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屠,是南宋人對人馬皆披甲的金國重騎兵之稱謂,鐵浮屠按實說來,只是漢人給予的稱呼,非女真語。
浮屠:在《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亦作浮圖,休屠,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後並稱佛塔為浮屠。佛塔起源於印度。在公元一世紀佛教傳入我國以前,我國沒有「塔」,也沒有「塔」字。直到隋唐時,翻譯家才創造出了「塔」字,作為統一的譯名,沿用至今。
可想而知當時的士兵,面對人、馬皆披甲,猶如鐵塔一般的敵兵攜排山倒海之勢奔湧而來時,內心的緊張和對死亡的恐懼。
鐵浮屠是女真騎兵帶的頭盔,外形成塔尖形,塔在佛教中又被稱為浮屠,所以帶這種頭盔騎兵的騎兵被成為鐵浮屠。女真人得益於渤海國的技術積累,具備製造鐵浮屠的能力,女真的冶鐵和火器製造技術很先進,不亞於當時的宋朝。女真人能馬上射箭,作戰勇敢,組織能力也很強,依靠冶鐵和先進火器組建起來的騎兵部隊,戰鬥力非常強。
南宋紹興九年,宋、金達成以黃河為界的和議。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帥完顏宗弼,以收回河南、陝西之地為藉口,撕毀和約,兵分四路出山東、陝西及汴(宋東京,今開封)、洛(今洛陽)兩京,大舉攻宋。宗弼親率主力十餘萬,奪取東京後,揮師南下。南宋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錡北上赴任,五月十五行至順昌,順昌地處淮北潁水下遊,為金軍南下必經之地。劉錡為屏蔽江淮,決定以所率部隊與知府陳規共同堅守順昌。
順昌戰役期間。任順昌通判的汪若海,去杭州向朝廷請求救兵,沒有參加順昌戰役。為了表明自己也是這場戰役的直接參加者,在順昌戰役結束,返回到順昌以後,親往戰地,訪問當時的參戰之人以及被俘逃脫的人士,寫成了一篇《札子》送呈南宋朝廷。其中中有專談鐵浮屠的一段:「兀朮所恃,號常勝軍。其所將攻城士卒號鐵浮屠,又曰鐵塔兵,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簷,其下乃有氈枕。三人為伍,以皮索相連。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鐵浮屠是一支重鎧全裝,戰鬥力和防禦力都極強的重裝騎兵部隊,同時兼具鐵騎衝陣和重步攻城的作用,堪稱「當世強軍」。
公元1140年(紹興十年),完顏兀朮率領手下十萬大軍、一萬五千名拐子馬和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蕩蕩殺奔南宋首都臨安。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當得上一句「人如龍,馬入虎」。
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西夏之後,準備揮軍滅金,但不久後卻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求後人必須滅金,以雪俺巴孩汗被金國人釘死之仇。
窩闊臺即位後,遵從父親意志,開始全面滅金之戰。蒙古大軍在金國人面前所向披靡,幾乎百戰百勝,但一個人的出現,卻改變了蒙古人對金國人的看法。這個人就是完顏陳和尚。
完顏陳和尚組織了一支僅四百人的「忠孝軍」,這支部隊由回鶻人、乃蠻人、羌人、土谷渾人以及漢人和金國貴族子弟組成。雖然其中有貴族子弟,但卻不是那種紈絝子弟。這些人流淌著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血液,他們要為金國頂住蒙古人。
在完顏陳和尚的率領之下,這支部隊屢屢擊敗蒙古人,蒙古人稱其「戰無不勝」。
1229年,蒙古開國四駿之一的赤老溫率領八千蒙古精銳鐵騎攻打大昌原(甘肅慶陽)。完顏陳和尚率領這支四百人的部隊進行抵抗。赤老溫是蒙古名將,馳騁沙場數十年,罕有敵手,沒想到這次自己的八千精銳被四百「忠孝軍」所擊敗。此次失敗不但解了蒙古大軍的慶陽之圍,而且還迫使窩闊臺親自出徵。
1230年,完顏陳和尚又率忠孝軍及親衛軍三千餘人大敗蒙古於衛州。窩闊臺深知完顏陳和尚和他的「忠孝軍」為蒙古之患,因此派遣名滿天下的大將速不臺進攻潼關,迫使完顏陳和尚與之決戰。
果不其然,完顏陳和尚前來支援,令窩闊臺和速不臺沒有想到的是,「忠孝軍」竟然再次將蒙古人打敗。這是速不臺橫行歐亞所有戰役中,吃的第一次敗仗。窩闊臺怒不可遏,要治罪速不臺,幸虧拖雷求情,才保住速不臺。
忠孝軍復古了金初起時和攻北宋時大獲成功的甲騎具裝,以400人馬皆披甲的重騎兵衝8000皮甲或無甲的蒙古騎兵。此戰後蒙將速不臺被窩闊臺訓斥,差點被殺。而速不臺後來幾乎徵服了歐洲。而當時的蒙軍還未大量編入漢軍,具有完整的「蒙古」風格。因此這也可以看作是傳統的東方重騎兵和以機動射箭為主的輕騎兵的對決。
美酒,因歷史久遠而非凡。
來自長白山腳下滿族故鄉:
「佟佳江的美酒」
承載著大清300年歷史的芳華。
「佟佳江」是滿族的母親河之一、
滿族人的棲息地,
白山市的母親河。
讓人留念的不僅是「美酒」,
更是濃濃的滿族文化氣息。
定購地址:白山市體育館東側佟佳江酒行
品鑑熱線:0439-86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