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奠基人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最好的女權是平等對待

2021-01-09 澎湃新聞
女權奠基人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最好的女權是平等對待

2020-08-09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女權主義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這本出版於1788年的作品是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唯一的一本童書。1792年,這位偉大的英國女作家在其代表作《女權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中呼籲給予女性同男性一樣的教育權、工作權和政治權並最早提出婦女選舉權運動,影響了維吉尼亞·伍爾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 -1941)以及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 -1986)在內的後世作家,也被視為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定人之一。

《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小女孩瑪麗和卡羅琳與他們的老師梅森夫人,作者通過鮮活的故事和對話,傳達了對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的觀點。除了要儀表得體、善良正直以外,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認為只要受到正確的教育,女孩也能成長為理性的大人。這在現在看來稀疏平常的觀點,在200年前創作本書的年代受到早期的兒童文學家的譏諷,因為在當時女性只要外出工作就會被人看不起。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1762年出版的《愛彌兒》中提出,女子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賢妻良母。他並不贊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主張女子做男子的那些運動。女性天生是弱者,需要依附於男性,溫順、謙遜、淑靜和貞潔等女生眾生必備的美德。因此,《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一書可以看作瑪麗·沃斯通克拉夫對這種觀點的反駁。另外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是歐美國家童書發展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童書擺脫了宗教的控制,開始從撰寫手法、形象塑造和題材上更向今天的童書靠近,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本書多處出現上帝。

本書由二十五個章節組成,每一或二個章節為一個短篇幅的獨立小故事。從題目中可以看出,《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並非王子公主或小貓小狗的浪漫童話,而是未經美化的基於日常生活為基礎創作出的故事,有時甚至帶著一點的殘酷性。比如第一章中,他們在散步途中遇到了一對受傷的小鳥,其中一隻傷勢過重,沒有任何生存的希望,於是梅森夫人把腳踩在鳥兒頭上,幫它脫離苦海,不再痛苦。除了小女孩們親身經歷,更多的是由梅森夫人講述身邊人的故事。比如第五章中的酷愛猜忌的萊斯夫人,她即使腰纏萬貫仍無法得到內心的安寧,以及與她對比的,外表並不華麗卻通過得體高雅的舉止獲得尊敬的特魯曼太太。第十章的中拖延症嚴重的查爾斯,因為散漫他不僅浪費了自己的聰慧天賦,還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通過他人的鮮活故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是本書的主旨。

200多年後的今天,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行各業湧現出很多職業女性。雖然職場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甚至近年還發生了維密高管性騷擾等社會案件,但我認為整體發展是樂觀的,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反對各種不公平現象。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認為男女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她希望啟發女性擁有獨立的思想。在我理解看來,最好的女權不是男女對立,而是平等對待,給所有人理性選擇的權利,女孩不一定要溫順聽話,而男孩也可以溫柔柔情。

【作者】[英]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譯者】鄒月心、張芬

【責任編輯】鄧姝月

精彩段落

適量而有益的食物能幫助我們重振疲憊的精神,煥發機體的活力。可一旦跨過了適度的門檻,我們的頭腦便會受到抑制,淪為身體的奴隸,變得無精打採,懶散遲鈍。一家人以不同的形式相聚一堂,享用飯菜,互相謙讓,用這種最簡單、最令人愉快的方式來學習如何控制食慾。你們看,豬會吃光它們能得到的所有食物;而對於人來說,只要他擁有情感,關愛同胞,並希望自己的同胞之愛得到回應的話,他就不會因為野蠻的滿足而拋棄珍視之人的尊重。

在生活中,你必須履行看似不重要的義務——美德是其中之一,儘管瑣碎之事不斷發生,美德都讓理性和良心始終主宰一切,讓心靈保持冷靜。很多人允諾,約定,去做一些她們心存顧慮又無法拒絕的事情,如果一個更令人快樂的事情發生了,這時她們全然忘卻在娛樂之前應該履行最輕微的職責,而是去及時追逐樂趣——這種忽視讓玩耍變得具有罪惡。沒有任何一件事,相信我,可以是長久讓人開心的,因為萬事都是錯綜複雜的。

我提到過花兒——自然界的上層也會遵循同樣的規則。想想鳥兒;歌聲最婉轉動聽的那位卻沒有最美麗的羽毛,就是這種對立;上帝分配他的禮物,在那些有羽毛的種族中,夜鶯(最甜美的鳴鳥,當清冷的傍晚來臨時,它傾情鳴唱它那變化的旋律)你在白天見了也是白見,假若你想通過識別羽毛來辨認其中的女歌手:那些能在音樂會上勉強湊數的,嘁嘁喳喳,吵個不停,會出盡風頭,博人眼球。

