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韋娜 記者 顧瀟)「我們的防松螺母核心防松指標已經超過了國外一流產品,而成本卻很低。」12月3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了解到,該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師生團隊發明了「智緊王恆力防松螺母」,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師生團隊憑藉一顆小小的螺母,斬獲「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金獎
12月1日晚,2020年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全國總決賽成績揭曉,由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師生團隊憑藉這樣一顆小小的螺母,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著名高校同臺競技,斬獲「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金獎。
△學生展示防松螺母
「防松螺母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高鐵、船舶,海洋石油鑽井平臺及軍工產品等重要場合,但螺紋防松技術是長期存在的行業難題。」據「智緊王恆力防松螺母」項目指導老師之一,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趙東宏博士介紹,目前防松螺母的技術和市場長期為日本哈德洛克、美國施必牢、瑞典洛帝勞等國外公司所壟斷,「2019年,我們國家82%的防松螺母依靠進口。」
△團隊成員在設計防松螺母
「我們研發的螺母核心防松指標已經超過了國外一流的產品,而成本卻要低很多。」12月3日,趙東宏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一顆小小螺母背後凝聚的是師生長達五年的艱辛研發。
△防松螺母模型
「智緊王恆力防松螺母」的研發源自企業的「痛點」。揚州揚力集團生產的4000噸熱模鍛是工具機中的高端產品,但是由于振動大、溫差大,經常24小時連續工作,小小的螺絲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經常需要檢查維護,防止螺絲鬆脫。」2015年,智能製造學院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團隊師生開始研發防松螺母,解決企業難題。
「雖然看上去只是小小的螺母,但是真要做出符合各種條件的防松螺母非常困難。」據趙東宏介紹,該校多屆學生專業團隊參與該項目,歷時5年,前後試驗了一百多種技術方案。
△團隊成員在研討防松螺母
「最終我們確定了使用鍥形螺母、浮動鍥形套加特種碟簧這個方案。」提出這個方案的是揚工院智能製造學院學生趙奕淳帶領的團隊。「這個方案是2019年成型的,此後我們一直在不斷試驗修改。」趙奕淳告訴記者,團隊成員放棄了所有的業餘時間參與研發,「特別是今年,每天晚上都要實驗到深夜,連暑假和國慶節都沒有休息。」經過近2000次的實驗,該團隊終於研發出了「智緊王恆力防松螺母」。
「該螺母在經受7000次破壞性振動試驗後,核心防松指標值仍然達到優良標準,而國際標準檢測振動次數僅為1500次。」團隊主要負責人之一石金司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已獲得7項發明專利,並在揚力集團4000噸熱模鍛工具機上進行應用。據揚力集團高級工程師聶玉海介紹,「目前防松螺母使用效果很好,超出預期。」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智緊王恆力防松螺母」項目團隊已經成立了公司,將防松螺母進行市場化運作。「不久前,廣東一家公司慕名而來,希望合作開發智緊王螺母項目。」趙奕淳告訴記者,將防松螺母推向市場的同時,他們團隊也正在積極研發防松自緊螺栓,「目前已經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我們想將防松螺絲做出一個系列,擴大螺紋防松技術的應用範圍。」
(編輯 張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