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風•(十五)冊封使的季節(八)

2021-02-06 臨高啟明

趙彥昊與尚豐王一行走到北殿前,只見北殿是新建的仿中式殿堂,看起來很是氣派,上面雕刻著虯龍和桂樹,大梁如蛛網般縱橫交錯,殿瓦也連環相扣,猶如 鴛鴦一般;殿椽則畫滿水草,燦若雲霞;殿內的繪畫和雕刻技藝都十分高超,氣勢宏偉而極其漂亮——這裡就是琉球招待冊封使的地方了。

 

趙彥昊跟隨尚豐王走進北殿,屋內的方柱和牆板,都是由紋理如象牙般的黃楊木製成,十分精美。琉球人和日本人的起居習俗大致一樣,都是將稱為「踏腳棉」的蓆子鋪在地上,脫鞋上席,和日本的習俗相仿,席地正坐。

 

尚豐王邀請趙彥昊率先入席,而對於鄭玶、徐良、李仁軍等上到歸化民幹部,下到普通的伏波軍戰士、水手,琉球人都各備有酒席,分別有琉球差役邀請他們入座。

 

尚豐王低聲對蔡堅用琉球語吩咐了幾句。蔡堅對趙彥昊拱手笑道:「大宋使者稍安勿躁,中山王這就更衣,去去就來,稍後開席。此外,中山王吩咐,若是天朝使者有因公未能赴宴的,折酒席費二兩交給本人。」

 

趙彥昊也點頭笑道:「中山王果然待客周到。」

 

尚豐王作揖告退,到後殿更衣。

 

趙彥昊打量了一番,殿內擺設號的宴席豪華而又豐盛,不少食材是趙彥昊之前從未見到過的。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琉球的菜餚大多是幹制,沒有湯菜,讓習慣四菜一湯的趙彥昊看著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此外,使者所用的飲酒器具都是黃金、寶石、犀牛角等製成的,看起來格外珍貴。

 

「這是什麼?」趙彥昊隨便打量了一下,看到席中有一盤什麼動物的肉片,肉片的顏色如茯苓片般雪白。

 

「此乃海馬肉。此物馬頭而魚身,無毛而有足。品之最上者,甚是難得,敝國誠惶誠恐,懇請使者品嘗。」

 

「海馬?」趙彥昊心想大半是海牛或者海豚一類的海洋哺乳動物,怎麼想也不會是入藥用的海馬。

 

正當趙彥昊正要和蔡堅深入討論這海馬是什麼動物的時候,只見尚豐王頭戴黑色的宋代款式長腳幞頭,身上卻穿著黃色防曬服,裡面仍舊穿著五章絹 地紗皮弁服,一副不倫不類的模樣走了進來。因為皮弁服是明朝所賜的寬袍大袖,卻要穿在防曬服的窄袖裡,因為尚豐王的兩隻袖子鼓鼓囊囊,加上頭上還頂著長腳幞頭,看起來十分滑稽。

 

尚豐王見趙彥昊正襟危坐,等候多數,便加快步伐走上前,俯身便拜。趙彥昊連忙起身將其扶起,道:「中山王不必多禮,既然殿下已受大宋冊封,我等便不分高低,此後當同心戮力,為大宋元老院的雨露遍及天下而奮鬥啊!」

 

尚豐王聽了蔡堅的翻譯,連忙拱手稱謝。趙彥昊心裡卻嘀咕著:「只不過是不想按照『禮制』給你磕回頭去罷了。」

 

尚豐王也入了席,雙手端起桌子上一隻鑲著寶石的犀角杯,向趙彥昊敬酒。 「請。」

 

「殿下客氣了。」趙彥昊接過酒杯,呷了一小口。其他席位上的歸化民、琉球官員也紛紛端起酒杯,一時間,觥籌交錯笑語歡聲。

 

酒過三巡,尚豐王對蔡堅吩咐了些什麼,蔡堅接著起身對趙彥昊作揖,笑道:「若是大宋使者不嫌棄,不妨一聞敝國之禮樂舞蹈,以歌大宋之恩德。」

 

