連生死都不懼怕,那麼這世間也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所懼怕的了。
大宗師是無為、自然、隨緣、不用人心幹擾道。
其實從《逍遙遊》到《德充符》都是在說,人並非只是看到的樣子,而是有一個本體,這個本體才是真正的你,也就是自性。這個自性也是《養生主》中的主,是《德充符》中的心。
你要找到自己的根本,懂的背後的東西,才能應萬相而不迷,才能夠真正自在。
莊子認為大宗師的心是無為的,天而生也,也就是天然的,天人合一的。這裡的天人合一說的不與天爭,互相之間也不鬥爭,也就是在《德充符》和《人間世》中所提到的,不爭。
真正的大宗師懂得無為而治,是放鬆、自然,這才是正道。
而如果一個人很有為,一天想出衝出去扮演什麼角色,就一定不是大宗師所為。因為這樣的人內心中充滿了執念,是無法悟道,更無法參透萬物背後的一。
大宗師這個概念聽起來很玄乎,但其實追求的不過也是內心的平靜,放下身外之物,放下心中雜念。這樣才能達到無為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悲喜都已經不再重要,萬物歸一,什麼都一樣,也就什麼的都不再讓人執著。
今天的內容先講到這裡,明天將同謝國仲的《莊子玄解》一起學習《南華真經》的最後一篇《應帝王》。
想要了解更多莊子的智慧,就快點擊閱讀原文進行購買吧。
好啦,我們明天見。
編 輯丨小 方 審 校丨相 松
本文版權歸東方出版社所有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