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活的不順坎坷?可能是因為你欠了「陰債」,因果真實不虛

2021-01-07 淨慧梵行

「陰債」這個詞,並不是佛教的講法,它最初起源於道教。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提到道教就認為是外道。陰債是確實存在的,這就好像佛教中所講到的三世因果一樣。佛教當中有一個名叫還債的詞語,也就是說,如果你曾經虧欠傷害過他人,那麼這些都是要統統還回去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將軍,在某天晚上鞥見了觀世音菩薩。菩薩對他說:」明天會有土匪來,因為你過去世中砍殺了他十多刀,所以才會遇到現在的他來討債。「

將軍醒了後,仍然清醒得記住其中的內容,於是他便認定了菩薩說的是真的。之後果然來了土匪,土匪一進門,將軍就對土匪說:「菩薩昨晚託夢給我,過去世中,因為我曾經砍過你十幾刀,這輩子要還給你。」

土匪聽到將軍的話後愣了一下,思考到:「如果我要是砍了他,那豈不是到下輩子也要被砍,如此冤冤相報,無始無終,唯有痛苦一直在承受啊!」於是土匪就把將軍的衣服拿來,砍了十幾多刀,就當了了債。

善惡有報

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人做下了太多的惡業,所以欠債也是相當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欠債的對象,升到了人道,那麼欠的就是陽債;如果他們不幸進入了餓鬼道,當他們以餓鬼道的身份來向你討債時,那你欠的要還的就是陰債了。

我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就造下了非常多的業。欠債不還,偷稅漏稅的就是照下來偷盜業;曾經做過將軍士兵、屠夫漁民的,因為殺害、傷害過生命,於是就欠下了命債;調戲良家婦女、對配偶不忠、玩弄他人感情的,就是欠下了感情債。不要看著當時,欠債不還挺爽的,到後面終究都是逃不掉的,並且還要連本帶利的一塊還。

我們今生的習氣與過去生所做過的事情也會有直接的關聯。這輩子殺豬宰羊菜市場賣肉的,在過去世肯定是屠夫的習氣。而這輩子賣身賣肉,在過去世有著做娼 妓的習氣。以前的社會中,男人是可以納很多妾的,雖然現在沒有這樣的規定,但是有些女人,因為過去是小妾來投胎的,所以身上還會留有這種習氣,於是就會攀援有家庭的男人。有這樣的習氣一定要謹慎,尤其是女眾,要保護好自己,因為這種行為不但會傷害到自己,還會繼續為自己種下婚姻不幸的因果。

佛教中不是有一句話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嗎?這句話是非常的有智慧,並且能夠讓我們明白因果的,當我們想知道自己過去生是什麼樣子的,又做過什麼事情時,看看我們現在所承受的生活和習氣習慣,就能夠明白了,這就是最為真實的因果。

出來混早晚要還

有很多人過得不順,生活坎坷不斷,這就要回過頭來反觀一下自己了。比如有些人,心裡總想著佔便宜,這就會導致自己貧窮。《地藏經》說,若說偷盜者,說平窮苦楚報。這貪便宜的念頭,想佔有額外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就是偷盜的心。如果你擁有這樣的習氣,可不見的只有這輩子才有的,而是在過去很多世中就都有了。你想想自己在過去這麼多世都佔了便宜,佔了好多輩子,又怎能不貧窮呢?這本來就是因為自己欠債太多。

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吉祥富貴,就要多布施、多行善、多結善緣。多布施自然就種下了富貴的因,行善自然就種下了吉祥的因,結善緣自然就種下了貴人多幫助的因。所以朋友們要深深理解「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道理啊。

