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蘆笙
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
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
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
苗家人吹奏蘆笙,必定要以舞蹈配合
【苗族蘆笙舞】
便成為苗族不可忽略的民間舞蹈
苗族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又名「踩蘆笙」、「踩歌堂」等,因用蘆笙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三類,是南方少數民族最喜愛、分布最廣泛的一種民間舞蹈。蘆笙舞大多在年節、集會、慶賀等喜慶時刻表演,主要有自娛、競技、禮儀三種類型。
2006年
[苗族蘆笙舞]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族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三大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蘆笙舞·錦雞舞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丹寨縣)
◆錦雞舞是苗族人民每十二年舉行一次的祭祖活動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以蘆笙伴奏,表演時女性個個綰髮高聳,頭上插戴錦雞銀飾,穿繡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銀項圈手鐲,腳穿翹尖繡花鞋,打扮得像美麗的錦雞一樣。民間的婚慶、迎客禮儀和青年男女的"跳月"的過程中也常常表演錦雞舞。
◆民間錦雞舞的蘆笙音樂輕快流暢,優美動聽,曲調豐富,有100多首。多以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等四支規格不同的蘆笙為主要吹奏樂器,吹奏出低、中、高、特高等多音混合曲,其節奏有序、歡快、流暢,音質委婉悠揚,似若高山流水之聲,苗語稱之"給拉"(GiX LaL),意即如行雲流水、奔放自然。民間錦雞舞的蘆笙曲調豐富,有樂曲一百多首,演奏起來輕快流暢,優美動聽。
◆錦雞舞表現了苗族人民溫和嫻靜的性格,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的精神狀態,凸顯著苗族人民古老而絢爛的美感追求,是民間舞蹈中一枝爛漫的山花。如今,錦雞舞在傳播的過程中,已逐步演變。經丹寨文藝工作者的再創造,其舞蹈動作模仿大自然的錦雞動作,有錦雞覓食、嬉戲、展翅翱翔等,其動作輕盈流暢、優雅自然,很受人們的喜愛。
蘆笙舞·鼓龍鼓虎-長衫龍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貴定縣)
◆長衫龍苗族蘆笙舞為男子雙人舞、四人舞和群舞,舞者身著黑色大襟長衫、頭插2根野雞翎、頭頂龍面牛角圖騰、口戴髯口,拴紅色銀飾腰帶,手執蘆笙,自吹自跳,隨著流暢的蘆笙旋律,舞著"龍鬥角"、"龍吐水"、"龍出洞"、"龍飛膀子"、"蓮花"、"拜見"等動作。長衫龍苗族蘆笙舞的舞蹈風格"和諧迤麗、剛柔兼蓄、韻味古樸、感情真摯";舞姿矯若遊龍、扇若驚鴻、上下穩活、剛健柔韌,人的擬龍化、龍的形象、龍的動態,體現一種深沉古樸的韻味。
◆該舞伴奏樂器笙管粗長,聲音低沉渾厚,音樂節奏鮮明,舞蹈動作與音樂緊密結合為一體,和諧流暢,瀟灑大方,表現為苗族蘆笙舞的獨特風格。舞蹈分為三節,第一節表示群龍出現;第二節表示龍騰虎躍;第三節表示群龍搶寶。
鼓龍鼓虎-長衫龍歷史悠久,舞蹈形式獨特,是一種具有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價值的民間舞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舞蹈反映了苗族人民長期勞動中體現出的純樸、熱情和雄渾遒勁的性格和氣質,表達了他們心中的理想和希望。
蘆笙舞·滾山珠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納雍縣)
◆苗族蘆笙舞·滾山珠原名"地龍滾荊",苗語叫"子落奪"。它流傳在貴州省納雍縣豬場苗族彝族鄉,是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蘆笙舞蹈之一。堪稱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它集蘆笙吹奏、舞蹈表演、雜技藝術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時以頭為足、或時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進行舞蹈技巧表演,被國家文化部領導贊為「貴州高原明珠」。
◆"滾山珠",本是用形體模仿箐雞(當地的一種野雞)在山林中嬉戲的一種歡快的蘆笙舞,所以其技巧與形體造型的寫實性較強。表演者頭戴插箐雞尾的帽子(雄性箐雞的標誌)或紅線花帽(雌性箐雞的標誌),邊吹蘆笙邊舞,顯然是對生活的再現。舞臺上,"對腳掌"、"扣肩倒立"、"跪步"、"點將"等技巧,不時引起臺下陣陣喝彩,尤其是"滾山珠"(又稱"刀叢滾身")這一招,總會引起觀眾的一陣陣叫好聲。
◆表演者手執六管蘆笙,頭戴箐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吹奏著世代傳承的蘆笙舞曲,圍繞梭鏢或盛滿水的碗進行舞蹈表演,時而以頭為足,蘆笙舞步與技巧運用難度隨表演進程不斷增加,表現苗族同胞在遷徙途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排出萬難的驚險場面。
◆苗族蘆笙舞"滾山珠"以其粗獷豪放的風格、高難驚險的動作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成為少數民族民間藝術中的一枝奇葩,流播廣遠,享譽中外。蘊涵著的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和引導人們不斷前進,永不為困難所壓倒它曾先後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節,受到中外人士和各族同胞的高度讚賞。
【苗族蘆笙舞】種類:群眾性蘆笙舞、表演性蘆笙舞、風俗性蘆笙舞。
◆第一種群眾性蘆笙舞,苗語叫「究給」,每當節日來臨之時,人們都到蘆笙場上跳蘆笙舞。蘆笙舞由一支龐大的蘆笙隊伴奏,或者由蘆笙隊帶領,群眾圍著蘆笙隊形成圓圈舞蹈。這種蘆笙舞不限人數,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舞蹈動作比較簡單,隨著蘆笙吹奏的樂曲而變化。隨著苗家姑娘的跳動,身上佩戴的銀飾會發出悅耳的聲響,具有濃鬱的苗家風情。
◆第二種是表演性蘆笙舞,苗語中叫「丟撈比給」。這種蘆笙舞是男子競技性的舞蹈,一般在傳統節日裡舉行,舞曲明快,節奏強烈,技術性比較高,多數是各村裡的蘆笙能手才能參加比賽。
◆第三種是風俗性蘆笙舞,這是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姑娘把自己繡的花腰帶一頭系在自己看中的男青年的蘆笙上,自己牽著花腰帶的另一頭跟著男青年跳舞。有時一個男青年身後有好幾個姑娘牽著花腰帶,隊形好像孔雀開屏,而有的男青年身後卻空無一人,十分有趣。
【苗族蘆笙舞】在苗族節日中常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苗族節慶的時候
去感受一下其獨特之處
內容來源:多彩貴州文化雲
原標題:《非遺 | 苗族蘆笙舞 舞動苗家山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