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09:29 |《浙商》雜誌官微 |姚恩育記者
「帽子這個行業在國內來說,還處於萌芽時期的『混沌』狀態。與國外市場消費群體成熟、消費習慣明確、消費場景細分等情況相比,國內消費者對於帽子從過去的保暖、防曬等,向美觀、時尚等消費需求進發。這將是行業內從混亂到有序的一次變革,這也是我們高普服飾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浙江高普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普服飾)董事長朱智慧對《浙商》記者如是說。
高普是浙江帽子外貿出口的龍頭企業,這家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帽子生產製造商,正向國內市場發起衝擊。
握手國內品牌 成功布局國內市場
「這次疫情對於帽子行業,特別是外貿類帽子生產商的影響非常大。過去,3至5月間是帽子消費的旺季,一般3月銷售行情見漲,4至5月是高峰,這段時間是我們企業的生產『黃金期』,一旦錯過,很難追趕。」恰在2020年,帽子生產和消費的「黃金時間」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朱智慧和同行們都面臨著黑天鵝事件的挑戰與影響。「相較於過去,今年3至5月份我們的產能萎縮了6成。」朱智慧說。
本來,高普一直是浙江帽子外貿出口的龍頭企業。26年來在帽子生產領域的專業和專注,使它被法國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選中,成為其在中國份額最大的花色帽供應商。同時也是百年運動時尚品牌FILA和英國的百年品牌馬莎的供應商。
「3月中旬,迪卡儂一個電話打進來,告訴我先暫停出貨。我一想,大事不好了。緊接著,不到一周,國外訂單基本處於暫停狀態,這真是有麻煩了。」隨著一個個外貿訂單的取消,朱智慧也在思考著。「短短一個月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要做的不是坐以待斃,而是考慮如何活下去。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轉內銷,在國內找訂單。」
在梳理客戶檔案時,朱智慧發現去年有一個名叫「蕉下」的中國品牌來找過高普尋求合作。「去年開始,蕉下發現防曬帽有市場空間,經過調研後就開發了一款防曬帽,光是這一款單品就做了80萬頂,一款帽子的銷售額就超了億元。」蕉下如今已經是紅遍全網的白領階層「網紅」品牌。
公司業務經理馬上邀請蕉下前來高普考察參觀。3天後,蕉下考察團就抵達高普工廠,參觀完現場,對於高普的品質、供應鏈等方面都非常滿意;高普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專業的水準,得到蕉下團隊的信任。蕉下隨後馬上下了一張測試單,如果高普生產的測試單品質驗貨通過,就有機會展開進一步合作。
「我們一次性就通過了測試單,隨後就接到了蕉下的正式訂單。」朱智慧表示,15天時間,高普在這特殊時期迅速轉身,這也可以說是高普成功由外貿轉內銷的標誌。
如今,高普與蕉下的合作已經度過了起初的磨合期,在拿下了防曬帽的訂單後,高普又拿下了蕉下秋冬款帽類產品中的5款新品訂單。「這是我們幫助蕉下開發的5款產品。由於和品牌的合作起點較晚,我們著手開發新品時,另一些廠商的樣品已經出來了。不過,憑藉著高普強大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能力,我們做到了『後來居上』,成功獲得了蕉下的認可和信任。」
藉由成功向國內市場的布局,高普的產能也在漸漸恢復。疫情之前,高普的產能約為單月百萬頂。「單在國內市場,如果我們能站穩腳跟突破市場,每年預計都將有30%-50%的增量。在產能方面,我希望到明年能恢復原有產能,後年開始增量。」未來,朱智慧打算將產能提升到120萬頂/月,來應對未來國內國外市場縱深布局的需求。
「過去,高普面對的是成熟的國外市場和消費者群體,如今,我們關注國內消費者和產品開發,即使聽起來像是『降維打擊』,但在實際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中,高普面臨的是轉型升級、快速響應的挑戰與困難。」
對於多年來長於外貿訂單的高普而言,生產和排期更像是按部就班,外貿客戶總是會早早將下一階段的生產計劃交付給高普。而在面對新的合作夥伴時,高普總要時刻準備迎接「突發」的考驗。
「蕉下定位於時尚白領人士,主要的發力渠道在電商平臺,而電商模式中,快消品主要是做爆款。可能大部分的情況下,某一款產品日均產能只需達到數千頂就可以滿足需求,但一旦這款產品成為爆款,生產商需要面臨日均增長10倍甚至更高的產能需求。這對我們的快速響應、備料等都形成了巨大考驗。爆品來了,你能把『爆鏈』吃下來,才是真本事。而品牌對於工廠的信賴,也正是經由這樣的重重考驗才會產生。」為此,高普也開始調整布局,以應對快節奏的生產交付模式。「只有大規模生產,才有可能降低柔性化生產對於成本增加的壓力,只有經得起爆款的考驗,工廠才能在電商生態中紮下根。」
另一方面,電商發展中的不少創新模式,令朱智慧感到了欣喜與機遇。「比如直播帶貨,事實上,帽子是非常適合直播模式的產品。」
除了與蕉下這樣的新興電商品牌合作之外,如今,高普也開始更為積極地與國內品牌商合作。「過去,我們已經和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等品牌展開了合作,今年將繼續推進這方面的工作。」朱智慧介紹,由於疫情的影響,服裝行業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對此,更換或增加細分品類成為企業尋求突破的普遍招術,而帽子作為服裝配飾中的重要品類,將成為更多國內服裝品牌考慮的對象。「從經驗和歷史來看,服裝行業的挑戰,對帽子行業而言將是一次機遇,能不能順利抓住機遇,和服裝品牌一起突圍,也將是我們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對於我們而言,從服務國外品牌到服務國內品牌,最終都是依靠強大的製造能力,把工廠的優勢發揮好,與品牌、平臺等合作夥伴一起,通過資源整合和不同的合作模式,最終服務好國內國外的消費者。」
15967637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