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發《Nature》的竟然是清朝人!被皇帝誇天下第一,他卻覺得羞恥.......

2021-02-23 超級數學建模











隨心而活

一心為國

大清亡了!這事在今天講,算不得驚天動地,你聽了之後,還可能微微一笑。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先閉關鎖國,後又喪權辱國,造成百年前的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落後西方一大截。

但也是在清朝晚期,這樣一個整體貧困、落後、愚昧的時代,在科技和軍工方面,出了一個奇才

他推翻了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丁鐸爾關於伯努利定律的定論。

他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屬於中國人的論文。

他造了中國第一艘軍艦和第一艘輪船。

他做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他開了中國第一場科學講座。

他為中國人翻譯了元素周期表。

他辦了中國第一所專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

他就是清朝晚期一個沒有接受過專門科技知識教育的落榜秀才——徐壽。

1818年2月26日,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在他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對他的期望就是日後能夠高中狀元,光耀門楣。小時候的徐壽就已經是四鄰八鄉有名的「神童」,父老鄉親都覺得他日後一定會「有出息」。可是,被寄予厚望的徐壽在「童子科」中,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在他17歲那年,母親也因病去世。從此再沒人逼徐壽考科舉,他立馬放棄了當大官的人生目標,不再參加科舉考試,開始專攻一些「奇技淫巧」。他非常堅決地說:「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在當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一個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的人是非常難的。這個曾經美名在外的「神童」逐漸變成了鄉親們眼中的「不務正業」。徐壽的興趣非常廣泛,音樂、力學、光學、電學等,反正他做啥都比考科舉有勁!事實證明,徐壽的確適合做個「匠人」。在沒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僅僅通過翻閱歷代的科技典籍,自製出了指南針等。又通過觀察和拆解當時西方傳進國內的「洋玩藝」,徐壽自製出了結構極其複雜的自鳴鐘。除此之外,由於喜歡音樂,他還復造出了好幾種古代樂器。久而久之,他竟然擁有了一手精湛的修琴手藝。
徐壽的命運也就因為「琴」出現了轉折點,開始了走向「天下第一匠」之路。有一次,徐壽正在修琴的時候,縣裡的舉人華翼綸注意到他不凡的談吐,於是決定聘用徐壽做自己小兒子華蘅芳的「玩伴」。徐壽比華蘅芳大15歲,二人志趣相投,亦師亦友,當真是相見恨晚。這一次結緣,他們成了一生摯友。

