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2020-12-17 魔斯媽媽

文 / 魔斯媽媽

我讀過很多教育類書籍,《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是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

這部由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會長黛布拉·W. 哈夫納博士結合30多年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驗創作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我讀起來壓力大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專業,多難以理解,而是緣於內心的矛盾。矛盾點在於現實中有那麼多性侵害的事件讓我不得不警醒,但同時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這個話題。

我就是那個一談到性教育,就如鴕鳥一般的家長。我想,像我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有千千萬。即便現在「婚前性行為」已經非常普遍,但絕大多數人心中仍會有一個暗箱,裡面充滿了羞恥、內疚、恐懼等等關於性的錯誤信息。

既然覺得有壓力,那我姑且不用對自己要求太高。就站在一個普通接受能力的家長角度談談,我們該如何看待「性教育「這個話題,該如何說服自己內心的障礙。

一、真相逼迫我們必須要面對「性教育」的話題

1、性侵害無處不在

一名教育工作者曾在網上分享,她讀大學時一次女生宿舍聊天。其中一個女生說起小時候鄰居家有個露陰癖的叔叔老偷偷堵住她。另一個女生也講起類似的遭遇。她想起自己五六歲時也曾被鄰居家十二三歲的哥哥「特別」對待過,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按照這樣的推理,幼年時被猥褻過的孩子可能會超過半數。只是大量的真相因為難以啟齒被遮蓋了。儘管現在訊息如此發達,媒體上經常會爆出各種有關「性侵害」、「早孕生子」、「愛滋病傳染」的新聞,但這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無處不在的性侵事件,毫無保護的性行為,都源於受害人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懂得自我防禦,自我愛護。

2、各種情愛信息、暗示、蠱惑在媒體上無處不在

你以為只有色情網站才是對孩子有害的嗎?

哈夫納博士說,即便在正規節目中,有關性的內容也會被頻繁提及。50年前,美國的電視上才開始出現同床共眠的鏡頭。但是看看現在的電視節目,有哪一部愛情片沒有親吻之類的鏡頭?

並不是說這些內容健康不健康,而是在沒有正確的性教育指引下,這些常常會讓孩子們產生錯誤的認知:性關係總是非常美好、浪漫的,沒有風險的。大家都在這樣做。

最近看《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蔡徐坤的一首《情人》讓我著實有些震驚。據說這首歌連續兩個多月霸榜國內外多個榜單,收聽量高得嚇人。可是我只想說:要不要這麼「欲」啊?他的粉絲大多是未成年學生吧?

被官方允許的節目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那些屢禁不止、無孔不在的違規網站。

3、孩子的信息甄別和自我認知能力嚴重缺失

未成年的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尚不清晰。美國一項針對7-12歲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有11%的青少年不確定自己的性取向。想想現在國內盛行的耽美文學,不免有些擔心這會不會誤導很多學生。

不確定,是缺乏自我認知的表現。哈夫納博士在書中提到,一些孩子被同學語言暴力,說成是chippie,縱然是你試圖假裝沒聽見,但慢慢地自己都會這麼認為,變得自暴自棄。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中國也非常常見。我記得在大學時,經常有人在背後說誰誰誰是「公交車」。

前兩天看到一個採訪深圳小學生的視頻。一個女生在談到戀愛問題時,她竟然說希望集齊12個星座的男朋友,這樣才知道哪個星座更適合自己。我聽了感到萬分驚訝,這是在召喚神龍嗎?

除了自我認知,孩子的信息甄別能力也嚴重缺失。青少年常常擁有「想像的觀眾」,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在關注他們。所以他們會尤其在意外在的形象,包括自己的網名、頭像。但是她們不知道,正是你可愛的名字吸引了網絡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你以為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同齡人,實際上可能正在掉入壞人的魔爪。

二、「性教育」為什麼必須要有父母的參與?

《從尿布到約會》這本書提到,很多家長都會迴避和孩子談「性教育」。能夠在孩子青春期,送給他們一本相關書籍讓他們自己閱讀,就已經算是很有覺悟的了。

1、整個社會都缺乏性教育的認知

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學校的生理衛生課幾乎形同虛設。2011年出版的小學性教育讀本中,因為解釋了精子是怎樣傳輸的,更是被批色情。

社會上做相關知識普及的公益組織少之又少。因為太過隱晦,媒體的宣傳、引導也不足。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方面的教育幾乎為0。就像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思琪曾用試探性的口吻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對此,媽媽顯得非常詫異。但正是因為這類教育的缺失,成為了思琪走向悲劇的源頭。

因為教育的匱乏,一群懵懂的孩子才會對非正常傳播渠道中的那些視頻、文字更有窺探欲。青春期荷爾蒙的激蕩,讓他們對人的生理結構、情感欲望充滿了好奇。面對這樣的現狀,父母承擔起對孩子的心理和認知教育,責無旁貸。

