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性格的孩子讓父母很驕傲,心理學家卻表示:這樣的孩子很危險

2020-12-22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後臺收到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從小聽話,懂事,遵守各項紀律。父母,老師,親戚,鄰居都知道我不惹事,不搗亂。父母以我為驕傲,總是和旁人誇獎我聽話懂事,讓大人很省心。但是長大的我,不開心不快樂。因為我的快樂建立在別人身上,我不敢隨性,不敢說一點自己內心的想法。因為我被禁錮了。被訂在好孩子的盒子裡了。我沒有自我,一直都在為別人而活。

這位網友的話,說出了很多從小就是好孩子的心聲。因為從小聽話懂事,父母怎麼說就怎麼做,從不說半個不字,讓父母很驕傲,覺得這樣的孩子簡直是天使,是來報恩的,讓自己省心不少。但心理學家卻表示:這樣的孩子很危險。

性格隨和,唯唯諾諾,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童年階段非常聽話的孩子,很可能患上取悅症。

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醫生哈麗雅特B.布萊克,有一本著作叫《取悅症》,也被譯作《不懂拒絕的老好人》。書中對於老好人的表述為:不懂得拒絕,不敢說不,不願得罪人,缺乏原則,性格隨和溫柔,沒有一點稜角,為別人做的太多,爭取得到周圍每一個人的認可,哪怕自己犧牲委屈。

這類老好人危險的原因在於:他們的痛苦不是來源於他人,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執念—想持續做一個完美的好人,讓所有人都滿意,讓所有人都喜歡。然而人都是多樣性的,眾口難調,一個真實的自己,是不可能招所有人喜歡的。那麼老好人為了得到大家的喜歡,就不敢展露真實的自己,拼命偽裝自己,忽視自己的感受。人一旦開始壓抑隱藏自己的需求,不敢暴露自我,就會產生很多心理問題。

很多老好人,都有一個可怕的底層認知——只要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

很多老好人都有這樣的認知,只要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並把這當成自己的行為準則,綁架自己和身邊人。老好人覺得只有我對別人好,那麼別人就應該對我好,我努力的討好別人,那麼別人就應該喜歡我,認可我。而且老好人對別人有期望,但自己卻不願意說,就是希望別人能自己猜,能感激自己。所以和老好人相處雖然會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也會很累。

還有老好人認為如果別人對我不好,那麼就是我做得不好,然後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中,就不停的犧牲自己,取悅別人。一輩子都在取悅,討好,靠得到別人認可來獲得自我價值的老好人是很危險的。

一個成年人的認知幾乎小時候都被註定,而父母則是灌輸小孩認知的第一任老師。

當然並不是說懂事聽話的孩子就是有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分清孩子是發自內心的懂事聽話,還是壓迫自己的強迫症。有些孩子的聽話懂事,完全是父母灌輸的。比如從小習慣讓孩子討好取悅別人,才能獲取一點好處。當這種行為成為習慣,這樣的思想就會伴隨孩子一直到成熟獨立。

想給每個老好人說一聲,不要害怕失去,拒絕了也不代表失去,你有拒絕的權利。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再去考慮別人,沒什麼不可。我不為我,誰為我呢?