我去拜訪那些因為不幸而失去原有社會地位的人們時,總會更加留意我的禮節,太過隨意反而會顯得不尊重他們。

在一個人所背負的所有驕傲中,家族驕傲是最有益於社會的。對財富的驕傲會產生虛榮和炫耀,而對血統的驕傲似乎會激發崇高的榮譽感,能驅逐卑鄙。不過,它也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它能讓個人獲得普遍的尊重,可當事人不過是沾了家族榮耀的光;但缺乏這種偶然得來的優勢,有時也會讓最令人欽羨的美德與能力變得黯淡無光。

你們今天看到的鳥兒就不具自我提升的能力,或者說它們的發展僅限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它們築的最後一個巢會和第一個巢沒有區別,即使它們必定會在飛行途中看到其他一些不那麼方便但是更為美觀的巢。

美德是必要的,它永遠是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平靜、讓我們成為有用之人的前提。但是,在我們的情感成熟以後,我們便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些獨特的東西。我們去研究朋友的品味,並努力與其保持一致;但在這樣做的同時,我們應當去提高自身的能力,而非屈膝模仿他人。

記住,你們要克制自己對浮華的狂熱追求,去成就自己善良美好的願望。只有在小事上厲行節約,才能在大事上慷慨大方。你們若想做善事,那就馬上去做;——因為忽略小責任,實際上是犯了大錯誤,人所能把握的時光只有當下。