「甚好,」趙彥昊笑笑說道。

 

接著蔡堅也呈上一份祝頌說貼,道:「敝國混沌之初,首先出世為王者,蓋為天孫氏,譬如中國羲皇,澹泊為治。此後國君登位,神每出示靈佑,乃制迎神歌,以歡樂之。後神不屢出,神歌遺曲,至今猶存。今日唱之,拜祝王主席萬歲,大宋中外昇平,次頌國王,共蒙福祉。」

 

趙彥昊點點頭,只見一老人從殿下走來,俯身便拜,也無伴奏,直接用官話唱《太平歌》:

 

「萬歲爺,鎮中山,萬古千秋。貢天朝,一路上,海不揚波。臣民俱歡喜,物阜興年豐,萬載歸東了嗎?萬歲爺,福壽齊天長不老。」

 

老人歌罷,拜退。正坐在一旁陪同的米具川王子尚亨也起身走至殿前,也俯身作拜,接著用;琉球語唱《石投子之歌》:「石なぐの,石の大石,なるまでも。うかきぶせみしょり,我御主がなし。」

 

趙彥昊聽罷,覺得這歌的歌詞有點像日本的國歌《君之代》,也不知道是誰山寨誰的。

 

接著廊下的琉球樂師,身著雜色紅綠衣,頭戴六楞帽,或戴燕尾綠頭巾,手持三線、笛子、鑼鼓,排成兩列而上,接著跪坐在殿中,各奏樂器,引吭 而歌。廊下又有四名十三四歲、粉雕玉琢的小童迴旋走上殿來,身著五彩長衣,頭戴黑色皮笠,笠上長纓垂到胸前。時不時的做出回頭顧盼、坐起的姿勢,走到樂師們面前。樂師為小童解開皮笠,將長纓盤在皮笠之上,仍交由小童,小童們手持皮笠,按著樂師所奏的曲子翩翩起舞。舞罷,作拜,走下大殿。

 

接著又是四名小童登場,卻著宮妝,頭系朱帕,戴紫色額妝,上有金飾。也著五彩衣,項上戴五色花索垂至膝下。按著樂師的節拍,脫下花索,交手頓足而舞。

 

接著又是小童三人,也不過十餘歲,頭戴珠翠花,著宮裙,各自挎著一個小花籃。登場後三人鼎立,按著音樂跳花籃舞。

 

接著又是幾組小童登場作拍舞、球舞,尚豐王和琉球官員們都看的聚精會神,時不時點頭稱妙。趙彥昊也是受夠了,作為一位直男,真的對這種 yoooo的女裝正太一點也不感興趣,看的呵氣連連,在一旁默不作聲,一個勁的用筷子往嘴裡塞食物解悶。只有中間有一場是六名穿著黑白相間、綦紋大袖短衣,頭戴金篐束額的武士,手持白杖而舞才讓他緩解了一下無聊的氣氛。

 

這樣,琉球的童子跳了七八隻舞蹈,天色已經接近黃昏。尚豐王之前早已吩咐琉球差役,在御庭中安放好數十架煙火,又命令幾名差役頭戴鬥笠,胯下騎假馬,又在假馬的頭部和尾巴上塞上煙花,接著點燃,在御庭中奔走,並以此助興為樂。

 

此時天色已經全黑了,尚豐王下令,贈大宋使者日本刀、金屏風、金扇、各色錦緞,此外又有白銀若干。趙彥昊拱手而謝,隨後走到御庭中,坐到早已備好的涼轎上,接著揮手向琉球君臣作別。

 

琉球差役七手八腳的抬起涼轎,在歸化民幹部、士兵的簇擁下,走出奉神門。只見奉神門外早已有不少琉球差役等候多數,手持二丈多長的火炬,夾道相迎。差役們見使者出門,便一路舉著火炬,護送趙彥昊一行回天使館去了。

 

 

 

琉球之風47-御座樂(實際上古代是男的演……)



 

若眾舞1



 

若眾舞2



 

這個是衝繩人眼裡的儒艮…….

