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連綿不斷,沒有現代戰車, 但是卻有騎兵,與東方的騎兵不同,西方的騎兵身披厚重鎧甲,他們被稱之為移動的堡壘,騎兵全身都被包裹在厚厚的裝甲之中,不止是騎兵,就連馬匹也是全副武裝。
一個騎兵與馬匹的護具成本是非常高的,裝備一個重裝騎兵的錢可以抵上一隻輕裝步兵隊的費用。重裝騎兵的作用大都是衝散敵人的陣型,一身盔甲就高達80斤,重裝騎兵一般身材高達,馳在馬上,衝鋒宛如一座小城堡迎來。
但是重裝騎兵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太笨重了,他們的進攻方式單一,就是夾槍衝鋒,所謂夾槍衝鋒,就是在腋下往前,也就是胸部右側的盔甲上,會有一個圓形的環,騎兵將武器扣在環裡,用大臂夾住,小臂扣在槍柄上,手掌抓握住槍柄。這樣一來便大大地提高了衝刺的穩定性。
但是一個兩個騎兵如此衝鋒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威力,因為武器的方向是根據馬匹或者說是人的方向固定的,顯得十分笨重,這種進攻方式只適用於大規模的重裝騎兵,當範圍變大時才能有機會包圍住敵人,只作衝鋒來用。
西方的騎兵攻擊模式總是「夾槍衝鋒」,而東方騎兵進攻模式叫做「馬上花招」,西方強調衝鋒,而東方強掉「花招」,花招通俗一些來說就是格鬥,也叫馬上格鬥。
中國其實也有這種夾搶衝鋒的技術,在唐代就有記載,但是關於這一方面的資料卻是少得可憐,只能單純的證明卻是存在,夾搶衝鋒在東方就顯得很冷門,沒有大範圍試用過。
主要是古代的那些將士可能也覺得這個招式有點呆,一波流,而東方更講究的就是馬背上「跳舞」,看看那些武舉考試的馬槍考試。能夠雙手持騎槍,可以往左、右、前、後個方向快速變向,打擊精準,同時還需要兼顧劈打,武器頭部尾部雙頭刺殺。這樣一對比,就顯得希望重裝騎士顯得有些笨重。
其實說到底啊,騎兵的戰鬥力上限就在於騎兵自身的騎術,騎術越高超,那麼在戰鬥中所能發揮的戰鬥力也就越強,正所謂好的騎士應該是人馬合一。或許是傳統觀念的認為,所以東方的騎術更為精妙和靈活。
重裝騎士在騎兵中也會有,但是比例卻是不多,東方騎兵更重要的是靈活多變的戰術和紮實的馬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