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不求富貴,視功名為糞土,那他到底追求什麼?

2021-01-19 好玩的國學

莊子的一生確實是視功名利祿為糞土,縱然自己是窮居陋巷,縱然自己是灰頭土臉面黃肌瘦,縱然自己需要向監河侯借米度日,縱然自己聲名在外,縱然楚國許之以高官厚祿,但莊子絲毫不為所動,還是固守自己的貧困生活,你說莊子到底是為什麼呢?

莊子喜歡釣魚,他喜歡在濠河的風輕雲淡之中,安靜地垂釣;他喜歡在濠河的橋上看水中的魚兒自由遨遊;他喜歡在午後的陽光中,與蝴蝶一起入夢,然後不知道自己是莊周還是蝴蝶,達到一種迷迷糊糊物化的狀態。

總之,莊子很窮,但很快活。

莊子的人生哲學,在戰國轟轟烈烈的時代,顯得有點冷。

中國的哲學有一冷一熱兩種哲學。熱的哲學是入世的積極進取的哲學,比如儒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積極投身社會,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改造社會,重建早已經禮崩樂壞的周禮,實現理想中的仁政和德政的社會。當然,從儒家分裂出來的墨家,更是雄心勃勃熱情洋溢的學派。墨家強烈反對不義戰爭,主張毫無差別地愛每一個人,主張犧牲自己奉獻他人,希望建立一個由賢人、明君統治的理想的社會。這是中國文化中熱情洋溢的一面。

而道家哲學算是冷的哲學。與儒家和墨家的積極進取和熱情完全不同,道家哲學主張冷靜無為。在人生哲學上崇尚柔弱勝剛強,崇尚清心寡欲;在政治哲學上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模式,這是一種冷靜的無為的哲學。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本來是周朝的圖書館館長,權雖然不重,但人家位子高,但是老子愣是放棄高官厚祿不要,自己騎著青牛出函谷關 不知所蹤,後世之人對這種瀟灑的人生態度極為推崇,把這種人生態度叫做急流勇退,用老子自己的話說,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比老子還冷的,那就是道家的第二號人物、道家哲學的集大成者莊子了。莊子的人生態度更加消極更加冷酷,簡直冷酷的沒有一個朋友——莊子的朋友真的不多,唯一的一個朋友惠施,還是高官,再加上兩個人都是辯論高手,莊子經常和惠施大搞辯論,而每一次惠施都被莊子諷刺挖苦。惠施去世之後,莊子終於認識到無敵是多麼的寂寞,在這個荒涼的人世間,有一個在學問和心靈上可以和自己對等的對手是多麼的重要。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學問有能力的人叫做士,而士都是一些有理想的知識分子。按照儒家的觀點,士應該為國家所用,應該追求永恆的道,士應該有獻身的精神,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實現自我的價值。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大批知識分子登上歷史舞臺。他們熱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孔子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找工作,只為實現恢復周禮建設大同世界的夢想;墨子帶著弟子們南徵北戰,只為制止不義戰爭實現世界和平;孟子也追隨孔子的腳步,相繼去了齊國魏國等,推行仁政主張和王道理想,至於蘇秦張儀等縱橫家,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縱橫捭闔與各國之間,個人得到了高官厚祿,也深刻地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而這個時候,莊子到底在幹什麼呢?

莊子是在窮快活窮開心。

那莊子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莊子就是追求快活和開心。不過,莊子追求的不是俗世的聲色犬馬、高官厚祿,莊子追求的是超越的快樂,一種超越了俗世的物質與情感,超越了身體與欲望,超越了一切的有所待的境界,從而達到一種「物物而不物於物」的無所待的逍遙的境界。也就是說,莊子不為名不為利,他追求的是超越了俗世的自由;也就是說,莊子根本就看不上我們這些俗人,更看不上我們俗人眼中的那些利益。

