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歷史上有名的七位抗日英雄,其中有三個軍長以及兩個旅長

2021-01-17 科技千曉生

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是當年黃帝、炎帝、蚩尤交戰的主戰場,從這裡開始我們的民族不斷融合發展。千百年來燕趙大地上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今天小編在此向大家介紹河北歷史上有名的七位抗日英雄,其中有三個軍長以及兩個旅長。

1.郝夢齡 (河北藁城)

在抗日戰爭中他是陸軍第九軍軍長,1937年10月11日爆發了忻口會戰,日軍指揮官是第五師團的板垣徵四郎,他集中優勢兵力和精良武器對陣地發起猛攻,交戰的主陣地在一天的時間裡就連續易手13次,可見戰爭的是如此的膠著。10月16日,郝夢齡下令追擊敵人,在距離敵人200米的時候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第一個軍長。

2.武士敏(河北張家口)

河北歷史上有名的七位抗日英雄 武士敏

武士敏是98軍軍長,他年輕的時候就有保家衛國,憂國憂民的情懷,抗戰中他參加了異常艱苦的中條山抗戰。1941年5月日軍大進攻中條山,他帥率領98軍的將士們殊死抵抗,盡顯中國軍人的氣節,最終英勇犧牲在戰場上,他曾說:「我是一個軍人,我就應該死在抗日戰場上」

3.佟麟閣(河北保定)

河北歷史上有名的七位抗日英雄 佟麟閣(右)

佟麟閣是35軍軍長、29軍副軍長,雖然位居高位但是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經常以歷代英雄人物勉勵自己和眾位將士,1937年7月28日,日軍發起進攻,佟麟閣親赴一線指揮戰鬥,與趙登禹師長殊死抵抗,即使是腿部中彈後仍然扛起槍繼續戰鬥了一上午,最終因頭部中彈失血過多而死亡,當時年僅45歲。

4.馬本齋(河北獻縣)

河北歷史上有名的七位抗日英雄 馬本齋

馬本齋是回族人,抗戰期間他自發的組織起了回民支隊,他的大刀讓日偽軍聞風喪膽,他的母親被日軍抓住要求馬本齋投降,馬母寧死不屈,要求兒子奮勇殺敵,馬本齋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狼牙山五壯士

河北歷史上有名的八位抗日英雄 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 葛振林

五壯士的戰鬥就發生在河北易縣的狼牙山,他們子彈用光後就用石頭還擊,為了不被敵人生擒,他們縱身躍下了數十丈深的懸崖當中,五位戰士中有兩位倖免於難。

6.梁鑑堂(河北蠡縣)

太原會戰

梁鑑堂是33軍69師長203旅旅長,早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炮兵技術。在太原會戰中他奉命在茹越口正面陣地阻擊敵人,日寇一個旅團2000人用重炮不斷的轟炸,戰鬥是在27日打響的,到了29日的時候梁所在的部隊已經損失慘重,彈盡糧絕,最後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7.楊傑(河北容城)

淞滬會戰

楊傑是第一師第一旅的少將旅長,在1937年8月的淞滬會戰中他奉命鎮守西塘,敵人的炮火猛烈,雙方展開了拉鋸戰。1937年10月11日晚,陣地有日軍衝進來,他給上級的回覆中提到:「尚能支持,不需後援」,隨後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彰顯中國軍人的不屈精神。

