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登高遊,滿目秋色濃。黃花年年開,白髮歲歲多。這是我自得其樂作,沾沾自喜的小詩。九月九日重陽節亦稱老人節,盛開的桂花大多已凋但仍有餘香,清晨坐在自家陽臺上,聞著陣陣飄來桂花的幽香,呷著碧螺春,聽著故鄉悠悠評彈,這是我愜意生活一天的開始。
步入夕陽紅隊伍的我,在重陽節前社區送來兩張我和老妻的重陽糕票券,想到我們這些曾為國家作貢獻的老人,這是和諧社會尊老、愛老一種最直接,最簡單方式的體現。可重陽節尚未到,我似乎有點急吼吼,去指定的小糕團店,換回兩塊重陽糕,糕上點綴著五彩繽紛的乾果絲,黃澄澄桂花溢出沁人的清香,中間嵌著幾粒珍珠般的松子倒也別致好看,當年風華正茂的知青如今成老人了,彈指一揮間,少年成白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說得一點也不錯。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豈能無糕,但重陽糕早已進肚化作塵泥了,我只能自詡早吃晚吃都是吃,早過晚過都是過。久久重陽節日濃,吃糕不老晚晴重,偕妻同飲菊花酒,尋得茱萸消災難。
童年、少年、青年,我家住在蘇州閶門皋橋西街口,每年吃重陽糕我必去皋橋西中市五福來買。好婆講,五福來的糕團吃了會有福氣來格,當然這是噱頭說說的。中年我家換了個門庭,改了個街貌,搬到葑門楊支新村。重陽糕裡河菜場、葑門橫街很多,但我寧棄近奔遠,去觀前黃天源,我歷來是要買就買最貴的,要吃就吃最好的,但時過境遷,這早已是城南舊事,父母陪祖父母去天堂了,我只能回到無錫。
好花終要凋,歲月催人老,當年去買重陽糕給祖父母吃的孩童,如今成古稀老翁。每年重陽節,老人總要吃塊重陽糕,討個吉利,度過平安,用這種方式表示歲歲保平安,年年坐享退休金,更是千百年來老祖宗遺留的習俗,要不然社區領導怎麼會送塊糕給老人吃。
現在重陽糕越來越貴,糕越做越小,思念越過越濃,其實是我老了。以我所知各地重陽糕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菱形、長方形、三角形等,舊時重陽糕用各種食材須九層之多,配製佐料亦九種,有紅綠絲、紅棗、松子、紅豆泥、核桃、瓜子、冬瓜糖等,糕上還插三角小紅旗象徵茱萸。孩童尤為喜歡,有的寧要小紅旗勿要糕,這才是長長久久的重陽糕。
現在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重陽糕已不見蹤跡,糕也偷工減料簡單多了,哪來九種、九層的做法,就是做糕團的大師傅也不一定知道。各地重陽糕大多是鬆軟米糕方式製作,唯獨無錫的重陽糕不松勿軟,跟春節時的糖年糕一個樣,只是糖年糕上放紅綠絲,切成小方塊好看點罷了。蘇州的重陽糕是雙色糕,三色糕,其製作功夫放在松字上,質地放在軟字上,甜糯適中,鬆軟兩宜,外觀亮麗的菱形松糕,深受大眾追捧,亦適宜老人食用,這才是年年歲歲的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