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王坤源/製圖
運動員摘金奪銀風光無限,技術工人能不能享受這樣的高光時刻?12月10日開幕的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地位,可以用四個「最」來形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這項大賽的意義,絕對堪比全運會在體育運動員心中的地位。
86個比賽項目,涉及1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覆蓋面絕對夠廣。而且不是為賽而賽,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於實體經濟,半數以上項目屬於現代服務業。既有飛機維修、數控車等先進位造業項目,也有移動機器人、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項目,還有時裝技術、園藝、烘焙等觀賞性較強的項目。
12月10日,選手在比賽中貼瓷磚。
雖然這是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但我國技術工人的比拼卻由來已久。從各大工廠裡的工匠擂臺,到行業、地區間的技能賽事,比賽給大工匠們帶來了榮譽,也促進他們提升自身水平。在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每兩年一屆的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自2011年首次參賽以來,已累計獲得36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和58個優勝獎。在2019年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更是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閉幕式上,作為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舉辦地,上海接過會旗,期待各國選手2021年的到來。曾經世界大賽為國爭光,如今有了自己的「全運會」,相信大工匠們會更有成就感。
12月10日,選手在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中調試機器人。
就像體育比賽常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一樣,全國職業大賽的舉辦也不是為了競技本身。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激發廣大勞動者學習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積極性,激勵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加快培養和選拔一大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勞動者,才是這場全國職業技能「超級大賽」的目的。如今,藍領工資超過白領越來越普遍,待遇提升的同時,也需要社會給予技術工人更高的社會地位與尊重。
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是全國大賽成功舉辦的基礎。這次比賽全國共有36個代表隊的2557名選手參賽,選手年齡最大58歲,最小16歲。其中,河南派出的97名選手將參加全部86個項目的比賽,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41歲。這些選手包括院校學生72人、企業職工25人,全部通過省級選拔賽和集訓考核產生。一起期待選手們的佳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