相關焦點

  • 琉球之風 (一)琉球之風
    在1609年,薩摩藩佔領琉球後,日本已經在文祿慶長之役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並沒有直接吞併琉球,而是將其收為附庸。薩摩藩雖然沒有在琉球駐軍,但是卻在琉球設置了在番奉行監視琉球朝廷。此外還逼迫琉球國王尚寧王籤訂《掟十五條》,處死了反薩親明的三司官(丞相)鄭迵,並且規定此後的三司官必須由親薩人士擔任。
  •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編輯:聞道     圖:琉球風光「他受命出使琉球,冊封琉球國王,備受琉球國人尊崇。琉球國屢屢厚贈金銀珍寶,也被一一謝絕,琉球官民深受感動,特地為他建立了「卻金亭」,以表褒揚、紀念之情。船隊返航時,在媽祖的庇佑下,安然化解了海上巨大風險。
  • 杜三策冊封琉球王
    習海者授通事、總管,為指南之備」,琉球國王把他們安置在一處叫久米村的地方居住,稱為「唐營」,後因顯榮者多,改稱「唐榮」。所謂對琉球的「冊封」,指的是「修外藩禮,王薨則世子嗣位,遣使請命,朝廷遣文臣二為正、副使,持節航海冊為中山王」。明朝對琉球的冊封,自洪武五年至崇禎二年杜三策冊封琉球王前共15次,派出冊封使臣27人。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封中山王察度?
  • 琉球之風(二)波之上
    不過由於路程不算太遠,乘浪號並沒有全部裝煤,而是承載了大量的「評價」商品(明清兩代冊封琉球時進行的貿易)。企劃院並非突然大發慈悲,據說主要原因是執委會怕琉球王國的臣民看到這位「大宋使者」寒酸的可憐,產生鄙夷之情,使得穿越眾在琉球的印象大打折扣。 另一個原因是按風信,夏季才會有從中國到琉球的東南季風。
  • 琉球
    1470年,伊是名島出身的宮中的御鎖側官(管理財務的宮廷官員)內間金丸,被群臣推舉為君,改名為尚圓,並於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報告「父喪」。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為琉球的黃金時期,貿易發達,且不斷對外擴張。
  • 琉球之風•(二十)土木運天(下)
    在下遊學時薩師時,曾讀唐人諸書,見先秦有一大儒荀卿,曰:『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固其『性惡論』絕非正道,但此言極是。」  「原來如此。」  「《淮南子》有言 『聖人以身體之』,聽聖人言而後行之。去那大宋澳洲行在所在自是虛妄,不過,若是有幸去那臨高看看則是極好的了。」
  • 厚歷史琉球往事
    1429年,有個叫尚巴志的人統一了琉球群島,開始了第一尚氏王朝。尚氏的姓是明朝皇帝賜的。尚巴志統一琉球後,「遣使請冊封於大明。宣宗皇帝悅其至誠」,派人去琉球「賜王尚姓」。1472年明朝冊封尚圓為王,開始了第二尚氏王朝。這時的琉球王國,「百僚分職,群臣授官,簪以金銀,冠以黃赤,而定貴賤上下之分」,以服飾來表示身份高低。琉球人的民間習俗與中國相似,結婚迎娶也是鼓樂彩轎,大辦酒宴。
  • 已失掉百年的琉球國,為何每年還舉行大清冊封,真相讓人無語
    前言: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這是我們國家著名的七子之歌之中的一句。
  • 【編外】琉球國內參特寫琉球國人在北京的墓地探訪紀實
    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為琉球的黃金時期,貿易發達,且不斷對外擴張。1500年,尚真王平定八重山群島的遠彌計赤蜂之亂;1522年(嘉靖元年)又平定與那國島鬼虎之亂。1537年,尚清王率軍北伐,攻取奄美群島。
  • 琉球五偉人之一——程順則
    經過自己的努力,程順則於1674年(康熙十三年)成為若秀才,1676年(康熙十五年)元服那年成為秀才,並拜當時琉球儒學大師鄭弘良(大嶺親雲上)為師。次年,程順則繼承了父親家督的位置以及真和志間切古波藏地頭一職。赴福州學習1683年,程順則奉攝政向象賢之命,跟隨紫金大夫王明佐(國場親方)率領的謝恩使團前往清朝,從福州到達北京。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琉球篇)
    從兩國國號的字面意思上推測,小琉球國的領土面積似乎比不上大琉球國,然而事實上卻正好相反:大琉球國指的是琉球王國,大體便是後來的日本衝繩群島;而小琉球國則是臺灣,若以面積論,小琉球國倒是有大琉球國的十倍有餘了。鑑於明清以降臺灣的特殊歷史發展進路,小琉球國雖被《皇明祖訓》列為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但不屬於明朝的藩屬國。
  • 首裡城祭重現清朝冊封禮 日本右翼高喊"醜陋琉球王"
