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讓曹操登上盟主之位,十八路諸侯能不能滅了董卓呢?
以曹操當時的身份和地位,他是難以登上盟主之位的。而且,就算是曹操當上了盟主,十八路諸侯討董的結局也不會改變,仍然滅不了董卓。袁紹為了剷除宦官十常侍等人,曾向大將軍何進獻計,召四方英雄豪傑率兵入京,以大勢逼迫何太后同意剷除宦官。
-
三國演義,曹操為何把一個大功勞讓給了孫堅?
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是比較精彩的一幕,三英就是劉關張三兄弟,戰鬥結束,劉備意猶未盡,劉備說呂布確實是位英雄,張飛說大哥你又動了惻隱之心此人不可教化的,三英戰呂布,眾諸侯都看呆了,還是曹操反應快,曹操說袁盟主,呂布敗逃董卓勢窮,趕緊出戰吧,袁紹說眾將軍聽令,打開城門出戰董卓。曹操自有打算,曹操說曹仁我部將士何在,曹仁說全部集結完畢,曹操說好帶著將士們隨我直奔虎牢關,直取洛陽。
-
為什麼三國演義中貶曹操褒劉備?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一看就是個亂世天下,曹操也走上了奸雄的道路。三國演義也並非一出場就把曹操設定為奸雄,從曹操刺殺董卓之時可以看出這個時候曹操還是心繫大漢天下的,對於群雄討伐董卓的不作為,曹操也滿懷憤慨,對著袁紹眾人說:「豎子不足與謀。」三國演義中第一次對曹操奸雄刻畫的是殺害呂伯奢一家之後說出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三國演義》中很少出境並且早逝的鮑信,緣何被曹操視為恩人?
公元184年,也就是東漢漢靈帝中平元年,鮑信受到時任大將軍何進的賞識,被提拔任命為騎都尉,並奉何進之命到山東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兵力。鮑信在山東招募到一千多兵士後,便收拾行裝,帶著這些新兵返回洛陽。公元190年,也就是漢獻帝初平元年,袁紹因為董卓擅自廢立皇帝而與董卓交惡,並在渤海發布檄文徵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董卓,曹操當時也於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起兵響應袁紹,當時鮑信也與弟弟鮑韜率軍響應曹操,此時鮑信和曹操已成為知己好友
-
接連擊敗曹操、孫堅的名將,卻被描寫成三流的小人物!
——《三國演義》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徐榮,一個《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是董卓的部將。諸侯起兵討董只有曹操一人進軍,結果被擊敗,徐榮伏兵攔截曹操,搭箭射中了曹操的肩膀。結果在追擊曹操過程中,被夏侯惇幾回合刺於馬下,人生就此完結。就是這樣一個在《三國演義》裡不入流的角色,歷史上卻真刀真槍地接連擊敗曹操、孫堅。
-
《三國演義》中,董卓和馬騰都曾任西涼太守,那他倆有什麼關係嗎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是東漢叛亂軍,馬騰是西涼地方軍。在演義中,189年,漢靈帝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他的軍隊轉交給皇甫嵩。在東漢末年,州牧一旦沒有了軍權,就只能任人宰割,同時也失去了爭奪地盤的主動權。
-
三英戰呂布的背後歷史真相如何?歷史上真的有三英戰呂布事件嗎?
原著小說第五回故事概括這一回故事中主要講述了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離洛陽,跑到老家陳留聯合袁紹、袁術兄弟舉兵討伐董卓,也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隨後各路諸侯被董卓部下猛將華雄阻截,最終關羽溫酒斬華雄。再之後董卓大將呂布再度會戰十八路諸侯,也就上演了劉備、關羽、張飛三英戰呂布的好戲。
-
區區一個董卓,僅有5萬兵馬,為啥需要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都會有這麼一個疑問,那就是當年董卓暴政,漢獻帝不過是手中的傀儡,十八路諸侯看不下去,於是便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手中只有區區五萬兵馬,至於這麼興師動眾嗎?其實這裡有一個三國歷史誤區,在《三國演義》中,雖然是有十八路諸侯,但是在正史中滿打滿算也只有十一路諸侯,而這十一路諸侯中,還有七個諸侯是袁氏集團的,這也是為什麼選諸侯盟主的時候,袁紹輕易的便當選了。那麼區區一個董卓,僅有5萬兵馬,為啥需要各路諸侯聯合討伐?其實就算是只有十一路諸侯,人數也是相當多了,打個董卓自然是輕輕鬆鬆,實際上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
《群雄討董》新增討董聯軍陣營玩法預告
其中,《群雄討董》賽季提供了獨特的對抗體驗,此次我們將會對《群雄討董》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豐富,在其中加入關於「討董聯軍」的全新設定。在此次內容更新中,《群雄討董》賽季將會加入一個全新的陣營-討董聯軍。討董聯軍與群雄陣營目標相同,當董卓陣營佔領洛陽時,討董聯軍與群雄陣營都將會失敗。
-
三國演義中,貂蟬被送給董卓前,有沒有和王司徒發生超友誼關係
三國演義中是怎麼寫這段的呢,寫貂蟬身世只有一句話: 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 以親女待之,說明對她很好,但是還沒有收為義女。而且她要真是王允的義女,王允會讓她學歌舞嗎?
