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
網際網路時代
國內一共經歷了兩次造富時代,第一次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對象是實業和房地產等行業,誕生了像王健林和許家印這樣的地產大亨;而第二次則出現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網際網路的登場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行業,同時也造就了一些頂級富豪,例如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
在兩次造富之後,目前國內的市場趨於穩定,各行各業都迎來了發展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網際網路仍然是主流,在下一次風口還沒到來之前,國內的網際網路產業依舊會處於巔峰狀態,而傳統的實業早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前幾年的國內首富是萬達集團的王健林,但是最近兩年,王健林從首富變成了「首負」,而馬雲和馬化騰則成為了中國首富的常客。這很好地說明了在國內市場,網際網路行業的前途比實業更好,相關從業者的人數也多得多!
就當下的情況來看,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特別是站在金字塔頂的阿里和騰訊,就算放在全球範圍內,也能被稱之為網際網路巨頭!此外,其它公司的實力也不可小覷,正是因為它們的支持,國內的網際網路才能如此發達。
但不得不提的是,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只做網際網路,並不想涉足其它領域,而且喜歡「薅羊毛」,尤其是普通消費者的「羊毛」。言外之意就是,這些公司更在乎的是營收和利潤,而不是整個行業的發展前途,它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誠然,營收和利潤確實是反映一個公司實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公司的強大與否看的不僅僅是這些,更主要的方面在於貢獻程度。簡而言之,如果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為整個行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它肯定會被冠以強大之名。
所以說,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走錯了方向,它們應該做的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是一昧地索取。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11月份曝出的螞蟻金服事件,讓廣大用戶和消費者都明白了花唄和借唄的「貓膩」。
而與此同時,人們不禁會想,明明馬雲已經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搞這些套路來賺錢呢?這是因為人的本性如此,輕易改變不了。真正的頂級富豪,享受的不是財富,而是賺錢的過程,但這只是一個謬論。
要知道,全球大多數資本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只會加大貧富差距,進而產生很多社會矛盾。所以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再薅窮人的羊毛了,看看美科技圈在幹啥!
美科技圈在幹啥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看美國的科技圈?難道它們的網際網路產業比國內的更發達嗎?如果就整體實力來看,美國的網際網路似乎和我們國內平分秋色,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所不如,但它們的發展狀態卻值得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學習。
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很少有單一的網際網路企業,它們或多或少都與科技沾邊。也就是說,大多數美國網際網路公司最後都走上了轉型科技企業的道路,例如谷歌和FaceBook等,而國內的網際網路仍然處於最初級的服務階段。
雖然如今我們已經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二的科技強國,但是在網際網路這一塊,國內還是不如美國做得好。比如說特斯拉的馬斯克,本來只是一個汽車老闆,但現在卻變成了「星鏈計劃」的發起者,他的目標要比一般的富豪大得多!
由此可見,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要志存高遠,薅窮人的羊毛並沒有什麼成就感,如果真的有本事,那就是去薅全世界的羊毛。
寫在最後
雖然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想要轉型為科技企業非常困難,但必須要知道的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有生存下去的資本。不然等到下一個時代到來,就會被無情地淘汰,這是無數先例證明過的事實!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
了解我,了解更多科技領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