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9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女權主義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這本出版於1788年的作品是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唯一的一本童書。1792年,這位偉大的英國女作家在其代表作《女權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中呼籲給予女性同男性一樣的教育權、工作權和政治權並最早提出婦女選舉權運動,影響了維吉尼亞·伍爾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 -1941)以及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 -1986)在內的後世作家,也被視為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定人之一。
《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小女孩瑪麗和卡羅琳與他們的老師梅森夫人,作者通過鮮活的故事和對話,傳達了對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的觀點。除了要儀表得體、善良正直以外,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認為只要受到正確的教育,女孩也能成長為理性的大人。這在現在看來稀疏平常的觀點,在200年前創作本書的年代受到早期的兒童文學家的譏諷,因為在當時女性只要外出工作就會被人看不起。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1762年出版的《愛彌兒》中提出,女子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賢妻良母。他並不贊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主張女子做男子的那些運動。女性天生是弱者,需要依附於男性,溫順、謙遜、淑靜和貞潔等女生眾生必備的美德。因此,《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一書可以看作瑪麗·沃斯通克拉夫對這種觀點的反駁。另外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是歐美國家童書發展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童書擺脫了宗教的控制,開始從撰寫手法、形象塑造和題材上更向今天的童書靠近,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本書多處出現上帝。
本書由二十五個章節組成,每一或二個章節為一個短篇幅的獨立小故事。從題目中可以看出,《真實生活的原創故事》並非王子公主或小貓小狗的浪漫童話,而是未經美化的基於日常生活為基礎創作出的故事,有時甚至帶著一點的殘酷性。比如第一章中,他們在散步途中遇到了一對受傷的小鳥,其中一隻傷勢過重,沒有任何生存的希望,於是梅森夫人把腳踩在鳥兒頭上,幫它脫離苦海,不再痛苦。除了小女孩們親身經歷,更多的是由梅森夫人講述身邊人的故事。比如第五章中的酷愛猜忌的萊斯夫人,她即使腰纏萬貫仍無法得到內心的安寧,以及與她對比的,外表並不華麗卻通過得體高雅的舉止獲得尊敬的特魯曼太太。第十章的中拖延症嚴重的查爾斯,因為散漫他不僅浪費了自己的聰慧天賦,還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通過他人的鮮活故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是本書的主旨。
200多年後的今天,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行各業湧現出很多職業女性。雖然職場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甚至近年還發生了維密高管性騷擾等社會案件,但我認為整體發展是樂觀的,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反對各種不公平現象。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認為男女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她希望啟發女性擁有獨立的思想。在我理解看來,最好的女權不是男女對立,而是平等對待,給所有人理性選擇的權利,女孩不一定要溫順聽話,而男孩也可以溫柔柔情。
【作者】[英]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譯者】鄒月心、張芬
【責任編輯】鄧姝月
精彩段落
適量而有益的食物能幫助我們重振疲憊的精神,煥發機體的活力。可一旦跨過了適度的門檻,我們的頭腦便會受到抑制,淪為身體的奴隸,變得無精打採,懶散遲鈍。一家人以不同的形式相聚一堂,享用飯菜,互相謙讓,用這種最簡單、最令人愉快的方式來學習如何控制食慾。你們看,豬會吃光它們能得到的所有食物;而對於人來說,只要他擁有情感,關愛同胞,並希望自己的同胞之愛得到回應的話,他就不會因為野蠻的滿足而拋棄珍視之人的尊重。
在生活中,你必須履行看似不重要的義務——美德是其中之一,儘管瑣碎之事不斷發生,美德都讓理性和良心始終主宰一切,讓心靈保持冷靜。很多人允諾,約定,去做一些她們心存顧慮又無法拒絕的事情,如果一個更令人快樂的事情發生了,這時她們全然忘卻在娛樂之前應該履行最輕微的職責,而是去及時追逐樂趣——這種忽視讓玩耍變得具有罪惡。沒有任何一件事,相信我,可以是長久讓人開心的,因為萬事都是錯綜複雜的。
我提到過花兒——自然界的上層也會遵循同樣的規則。想想鳥兒;歌聲最婉轉動聽的那位卻沒有最美麗的羽毛,就是這種對立;上帝分配他的禮物,在那些有羽毛的種族中,夜鶯(最甜美的鳴鳥,當清冷的傍晚來臨時,它傾情鳴唱它那變化的旋律)你在白天見了也是白見,假若你想通過識別羽毛來辨認其中的女歌手:那些能在音樂會上勉強湊數的,嘁嘁喳喳,吵個不停,會出盡風頭,博人眼球。
我去拜訪那些因為不幸而失去原有社會地位的人們時,總會更加留意我的禮節,太過隨意反而會顯得不尊重他們。
在一個人所背負的所有驕傲中,家族驕傲是最有益於社會的。對財富的驕傲會產生虛榮和炫耀,而對血統的驕傲似乎會激發崇高的榮譽感,能驅逐卑鄙。不過,它也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它能讓個人獲得普遍的尊重,可當事人不過是沾了家族榮耀的光;但缺乏這種偶然得來的優勢,有時也會讓最令人欽羨的美德與能力變得黯淡無光。
你們今天看到的鳥兒就不具自我提升的能力,或者說它們的發展僅限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它們築的最後一個巢會和第一個巢沒有區別,即使它們必定會在飛行途中看到其他一些不那麼方便但是更為美觀的巢。
美德是必要的,它永遠是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平靜、讓我們成為有用之人的前提。但是,在我們的情感成熟以後,我們便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些獨特的東西。我們去研究朋友的品味,並努力與其保持一致;但在這樣做的同時,我們應當去提高自身的能力,而非屈膝模仿他人。
記住,你們要克制自己對浮華的狂熱追求,去成就自己善良美好的願望。只有在小事上厲行節約,才能在大事上慷慨大方。你們若想做善事,那就馬上去做;——因為忽略小責任,實際上是犯了大錯誤,人所能把握的時光只有當下。
原標題:《女權奠基人的教育之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