有這樣一個故事。莊子最要好的朋友惠施,在魏國做宰相。有一天,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已經悄悄地潛入了魏國,準備搶你的宰相的位置。惠施嚇壞了,就派人在城裡搜捕莊子,鬧騰了三天三夜。莊子聽說了,主動去見惠施,並給惠施講了一個故事。說南方有一種鳥,不是梧桐樹它不待,不是清泉它不喝。而有一種貓頭鷹看見了這隻鳥,擔心的不行,以為這隻鳥要來搶它的死老鼠肉。言下之意,我莊子就是鳳凰,你那個宰相的位置,於我而言,就是一塊死老鼠肉!可見,莊子對權力無感。

還有一個故事。說莊子正在釣魚。楚國國君派兩個人來請他去楚國做大官。莊子問那兩個大臣,說你們楚國有一種神龜,死了以後被用紅布包著,放在最尊貴的祭壇上供著。但是要是你的話,你是願意做放在祭壇上的龜骨,還是願意做在汙泥中打滾的小龜呢?兩個大臣說,願意做在汙泥中自由快樂的小龜。莊子說,那你們就回去吧。你看,莊子對高官也無感。

那麼,問題來了,莊子到底在追求什麼?

我們很有必要去讀讀莊子的《逍遙遊》,因為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他的最高的人生理想——逍遙遊。

在《逍遙遊》中,莊子首先講了幾個小故事。大鵬鳥的翅膀展開就有幾千公裡長,一下子就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是沒有風大鵬鳥飛不起來。列子學會了御風而行,但是只能在天上飛十五天。因為無論是大鵬鳥還是列子,都存在一個生存的困境——有所待。

我們的人生必須依賴物質才能生存下去,我們的人也會充滿無窮無盡的欲望,而這些物質與欲望,就像是一個牢籠,我們永遠得不到自由。但是,形固然不自由,但我們的精神可以自由自在地遨遊於九天之外。也就是說,生活縱然可以很苟且,但我們的心卻可以很快活,生活縱然擺脫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我們的靈魂,卻可以嚮往詩與遠方,這就是莊子追求的心靈的絕對自由,一種精神上忘記了一切的、無所待的人生境界,莊子給這種境界起了個詩意的名字,「逍遙遊」。

由此可知,莊子追求的是一種絕對的心靈的自由,一種擺脫了一切依賴進入了「物物而不物於物」的無所待的境界,這種境界叫做逍遙遊。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實現逍遙遊呢?

莊子說,人生不逍遙的原因是有所待,那我們要是做到了無所待,就能實現逍遙遊了。因此,逍遙遊的人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你得重視你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到傷害,否則死了,就無法逍遙了。在戰國的亂世,保重自己的身體誰都知道,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天被人砍死,那麼如何保全自我的生命呢?

第二,莊子說我們一定要做到無用。人一旦有用,一定會招惹災禍,就像莊子說的那樣「山木自寇」一樣,對外顯示才能一定會倒黴,甚至丟命。所以我們要無用,只有無用才能保命。但是有時候無用也不行。有個主人為了招待莊子,殺了一隻不會叫的鵝,莊子的弟子問莊子,說老師你不是說無用能保命嗎?怎麼不會叫的鵝被殺了呢?莊子說,我們要在有用和無用之間自由切換才行,這就是莊子的遊戲人生的生活態度。

第三,你要開放自己的心靈,對世界萬物一同觀之。這叫做齊物論。也就是說,你要把這個世界上的生死是非、成功失敗、貧賤發達等,看成是一樣的。這樣你在得意的時候,就不會得以忘形,在失意的時候,就不會灰心沉淪,你的心平靜如水,你的靈魂沒有紛擾,你就是逍遙的。

第四,你要學會遺忘的藝術。莊子認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受到太多的束縛和羈絆。在《逍遙遊》中,莊子其實指出了困擾人的束縛人的有三條繩子繩索,一是自我,因為人總以自我為中心,放不下小我的束縛;第二是世俗社會的功利價值,如功名富貴、鐘鳴鼎食,如高門貴地無邊權勢等;三是求名譽地位,此三者是人類心靈不自由的根源。因此,忘我、忘物、忘名才能無所待,才是走向逍遙之境的正確道路,由此,逍遙遊的中心思想就呼之欲出了:以超越的姿態,以審美的心態,以曠達的心靈,掙脫一切來自塵世的束縛,忘己忘功、忘名,逍遙物外,無心掛礙,心靈可達逍遙。

