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苗族蘆笙舞 舞動苗家山寨

2021-01-18 澎湃新聞
非遺 | 苗族蘆笙舞 舞動苗家山寨

2020-04-10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蘆笙

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

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

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

苗家人吹奏蘆笙,必定要以舞蹈配合

【苗族蘆笙舞】

便成為苗族不可忽略的民間舞蹈

苗族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又名「踩蘆笙」、「踩歌堂」等,因用蘆笙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三類,是南方少數民族最喜愛、分布最廣泛的一種民間舞蹈。蘆笙舞大多在年節、集會、慶賀等喜慶時刻表演,主要有自娛、競技、禮儀三種類型。

2006年

[苗族蘆笙舞]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族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三大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蘆笙舞·錦雞舞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丹寨縣)

◆錦雞舞是苗族人民每十二年舉行一次的祭祖活動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以蘆笙伴奏,表演時女性個個綰髮高聳,頭上插戴錦雞銀飾,穿繡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銀項圈手鐲,腳穿翹尖繡花鞋,打扮得像美麗的錦雞一樣。民間的婚慶、迎客禮儀和青年男女的"跳月"的過程中也常常表演錦雞舞。

◆民間錦雞舞的蘆笙音樂輕快流暢,優美動聽,曲調豐富,有100多首。多以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等四支規格不同的蘆笙為主要吹奏樂器,吹奏出低、中、高、特高等多音混合曲,其節奏有序、歡快、流暢,音質委婉悠揚,似若高山流水之聲,苗語稱之"給拉"(GiX LaL),意即如行雲流水、奔放自然。民間錦雞舞的蘆笙曲調豐富,有樂曲一百多首,演奏起來輕快流暢,優美動聽。

◆錦雞舞表現了苗族人民溫和嫻靜的性格,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的精神狀態,凸顯著苗族人民古老而絢爛的美感追求,是民間舞蹈中一枝爛漫的山花。如今,錦雞舞在傳播的過程中,已逐步演變。經丹寨文藝工作者的再創造,其舞蹈動作模仿大自然的錦雞動作,有錦雞覓食、嬉戲、展翅翱翔等,其動作輕盈流暢、優雅自然,很受人們的喜愛。

蘆笙舞·鼓龍鼓虎-長衫龍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貴定縣)

◆長衫龍苗族蘆笙舞為男子雙人舞、四人舞和群舞,舞者身著黑色大襟長衫、頭插2根野雞翎、頭頂龍面牛角圖騰、口戴髯口,拴紅色銀飾腰帶,手執蘆笙,自吹自跳,隨著流暢的蘆笙旋律,舞著"龍鬥角"、"龍吐水"、"龍出洞"、"龍飛膀子"、"蓮花"、"拜見"等動作。長衫龍苗族蘆笙舞的舞蹈風格"和諧迤麗、剛柔兼蓄、韻味古樸、感情真摯";舞姿矯若遊龍、扇若驚鴻、上下穩活、剛健柔韌,人的擬龍化、龍的形象、龍的動態,體現一種深沉古樸的韻味。

◆該舞伴奏樂器笙管粗長,聲音低沉渾厚,音樂節奏鮮明,舞蹈動作與音樂緊密結合為一體,和諧流暢,瀟灑大方,表現為苗族蘆笙舞的獨特風格。舞蹈分為三節,第一節表示群龍出現;第二節表示龍騰虎躍;第三節表示群龍搶寶。

鼓龍鼓虎-長衫龍歷史悠久,舞蹈形式獨特,是一種具有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價值的民間舞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舞蹈反映了苗族人民長期勞動中體現出的純樸、熱情和雄渾遒勁的性格和氣質,表達了他們心中的理想和希望。

蘆笙舞·滾山珠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納雍縣)

◆苗族蘆笙舞·滾山珠原名"地龍滾荊",苗語叫"子落奪"。它流傳在貴州省納雍縣豬場苗族彝族鄉,是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蘆笙舞蹈之一。堪稱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它集蘆笙吹奏、舞蹈表演、雜技藝術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時以頭為足、或時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進行舞蹈技巧表演,被國家文化部領導贊為「貴州高原明珠」。

◆"滾山珠",本是用形體模仿箐雞(當地的一種野雞)在山林中嬉戲的一種歡快的蘆笙舞,所以其技巧與形體造型的寫實性較強。表演者頭戴插箐雞尾的帽子(雄性箐雞的標誌)或紅線花帽(雌性箐雞的標誌),邊吹蘆笙邊舞,顯然是對生活的再現。舞臺上,"對腳掌"、"扣肩倒立"、"跪步"、"點將"等技巧,不時引起臺下陣陣喝彩,尤其是"滾山珠"(又稱"刀叢滾身")這一招,總會引起觀眾的一陣陣叫好聲。

◆表演者手執六管蘆笙,頭戴箐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吹奏著世代傳承的蘆笙舞曲,圍繞梭鏢或盛滿水的碗進行舞蹈表演,時而以頭為足,蘆笙舞步與技巧運用難度隨表演進程不斷增加,表現苗族同胞在遷徙途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排出萬難的驚險場面。