相關焦點

  • 佛教:不學佛不打緊,這3件事的因果一件比一件重,真實不虛!
    在當下生活之中,很多人並不相信所謂的「因果有報」,反而更加相信「一切皆是命中注定」。因此也就出現了很多很多亂象,什麼亂象呢?就是「不孝父母、不尊長輩、說話,行事無有底線」等等。但這些行為無論是在佛教之中,還是在傳統文化之中,無一不是被抵制的存在。就如不孝父母、說話行事無有底線而言。
  • 一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的真實不虛
    浩如煙海的佛教經書中,記錄了很多小故事。這些佛教故事,大多都是來自於佛陀與其弟子在教化眾生時,遇到的許多有趣的事情組成。故事不僅描述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更是告訴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就告訴了我們因果的重要性。
  • 七月十五中元節陰陽兩濟,還陰債消因果業力、童子解鎖赦天、超度法會啟告!
    陰債,可以分為公債與私債公債,是指【受生債】,為人受胎下生後所欠地府之陰債也稱為人皮債,其所指我們投胎人身的債。【冤親債主】對當事人因自己的貪嗔痴慢疑{怨恨惱怒煩}產生的惡緣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比如:身體不好、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精神抑鬱、失眠焦慮、甚至於修行的諸多障礙,幾乎全部因為自己欠有陰債,冤親債主沒辦法得到超拔,無論是受生債還是私債,我們由經典中的記載可知,現實生活中若有人付出努力卻感到財運不佳、或能賺錢卻無法存錢,常常莫名其妙地耗散錢財,或遭朋友拖累造成錢財的損失
  • 因果不虛,生活中,傷人最深的兩個字,不要亂講
    為人處世,能做到不亂說話,就視為成佛一半。因為說話是人的一種能力,不說話是一種智慧,會說話是一種覺悟。人生的命運,大多都是,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所以說,在生活中,傷人最深的兩個字就是「語言」,千萬不要亂講,開弓沒有回頭箭。
  • 佛教:什麼是「因果」?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
    佛教:什麼是「因果」?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健康問題,由此,人們對「吃」和適量運動越來越重視,注重科學膳食、搶購保健品、參加街舞、登山等各種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乃至有人提出了「健康是吃出來的」、「生命在於運動」等理念。
  • 因果不虛,邪淫後的惡果,不可不知,《金瓶梅》的作者就是個例子
    何況世風日下,大眾缺乏對因果教育的認知,肆意妄為,當自己報應現前,仍不知錯在何處,還是怨天尤人,呵風罵雨,以為上天不公。殊不知,所有的惡果,都是人禍。道家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本篇文章,就此講述,邪淫後的惡果,諸事不順,皆與邪淫有一定的因素,看完會恍然大悟。邪淫就像烈火一樣,若慾火一起,將燃燒著人引起各種惡業。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佛教認為凡事皆有因果,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皆有因果。無論你福報大,還是運氣差也皆有因果。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佛教所說的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欠錢的還債,欠命的還命,你種下什麼因,就一定會得到什麼果。佛家有句話說「欲知世間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世間的戰爭和災禍,都是因為殺生所導致的,你越喜歡殺生,將來就一定會招來災禍。第二件事:邪淫。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因果不虛 ‖ 北周武帝滅佛滅道墜入地獄
    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周武帝認為:人民信佛,供養出家人會不專心於生產,出家人沒有財產,不從事物質生產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他就想廢除佛教。於是,武帝召集群臣、名僧及道士,討論三教的優劣。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定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在會上,佛、道兩教鬥爭非常激烈。據《續高僧傳。智炫傳》記載,智炫在辯論時力挫道士張賓,周武帝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淨,智炫答道:「道教之不淨尤甚!」北周武帝說不過和尚又恨道士不爭氣,乾脆下詔「 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僧尼)道士,並令還民。」詔令發布之後,立即實施。
  • 佛教:菩薩識因果,羅漢避因果,凡夫迷因果,愚人逆因果
    百丈禪師除了自己修為高深以外,對於中國佛教的最大貢獻就是組織了一次佛教改革,制定了《百丈清規》,要求所有僧眾都躬耕自食,一邊修行一邊耕作,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施主和國家的負擔。所以會後他就特意留下老僧來談話,那老和尚也不隱瞞,就告訴百丈禪師自己本來是一隻狐狸,因為仰慕佛法苦修多年,後來有了神通,得了人身,但有一次別人請教他佛菩薩是否也受因果的時候,他想當然地回答了一句——不受因果,意思因果定律對佛菩薩無效。
  • 民間故事:因果受報真實不虛,高僧講了這個件事,我們才感覺後怕
    佛教高僧,常常教導人們,要認識到因果輪迴的真實,只有自己相信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才肯好好的棄惡行善,化險為夷啊。有道是,因果輪迴真實不虛,只因人們妄情未斷,被凡情貪慾迷失了心眼,只貪圖了眼前的享受,卻不知未來要承受的苦果。
  • 深信因果|瓶沙王求子,因果真實不虛
    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藏敦煌莫高窟中的洞窟是古代僧人修行、打坐的地方為了滿足僧人修行觀想的需求他們依照佛經的記載在石窟的壁上描繪了各種各樣的佛教故事而敦煌壁畫上的因果故事便是其中的一種「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是這世間最公平的裁判古人云:
  •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這2個真實故事,告訴你邪淫的下場
    我們的文化中經常講到因果,「因果」這個詞並不是佛教的一家之言。幾乎在所以的傳統文化中都有講到這個觀念。儒家這麼說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佛教則說道:「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匯聚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造下的善惡之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待到因緣成熟時,果報必定要親自承受。在古書中便記載了這兩個小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邪淫因果的真實不虛。
  • 這1個因果故事,告訴你問題的嚴重性
    我們常常會覺得,男女之 歡這個東西既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也能夠增加生活的樂趣,好像沒有什麼不好的,而且現在的社會氛圍也是如此的自由開放,人們都是這樣子的,這又有何錯之有呢?但人們在享受時,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卻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們以為自己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殊不知自己的福報被快速消耗,自己的命越來越薄。這些的人生活中開始頻頻出現坎坷與不順,心中莫名的苦惱煩悶、焦慮憂愁,婚姻家庭也變得越來越糟糕。而這些就是我們放縱自我後的代價,因果真實不虛,這1個真實的因果故事,可以告訴你邪淫果報的嚴重性。
  • 佛教的因果業力規律
    你現在造的業都是先保存,到什麼時候開始算帳呢?臨命終的時候算帳。它平常都讓你欠著欠著,到臨終的時候,臨命終的時候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你的生命有業力主導,叫做隨業往生。第二個你的生命由思想來引導,叫隨念往生。總而言之,當我們的業力儲存到最後的時候,要釋放的時候都是在臨命終的時候。
  • 老和尚本該一死,卻被神人託夢,躲過生死劫,因果真實,果報不虛
    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應該深信不疑。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在行善後,雖然沒有看到福及時地到來,但是災難卻已經在無意之間消失了;雖然我們作惡後,並沒有及時地承受苦果,但是福德卻已經遠離。正是因為福德一直在隨著善惡因果增長減損,所以古人才說道「行善如春園之草,雖不見其長,卻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雖不見其損,卻日遊所消。」
  • 佛教:命運坎坷的人,多做善事能改變命運嗎?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可能看見過一些人,一生命運坎坷,多磨多難,感覺不好的事情,全部都發生在他們的身上。比如,做什麼事情,都覺得很不順心,做生意又老是賠錢,很努力,卻得不到回報,又貧窮,等等。所以,很多人,就以為,這都是命運不好,命運不公平啊!為什麼在生活中,有一些人這一生,總是命運坎坷多磨難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一生,命運坎坷的人又該如何去面對呢?又應該怎麼去改變呢?本文將詳細,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一、一切都是過去所種的因佛家講因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