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太保戴宗的神行法並非獨有,有一人的神行法還要強過於他

2021-01-19 中孚鑑

在《水滸傳》中戴宗綽號神行太保,從綽號就可看出是關於跑路的,他有神行法,把四片神行甲馬綁在腿上,能日行八百裡。速度還是很快的,很適合打探、傳送情報。

後來梁山大聚義排定坐次,戴宗位於天罡星之列,排第二十位,上應天速星,他的職位是山寨總探聲息頭領。也就是仗著他神行法,做些打探情報、傳遞信息的事。

不要小看這個職務,打仗實力雖然很重要,但能有準確及時的情報也是極其重要的。後來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在梁山徵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時,他雖然沒斬將奪城,但他卻有傳遞軍情、軍令之大功。若軍情軍令不及時,那結果也是很嚴重的。

當然也正是因為戴宗未參加斬將奪城,所以他得以倖存得到徵討方臘結束,是倖存回京者之一。

戴宗回京後被封為武節將軍、兗州府都統制。同時他還是梁山有幸回京受封兄弟中第一個辭官回鄉的。戴宗最後得到了善終,是「大笑而終」。

在梁山中兄弟有幾絕,比如花榮的箭、張清的飛石和戴宗的神行法,都可謂是神技。但在整部水滸中,他們的絕技並非是獨有的。

比如花榮的箭很厲害,但方臘軍中的龐萬春箭法也不遑多讓。花榮人稱小李廣,龐萬春人稱小養由基,這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箭手。

張清飛石絕技厲害,但也並不是他一個人會,還有仇瓊英也會(張清在夢中教過她飛石)。

至於戴宗的神行法當然也不例外,在《水滸傳》中不僅還有另外一個人會神行法,而且還比他的速度快,他就馬靈。

馬靈,他原本是田虎帳下的將軍,他不僅有金磚術,而且還會神行術,同時他額頭上在臨陣時還會多出一隻眼睛,有點二郎神楊戩的感覺。

馬靈除了說的這些,還有風火二輪,又有點哪吒的感覺。

人稱他「神駒子」「小華光。」

馬靈在和梁山對戰時,曾打傷過雷橫、鄭天壽、楊雄、石秀、焦挺、鄒淵、鄒潤、龔旺、丁得孫、石勇。雖然這些人能力不是特強,但馬靈能打傷這麼多,說明他還是有些能力的。

馬靈雖會些法術,但和公孫勝比卻差的遠了,馬靈和公孫勝鬥法失敗,就急忙施展神行法、腳踏風火二輪而走。

梁山陣營中戴宗聽聞馬靈也精通神行法,早想和他一較高下了,他見馬靈逃跑,於是也施展神行法去追馬靈。

然而只頃刻間,馬靈已經行了二十多裡,而戴宗只行了十六七裡。這說明馬靈的速度是快過戴宗的。

不過,馬靈雖然跑的速度快,但他運氣不是太好,他正施展神行法往前走的時候,突然撞到了大和尚,被大和尚一禪杖打倒,然後順勢就把他擒住了。

當然馬靈此時運氣雖不好,但他結局好,他之後歸順梁山宋江,如今他和戴宗都是一個陣營裡的人了,他理所當然的會傳授戴宗日行千裡之法。

再後來孫安死後,喬道清、馬靈(都是歸順梁山的降將)心中悲痛和失意,於是就向宋江請辭。宋江執意挽留他們,但他們去意已決,宋江只得答應他們離開,而站在一旁的公孫勝卻是一言不發,始終沒有幫著宋江挽留他們。

