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區最古方志《建康實錄》再版發布

2020-12-27 金臺資訊

12月17日,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推介南京地區最古方志《建康實錄》最新點校本,旨在充分挖掘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更好地繼承、研究、傳播南京提供助力。

圖為新點校出版的《南京傳世名著·建康實錄》線裝典藏版(蘇瀟煌攝)

《建康實錄》系唐代許嵩撰寫,是記述在建康(南京)建都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史事的專書,記錄時間始於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吳起事,終於陳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陳朝被滅,時間跨度約400年,其中六朝建都建康共321年。該書敘述六朝各代興廢、君臣行事,尤其注重六朝遺蹟的記載,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建康史地資料,對於研究六朝歷史及南京地區歷史地理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據悉,《建康實錄》主要有13種刻本和鈔本,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張忱石的點校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孟昭庚、孫述圻、伍貽業的點校本。2019年12月,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南京出版社點校出版的《南京傳世名著·建康實錄》,在兩種點校本的基礎上,重點參校新見陸氏舊藏本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訂正了兩種點校本在文字、段落、斷句方面的錯誤後,分別由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鋒和南京師範大學講師、歷史學博士陸帥整理完成,全書共20卷,分8冊、41.2萬字。(蘇瀟煌)

相關焦點

  • 建康三聖廟
    宋代段子:宋代建康(現江蘇南京)地區廣泛存在著「三聖」信仰,三聖不是指三個神,而是指三種能力。
  • 程章燦「南京三書」解讀南京歷史文脈
    《舊時燕》內頁「如果要評選最古雅、最有文學性情的城市,我願意投南京一票。」這是南京大學教授程章燦《舊時燕》當年初版時的一句無心之言;15年之後,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舊時燕》則以「文學之都的傳奇」為副標題於近日再版,並和《山圍故國:舊聞新語讀南京》《潮打石城》一起構成程章燦的「南京三書」,在千年流傳的典故和文學歷史的訴說中,解讀南京歷史文脈,尋覓城市文化之根。
  • 這些南京「之最",你知道多少?
    這是南京從傳統商業邁向現代商業的開始。 ~最老的清真菜館~ 馬祥興菜館 ~最早記載南京的私家專著~ 《建康實錄》
  • 聚焦丨南京市建康路小學:和平繪畫作品捐贈儀式
    12月12日下午2點,南京市建康路小學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和平繪畫作品捐贈儀式,學校師生代表及家長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伊始,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發言,他表示博物館將永久收藏建康路小學學生以歌頌和平為主題創作的繪畫,每件繪畫作品都展示了大家對和平與發展的渴望,希望孩子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 隋滅陳之戰,隋軍如何飛渡長江,攻破建康,生擒陳後主?
    (今南京)。」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塗)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
  • 《將無同》閱讀系列 |從會稽到建康:新見材料中的太原王氏
    士族們常常在建康(今南京)為官從政,在會稽置產興業,以致當時的建康、會稽二城,在某種程度上恰似國民政府時期的南京——上海、或者北洋時期北京——天津的共軛關係。不過到了東晉末年,曾經「群賢畢至」、「歌風蹈雅」的會稽,開始出現一種空心化的趨勢,大量的士人或者「季世慕榮」、或者「才為時求」,放棄了在會稽的「幽棲」生活,逐漸移居建康。
  • 宋仁宗範仲淹的「南京」 不是我「大藍鯨」?
    隋文帝下詔「建康城邑、宮室平蕩耕墾」,六朝時期建康境內的宮殿府第、亭臺樓閣統統被夷為平地,闢作農田,建康自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加強對六朝故都的統治和管理,隋朝設置了蔣州。為什麼叫蔣州呢?蔣州的得名源於蔣山。在南京這塊地界,有一座山叫鐘山,三國孫吳時,為紀念在鐘山腳下抓賊而死的漢代秣陵校尉蔣子文,改名蔣山。
  • 南京城牆行
    朱元璋取得天下後,先後考慮過的定都地方有鳳陽、南京、洛陽、西安、北京這幾個。朱元璋最開始考慮定都他的老家鳳陽,被劉伯溫勸阻,實際上不是他多聽劉伯溫的話,而是因為鳳陽根本不具備作為首都的條件。因為經過連年戰亂和元朝統治者對中原地區殘酷的民族政策,洛陽地區早已經人口稀少,民生凋敝,朱元璋時代就曾經遷徙過大批南方農民前往中原和北方地區開墾,洛陽那時候無論是經濟上還是人口數都已經無法支撐一個都城的存在,所以也已經不具備作為首都的條件。
  • 《南京,你是「七朝」古都》發表一周年紀
    中國江蘇網訊 2019年1月19日,筆者在《中國江蘇網》發表題為《南京,你是「七朝」古都》一文,引起社會極大反響,引起專家學者、尤其是引起生活在南京市的廣大市民的高度關注與共鳴。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狀元大講堂」、南京國展中心等公共場所,我曾應邀作公益演講,收到很好效果。
  • 南朝詩人謝脁與建康的不解情緣