以上僅是小編的個人觀點,有不正確的地方還懇請您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後,河南軍區部隊改為中原第一縱隊,三個旅長後都為中將
    1944年下半年,太行、太嶽等軍區派出部隊挺進豫西,開闢了豫西抗日根據地並組建了河南軍區,王樹聲任軍區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河南軍區先後成立了第一到第六軍分區,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爭取和平主動南下桐柏,讓出了豫西根據地。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一般管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的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後來封帥授將者不計其數。但著名的紅五軍團卻很悲壯,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二野下轄9個軍,只有3位軍長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
    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野戰軍也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有七個縱隊,這7個縱隊被改編為7個軍,不過第二野戰軍有3個兵團,按照三三制的要求,當然應該有9個軍配置,而剩下的兩個軍則是中原軍區的部分兵力了。不過在這9個軍中,只有3位軍長曾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呢?
  • 國軍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 抗日戰爭時期,120師曾同時存在兩個358旅,旅長分別是誰?
    八路軍成立後轄三個主力師,115師、120師、129師,其中120師由紅二方面軍及陝北紅軍一部組成,轄358旅(715團、716團)、359旅(717團、718團)及教導團等部隊,共2旅5團。1937年9月初,120師東渡黃河挺進華北抗日前線,於晉西北等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 川軍有名「哈兒師長」他是抗日英雄,曾擊斃日軍中將,83歲善終
    有一段時間,一部叫做《傻兒師長》的電視劇,可謂是火得一塌糊塗,很多人都知道,在劇中的主角,實際上就是現實中川軍有名的將軍,範紹增,因為在民國時期,範紹增就有一個外號,叫做「哈兒師長」哈兒並非是罵人,而是稱讚他大智若愚。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何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文天祥《過零丁洋》1955年,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四野18位軍長,有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反觀三野,16位軍長,有10人被授予中將軍銜,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說到這裡,很多人心裡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何野戰軍之間軍長軍銜差別這麼大?首先來看看四野7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軍長履歷。
  • 1938年8月,第129師成立一個獨立旅,旅長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三個師,在敵後抗日戰場上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抗日戰爭取得最終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貢獻。在整個全面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師的規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充,這樣一來就出現了與原有部隊不同的一些編外部隊。
  • 中條山戰役:一仗下來我方2位軍長,6位旅長以上將級軍官壯烈殉國
    1940年5月7日,日軍分東、西、北三個方向,由8個集結點向我中條山基地發動攻擊。戰鬥一開始,日軍就仗著優勢火力,以雷霆萬鈞之勢猛攻我軍陣地。不久,日軍第41師團從桑池、橫嶺關間隘道通過,直接殺到垣曲,中條山頓時被切成兩段。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55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何三野的軍長大多是中將?
    在這一場典禮中,共有將近二十位四野軍長到場,其中七個人獲得了上將軍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字,足以說明這支隊伍的強悍實力。但是,相比較之下,三野為什麼沒有人獲得上將的稱號,他們多半被封為中將和少將,甚至有三個人未被授予軍銜。難道是因為他們的整體實力大不如四野嗎?還是當中另有故事呢?
  • 武漢著名的抗日英雄路——張自忠路
    張自忠,生於1891年,卒於1940年,山東人,中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他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1917年,張自忠從軍,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先後擔任過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位,戎馬一生,戰功顯赫。
  • 這位馬家軍旅長曾圍攻西路軍,抗戰中卻被我黨送「抗日英雄」錦旗
    馬家軍曾經屠殺過大批西路軍戰士,有一位馬家軍的旅長在抗戰中,我黨卻送給他「抗日英雄」錦旗。 1935年,他擔任馬步青所屬騎兵第一旅的旅長,1936年10月,他率部參加了對紅軍西路軍的進攻。 馬祿參加了對臨澤倪家營子的圍攻,使大批西路軍戰士慘遭殺害。但在倪家營子馬祿俘獲紅30軍參謀長黃鵠顯,馬祿秘而不宣,以禮相待,20多天後給黃提供便服,秘密放行,回歸延安,黃後來成開國少將。
  • 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都是誰?其中1人叛變
    1940年10月,第115師將直屬分隊、第343旅和魯西、魯南、蘇魯豫、冀魯邊等地的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教導第1旅至教導第6旅,這6個旅的旅長都是抗戰時期鼎鼎大名的抗日誌士。然而人心難測,6人的最終走向也各不相同,其中1人叛變。剩餘5人中,成就最低的被授予少將軍銜。那麼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抗戰初,山東三李先後升為軍長,後都名震疆場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士兵失蹤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迅速形成,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中國工農紅軍也迅速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先後開赴抗日前線並開闢敵後戰場。
  • 1949年,國軍第16兵團宣布起義,兵團司令和3位軍長是誰?
    那麼,16兵團司令長官和下屬3位軍長是誰?他們在建國後又怎樣的結局? 事實上,16兵團司令長官乃是董宋珩,而16兵團下轄三個軍,分別是41軍、47軍以及79軍,3位軍長分別是張宣武、嚴翊以及龔傳文。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一一介紹這幾位起義將領。
  • 抗日英雄部隊和日軍並肩作戰,這荒唐的一幕,歷史上卻真實發生了
    牛駝寨為解放太原中最激烈、解放軍損失最大的要塞爭奪戰,閻錫山拼了老命,讓戰鬥力最強的日軍十總隊和30軍協同攻擊,可憐同日軍血戰八年的抗日英雄部隊,竟然要和不共戴天的仇敵並肩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