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這是歐陽修描繪的科舉考試場景,緊張而又肅穆,滿堂靜不可聞,唯有落筆的沙沙聲。隋朝時期,科舉制度正式創立,由此打破了寒門子弟和貴族子弟之間的界限,世間讀書人也擁有了一展才華的場地。科舉制度綿延了一千多年,最終在1905年停止,那我國最後一個狀元身上又有什麼故事呢?
1872年,一個小孩出生河北省肅寧縣,家人為了好兆頭給他取名為劉春霖,那時他們也並不知這名字改變了他的一生。劉春霖家境並不富裕,祖上都是靠種田為生,而他的父親後來去了衙門當差,也十分重視劉春霖的教育問題。
在劉春霖8歲的時候,他便去了私塾讀書,由於天賦秉人,又努力上進,他很快學到了很多知識,詩詞書畫樣樣精通。等到他稍微大了一些,便去了蓮池書院讀書,後者乃是北方最高的學府,劉春霖也在這裡學到了很多,同時獲得了很多老師的喜愛。
1904年,劉春霖參加科舉考試,以他的文採和字體要想考得好,那是輕而易舉。不過當時有另外一個人,他的文採更為出眾,他就是朱汝珍。這個人字寫得好,文章作得好,可是偏偏名字不受當時的統治者喜歡。
慈禧在閱卷之前,看到朱汝珍的作品,非常開心,可當視線落在了他的名字上時,嘴角迅速耷拉下來。因為珍字讓她想起了自己最討厭的女人珍妃,她處處和自己作對,好勸光緒變法。一看朱汝珍是廣東人,慈禧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想起了康有為、洪秀全、孫中山等人正是廣東人。
就這樣,原本第二名的劉春霖成為了第一名,而因為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他也成為了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雖然沒有做幾年官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卻讓人無法忽視。
偽滿洲國建立時,劉春霖被邀請去擔任教育部部長一職,但是他嚴厲拒絕了。而1937年以後,有漢奸想要邀請劉春霖擔任北京市市長,同樣被劉春霖無情拒絕了。而惱羞成怒的日偽軍竟然還把劉春霖的家給抄了,把他家所有人趕出去了。劉春霖便捐資贈書,立身於教育事業。
除了有愛國之心外,劉春霖的字也是別具一格的。早年時期,他的字已然自成風格,而等到了退隱後,他更是以賣字為生,書法有了很大的精進。整體來說,他的字偏官方的館閣體,圓潤平正,就如同印刷出來的一樣。而他的小楷尤為出名貴,既娟秀又端莊,當時的人還將他和顏真卿並列,認為學大楷要學顏真卿的,學小楷則需要學劉春霖的,由此可見他書法造詣之高。
除了這幾種,劉春霖的隸書行書都寫得特別好,而他的書法作品早被日軍洗劫一空,美國的美術館中還掛著他的多部書法作品。1944年,劉春霖離開了人世,儘管他並不如晚清大將們那麼出名,但他的人生也是值得豎一個大拇指的,尤其是他的書法讓很多書法家都自愧不如,現代的人也很難寫出他這樣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