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請你吃湯圓餡兒的餃子

2021-02-17 工程青年

歲月穿梭,四季輪迴

轉眼我們來到了

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至」,極致也

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它是藏之終,生之始

故也稱「亞歲」

重要性僅次於除夕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

「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過了冬至以後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

太陽高度也降到了全年最低

「冬至大如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

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

是大吉之日

因此,在古代

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

又被稱做「小年」。

然鵝.

同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

關於「冬至吃什麼」

南北卻有不同答案

不過言歸正傳

冬至美食除了我們知道的餃子湯圓外

還有很多其它的傳統美食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在鍋內加水燒滾,水開後下做好的餛飩,用勺子輕輕攪拌幾下,防粘鍋。大火煮開可另加1次水,一小碗為最佳,防煮爛。出鍋時撒入香菜。口味重的人,出鍋前也可以在湯裡再加少許醬油和鹽。記住,為保持餛飩餡的鮮味,在煮的時間上要掌握分寸,不可過長。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衝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

冬至這天,大多數嶺南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等,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其中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粵式燒臘可細分為烤乳豬、叉燒、燒鵝、燒鴨、燒雞等。每一種類的製作工藝雖不盡同,口感統一略帶偏甜。翻查歷史書籍,作為美食的「燒臘」由來已久。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述》裡記述了「灸豚法」。

在雲南,冬至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餈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餈粑。

對於餈粑的吃法有很多,另一種就是用火炭烘烤著吃。烤餈粑的過程,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很有倔性的餈粑,讓它軟化可不容易。首先得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內裡卻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地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餈粑在火氣下催得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像一個大包子時就大功告成了。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蕎麥麵適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種,如炸醬麵、熱湯麵、炒麵、刀削麵、剔尖、撥魚兒,還可以包餡、蒸饅頭、烙餅等,蕎麥麵看起來色澤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麵條,佐以麻醬或羊肉湯,別具一番風味。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為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細節: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梁、米缸等處。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甜丸既甜又圓,是表示好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聚。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如果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門拜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所以,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拜訪。