這就是莊子的追求。他追求一種完全超越俗世的心靈的絕對自由。雖然這不可能實現,但莊子也給我們指出了人生的最高的追求:用審美的價值觀,過一種藝術化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莊子追求的「逍遙」,到底是什麼?
    莊子畫像因為老子講的「無為」,並不是講什麼都不作為,而是講無所不為,即「作為」到不留痕跡的境界,強調的是一種積極作為的行為,而不是某種消極不作為的態度。而莊子所講的「逍遙」,則是將一切講放下,無任何所求,亦不再受到任何束縛之意,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因此,真正追求「無為」,或者徹底做到「無為」的人,就是莊子。
  • 功名與富貴——《儒林外史》導讀
    科舉總是和功名聯繫在一起,又有多少個中不了舉的範進一生困頓呢? 即使是偶然時來運轉,博取功名,這些中了毒的士子也不過是從一種困境跳入另一種困境。範進做了學道也還是不知道蘇軾,魯編修官至翰林,還是滿口肥差家務。他們的人生境界都被困在了功利庸俗的層次上,不能寸進。 做官意味著「貴」,但做官本也禍福難料。
  • 莊子:離人類越近,離大道越遠!
    因為無論是進取的儒家,自我犧牲的墨家,極端自私維護個人生命利益,追求身體享樂的楊朱學派,無論是執著於邏輯辯論的名家,還是汲汲於功名富貴的縱橫家,他們都是俗世的思想家,他們孜孜以求的仁義禮智、榮辱是非、貧賤富貴都是人間的思想,而莊子的思想則是超越了脫離了世俗之間紛紛擾擾的哲學。因為,莊子的哲學是追求「無待」的逍遙的哲學。
  • 古人視「錢財如糞土」,其實還有下一句,原來它比錢財重要
    有句俗話:「錢財如糞土」。講述的是古時候人們推崇的金錢觀。這句話放在今天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還有下一句,兩句連在一起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猶如人生修行之路上遇見聖人指引。如果視錢財如糞土,什麼才值得珍惜呢?從這兩句金玉良言中我們又感悟到什麼呢?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秘!
  •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但莊子的「無為」學說與老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但這些都是由各自的人生觀決定的。從莊子的學說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
  • 「視顏值如糞土」的明星,小李子變胖,橋本環奈魔性,而他重回顏值...
    大家都知道娛樂圈高顏值的明星有很多,他們不但擁有一張讓人羨慕的臉蛋,而且還有很好的身材,真的非常叫人羨慕,而他們也被大家稱作是被上帝吻過的人,但卻有一些明星「視顏值如糞土」,明明有一張高顏值的臉蛋,但是卻不珍惜,來看看他們都變成什麼樣子了!
  • 莊子的盜夢空間:熬不下去,換個角度繼續嗨,莊生夢蝶的人生啟迪
    某日,細讀《莊子》,路人甲拋卷獨笑:噫,莊子遊戲人間,寓莊於諧,嬉笑於外,內蘊悲涼,後輩視之,豈可忽其高意耶?於是乎,《莊子五折戲》出焉。王和尚愛其文,不忍獨賞,特刊之於此,以同好者也。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莊子是宋國公族之後,無奈他這一枝卻和劉備祖輩一樣混得不太好,到了莊子這輩已經快要去織席販履了。所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莊子從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知道他祖上是吃了什麼大虧,莊子學問搞得差不多就開始搞哲學,根本不想去當大官。有一天早上,哲學家莊子一起床就陷入了沉思。原來他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
  • 健朗灑脫的米芾詞:富貴功名,老境誰堪寵辱驚
    後一首在寫給兩個兒子的詞中說, 要孩子們不要驚訝他的滿頭霜發, 他自己並不在意功名早晚, 而樂於觀賞山水煙雲的變幻之趣。米芾這樣安於老境, 既是因為當時「物阜時和」的承平政局使他得以安享晚年生活, 又是因他本人無意功名、樂遊山水、喜好書畫的性格決定的。這在下面一首詞中尤能得到充分體現:平生真賞, 紙上龍蛇三五行。富貴功名, 老境誰堪寵辱驚。寸心誰語?只有當年袁與許。
  • 讀《莊子》,你看好的骨頭,未必是別人的菜
    朋友小聚,他夫人帶著一隻巴掌大的小狗,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只覺得可愛。冷不防,在桌子底下來回跑的它,「汪」一聲,撕扯住我的褲腳,倒把我嚇一跳,低頭一看,原來我踩住了它啃得無肉的骨頭,看著小東西呲牙咧嘴的兇相,我笑罵:「狗子!你想錯了,沒人會搶你的骨頭」,一桌人哈哈大笑。忽然想起《惠子相梁》的故事,甚覺有趣。惠施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