原標題:《女權奠基人的教育之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漫長的旅行:女權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
    漫長的旅行:女權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 2020-05-25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被忽視的與被簡化的:我們要如何理解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
    北倫敦紐因頓格林公園裡的爭議雕像 圖片來源:Nick Harvey/REX/Shutterstock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早逝之前兩年反思自己的事業時,將自己描述為一個「為他人指明道路的路標,而自己卻被迫在泥濘和塵埃中站立不動
  • 盤點歷史上,女權主義浪潮的誕生,和演變過程
    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儘管「女權主義」直到19世紀中期,才正式開始,但在此之前,已經有無數女性主張獨立的例子。17、18世紀的女性作家和思想家,如阿芙拉·貝恩、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簡·奧斯汀,都在她們的作品中,展示了女權主義的作品。他們會問女人的社會位置在哪裡,為什麼必須在那裡。他們挑戰了女性不能或不應該寫作的觀念,他們提倡婦女作為個人,應該得到人權的基本人性。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女權主義一詞大概出現於19世紀末,迄今不過寥寥百年,但是女權運動早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就已經蓬勃發展開來,1792年,英國婦女沃斯通克拉夫特發表了驚世駭俗的《女權辯護》,公開向男性權威宣戰,這被視為西方女權主義的開端。
  • 所謂的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
    這裡本人並沒有引戰的意思,所以大家也最好不要沒有看完就在評論區謾罵。其實說真的,我並不是很想寫這方面的東西,畢竟中國的女權很極端,一個不好就容易被攻擊、網暴、謾罵。我還很脆弱,遭受不了這樣的風雨。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我不如地域,誰入地獄,在平權運動日益高漲的今天,女權問題還是值得一說的。
  • 女權就是平權嗎?女權主義是什麼?
    導語: 洪晃認為,女權就是平權。節目從相親、職場性別優勢、大男子主義等多個角度切入,解釋了什麼是女權主義,認為在一個比較男權的社會裡,中國男性過得是舒服的,但女性未必舒服。你認為什麼是女權主義?
  • 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
    我是一個本來就不怎麼擁護女權的男性個體,我支持也僅僅支持「平權」但說到平權,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什麼。因為如果不爭取,女性將不能被稱之為「人」那現在女性在法律面前平等了嗎?是,也不是。在此之前,我也弄不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當我們在講平等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講什麼?我們究竟要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平等還是實質上的平等呢?形式平等體現為平等對待、程序正義和權利平等,它以政治平等為表徵;實質平等體現為財富和收入的平等分配,它以經濟平等為表徵。
  • 女權or反女權?女王新劇,豆瓣9.2
    有意思的是,關於婚姻與家庭看法的分歧,也成了導致劇中《平等權利修正案》未能最終通過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得不說,此事算是第二波女權運動的一個重要落敗和遺憾。「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飾演本劇女主,同時也是幾乎以一手之力挫敗《平等權利修正案》通過的最大反派。
  • 法國「女權」和「人權」衝突,女性以民主和平等會戰勝「人」權?
    法國女性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女權」思想法國大革命時期,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已經逐漸形成,在《人權宣言》中的「人權」思想的刺激下,使法國女性勢力逐漸崛起。法國女性也想得到社會的認可,也想擁有同男性一樣的平等權,但隨著「人權」主義的發展,使法國女性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而這個壓力,剛好成為女性的動力,使女性建立「女權」的思想更加強烈。
  • 從微博女權來聊聊真正的女權人士是什麼樣子?
    因為她們不分青紅皂白,不尊重客觀事實,要的也不是男女平等,她們想把男性貶低到一文不值,來體現女性的優越感。而且這些「微博女權」中大部分很極端,真正追求男女平等、想要打破性別對立的女權主義者屈指可數。也有人說是有國外組織資助一些大V來帶節奏,從而導致一群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跟風,所以就造成了「微博女權」的笑話。那麼一直被這種偽女權環繞,一定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那些正常的女性。男女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哪個國家都存在。
  • 真·女權和假·女權之爭?
    -------------------------------------------------什麼是女權(女權主義)?女權主義又稱女性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簡單來說,我們近年來熱議的反家暴、反性騷擾等都是女權主義。
  • 《烏合之眾》與中國特色女權主義的思辨
    而她的話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你發自內心地尊重女性,就應當讓女生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要區別地對待男女。在他們眼中,平等是深入骨髓的態度,女權突出的不是女性特權,而是男女平權。女性要和男性承擔對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就能夠享受平等的權力和資源。不否認這樣的社會形態,是北歐國家幾代人共同努力爭取到的結果。但聯想到我國一部分打著「女權主義」的群體,我感到不寒而慄。這裡做一些區分,我們稱中國的某些群體為「中國特色女權主義」。該主義的核心教條:反男人。
  • 「女性力量」田園女權?女權運動?來看看歷史上真正的女權主義者
    女權運動這幾百年間從未停止,但是在公眾中的輿論越來越大。在中國,某些女權組織不僅有著反智、極端的造謠,更有著激化公眾情緒之嫌。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女權主義者——秋瑾的故事。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是一個不需要呼籲女權的社會。然而,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傳到中國的女權主義,經過一個世紀的演變,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這是真巾幗,真女權;改革開放40年,不僅許多女權主義書籍被介紹到中國來,而且許多大學成立了「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女權主義思想通過高校教育傳播開來,此後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像種子一樣開始零零落落地撒向各個領域,那時雖人數有限,但可謂星星之火。
  • 歷史上三次女權抗爭在爭什麼?如今「女王主義」是不是女權的勝利
    所以這就是「女權主義的成果」嗎?「到底什麼是女權主義?」難道這真的是女權主義的勝利?歷史上三次女權抗爭在爭什麼?如今「女王主義」是不是女權的勝利女權主義是從哪冒出來的?政府的這般決策令已具備獨立意識的女性大為光火,她們要求實現真正的兩性平等,圍繞著女性的工作權、墮胎和避孕權、離婚、家庭暴力等事項進行探討和抗爭。著名海報 「鉚工露絲」中所展露出來的傾向可窺一見。 「鉚工」這項本由男人負責的工作,在二戰時被女人成功接任。其紅色頭巾、藍色牛仔服的形象,在今天仍被沿用。
  • 李銀河:被妖魔化的女權主義
    其實,女權主義中有不同的流派,有激進派,也有溫和派;有自由主義女權主義,也有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前者更強調起點的公平,機會的公平;後者更強調實質的平等,配額的保障。但是,在觀點不同、主張不同的各種女權主義流派當中,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張男女平等。
  • 中國式女權主義
    《中式女權》 我這段話只說給男人聽。女的不要看。 我怕她們情緒激動。 西方的女權思想是:男人能做的女人為什麼不能做。中國的女權思想是:男人能做的女人為什麼要做。
  • 女權與反女權的博弈:保守主義是如何回潮的?
    近日,高分美劇《美國夫人》完結,在關注女權發展的觀眾群體中,引發了不少討論與關注。不同於常見的女性題材影視劇高呼女性獨立或女權口號,《美國夫人》聚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反女權鬥士——菲莉絲·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和她領導的反女權運動。
  • 誰來定義女權主義的目標?
    每個案例中的議題都是與市民社會中的基層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政府內部性別平等機構參與協商的結果。這些政府機構通常會對市民社會中的女權主義者進行遊說或協商。這些信息來源中列舉了一些文件的名稱,以及活動和發起這些活動的機構名稱。這些機構包括英國的福西特協會、英國全國婦女組織聯盟、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七項訴求運動、歐洲婦女遊說團和聯合國制定的北京《行動綱要》。我們最好從20世紀70年代談起。
  • 當下對女權和男女平等的錯誤認識
    個人以為,並不是女權矯枉過正,而是社會,尤其是女性對女權以及男女平等有錯誤的認識。個人以為,當下社會仍然是男權社會,真正的男女平等,需要女性和男性一起努力。真正的女權是男女平等之下屬於女性的平等權利。這也是一種平等。可是某些女性,不僅購買壓力幾乎完全讓男人承擔,家庭日常開支也不願意主動承擔多一些。理由很簡單:我是女人,家庭重擔理應男人承擔。這是一種典型的自私和逃避責任。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權利和義務的雙重平等,真正的女權也意味真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