2、父母教育更大的意義在於引領孩子認知自己,營造更具支持性的家庭關係

黛布拉·W·哈夫納博士在《從尿布到約會》中說,好的性教育課程不只是講生理解剖結構和生育,也不僅僅是講怎樣預防少女懷孕和性傳染病。性教育課程應該圍繞人類的成長和發展、個人能力、關係、性健康、性行為和我們文化中的性。

從這個角度講,最合適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的人就是父母。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知道:不管自己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父母求助。哪怕它多麼難以啟齒,父母永遠是自己堅強的後盾。他們需要父母為自己構建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引領自己在重大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包括愛情觀、性的價值觀。

事實上,再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研究表明,大多數孩子到了青春期仍然希望獲得父母的肢體撫慰,比如說擁抱。之所以很多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是因為他們在尋求父母幫助這件事情上已經感覺到了絕望,因此拒絕溝通。這反而會給一些錯誤埋下隱患。

三、 面對青春期孩子,把握這幾個可教時刻,是父母「性教育」合格的底線

可能是由於中西方差異,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建議,在我看來都太難操作了。我依然無法做到坦然地與孩子溝通這個話題。但是,我從書中也學習到了幾個值得借鑑的溝通方式。

個人覺得,把握好這幾個可教時刻,運用正確的溝通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關於性和愛情的困惑。我相信這幾點絕大部分家長都能做到,也應該做到。

1、如何對待中學時期的早戀傾向

尋找一些能和孩子共同做的事情。比如一起去購物,打球、鍛鍊身體,或者共同培養某一個愛好。儘可能多的陪伴,單純的用心相處,能夠降低孩子向外尋求情感寄託的訴求。父母也可以花一些時間看看孩子最近愛讀什麼書,瀏覽哪些網站,覺察一下這些內容中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並不是窺探孩子的隱私,是對孩子的思想動態保持必要的了解,並給予積極向上的解讀和引導。

如果明確孩子已經開始早戀,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首先承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事實上,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任何專斷的限制都是毫無意義的。倒不如鼓勵孩子邀請她喜歡的人來家裡做客。這樣做有3點好處:

(1)對孩子喜歡的人多一些了解,評估這個人是否真誠地關心和尊重你的孩子,識別潛在的問題。

(2)讓對方看到你非常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孩子,這等於在向對方表明:請善待我的孩子。

(3)當然,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與對方相處時存在問題,比如不夠尊重對方,也不妨借這樣的機會和孩子探討健康的戀愛觀。

青少年經常會在初戀中失去自我,懈怠學業、冷落家人或其他朋友。對此,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初戀很美好。但這不代表全部。更積極的方式是把喜歡化為動力,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一起努力共同進步。

2、如何與熱戀期的孩子談性教育

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新增15~24歲青年學生愛滋病感染者在相應感染總人群中的佔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4年的16.58%。大中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35%的速度遞增。

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如果您的孩子即將步入大學開始獨立自主的生活,或者正處在熱戀期,專家建議您認真地與孩子聊聊關於性的話題,交流下彼此的看法、能夠被接納的行為以及必要的保護措施。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這幾點:

(1)不論做什麼,都必須做好承擔結果的準備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年輕不是藉口。當你打算和戀人發展更親密的關係時,必須要慎重思考這有可能帶來的結果。比如身體的傷害、心理的影響、懷孕墮胎的危險以及染上愛滋病的可能性等等。如果覺得自己還不能對性的後果負責時,一定不要試圖去嘗試。

(2)為愛付出全部,並不一定能維繫更長久的愛情

大多數青少年的戀愛關係只能維持幾個月,這與該年齡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有關。戀愛中的青少年看起來對愛情如飛蛾撲火,能付出一切。但其實並不能如實看到自己所愛的人,接納對方的一切。對方更像是一面鏡子,只是折射出自己所欽佩的那些品質。

要讓孩子明白,愛情中更應該追求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願景。能夠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在一段戀情還沒有超過6個月之前,不要投入太多。試圖通過獻身來鎖住愛情的,最終都是徒勞。只會讓自己在失戀的時候更加悲痛。

(3)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

告訴孩子必要的避孕措施和愛滋病的防範知識。風險無處不在,每一個青少年都必須懂得自我保護。數據表明:如果家長明確告訴青少年戀愛中什麼是不被允許的,與沒有和父母進行過類似討論的青少年相比,他們會持有更健康的戀愛觀。

當然,萬一孩子偷嘗禁果,父母也需要懂得接納。讓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避免因擔心被責罵,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3、如何鼓勵孩子勇敢走出失戀期

