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發現中國最早「糧倉城邑」
央廣網周口12月2日消息(記者胡曉輝)歷經兩年的考古發掘,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日前在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被發現,考古學家介紹,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用於糧食集中存儲的「糧倉城邑」,為研究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賦稅制度和治理體系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材料。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都是啥?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其中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五項重大項目考古成果力推夏文化和早期中國研究
二里頭遺址的「九宮格」式布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應妮)國家文物局25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
-
中國發現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俯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25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發現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
-
二里頭遺址,最早的中國
「紫禁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神秘的王朝揭開面紗,漫漶的史實日漸明晰,伴隨著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今天正式呈現於世人面前。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考古學家在嘉興發現最早的原始文字和最早的耕地工具,驚動考古界
自從良渚遺址發現以來,浙江莊橋墳遺址的發現令世人驚嘆。因為在這裡孕育的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同時也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考古資料。尤其是在這裡發掘的大量刻畫的符號以及一些原始文字,豐富了文字起源的資料,對相關專家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浙江莊橋墳遺址是位於嘉興平湖市林埭鎮東南約2公裡處的群豐村6組。當時,相關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處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面積約數萬平方米。
-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地,玄奘故裡
導讀:中國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炎帝和黃帝,已經建立了起了最早的華夏文明,所以中國人統稱為炎黃子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地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位於河南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嶽,北臨黃河。
-
觸摸夏文化 打開「最早的中國」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本報記者 溫小娟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除了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外,其餘4項均在河南,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
二里頭都邑與中國古代的「神聖空間」
公元前1800年左右,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傳統核心區域文化普遍衰落、文化格局徹底改變的大背景下,核心地帶中持續發展的區域僅剩下洛陽盆地。洛陽盆地二里頭都邑代表的社會進入廣域王權國家階段,中原腹地形成多元一體的王朝文明。二里頭都邑,由網格狀主幹道界隔成宮城為中心的「裡坊式」布局。
-
五項重要考古發現發布 推動夏文化和早期中國研究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趙曉霞)國家文物局25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新發現的道路和牆垣將二里頭遺址劃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多個網格內均曾發現不同等級的建築基址和墓葬,顯示出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結構布局,為研究二里頭遺址城市規劃、社會分層、禮儀制度等提供重要資料。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發現並確認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4100年。
-
走進二里頭遺址 解密「最早中國」
自1959年以來,在這裡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以中軸線布局的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一系列考古成果震驚中外。二里頭遺址2019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開啟了人們認識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了解距今3800年的「最早中國」。
-
國家文物局通報「考古中國」五項重要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5日訊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
-
河南這個4A景區,有中國「最早」長城遺址,就在南陽
這個景區就是七峰山,位於河南南陽。由於地勢較遠,因此可能很多人都對這裡都不是很了解,它是最近幾年剛興建的景區,雖然不大但旅遊熱度很高,正式對外開放後,受到了遊客的極大歡迎。為國家4A級景區,風景在豫西南地區還算不錯的,風景秀麗,山峰險峻,是周末帶著一家人出遊的好地方。
-
中國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在鄭州:青臺遺址和雙槐樹遺址
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何會命名為「北鬥」?你知道在河南考古發現的「古代北鬥遺蹟」嗎?「北鬥」對於古人意義重大。戰國文獻《鶡冠子·環流》云:「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
1962年,江西發現萬年「仙人洞」,專家:水稻最早或起源於中國
1962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組織專家赴上饒縣萬年仙人洞。 因為有人在洞口發現了重要文物,比如蚌器、骨器、陶片、燒土、炭屑,以及碎獸骨、螺螄殼、蚌殼等,這個重大發現,一時間轟動了整個考古界。
-
河南發現神秘符號,比甲骨文還早4千年,專家: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河南發現神秘符號,比甲骨文還早4千年,專家: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導語:甲骨文作為商朝的產物,一直被人們覺得是我國目前最早的文字, 那麼難道在商朝以前就不存在文字了嗎?畢竟任何事情都會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漢字亦是如此。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