◆苗族蘆笙舞"滾山珠"以其粗獷豪放的風格、高難驚險的動作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成為少數民族民間藝術中的一枝奇葩,流播廣遠,享譽中外。蘊涵著的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和引導人們不斷前進,永不為困難所壓倒它曾先後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節,受到中外人士和各族同胞的高度讚賞。

【苗族蘆笙舞】種類:群眾性蘆笙舞、表演性蘆笙舞、風俗性蘆笙舞。

◆第一種群眾性蘆笙舞,苗語叫「究給」,每當節日來臨之時,人們都到蘆笙場上跳蘆笙舞。蘆笙舞由一支龐大的蘆笙隊伴奏,或者由蘆笙隊帶領,群眾圍著蘆笙隊形成圓圈舞蹈。這種蘆笙舞不限人數,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舞蹈動作比較簡單,隨著蘆笙吹奏的樂曲而變化。隨著苗家姑娘的跳動,身上佩戴的銀飾會發出悅耳的聲響,具有濃鬱的苗家風情。

◆第二種是表演性蘆笙舞,苗語中叫「丟撈比給」。這種蘆笙舞是男子競技性的舞蹈,一般在傳統節日裡舉行,舞曲明快,節奏強烈,技術性比較高,多數是各村裡的蘆笙能手才能參加比賽。

◆第三種是風俗性蘆笙舞,這是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姑娘把自己繡的花腰帶一頭系在自己看中的男青年的蘆笙上,自己牽著花腰帶的另一頭跟著男青年跳舞。有時一個男青年身後有好幾個姑娘牽著花腰帶,隊形好像孔雀開屏,而有的男青年身後卻空無一人,十分有趣。

