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最大戰略失誤之一:圍而不攻列寧格勒

2020-12-18 網易新聞

沒有佔領列寧格勒是希特勒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最大戰略失誤之一,其後果不亞於後來的莫斯科戰役和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並沒有消除列寧格勒在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的巨大價值,因為德軍並沒有徹底包圍列寧格勒,通過拉多加湖的水上運輸線(冬季則是冰上運輸線),列寧格勒的軍民不僅頑強的生存下來,而且還有能力發起持續不斷的反攻,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始終被牢牢的牽制在這裡,無法加入到關鍵的其他戰場,寶貴的兵力被毫無意義的浪費和消耗了。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列寧格勒原本是德軍第一個要佔領的戰略目標,足見其軍事意義之大。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任務就是攻佔列寧格勒,一旦佔領列寧格勒,首先意味著北方戰場戰鬥的結束,那裡的戰線將大大縮短,從而騰出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兵力用於其他方向上的進攻,而不是像現實那樣整整2個完整的野戰集團軍都被牽制在那裡,進行著激烈的防禦作戰。另外由於列寧格勒還是蘇軍波羅的海艦隊的海軍基地,使蘇軍波羅的海艦隊得以繼續在該海域作戰,德國無法充分利用波羅的海來改善東線的運輸狀況。如果德軍佔領列寧格勒,那麼蘇軍波羅的海艦隊也就宣告全軍覆沒了,這在軍事上意義極大。另外列寧格勒還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坦克和火炮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加入到對德軍的反攻中,一直未停止過。

從政治上來看,列寧格勒像堡壘一樣夾在德國和芬蘭戰線之間,使得兩國始終無法建立地面的聯繫,蘇軍在列寧格勒的堅守也動搖了芬蘭的參戰信心,芬蘭軍隊在奪回原屬於自己的領土後便不再繼續進攻,德軍相當於失去了這個關鍵的盟友,那可是不少於70萬人的強大軍隊,戰鬥力比羅馬尼亞、義大利軍隊要強多了。