    東晉初,謝氏舉家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長江,遷居京邑建康(今南京)烏衣巷。謝朓的高祖謝據,是「淝水之戰」的東晉統帥謝安的二哥。謝朓的詩當世就享有盛名謝朓的祖父與父親均長期在建康做官,祖父謝述與南朝宋武帝劉裕關係密切,父親謝緯「方雅有文風」,得到重用。
  • 經典悟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悲憤遊子的慷慨激昂之思
    南京賞心亭【一句鍾情】「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如今,在秋色無邊的長江邊,在建康(南京)賞心亭上望著北方秀麗的山色,他的內心充滿無限思緒,這眾多的思緒中首先突出的是對故鄉的遊子之思。在上片中,作者藉助「落日」作思鄉之情的渲染,然後用「斷鴻」的意象比喻自己如失群的孤雁,把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形象地表達了出來,抒發了一種落寞、孤寂的悲苦之情。
  • 南京為何稱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建業、江寧,地處我國東部、長江下遊、瀕江近海,屬寧鎮揚丘陵地區,以低山緩崗為主。南京自古崇文重教,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稱 ,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出自南京江南貢院。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有近500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個朝代或政權在此建都,有「十朝都會」的美稱。
  • 喬治·麥可再版專輯發布 黃綺珊助陣哼唱《Careless Whisper》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新京報快訊(記者楊暢)今日(10月24日)下午,已故英國傳奇音樂人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個人再版全新專輯《Listen Without Prejudice》暨個人全新紀錄片《Freedom》發布會在京舉行。作為前威猛樂隊主唱,喬治·麥可曾和樂隊成員於1985年到北京開演唱會。
  • 南京地理第5期丨倉巷:曾經的東吳糧道,曾經的華東舊書一條街……
    唐代許嵩編撰的《建康實錄》記載:吳赤烏三年(240年),「使左臺侍御史郗儉監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倉城,名運瀆」。其下有注釋:「建康宮城即吳苑城,城內有倉,名曰苑倉,故開此瀆通轉運於倉所,時人亦呼為倉城。」運瀆是東吳時期南京運輸糧食的通道,而倉巷南通運瀆,北接苑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運糧車輛川流不息,十分繁忙。
  • 南京:歷史上有三個輝煌期,目前處於近600年穀底
    秦朝建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升金陵邑為秣陵縣,秣陵縣治所位於今江寧區秣陵街道,秦漢四百多年間,秣陵縣城一直是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孫權建都至今,南京在近1800年的歷史中,歷經風雨,飽受滄桑,既有輝煌,也有落寞。總體來看,南京有過三次輝煌期:第一次輝煌時期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業,至公元280年吳國滅亡,建業為都城52年;西晉滅吳後,於公元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公元313年為避晉愍帝司馬鄴諱,又改建鄴為建康。
  •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自學理解性填空及答案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蘭陵瞭望昭明太子蕭統墓確認在南京棲霞
    《文選》的編撰者蕭統,據《南史》、《梁書》和《建康實錄》諸書記載:字德施,小字維摩,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母丁貴嬪。蕭統齊中興元年(501)生於襄陽。梁天監元年(502)十一月,立為太子。蕭統生而聰慧,三歲讀《考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成年後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 日系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再版發布 與東野圭吾齊名
    《死神的精確度》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李正穹)近日,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死神的精確度》中文版再版發布《死神的精確度》是伊坂幸太郎最著名的作品,曾獲得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達文西》年度最受歡迎的小說。全書由六個故事組成,六個普通小人物,在命運安排的死亡之日前七天,會遇到前來「調查」的死神。死神以人類的身份去接近調查對象,經過7天的調查,判斷一個人應該死去,還是繼續活著。
  • 《玉龍本草》再版前言
    麗江古城「紹恆堂」在六百多年的行醫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玉龍本草》的增補和再版,是試圖將這些經驗中有關麗江範圍的本草植物圖 譜、本草備要、傷寒疾注、傷寒秘訣錄、術素得心、經驗良方、驗方摘錄、納西 族民間醫藥單方、偏方、家藏秘藏方、驗方、方劑等1000多個方方面面的材料, 64個醫案加以收集和整理,並將其詮釋。供中醫臨床工作者參考,以便更好地為 廣大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