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33%-40%的青少年自殺都與戀愛失敗有關。

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愛情,同樣也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傷心。大多數青少年在分手後幾周內,就會開始恢復正常,但也有可能面臨抑鬱症的開始。

失戀,可能會讓孩子沉默寡言、沮喪、失眠、食欲不振。對此,父母應該提供額外的溫柔與愛護,比如擁抱、坐下來認真聆聽他們的傾訴。或者安排一些出遊項目。

面對失戀,父母都不要迴避孩子的感受。一些「天涯何處無芳草」、「她不值得你這樣」的勸慰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關愛,才能逐步減輕她的痛苦,有勇氣走出來。

寫在最後:

《從尿布到約會》有兩本書,我的這篇書評感想主要是基於「從初中到成年之後」這本書。還有一本書是專門針對「從嬰兒期到初中」的孩子來講述如何進行「性教育」。兩本書都引入了大量運用場景和溝通方法,非常實用、操作性極強。而且哈夫納博士還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能夠幫助父母站在孩子整個人格發展的高度上,引領孩子的成長。

一篇文章無法道盡一套權威教育著作全部的精華。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不妨親自讀讀這套書。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相關焦點

  • 《聖經》為什麼是全世界出版量最高的書籍
    ⑤《聖經》世界上流傳範圍最廣、對人類影響最大、全球發行量最多的一部書,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也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石,對西方社會、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聖經和其他書是不一樣的,尊重聖經過於其他任何書籍,承認聖經對人有絕對的權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聖經告訴人們怎樣守契約,怎樣做使心靈得慰藉,神的話告誡人們怎樣做,並且引領人們走出困難,神的話語都在聖經裡,看聖經就是與神溝通。能使得人們靈魂清澈通透不會犯罪。③古代唐朝景教阿羅本稱聖經為「神天聖書」;清朝張之洞稱聖經為「天下之大經」。
  • 臺灣的性教育:現狀與問題——第一屆亞洲性教育學術研討會臺灣專家...
    本屆亞洲性教育學術研討會是由「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和「日本人間與性教育研究協議會」共同聯合發起的,會議的目的是通過各方性教育專家、學者、教師交流各自開展性教育的情況、經驗、方式、方法和內容等,推動亞洲性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減少由性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
  • 從「青春期教育」到「性教育」,32年時間我們進步了嗎?
    1988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第一次明確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從「青春期教育」到「性教育」,從1988年到2020年,中間用了32年的時間。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經常會聽到有的信徒,特別是那些「很屬靈」的人講:我只讀聖經,從來不讀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並以此為榮,炫耀自己的信仰堅定。隱隱的我看到了極左思潮「讀書無用論」和「書讀得越多越反動」的幽靈在晃動。在《幸福365》中,他既把新舊約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全文「串起來」,每天一篇文章,而且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飽讀詩書、學養深厚,旁徵博引」(陝西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副主席李世崢牧師語)。這說明什麼?人非生而知之,讀書無疑是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
  • 聖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聖經是一本怎麼樣的書?大多數人都相信這是一本好書,但真正把聖經當做真理,並且遵照聖經的話語來生活的人其實不多。對一些讀過聖經的非信徒來說,聖經是一本道德、寓言故事集,他們只是覺得,聖經是幾千年前的故事寫成的一部書,和自己無關緊要。
  • 墨西哥「帥哥」新總統:所讀過的書唯一記住的是《聖經》
    當被問及影響最深的3本書時,他能正確說出的唯一一部就是《聖經》,也因此被對手譏為「空心大蘿蔔」。2012年墨西哥大選當地時間1日上午開始投票,全國約8000萬登記選民將選出新一任總統、議會、墨西哥城市長及6名州長。墨西哥總統選舉每6年舉行一次,採取簡單多數獲勝的選舉制度,得票數最多的候選人即為獲勝者。
  • 性教育的普及:避免房思琪式的悲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隨著最近未成年人被性侵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又翻出這本書,花了不到兩個小時讀完,然後陷入沉思。書中講述了房思琪從初一到高三被老師李國華誘姦的故事。這是書裡的故事,也是作者林奕含的自身經歷。
  • 聖經:世界之奇書,天下之大經
    它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聖經》。如果您還未讀過它,不妨與我們一同看看它到底是怎樣一本書。但是,今天聖經仍然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一本書,遠非任何書籍所能及,每年銷出不下三千萬本。單就中文聖經來說,從一八一四年第一本新約聖經出版以來,在一百二十年中,平均每年售出四百萬本(連單冊在內)。
  • 什麼是性教育?在小學階段進行性教育有沒有必要?
    我校自2010年起,逐漸給教師、家長進行性知識的系統「脫敏」,構建性教育成長課程,聘請專家進行培訓和過程性督導,確保性教育的科學實施。組織教師共讀《善解童貞》系列書籍,開展讀書沙龍活動,使教師獲得科學解讀性知識的能力。