冬至後再過一個月便是春節

中國人真正的一年的起始

思鄉之人開始歸心似箭

家中父母企盼子歸

冬至起

盤點即將過去的一年得失

春節將至

又將播種新的希望

冬至

其實就是回至

回至父母身邊

回歸家庭之中

回歸冬至最初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冬至 | 餃子?湯圓?長青人翻了誰的牌?
    他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人人都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你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餃子又是誰發明的呢? 為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藥救人的善舉,後人將冬至吃「嬌耳」的習俗流傳下來,並發揮了吃貨的鑽研精神,創新各種餡兒,更名為「餃子」。在冬至這一天,吃什麼餡兒的餃子也頗有講究。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每年一到冬至就不免讓人想到「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話,其實不管凍不凍耳朵,就衝著這欲罷不能的人間美味,冬至這天怎麼著也得吃頓熱騰騰的餃子。且不論如今有關冬至的傳統習俗還剩下多少、記得多少,這吃餃子絕對是冬至日裡最無法撼動的節日儀式感。
  • 今日冬至 北餃子、南湯圓,過完冬至就是年!
    冬至,俗稱「冬節」,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會變長,黑夜會變短。這一天,各地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南方人說「吃了湯圓大一歲」。冬至北方習俗【吃餃子】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源於,河南名醫張仲景冬至那天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所以冬至吃餃子習俗延續至今。
  • 冬至吃什麼?除了水餃湯圓,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食物
    昨天過冬至,你吃了什麼呢?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冬至祭祀掃墓的傳統。冬至時太陽直射地球最南端,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的一天。
  • 今日冬至:你家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今天是冬至,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俗,有些地方是吃餃子,有些地方則是吃湯圓。那麼,您家呢?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說法是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今日冬至!記得吃餃子湯圓哦~
    記得吃餃子湯圓哦~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12月21日18時02分 我們將迎來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外加一碗羊肉湯
    冬至我國24節氣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這時北半球離太陽最近。在中國民間,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每年的這一天,是一家人聚會吃飯的日子,也是同事好友聚餐的日子,所以被人們稱為是「人間小團圓」。今年的冬至,天氣正暖,陽光正好,人們像往常一樣工作、學習,不過卻約好了下班的聚會。那麼在冬至,人們聚會都會吃些什麼呢?其實南北方人們的吃法是不同的。在北方地區,冬至一定要吃餃子。
  • 冬至吃餃子,這個餡兒太新鮮了!搭配牛肉一口一個鮮嫩爆汁兒
    我們中國人最重視節氣,每一個節氣都要以「吃」來慶祝,比如,冬至。在北方,冬至是必須要吃餃子的。民間有句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其實,不管過不過節,北方人都喜歡吃餃子,尤其是我家,隔幾天不吃頓餃子,就感覺生活中缺了點什麼,沒滋沒味。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你那兒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餃子冬至這天在北方是要吃餃子的,餃子形如月牙狀,代表陰,而裡面圓鼓鼓的餡料則代表的是陽。表皮十二道褶則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吃餃子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湯圓南方人吃湯圓,湯圓又叫「冬至團」。寓意冬至團圓,圓滿。
  • 今兒冬至吃餃子!吃什麼餡兒的餃子最講究最美味?有學問!
    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作為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一天,冬至雖帶個「至」字,卻並非意味著冬季截止;相反,由冬至開啟的數九天,才正式宣告進入到一年中最冷的時段。關於冬至節氣,有太多的話題值得探討,可唯獨有一件事,大家總能達成共識——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快樂,「餃子」和「湯圓」我全都要
    班固的《漢書》中曾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思是「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至今,我國各地依然有過冬至的習俗,一般以南北為界:在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吃湯圓的習慣;而在北方地區,通常則是吃餃子。
  • 今天你吃餃子了?「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
    導讀:「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今天你吃餃子了?今天到冬至了,早上就去割了一斤豬肉,28元一斤,看到買豬肉的人都圍滿了,大概都是趁著冬至節這天做臘肉的吧,我是沒準備做臘肉的,豬肉太貴了,只是買一斤豬肉做新肉餃子吃,因為冬至節有「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今天確實是很冷,野外下很大的霜,地都結冰了。
  • 最好吃 其實北方真不是什麼節日都吃餃子 但冬至菜譜確實是餃子
    而對北方人來說,冬至這天意味著——吃餃子!北方人真的超愛餃子的。催生要吃餃子,遇到節氣要吃餃子,過年更是要進入「餃子強化月」。有一種說法表示,如果遇到一個傳統節日,你不知道該吃什麼,那吃餃子準沒錯。好多南方人表示冬至應該吃湯圓而不是餃子,其實和湯圓類似的元宵,北方人是放在正月十五吃的。立春——春餅
  • 吃餃子還是湯圓?看在柬華人怎麼過冬至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習俗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 冬至吃餃子,吃什麼餡兒最講究!
    餃子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卻不是中國人獨享的美食,小北這就帶您看看「歪果仁」吃的餃子長啥樣,開開腦洞。這是大蒜餡兒呢?還是水仙餡兒呢?是不是要蘸著咖喱粉吃呢?艾瑪,這是糖葫蘆還是冰棍啊?是不是章魚小丸子餡兒啊?這個看著像胡蘿蔔,又像辣椒,小北敢確定,肯定沒有咱老北京的炸三角好吃。
  • 冬至,這一頓餃子淮安人吃定了!
    打卡妹很喜歡這種皮薄餡兒大的水餃,吃再多也不會膩。對於海帶餡兒的口味,不可描述,你們自己去體會叭。所以對於餃子的最高評價就是「家的味道」吧。曾記就是這樣,幾位大叔阿姨有說有笑把餡料裹進麵皮、捏褶、下鍋。簡單、樸實,卻又無可替代的人間美味。(圖源大眾點評)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家的桂花湯圓。湯圓不大,勝在麵團筋韌,把桂花摻進了芝麻餡兒裡,比其他家只在湯裡撒上零星的桂花要入味的多。
  • 冬至,除了餃子、湯圓,安順人今天還要吃這些美味!
    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生,陰氣漸降。 冬至這一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不知道今晚,在安順的你會吃什麼呢?除了餃子、湯圓,其實安順人在冬至這一天,還有這些美食可以吃。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三節」將至,願你快樂過節。  冬至的腳步正在敲響,春天的氣息遙遙可望。熱騰騰的餛飩保健康,吃了凍麵餃子沒凍傷。湯圓滾滾白玉湯,合家團圓幸福長。冬至快樂,好運一年更比一年長!  冬至是個好日子,笑口常開吃美食。北吃餃子南湯圓,一口一個吐心願。一個餃子一種五彩生活笑開顏;一個湯圓一個型,四季健康伴你行!  冬至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