    作為琉球文化的象徵的首裡城發生了毀滅性的火災。  這個巧妙融合了中國建築結構、日本唐破風門、琉球石城郭建築文化的美麗宮殿群包括正殿、北殿、南殿在內共7棟主要建築幾乎被完全燒毀,燒毀面積約4800平方米,首裡城的中心部分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瓦礫。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還將琉球國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直至1611年(日本慶長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尚寧王被迫與薩摩藩籤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從此琉球進入了「一國兩屬」時期。但在對外關係上,琉球本身擁有獨立的體制和文化,中琉間封貢體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1372年,明政府派楊載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稱臣納貢,從而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國,被納入以明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1429年,中山國消滅北山、南山王國,完成對琉球的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國王。
  • 琉球王國(衝繩)歷史那點事
    閩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書者,授大夫長史,以為朝貢之司;習航海者,授通事,總為指南之備』。可知他們不僅是善於操舟者,且擔任通譯和其他與朝貢有關的事務。他們在琉球定居以後,便成為代表明王朝長期協助琉球,增進中原王朝和琉球關係的一群優秀人員。他們子孫繁衍,為琉球人盡過許多勞積。
  • 琉球群島該何去何從?
    說到釣魚島,還真的不得不提提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先看個時間表: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給琉球冊封,從此琉球成為中國的藩屬。
  • 琉球王國對古代中國古典文化的受容
    自中國明朝恢復「冊封體制」後,大規模文化交流在周邊積極展開,琉球亦開始納入其中。史書記載琉球三山時代(14—15世紀)的中山察度王即已向化中國,積極朝貢並請求冊封。王國進入17世紀以後,列島內部應激生變、出現史稱「中國化」文化受容過程,從生活文化到意識形態,上至佛教、儒教,下至筷子、品茶和建築,均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播過程。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宣德四年(1429年),中山國統一三國,明政府冊封中山王為琉球王,從此琉球國王的繼位需要中國冊封。明朝末年,日本薩摩藩派兵入侵琉球王國,強迫琉球朝貢,此後琉球成為中日兩國的屬國,但明廷對此並不知情。清朝建立後,琉球主動向清朝朝貢,並以清朝名義向清政府請求冊封。直到清末,日本崛起後,琉球發生了變化。
  • 琉球人與琉球王國
    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為中山、北山、南山三國,史稱「三山時代」。英祖王朝末代王西威死後,浦添按司察度奪取了王位,成為中山王。察度之子武寧又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隨後,尚巴志先後攻滅了北山和南山,於1429年統一琉球並建立了第一尚氏王朝,同時接受了中國明朝冊封的「琉球國中山王」的稱號。此後琉球憑藉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為東亞最重要的貿易中轉港之一,被譽為「萬國津梁」。
  • 琉球王朝的王室還有後裔嗎?
    入清之後,琉球向清朝稱臣,繼續維繫著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不過雖然中國對琉球影響巨大,但中國距離琉球遙遠,而日本則地近琉球,對琉球的實際掌控力要大於中國。而琉球更加懼怕日本,因為明清兩朝對琉球的領土並沒有什麼貪念,但日本卻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琉球。1609年,位於日本九州島西南的薩摩藩入侵琉球,琉球國王尚寧被擄至日本,被迫與薩摩藩《掟十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