後來這喬道清、馬靈就去了公孫勝師父羅真人那裡學道以終天年。若是他們沒有及時抽身,答應宋江留在軍中,那他們的結局可能就沒有這麼好了。

相關焦點

  • 水滸中三大道法:戴宗神行法墊底,第一道法曾三敗梁山好漢
    首先來說說戴宗的神行法,根據原著記載,戴宗施展神行法,只需要將四片神行甲馬綁在腿上,就能夠日行八百裡,因此被人稱為神行太保。憑藉這項道法,戴宗入夥梁山之後,擔任山寨總探聲息頭領,跟隨宋江南徵北戰,在傳遞軍情和軍令上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神行法並非作者杜撰,據清朝《清稗類鈔》我們可以得知,神行甲馬最早起源於唐朝時期,是百姓在祭祀神祗時所使用的物品。
  • 神行太保戴宗有何作用?
    他在腿上綁兩個甲馬,掐訣念咒,做起法來,一日能行五百裡;如果在腿上綁四個甲馬,就能日行八百裡,比一般的馬跑得還快。戴宗的本事就是神行法,飛報緊急軍情用得上。但是戴宗的任務又不完全是送情報那麼簡單,而是另有任務在身,好像連他自己都忽視了,事實上是存在的。梁山泊興旺發達,宋江坐第一把交椅都離不開戴宗,戴宗的作用可謂不小。
  • 神行太保戴宗到底有多快,為什麼拿不了奧運冠軍?
    戴宗,水滸人物,江州人,外號神行太保:日行八百裡為宋江送信。原來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節級。學得道術,把兩個甲馬拴在兩戴宗只腿上,作起「神行法」,一日能行四百裡;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一日能行八百裡。有「飛毛腿」之稱。戴宗的「神行法」,看起來確實了得:腿上綁兩個甲馬,一日便可以跑四百裡;若是綁了四個,便可以飛奔八百裡。
  • 「神行太保」戴宗日行800裡,古籍中的「神行術」非常普遍!
    如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中有寫,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位的戴宗,能日行八百裡,號稱〝神行太保〞。據史書記載,擁有神行術的高人並不止一人。"神行太保"戴宗在小說裡戴宗原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押牢節級,人稱戴院長。宋江被發配江州時與其相識,後被宋江提拔到「總探聲息頭領」的位置,公孫勝也說過:「山寨中亦有一個招賢飛報頭領,喚做神行太保戴院長,日行八百裡路。」
  • 《水滸傳》一位存在感比較低的人物,神行太保戴宗!最後去哪裡了
    【《水滸傳》一位存在感比較低的人物,神行太保—戴宗】《水滸傳》這部著作,讓人們認識了眾多英雄好漢,有人嫉惡如仇,看不慣上位者賣弄權勢;有人性格直爽魯莽,一言不合就是幹。武松、林衝等,每一個拎出來,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存在感比較低的人物,他就是神行太保—戴宗。
  • 神行太保戴宗-風一樣的男子
    戴宗,水滸人物,江州人,外號神行太保:日行八百裡為宋江送信。原來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節級。
  • 戴宗的神行大法速度有多快?燒好陌金紙雙腿綁甲馬,速度相當於摩託車
    文/主任梁山的情報老大戴宗有一門本事,就是神行大法,說白了就是一種妖術,這種妖術不是像金劍先生那種可以以劍為武器進行攻擊,也不是想樊瑞那樣弄得飛沙走石,更沒有公孫勝那樣全能,他只能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出行,讓你用最快速最高效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 戴宗跑得快,全憑甲馬帶,甲馬是個什麼馬?
    若是論起跑步速度,那麼梁山上的馬軍五虎將、步軍中的魯智深和武松等人就要靠一靠邊了,他們衝鋒陷陣還比較在行,但是論起跑步來,那就得數神行太保戴宗了。神行太保戴宗,江州監獄的監獄長,是智多星吳用的老相識,也是宋江在江州交往比較多的好漢之一。他的綽號中有「神行」二字道出了他的本事——神行術。