  • 「三十功名塵與土」不是說視功名如塵土,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以南宋詩人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寫懷》為例,人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不解之處,即「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如何理解?有人說嶽飛是把取得的功名看作是塵土,不屑一顧。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詞寫得很有水平。論遣詞上,字字精準,無一字可換;論意境,悲情中不失豪邁,寫景與抒情寫意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
  • 莊子:一切的煩惱皆源於心,心不動則不痛
    一切煩惱皆來源於心,心不動,哪來痛。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慧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慧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法性寺法師印宗聞得這番妙論,當即與他攀談,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聞已久的慧能,就請高僧為他剃度,完成出家儀式,並恭請其正式即位六祖慧能。
  • 莊子:知足就是福氣,多了就是禍害
    莊子在《逍遙遊》中談到了「有」和「無」這兩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他先說: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待」,即有所憑藉的。但是,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是要做到無所憑藉,即「無所待」。
  • 「追求高雅也許是比追求官場功名更醜陋的一種世俗姿態」
    他所著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 莊子:無情無心無所待,才是通向逍遙的正確道路
    這樣一個神仙級別的神鳥,他自由嗎?莊子說,它是不自由不逍遙的。因為他要依靠風的力量。那些小鳥之類的生物,他們飛不了那麼高那麼遠,不過是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而已,他們自由嗎,同樣是不自由的。那些在社會上的道德模範,朝堂中的官員,他們自由嗎,他們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能停下自己的追逐的腳步,他們被所謂的仁義道德、仁義禮智信束縛住了靈魂,所以他們也是不自由的。
  • 為什麼那些不追求名利的人,是我們必須遠離的人?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書中說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 中國的文人喜歡立德立功立言,小說又是諷喻世人的良好媒介,所以他們總喜歡說一些功名富貴如塵土之類的話,以標榜自己品德高尚,抬高自己的身價。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我們俗話說的老莊之一就是莊子,老莊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道德經》和《莊子》,主張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作為這部傳世之作的逍遙遊,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會背誦和默寫,那它到底有什麼地位和代表的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學問博大精深,純屬個人見解
  • 地球球草如何視顏值如糞土?
    不一樣的天空春天快來啦我們的小李子開始放飛自我,經過一系列大費周章地凹造型,他終於成功轉型。鄙視為此轉型),不過他不論什麼造型,地球球草的名號他當之無愧!你也視顏值如糞土麼?歡迎留言給我~
  • 莊子是外星人嗎?為何他的思想遠超同時代的諸子百家思想家?
    那個時代的「士」即知識分子們,獲得了空前的自由,他們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再側身於某個君主或公子的府上,而是隨著時局的變化,乘著風雲際會的時代大潮,今日朝秦,明日暮楚,文士們憑著智慧,可以一朝為相。武士們憑一腔熱血和武功士為知己者死。那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能,只要你有意願,再加上一些努力和機會,大概率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實現中國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