【苗族蘆笙舞】在苗族節日中常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苗族節慶的時候

去感受一下其獨特之處

內容來源:多彩貴州文化雲

原標題:《非遺 | 苗族蘆笙舞 舞動苗家山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遺——之苗族蘆笙舞
    中國56個民族之一的苗族,其支系繁多,民族文化豐富,民間舞蹈是其一大特色,保持了傳統的地域風格。蘆笙,是苗族文化象徵,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一體,保持了苗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
  • 「迎盛會 遊金州」苗族蘆笙舞 舞出好日子
    提要:苗族蘆笙舞(惹捱德亙)是一種依存於「蒙灑」苗人喪祭儀式中的傳統祭祀性舞蹈。其歷史淵源久遠,主要流傳於普安縣境內的龍吟、白沙新店等鄉鎮的苗族村寨。該舞蹈是樂舞一體的表演,在保持一系列文化功能性的同時,極具審美和觀賞價值;文化內涵豐富,對於舞蹈學、民俗學、民族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2014年,苗族蘆笙舞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傳承」苗族蘆笙舞箐雞擺尾
    昌寧苗族民間傳說:天地之初,一片荒蕪,於是始祖女媧折了蘆管插在葫蘆中模仿鳥獸動作和鳴叫,吹跳起來引誘各類鳥獸,從此每次出獵都能夠捕到更多獵物。於是蘆笙舞就成為生產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傳。如果可以從女媧算起,苗族蘆笙舞至少有7000多年歷史。出土的西漢銅蘆笙樂舞俑看,中華民族蘆笙舞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
  • 苗族服飾迷人眼,超短裙鼻祖在苗家
    在黔東南雷山過苗年就是一個苗族聚會的大party:非遺巡演、苗寨長桌宴、民族歌舞晚會,單就苗族的飾品就迷人眼心遙望,所以這個11月過的是快樂養眼的苗年!苗族飾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苗族服飾了,苗族的服飾號稱是穿在身上的史詩。
  • 阿苗千千舉辦迎新年音樂會 推介苗族非遺文化
    紅網時刻1月4日訊(通訊員 袁學龍)全面小康,非遺同行。2020年12月31日晚,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音樂會上,群星薈萃,苗歌醉人,一場宣傳推介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盛宴給省城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音樂會由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南阿苗千千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承辦,著名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 尋找「消失的」花垣苗族古歌
    花垣縣的苗族古歌2011年進入國家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苗家山寨,隱匿在層層山巒中,伴隨著湘西冬季溼冷的空氣,我們踏上了探尋苗族古歌的路程。 從廣州乘坐五個半小時高鐵到達懷化,再驅車兩個半小時,穿過一座座橋梁。隧道串聯起的高速路,時值深冬,溼冷的空氣激起一路的山中水霧。我們來到了湘西深處的花垣縣,尋找「苗族古歌」的音律。
  • 「旅遊時代」非遺——納雍縣苗族蘆笙舞「滾山珠」
    遷徙,是苗族的一段凝重歷史。浩繁卷帙中,最為悲壯的遷徙,應數蚩尤敗於黃帝之後的那一段。據傳,在那段悲壯的大遷徙中,一支數萬人的隊伍把故土的房屋、山岡、河流以圖案形式複製到裙裾和披肩之上,然後朝著黔西北黑羊大箐艱難進發。即將到達時,眼前荊棘叢生,遷徙受挫。
  • 品鑑苗家美食·傳承苗族美食文化,速看,松桃苗家八大碗火了!
    她說, 自2013年貴州苗家八大碗餐飲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創立來,秉承「打造最具苗族特色美食」服務理念,以苗家特色菜為基礎,積極探索苗族美食文化內涵,不斷優化服務理念與優良品質,形成獨具特色的苗族餐飲風格,深受廣大顧客朋友青睞。
  • 鳳凰:苗家山寨種煙忙
    3月31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兩林鄉禾當村十幾個村民們在菸葉技術員的指導下,正在烤菸大戶吳加仁的菸葉基地裡翻耕、起壟、蓋膜,有說有笑,忙得不亦樂乎。連日來,行走在苗家山寨的田間地頭,隨處都能聽見耕地機的轟鳴聲,隨處可見村民們整地、翻耕、備肥……綠樹紅花的山野,與田間忙碌的人們,構成一副生機勃勃的春耕圖。「菸葉生長周期短,受溫度和陽光影響大,所以耽誤不得。」
  • 苗族刺繡培訓進校園
    苗族刺繡培訓進校園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11月3日,進苗寨,盛裝與苗家妹子一起過年!
    所以,來了,在這裡住一晚,聽一聽苗族飛歌,看一看苗族踩鼓舞,吃一吃苗族酸湯魚,住一住苗家吊腳樓,學一學針法繁雜的刺繡,也要光著腳到稻田裡抓抓魚。  朗德上寨古建築群被列為我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和"蘆笙之鄉"之稱。
  • 苗家酸魚,一開壇就驚豔了世人……
    巴代雄隊伍緩緩出場,貢品一一呈上  村民自編自導的「苗家酸魚製作工藝展演」讓觀眾領略到了苗家酸魚從捕捉到醃製的精妙過程。來賓跟著鄉親們舞動起來現場嘉賓品嘗龍宮苗家酸魚  苗家酸魚味道鮮美、香糯可口,是苗家待客的上乘佳餚,據了解,其來歷源於呂洞山下的美麗傳說……口述人:龍自安(苗族巴代雄
  • 靖州:苗族刺繡 傳承在指尖上的「無字天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龍俊霓)驕陽似火的五月,靖州縣的渠陽古城裡卻有著它靜逸的一面,苗家阿嫂們帶著孩子,手把手教著刺繡。黑色的底布上,浮萍、荷花、鳳凰等各式花紋,苗家阿嫂信手拈來,圖案栩栩如生,色彩搭配淡雅靈動。「從小就跟著老一輩學的,現在學的年輕人太少了。」
  • 2019文山首屆「花山濃情 苗韻未央」 苗族花山文化節暨華娜皇家馬戲團巡演文山站
    鄭重聲明:因本地民族文化素材圖片較少,以下苗族圖片僅為網絡宣傳示意圖使用,並不全權代表文山全部苗族風俗、習俗。苗族祭事、苗族風俗、苗族刺繡、苗族歌舞…….感受民族風情的同時讓您領略鄉間美景,吃農家菜,品苗鄉酒品特色美食、各路燒烤美食齊聚……苗家阿哥阿妹說我們在文山市古木鎮紅石洞花山場等您
  • 雲南易門:苗家繡娘小針頭織就五彩致富路
    苗家繡娘的作品 近年來,玉溪市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採取「公司+合作社+繡娘」的發展模式,將民族刺繡產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打造「產業脫貧.巾幗行動」的品牌,讓青苗刺繡走出大山,讓更多的家庭婦女和貧困戶通過刺繡業增收、脫貧致富,撐起家庭「半邊天」。
  • 雲上四月初八|苗家姑娘與你有歌約會,『阿苗千千』抖音首播音樂秀!
    傳說流傳至今,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苗族四月八傳統美食·黑米飯2008年06月,綏寧縣四八姑娘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姑娘節除了吃黑米飯外,苗家人還用喝燒米酒、唱大歌等活動來慶祝,眾多苗家青年人也在這一天得以相聚相識,由此,四月八還成了綏寧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
  • 16萬苗族同胞歡度佳節!2020年中國·雷山苗年開幕
    16萬苗族同胞歡度佳節!雷山縣16萬苗族同胞載歌載舞,與四方賓朋共賀豐收,歡度苗年。開幕式上,上萬名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組成十大文化方陣,在縣城主幹道上列陣巡遊,這是雷山苗年中最受觀眾喜愛的活動之一。來賓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觀看苗族服飾、刺繡、銀飾、織錦等多項非遺文化,還可以現場感受到苗族歌舞的灼灼魅力。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苗族節日與酒㈡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苗族節日與酒㈡。生活在黔東南部分地區的苗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和九月的第一個亥日,喜過「翻鼓節」。二月的「翻鼓節」,是開春後組織動員大家不失時機投入農業生產的節日。九月的「翻鼓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