  • 神行太保戴宗的甲馬到底是什麼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戴宗是水滸第35回通過吳用的嘴出場的,「吳用有個至愛相識,見在江州充做兩院押牢節級,姓戴名宗。本處人稱為戴院長。
  • 《水滸傳》中,戴宗的「神行術」算是輕功嗎?為什麼?
    「神行太保」戴宗在天罡系裡被封為天速星,排在第20位,以快速行走見長。他的快速行走的本事,既不屬於武林中的輕功,同時也不是一個奔跑健將,而是一種法術。原著裡是這樣說的,而央視版的電視劇《水滸》也沒有迴避這一點。
  • 神行太保戴宗 10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裏白跳
  • 水滸中,戴宗綽號「神行太保」,原來太保就是這麼個玩意兒!
    哈利波特有一把會飛的掃帚,而戴宗有一雙會飛的腿。提到戴宗,人們總會不由自主想到他那日行八百的神行大法。兩條腿上栓束四個甲馬,就能行走如飛,一日腳不點地能跑八百裡之遠。正因為這項亦神亦巫的特殊技能,戴宗被人稱為「神行太保」。
  • 神行太保戴宗 17
    人情人情是人便有情緒、情緒自然偏頗、偏頗就是邪惡、邪惡理直氣壯。江州牢城營點視廳,一個是黑暗系兩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一個是黑社會龍頭大哥及時雨宋江,二人一番對話,卻是言語機鋒!手揮五弦,目送飛鴻!禪意森森!
  • 哈利波特的光輪2000,呂布的赤兔馬,神行太保的甲馬腿,哪個更快
    預計閱讀時間2-4分鐘前言:如果開車和他們賽跑,你有信心贏嗎?呂布和赤兔馬3、神行太保的神行符《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介紹了神行太保戴宗的神奇之處。身為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的院長,戴宗擁有一身驚人道術,上報緊急軍情,「把兩個甲馬栓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裡;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裡。」
  • 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最終是大笑而死,當時他在笑什麼?
    作為自然界中最高級的生物,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打從一生下來,母親除了賦予我們生命,也給了我們表達情感的能力。當我們看見美好的事物,會喜悅;看見不公平的事,會憤怒;看見失而復得的東西,會喜極而泣。人的情感就是這麼豐富,這麼複雜,同時也很容易過激。
  • 梁山上最快的人戴宗,綁上甲馬可日行8百裡,訣竅卻並不在於甲馬
    在經過了一些共同吃飯、當場送銀的事情以後,戴宗便成為了宋江的心腹,此後一直為其奔波。在宋江於潯陽樓上題了反詩以後,是戴宗到東京去送信,並且在途中告知了梁山泊眾人,這才有了後來梁山泊好漢攜眾劫法場,宋江帶著戴宗李逵等人一起上梁山的故事。
  • 梁山好漢裡,除了神行太保戴宗,誰的速度最快?
    《淺說水滸》第326期(文/焦目)在梁山前三十六名天罡星中,有一人因為速度快而特別出名,此人便是神行太保戴宗。每次需要趕路時,戴宗都會在腳下拴四個甲馬,可以日行八百裡,堪比千裡馬。因為這個技能,他上梁山後,負責刺探情報,打探軍情等。
  • 《水滸傳》中的太保和待招
    《水滸傳》中出現「太保」和「待招」兩個詞,並非都是指官職,有的還指綽號,有的取其引申義的稱呼,很有意思。 最明顯的一個關於「太保」的稱呼就是綽號「神行太保」。「神行太保」戴宗在江州做兩院押牢節級,人稱戴院長。
  • 戴宗為什麼能「日行八百」?
  • 唐代奇人一日可行八百裡,專家:他是神行太保戴宗的原型
    看過《水滸傳》的人對神行太保戴宗一定不會陌生,戴宗雖然武功不算高,但其卻能憑藉甲馬日行八百裡,相當於兩天就能從河南跑到北京。其實早在唐朝時期,就有過如同戴宗一樣的神人,甚至有學者認為,戴宗的人物形象都是施耐庵借鑑這個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