-
三國演義中的108將,其他國人物
1、「混世魔王」董卓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各地起兵的消息傳到洛陽,董卓有點害怕起來。他不顧大臣們反對,決定把漢獻帝和上百萬人口遷到長安,自己留在洛陽附近對付聯軍。
-
三國演義中,貂蟬在送給董卓前,和王司徒有沒有發生超友誼關係
貂蟬身份是義女還是歌姬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貂蟬的描述非常少,只有一句話帶過: 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 王允在外人眼中就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從他給曹操七星刀去刺殺董卓就能看出,一心為了大漢朝,雖然最後因為有點愚忠而丟了性命,但是他的外在形象對百姓而言是很高大的。所以這樣的人不太可能像董卓那樣,因為一個女人就失了分寸。
-
《三國演義》中,華雄殺了不少十八路諸侯手下,為何曹操不出手?
《三國演義》中,華雄殺了不少十八路諸侯手下,為何曹操不出手?《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時羅貫中整理歷史演義,從而形成的一本小說,其實很多內容並非原創。羅貫中的立場是蜀漢,這跟他的身份有關係,他是孔門讀書人,自然要選擇以忠義為主的劉備集團。
-
三國正史裡,關東討董聯軍的「大明星」是孫堅,而非劉關張
《三國演義》小說第五回中講到,孫堅作為先鋒,攻打汜水關,其他諸侯都趕往了虎牢關。董卓方面先是派華雄駐守汜水關,孫堅敗退後,關羽溫酒斬了華雄,董卓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
-
不說你都不知道,《三國演義》中虛構的十大典故
《三國演義》寫貂蟬因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留,為報答恩情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最終使呂布對董卓的不滿步步升級,化為仇恨,進而將其殺死。這個故事構思精巧,跌宕起伏,語言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絕。可是,貂蟬巧施「連環計」的故事,最多不過是羅貫中對史書中王允、呂布誅殺董卓和呂布曾與董卓侍婢私通史實的大膽想像和藝術發揮。還有一個龐統為曹操獻連環計也是虛構的。
-
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跟王允是什麼關係,如何周旋於呂布董卓之間
但是,四大美女中的貂蟬是否存在於真實的歷史上,是有爭議的,因為沒有任何史書記載了貂蟬的存在,只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詳細地描述了貂蟬的事跡,因此很大可能貂蟬是歷史上虛構的人物,在正史中並不存在,因此這裡就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來說說貂蟬。
-
《三國演義》中的貂蟬下落如何?——詳解貂蟬下落之謎
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參考了前代平話、雜劇中貂蟬的有關「事跡」,將貂蟬描寫得繪聲繪色。後來隨著《三國演義》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以及知名度的提高,貂蟬也廣為世人知。但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西施、王昭君、楊貴妃三人不同,貂蟬實際上是平話、雜劇、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
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袁紹家族身世顯赫,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袁安為司徒。袁安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袁京,小兒子袁敞。袁敞為司空。袁京的兒子袁湯是太尉。袁湯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兒子袁成、四兒子袁隗分別是司空、司徒。
-
常言「說曹操曹操到」,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含義精闢但都不敢說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黃巾軍起義爆發,他作為騎都尉,與皇甫嵩大破潁川的黃巾軍,斬首數萬,朝廷看到了他的才華,這才重用他,將其擢升為濟南相 。不久,曹操又憑藉自身家世被漢靈帝任命為典軍校尉。董卓進入京師把持大權後,又是他首先倡議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被殺,當時的討董聯軍解散。
-
曹操為何無法擔任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如果他當上了,能滅掉董卓嗎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如果讓曹操取代袁紹來擔任盟主,那他們能滅掉董卓嘛?答案還是十分無奈,不能。首先,曹操他不可能當上十八路諸侯的盟主。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