  • 運營人必讀的十本書籍,你讀過幾本?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此話放到如今依然不過時,而知識改變命運也是鐵板釘釘一樣的真理,那麼適合運營人讀的書籍有哪些呢?這裡為大家推薦十本不錯的書籍。六、《麥肯錫思維》作者:洛威茨講麥肯錫方法論的書籍有很多,這是我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本。如果大家在運營工作中經常摸不著頭腦,做事沒有思路,是可以讀下這本書,學習麥肯錫的標準化工作流程。
  • 定邊縣第八小學「不忘初心,立德樹人——我的一本教育理論書籍」
    為了進一步弘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充分反映教師熱愛教育,勇於奉獻的精神風貌,營造讀書氛圍,讓廣大教師從優秀教育名著中汲取營養,開闊視野,從而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蘊和修養,我校於2020年12月11日下午,舉行了「不忘初心,立德樹人——我的一本教育理論書籍」演講比賽。
  • 比起死刑,我們更需要性教育
    如果性教育能落到實處,必定能減少這類可怕事件的發生。等你長大就遲了中國一直是個談性色變的國家,我們的長輩往往避諱談論「性」,認為這是一個不潔的詞彙。至於自己的孩子以後如何學會傳宗接代,家長們並不認為有教育的義務,只要等孩子長大他自己就會了。
  • 性教育野蠻生長?本該與生死教育等量齊觀
    愛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性教育時常缺位。「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今年9月,#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一位9歲女孩的家長在網絡上吐槽,對老師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識表示不滿。
  • 關於讀書,你不得不讀的四類書籍
    愛讀書是一種極為良好的習慣,但我們的生命時光畢竟有限,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裡獲取到更多的知識?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書本世界裡挑選適合我們的書籍。理性的選擇當然是依據個人理想及興趣愛好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籍,可碎片化時代魚龍混雜的信息讓大部分人變得迷茫不知如何選取,故筆者為大家推薦以下四類於大眾人生肯定有用的書籍。
  • 荷蘭報導的中國性教育課堂:難以啟齒的問題,沒有一個被迴避
    報導中寫到:「從網絡性愛到亂倫,從縱慾狂歡到SM:在性學家方剛的性教育營裡,沒有一個主題是被迴避的。」在中國的文化背景裡,「性」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家長都知道要重視,卻總是無法自然的孩子談論性教育的話題。
  • 最大的手抄本聖經,傳說是修道士出賣靈魂而完成的《魔鬼聖經》
    最原始的聖經已經無從考證,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眾多的抄本,其中今天我們講的《聖經》是眾多版本中,最神秘的一本,據說是魔鬼參與了寫作。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博物館裡,存放著一本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部手抄本聖經,《魔鬼聖經》,此書內容相當有衝擊力,裡面有聖經也有魔鬼的插圖,有新約舊約也有古老的詛咒。圖書的本體《魔鬼聖經》本名(拉丁語,Codex gigas)巨大的密簿,全書長度92釐米,寬50釐米,厚度為22釐米,重量75公斤,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手抄本書籍。
  • 狄考文的新約和合本聖經
    狄考文在華的貢獻,除了創立登州文會館(山東基督教大學-齊魯大學前身),當屬文字傳教的事工,尤其晚年在新約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工作上,鞠躬盡瘁、不捨晝夜。他曾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聖經的修訂工作,這項工作花費了我大量的心血,不過這大概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 「神獸之家」的狸力——性教育篇
    一.性教育起始年齡選擇【性教育起始年齡選擇】各位大神獸,來點敏感話題,性教育是關於人類的生殖、生活、生理需要、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為的教育。合理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組成部分。同時,《綱要》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依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高中年級五級水平,把五個領域的內容合理分配到五級水平中,分別為水平一(小學1~2年級)、水平二(小學3~4年級)、水平三(小學5~6年級)、水平四(初中7~9年級)、水平五(高中10~12年級)。五個不同水平互相銜接,完成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謝謝各位的參與。
  • 大衛•斯特恩 | 猶太書籍的生命
    這本書來自費城的自由圖書館,排架號是「劉易斯140」(Lewis 140),是一本猶太人用的聖經(即基督教所謂的《舊約》),以精美的玳瑁殼裝訂(圖1),這個殼子可能是19世紀才加上去的。此書的生命由我和我以前一個學生尋回。大約12年前,塔裡·阿比特(Tali Arbit)在我的指導下撰寫一篇本科高年級論文,她發現了一些我沒有想到的東西。
  • 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誌有哪些?
    問題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誌有哪些?參考答案我喜歡讀一些中國教育大師的作品,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的教育理論和知識。比如說:《陶行知文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 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 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 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本書涵蓋了以班主任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 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