你身邊有老好人的存在嗎?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自卑消極悶悶不樂?心理學家表示: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的心理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日後方向,心理學家表示,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而這些樂觀的心態往往來源於周圍人的看法和肯定。作為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獲取自我價值感的第一源泉。
  • 心理學家指出:你家孩子喜歡什麼顏色?預示孩子的未來和性格
    殊不知,在孩子偏愛某種顏色的背後,還能預示他們的未來和性格。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最喜歡什麼顏色與他的性格呈現有關。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盧米埃爾認為,針對人最喜歡的顏色,可以初步分析他的性格,即「色彩心理學」。
  • 心理學家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平時說話語氣有關,家長要注意
    有的家長總是埋怨孩子的性格,嫌棄孩子膽小如鼠、嫌棄孩子金口玉言、嫌棄孩子不爭不搶。但是家長只知道埋怨孩子,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其實跟家長和孩子平時說話的語氣有很大關係。為什麼說父母的語氣會影響孩子的性格1.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而且是最親近的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好好的對待自己,那自己做任何事情也沒有意義。
  • 心理學家:孩子被罵時,「閉嘴」和「頂嘴」暗示長大後兩種性格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為因素的影響形成自己獨有的性格,而性格也直接影響著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直白的說就是孩子在被罵的時候有的孩子會選擇「閉嘴」,有的孩子則會選擇「頂嘴」,不同的相處方式便會早就不同的性格。
  •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導語在我們的世界當中,無處不存在著色彩,從山川大地的花鳥魚蟲,每一種東西上面都有著豐富的顏色。所以當小孩子們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爸爸媽媽們肯定會開始教孩子學會認識一些常見的顏色。大家可能不知道,孩子喜歡的顏色,往往也暗示了他們的性格。人們可能會因為喜好的顏色不同,而在性格上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也有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父母習慣有的口頭禪或者是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當然最多的還是父母的教育和父母的評價,這個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是有很大影響的,和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大關係。如果孩子做出一點有危險的動作,或是不符合大人邏輯的動作,都會不被允許。孩子喜歡玩是一種天性,在不違背道德素養,並且不具備危險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敞開玩,隨便孩子怎麼玩都行。這個過程是孩子在尋找自我和興趣的過程,抹殺到孩子的基本興趣,孩子就會變得畏手畏腳。
  • 孩子被罵會「閉嘴」還是「頂嘴」?心理學家:這暗示其長大後性格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種種外界因素的幹擾,形成自己的性格,而性格也影響孩子與自己的父母相處方式,就好比有些孩子被父母罵後會選擇"閉嘴",而有的孩子則是會直接"頂嘴",為此我們不難理解,不同的相處方式也能看出孩子日後的性格變化趨勢。
  • 父母非常重視孩子培養,但孩子懦弱的性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
    一個人性格的好壞將會決定著他以後的生活如何,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會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但在孩子上學之後,有些家長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會被其他的同學欺負,這個問題可謂是讓家長們愁容滿面,想要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孩子性格?
    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喜歡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並未意識到過高要求會扼殺孩子的天性,且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能及時鼓勵孩子。這樣的父母會給孩子營造壓抑封閉的成長環境,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焦慮、對抗、退縮、依賴等不良性格特徵,社交技能較差,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心理學家:一個優秀的男孩的成長,父母要培養孩子三種關鍵能力
    心理學家安東尼·饒和米歇爾·西頓研究發現:就同齡的孩子來說,男孩在語言能力和詞彙量方面要落後於女孩,並且,男孩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也比較晚。傑出的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研究了孩子的成長階段,他有一個很著名的論斷:「玩耍是孩子的「天職」。玩耍、做遊戲是促進男孩們發展社交和認知能力最強有力的工具。遊戲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微型社交情境。很多男孩就是在遊戲中,靠傾聽和觀察周圍的人,並熟悉他們的社交模式來學習的。
  • 別再勸孩子分享了,心理學家:越自私的孩子未來越有出息!
    是啊,分享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分享。但是我們以為的並不一定就是科學的、準確的。心理學家表示說:那些越自私的孩子,未來當領導的可能性越大。為什麼這樣說呢?林丁丁這樣想。電影來源於生活,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從小就讓孩子學著分享,而是那種被迫的分享,那麼孩子會養成怎樣的性格?遇到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不敢去爭取,面對別人的要求不知道怎麼拒絕,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就養成一個膽小吃虧的老好人。
  • 孩子被罵後是「閉嘴」還是「頂嘴」?心理學家:暗示長大後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因此,和家長相處的方式也不一樣。比方說,有的孩子在被大人罵的時候就會頂嘴,有的則會閉嘴,然而不同的回應方式,其實也預示著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對此,心理學家就有表示,孩子被罵後是閉嘴還是頂嘴,其實非常關鍵,因為孩子的性格完全能反映出長大後的性格,因此,這裡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孩子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閉嘴或者還嘴。
  • 性格內向的父母,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性格內向,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也是孤僻、不自信。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呢?老任給廣大父母支幾招內向的父母該如何培養開朗自信的孩子呢?希望父母們能做到以下幾點:1、父母要學會開朗一個充滿開朗的生活環境,孩子也會具備陽光的心態,不僅僅是源自父母的培養。活潑、好動、喜歡語言表達,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孩子性格的暢快、豁達、不倔強、不抱怨,喜歡與他人交流。
  • 孩子內向有錯嗎?它才不是負面性格!
    孩子還小,將他一個人扔在火車站不僅危險,還會加劇孩子不想與人交流的恐懼。爸爸只知道讓孩子去練膽,卻沒想過接納孩子的內向。難道內向真的是一種缺陷,或是一種錯誤?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格多種多樣,孩子的內向也並不是一種缺陷,更不是一種需要扭轉的錯誤。
  • 都是親生的孩子,為什麼生完二胎父母會偏心?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這個時候閨蜜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在生活當中真的是有一些偏心而且偏心過頭了,所以他就非常的苦惱,想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夠扭轉現在的局面呢,而且他也非常的疑惑,因為兩個孩子都是自己親生的,為什麼他更偏心二寶呢?或許和以下這樣情況有關!
  • 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在此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生活也是一塌糊塗,什麼都不會做。直到機緣巧合,聽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主講人在講關於孩子心理的時候說:父母在某些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相對的,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少,就會越消極。後來就聽心理學家的,慢慢放手管教孩子的「大手」,發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不少。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圖片來源:網絡內向≠性格缺陷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相比較於外向者更關注外界環境,內向者的興趣所在只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根據《中國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的統計,我國僅有6.5%的家長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的統計:在中國,至少3000的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具體表現為抑鬱、焦慮、厭學、甚至自殘等行為。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說話語氣有關!
    若是教養方式不當,孩子就會獲得消極的自我價值感,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以後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家庭影響孩子的性格 出生後,個體最早接觸的環境是家庭,家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在單親家庭或是寄養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更有可能會出現缺陷。
  • 心理學家:別讓你的孩子成為老實人,不然婚姻和事業都要吃大虧
    見面時,他明顯已經喝上了,其他老友一臉無奈的看著我,說是哥們兒可能要離婚了,也不知道孩子的監護權能不能拿到。看到我並不驚訝的樣子,老友都感嘆你也太鎮定了。對此我只能苦笑,大家從小一起長大,發小的性格遭遇這件事並不奇怪,只因他是「老實人」,容易被欺負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