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說重陽糕

2021-03-05 蘇州知青

重陽登高遊,滿目秋色濃。黃花年年開,白髮歲歲多。這是我自得其樂作,沾沾自喜的小詩。九月九日重陽節亦稱老人節,盛開的桂花大多已凋但仍有餘香,清晨坐在自家陽臺上,聞著陣陣飄來桂花的幽香,呷著碧螺春,聽著故鄉悠悠評彈,這是我愜意生活一天的開始。

步入夕陽紅隊伍的我,在重陽節前社區送來兩張我和老妻的重陽糕票券,想到我們這些曾為國家作貢獻的老人,這是和諧社會尊老、愛老一種最直接,最簡單方式的體現。可重陽節尚未到,我似乎有點急吼吼,去指定的小糕團店,換回兩塊重陽糕,糕上點綴著五彩繽紛的乾果絲,黃澄澄桂花溢出沁人的清香,中間嵌著幾粒珍珠般的松子倒也別致好看,當年風華正茂的知青如今成老人了,彈指一揮間,少年成白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說得一點也不錯。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豈能無糕,但重陽糕早已進肚化作塵泥了,我只能自詡早吃晚吃都是吃,早過晚過都是過。久久重陽節日濃,吃糕不老晚晴重,偕妻同飲菊花酒,尋得茱萸消災難。

童年、少年、青年,我家住在蘇州閶門皋橋西街口,每年吃重陽糕我必去皋橋西中市五福來買。好婆講,五福來的糕團吃了會有福氣來格,當然這是噱頭說說的。中年我家換了個門庭,改了個街貌,搬到葑門楊支新村。重陽糕裡河菜場、葑門橫街很多,但我寧棄近奔遠,去觀前黃天源,我歷來是要買就買最貴的,要吃就吃最好的,但時過境遷,這早已是城南舊事,父母陪祖父母去天堂了,我只能回到無錫。

好花終要凋,歲月催人老,當年去買重陽糕給祖父母吃的孩童,如今成古稀老翁。每年重陽節,老人總要吃塊重陽糕,討個吉利,度過平安,用這種方式表示歲歲保平安,年年坐享退休金,更是千百年來老祖宗遺留的習俗,要不然社區領導怎麼會送塊糕給老人吃。

現在重陽糕越來越貴,糕越做越小,思念越過越濃,其實是我老了。以我所知各地重陽糕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菱形、長方形、三角形等,舊時重陽糕用各種食材須九層之多,配製佐料亦九種,有紅綠絲、紅棗、松子、紅豆泥、核桃、瓜子、冬瓜糖等,糕上還插三角小紅旗象徵茱萸。孩童尤為喜歡,有的寧要小紅旗勿要糕,這才是長長久久的重陽糕。

現在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重陽糕已不見蹤跡,糕也偷工減料簡單多了,哪來九種、九層的做法,就是做糕團的大師傅也不一定知道。各地重陽糕大多是鬆軟米糕方式製作,唯獨無錫的重陽糕不松勿軟,跟春節時的糖年糕一個樣,只是糖年糕上放紅綠絲,切成小方塊好看點罷了。蘇州的重陽糕是雙色糕,三色糕,其製作功夫放在松字上,質地放在軟字上,甜糯適中,鬆軟兩宜,外觀亮麗的菱形松糕,深受大眾追捧,亦適宜老人食用,這才是年年歲歲的重陽糕。

 

 

相關焦點

  • 【味蕾上的江南印記】重陽節•重陽糕•老人節 || 嘉興往事 2020-12-12
    與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節吃的是重陽糕。農曆九月初九即日為重陽節,這是因為在我國古時九為陽數,兩個陽數疊在一起,就成為了重陽。重陽節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因「高」與「糕」同音,就漸漸形成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慣了。重陽節源於何時,一時難以考證。
  • 重陽糕作文(精選三篇)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 為什麼叫重陽節?菊花與重陽的關聯,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在這個節日期間舉行一些活動,例如登高旅遊、放風箏、吃重陽糕、敬老活動等。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的氣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重陽節的歷史,以及有關重陽節的故事。
  • 尊老敬老 香糯重陽糕送百位老人共祈健康長壽
    又到了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馬上辦欄目組聯合愛心企業揚州五亭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大麒麟閣總店,給100位老人送上重陽糕,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呼籲更多市民關愛老人。用心總店保證供應量,每天加班製作昨天,國慶路大麒麟閣總店內買重陽糕的市民有序排著長隊,很多市民一人買多盒送長輩。「大麒麟閣是老品牌,年年重陽節我都買了送老人。」
  • 今日重陽 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 重陽糕是平凡日子裡,讓人笑出聲的甜
    今天這篇推送有點早,是因為小魚要帶老媽去棲霞看楓葉,所以提前推送哈~古人認為「九」為陽數,這一天,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不僅如此,九為單數者大,又與敬老、老人合意,重陽,也被稱為敬老節。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這 個時節,除了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還要吃重陽糕的。《遵生八箋》 :「久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
  • 重陽節說重陽木丨黎叔說木
    重陽節是中國的老人節,按照我國的傳統,重陽節往往與插茱萸、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活動有關。何以將重陽節的名字命名為樹的名字呢?有人撰文言,重陽木得名於古代人們登高時,在樹下休歇,重陽木下最為陰涼,故將重陽為此樹的樹名。此說大可疑問。
  •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
  • 重陽節來歷習俗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
  •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2020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但每年新曆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吧。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重陽節時間為新曆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  據現存史料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
  • 重陽節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重陽之意源於《易經》,《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古人認為「九」與「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因此,重陽節被當作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另有說,在戰國時代,重陽在一些地方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王宮中進行的活動。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 重陽節,中國人的敬老節
    從現存文獻看,《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與月皆逢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民俗學家認為,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魏晉南北朝時,重陽節已為民間普遍重視。《四民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以泛之,既醉而還。」
  • 重陽節的起源流傳及各種習俗
    重陽一詞,據說是與《易經》中的「以陽爻為九」有關。以九為陽,兩九相重即為重陽,故農曆九月九日被稱為重陽。重陽節,又稱重九節,還有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稱呼。這些稱呼,均由九月九日舉行的節日活動而得名。重陽節的起源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期,屈原《遠遊》詩中就有詠重陽的詩句。
  • 重陽節各省市地習俗 重陽節應該做什麼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江西省】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
  • 重陽節冷知識11則
    01重陽節,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後。重陽之說,緣於古籍《易經》:「陽爻為九」,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唐代,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重陽糕05重陽糕,為舊時重陽節之傳統食品
  • 10月25日重陽節早安, 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願秋風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 !
    5、插一支山茱萸,身體健康心情愉;吃一塊重陽糕,事業輝煌步步高;喝一杯菊花酒,生活甜美永恆久。重陽節來了,祝你節日快樂,闔家歡樂!8、把歡悅的記憶釀成一杯菊花酒,醉在美好的畫面裡;將美好的情意揉成一盤桂花糕,甜蜜在真純的幸福裡;把思念的情懷融成一株豐美的茱萸,插在親人的心頭;將團圓的的場景暈成一輪明月,掛在心靈的上空。願重陽佳節人盡團圓皆喜氣,人盡歡悅皆美麗。
  • 「重陽節」吃這三種美食整年好運連連
    重陽節相傳在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所以重陽的第一美食,」花糕「便是該排在當之無愧的第一位。花糕花糕不僅香糯可口,而且綴上木犀花又讓它有著「桂花糕」的別稱。
  • 九月九,重陽節!
    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 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
  • 佳節又至,共迎重陽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