從軍事上來看,對於列寧格勒的圍困在1942年初就已經失敗了,希特勒也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錯誤,他曾試圖彌補這一錯誤,在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佔領克裡木半島後,希特勒便下令將該集團軍調往列寧格勒前線,準備徹底佔領列寧格勒。但是蘇軍先於德軍發起了反攻,列寧格勒的德軍在擊退蘇軍的反攻後也暫時無力發起對列寧格勒的進攻,之後隨著德軍在史達林格勒遭遇嚴重的危機,希特勒再也無暇顧及列寧格勒了。現在看來,德軍唯一佔領列寧格勒的機會就是在1941年的9月份,希特勒不應該急於發起「颱風行動」而調走北方集團軍群絕大部分的裝甲部隊和空軍,而是應該先集中兵力拿下列寧格勒,對於莫斯科的突擊應該留在第二年進行。儘管北方集團軍群已經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但是沒有第4裝甲集群的坦克和空軍是不可能發起攻城作戰的,希特勒失敗的種子在這時候已經埋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圍而不攻列寧格勒,是希特勒犯下的致命錯誤嗎?
    1941 年7 月10 日—9 月10 日,德軍對列寧格勒的突擊列寧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始於希特勒所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就在這時,希特勒取消了行動,撤出裝甲部隊,將他們投入到攻打莫斯科的戰役中。他想用飢餓來徵服列寧格勒。這個決定令第1裝甲師的軍官們大為吃驚。「我們從東普魯士一路殺至列寧格勒門前,難道就是為了再走回去,整件事是不是搞錯了?」他們這樣抱怨著。 希特勒知道這道命令會引起議論,於是他向部下們做出解釋。
  • 二戰時期,強大的德國為何跌落「神壇」?小失誤引發大變動
    在二戰開始初期,德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著,但自蘇德戰場遇挫後,德軍卻再也沒能緩過氣來。德國為何跌落神壇?事實上在決策時希特勒有不少失誤之處,這些失誤雖然細微,疊加起來卻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延誤作戰時機人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要想獲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好的時機是不可或缺的。
  • 二戰時如果是英美盟軍攻佔柏林,希特勒還會不會自殺?
    二戰最後階段,美英盟軍和蘇軍分別從東西兩線逼近德國首都柏林,而且美英盟軍一度比蘇軍更接近柏林,但艾森豪考慮到根據雙方協議,柏林戰後是由蘇軍控制,就沒有繼續向柏林推進。如果是美英盟軍攻佔柏林,希特勒還會不會自殺?希特勒的死,跟誰先進入柏林,一點關係都沒有。
  • 失去的勝利:希特勒的大戰略失誤在哪?
    讀二戰史,希特勒是個避不開的人物。用我國著名戰略學者鈕先鐘的話說,希特勒是個怪傑。這位怪傑的想法有時候非常高明,譬如進軍萊茵蘭時的力排眾議,譬如蘇臺德危機中的過人手腕;譬如對曼斯坦因元帥的慧眼識珠,希特勒絕非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個幸運的庸才。
  • 《列寧格勒交響曲》真相
    他沒想到,這個城市奏響了《列寧格勒交響曲》。二戰後的1962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25周年之際,該樂隊重新演奏「肖七」。這是一次悲愴的原汁原味的演出,仍在第一次演出的音樂廳,仍然是原來的樂隊,樂手大部分陣亡,演奏的是倖存者;臺下的聽眾是出席首次演出時的那批聽眾,仍然坐在當年的座位上,只是首批聽眾大部分死於戰火,所剩寥寥無幾。
  • 曼斯坦因是德軍戰略大師,被希特勒解除兵權後,最終結局如何
    曼斯坦因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的「三大名將」之一。作為一名傑出的戰略大師,曼斯坦因指揮了多場關鍵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北方集團軍群3次增兵攻城,為何都半途而廢?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是德軍閃擊蘇聯的關鍵一場大戰,但讓蘇德雙方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仗最終打成了膠著狀態,不僅將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牢牢地牽制在列寧格勒挪不動步,還使北面的芬軍一直使不上勁。而為了儘早結束這場持久戰,德軍統帥部先後三次增兵,為什麼都沒能突破蘇軍的防禦呢?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列寧格勒戰役蘇聯紅軍有多猛德國人驚嘆不已,朱可夫讚不絕口!
    列寧格勒保衛戰是二戰期間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作為蘇聯第二大城市、布爾什維克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也是蘇聯北方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港口城市。對於蘇聯人而言,列寧格勒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列寧格勒就是德國必須要攻下的城市。希特勒甚至叫囂一定要把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抹掉"。
  • 十二部關於列寧格勒保衛戰的二戰電影,提醒世人勿忘歷史
    列寧格勒保衛戰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地位雖然沒有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等幾次會戰那麼重要,但卻也是二戰史上值得紀念的悲壯一頁,為了保衛這座以蘇俄導師命名的城市和與之毗鄰的波羅的海艦隊海軍基地,當地守軍在面臨德軍包圍和封鎖的情況下,至死不退,困守孤城900天,有80萬平民在這期間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去世!
  • 最慘烈的東線戰場:德國坦克兵活活凍死,列寧格勒人口減少近百萬
    而要談到二戰期間東線戰場的恐怖和殘酷,就永遠無法繞開兩座城市和一條讓人不寒而慄的「命令」。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和頓河交界處,在他的身後,是蘇聯極為倚重的頓河盆地,那裡是蘇聯人最重要的戰略,工業中心和資源集散中心,被希特勒一直視為"蘇聯人的工業心臟「,一旦襲取該地,那麼CCCP龐大身軀的運轉將舉步維艱,戰爭的勝負天平即刻就會向德方傾斜。
  • 二戰時,希特勒幹預前線將領的指揮,是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嗎?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的元首,按理只是負責決定戰略上的大方向,卻偏偏喜歡幹預前線將領的軍事指揮?很多人認為這種越級幹預是德國最終戰敗的主要原因,這種看法對嗎?二戰期間,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的元首,按理只是負責決定戰略上的大方向,卻偏偏喜歡幹預前線將領的軍事指揮?很多人認為這種越級幹預是德國最終戰敗的主要原因,這種看法對嗎?很多人都將德國的失敗,歸咎於希特勒的越級幹預前線將領的軍事指揮。
  • 二戰期間,希特勒為何要大肆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不過要說到二戰中被牽連最慘的民族,那無疑當屬猶太人了。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二戰期間,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屠殺。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二戰時期的基輔戰役被認為是蘇聯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不得不說,這次戰役導致整個西南方面軍直接崩潰,而倫德施泰特的戰略則大功告成,這也印證了史達林初期作戰方略出現了失誤。最主要的原因是史達林擺出了一種進攻的態勢,也就是說當時蘇聯已經準備對德國進攻了,但問題是德國方面搶先一步,畢竟德國閃電戰的威力是非常強的,這一點蘇聯的將軍們早就知道了。
  •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既然法西斯敗局已定,蘇聯軍隊在柏林戰役中為何不選擇「圍困德軍」的戰略戰術,反而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贏得最終勝利呢?根據當時的局勢,蘇聯只需要以圍困的方式來消滅德軍即可,並且反法西斯盟軍也在另一戰線逼近,蘇聯完全可以避免人員的巨大傷亡而獲取勝利,為何蘇聯會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 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保衛者,蘇聯炮兵元帥戈沃羅夫的偉大一生
    如果提到蘇軍作戰的最大特點,那麼"大炮兵主義"絕對是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自沙俄時代開始,在實戰中採用火炮攻擊便成了當時沙俄軍隊最喜歡的作戰方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炮兵主義"將這一特點運用到了極致。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蘇軍為何在同一戰場犯同樣錯誤,缺乏創新打法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戰爭爆發後走了很多彎路,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2年間,因為不適應閃擊戰快速進攻和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吃了不少虧。在北線列寧格勒戰場,有這麼一支隊伍,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就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兩次都差點全軍覆沒。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威力最大的火炮,一炮洞穿十米厚混凝土防禦工事
    斯塔夫列車炮是二戰期間最恐怖的火炮,火炮在一戰和二戰中都被稱為戰爭鐵錘,是最主要的殺傷武器之一。古斯塔夫這個名字看上去是一個人,但是這個人並不有名,但是這門大炮的命名卻有其他的特殊意義,不過古斯塔夫列車炮被設計出來,並不是隨便就能用的。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