當時,深受閉關鎖國影響的國內沒有多少科技類的書,更別說在一個小縣城內找到什麼「秘籍」。徐壽和華蘅芳兩人到處搜羅,誰要是找到一本,另一個人就趕緊抄一本留著。兩個人不讀四書五經,不寫八股文章,高級的「文人」不做,非要去做個「匠人」,他們成了縣裡人茶餘飯後的笑談。隨著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一邊託人從外面買「科技書」回來,一邊自己也到外地找。直到有一天,他們在上海找到一本叫《博物新編》的書。這本書可是近代西方科技輸入中國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地理等無所不包。徐壽看過這本書後,他深切的感受到清朝在科技方面有多麼落後。
超模君大膽想像,大概就相當於從人力馬車看到了飛機。兩個人激動不已,立馬就把書買回家,不僅看,他們還照著書中原理做實物。然而,現實對他們來說太不利了,要工具沒工具,要材料沒材料。但是,徐壽要是個不夠執著的人,他就不會頂著流言蜚語一心一意搞「奇技淫巧」了。要什麼沒什麼是吧?沒什麼他就造什麼!就算是一點點磨,一下下銼,他也要把實物給做出來!為了驗證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稜鏡,他就把自己唯一的水晶圖章磨掉了。本來就頂著不務正業的名聲,不讀書、不種地、不當官,只顧「玩」,徐壽的「臭名」這下傳的更遠了。
可要開工廠,辦學堂,這也不是張張嘴就能做成的,得找懂的人來做。不得不說,禍兮,福之所倚,老祖宗誠不欺他的子子孫孫。徐壽因為「臭名遠揚」,反而被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一起注意到了。1861年,曾國藩開設了安慶內軍械所。徐壽在老家也受不了太平天國之亂,他就帶著他的小兒子徐建寅和朋友華蘅芳一起投奔曾國藩了。曾國藩:「眼見洋船上下長江,幾如無日無之……念(洋人)縱橫中原,無以御之,為之憂悸」,他愁的睡不著覺。親眼目睹洋人在自家地盤上橫衝直撞,這跋扈勁是當中國沒有人了嗎?可還真的毫無辦法,因為當時清政府的水師用的還是帆槳動力船,累死也追不上這群「匪徒」!
造船!造蒸汽機!不能再等了!不能讓洋人一直這麼欺負我們!徐壽的固執勁又上來了!他就不信洋人能做出來,他就做不出來!徐壽就憑著《博物新編》上的圖和簡介,他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回去就開幹!徐壽做蒸汽機的零部件,華蘅芳的數學好,他負責測算和繪圖,徐壽的小兒子也想幫忙,一邊學習一邊出謀劃策。就這樣,僅僅過了3個月,他們就造出來了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洋人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引以為傲的蒸汽機就這麼被一個中國的「落榜秀才」給造出來了!但是只有蒸汽機還是不行,得趕緊造船,造輪船。蒸汽機造出來三年後,徐壽和華蘅芳又造出了我國第一艘木製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黃鵠」號長55巿尺,排水量45噸,時速12.8公裡,這對於科技落後數百年的大清,簡直是「飛一般的速度」。曾國藩激動地說:「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同治帝聽說了這個好消息後,大筆一揮,欽賜牌匾「天下第一巧匠」。如果是一般人,皇上給賜了牌匾,還是親筆御書,那肯定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大宴三日,好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出息了」!可徐壽不是一般人!他可是知道現在西方的科技有多先進,「天下第一巧匠」要是掛出去了,別說他會臉紅,要是讓洋人知道了,指不定怎麼笑話中國人呢!就這樣,徐壽把這塊皇上賜的牌匾給藏起來了,藏的嚴嚴實實。1866年底,李鴻章、曾國藩要在上海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徐壽已經是皇上承認的「天下第一巧匠」了,這塊磚必需得哪裡需要哪裡搬,於是他就被拉到上海負責襄辦,一腳跨進了軍工生產的大門。從他先前的經歷,我們也能看出來,徐壽是個有主見、有抱負的人,他的眼光看的要比很多同時代的人長遠。如果只是由他們幾個造造機器,沒事仿製一下西方的槍炮什麼的,當然沒問題,可這不是長久之計。
一為譯書二為採煤煉鐵三為自造槍炮四為操練輪船水師曾國藩當時可沒徐壽這麼「激進」,他直接就給拒絕了。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是你老大,讓你造船就造船,瞎操啥心!在徐壽的帶領下,沒過多久,我國近代第一艘軍艦「惠吉號」誕生了!緊接著,也不知道是熟能生巧,還是裝了外掛,"操江"、"測海"、"澄慶"、"馭遠"等接連誕生。徐壽也成為了我國海軍軍工業的鼻祖。前文說了,徐壽是個固執的人,他認定的事,「八頭牛拉不回來」,還有一頭牛被他用來「迂迴前進」。
曾國藩四條建議一條也不給通過,可是不讓「譯書」是絕對不行。他自己經歷過找書的艱難,只有翻譯更多外國的書籍,才能幫助更多的像他這樣的人,這個國家才能進步。既然曾國藩那條路走不通,他就找到江南製造局的馮駿光和沈寶靖,勸說他們和自己一起譯書。這兩人一聽徐壽的設想,覺得可行,也不管曾國藩支不支持了,他們就這樣開始了。不久之後,他們就把三本書翻譯好了。他這邊前腳剛翻譯好,後腳曾國藩就知道了,又激動了,直接給他們建了個「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徐壽任總管。徐壽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又有公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就把自己的鐵哥們華蘅芳和兒子徐建寅等懂西學的人請來了。還請來了英國傳教士傅蘭雅、偉烈亞力,一起翻譯科技著作。他這一翻譯就是17年,共翻譯作品13部,約290萬字。其中西方近代化學著作6部63卷,包括《化學鑑原》《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是徐壽把西方近代化學引入中國,為近代中國帶來第一批化學教材,他也因此被後世譽為「中國近代化學的開拓者」。那時的中國別說「化學」,幾乎連化學元素、化學術語都沒有。為了把這些羅馬音翻譯成漢字,可苦了徐壽,逼得他學倉頡造字。現在我們化學書上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徐壽當年翻譯的。你是不是覺得化學元素漢字還挺難認的?有沒有懷疑過翻譯的人懶省事?
那可真錯怪徐壽了,有對比才有「傷害」,不信你看日語的翻譯,更難記!有了翻譯書的確更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傳播,可只有在專門的學校,才能更快的學習到更專業的知識。國家急需人才,必須要大力培養人才!一打定主意,徐壽說幹就幹,1874年,上海格致書院成立。這所學校開設有礦物、電務、測繪、工程、汽機、製造等專業,學校自己出題考試,一切為了提升專業技能而努力。超模君是真的佩服這些學子,他們可是放棄了科舉,這就等於放棄了高考啊!而且他們不是僅僅為了學手藝,更是為了國家和民族。但是,想要辦一所學校,只有理想是不夠的,是人就要吃飯的!為了讓學校開下去,徐壽自己捐出了1000銀元,而這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湊錢,他又到處遊說,最後發動各界一共籌集了7700銀元,這所學校得以繼續發展。現在,這所學校已更名為上海格致中學,成為上海市的重點中學。2010年,從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有51%進入清華北大等中國Top10大學。另外,徐壽還開辦了我國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彙編》,他在期刊上發表了許多文章。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證律呂說》,推翻了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丁鐸爾關於伯努利定律的定論。還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這是我國第一篇發表在《Nature》的文章。讓自視甚高的洋人對中國人有了新的認識!就在這篇文章發表在《Nature》三年後,徐壽在他親手創建的學校病逝。徐壽離世後,《清史稿》第五〇五卷《徐壽傳》評價他說:徐壽的小兒子徐建寅沿著父親的路繼續為提高這個落後、封閉的國家的科技水平而奔走。他成功研製出了硫酸,結束了中國近代硫酸靠進口的歷史。他親自去歐洲為北洋水師買下了定遠和鎮遠艦,成為甲午戰爭的主力艦他一手籌建了保安火藥局,結束了中國軍隊依賴外國火藥的歷程。1901年,年僅56歲的徐建寅在漢陽鋼藥廠火藥實驗中被炸身亡,被找到時,只剩下一條被炸斷的大腿。他研製機器、鑽研技術、傳播學問。這一生,他不求高官厚祿,隨心而活,一心為國,盡心竭力。今日之中國能取得世界矚目的科技成就,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的奠基者!他是我國當之無愧的近代科技啟蒙者。超模君決定再盡一份力,在評論區獲得點讚量最多的模友,超模君要送你一套書——《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這是一本將數學融入生活的啟蒙之作,絕對值得入手的數學啟蒙書!(截止時間:發文第二天下午六點)。還有哦,上次中獎的模友「劍走偏鋒」,快來後臺領書了,你再不來,超模君只有主動勾搭你了。

作者簡介:超模君,數學教育與生活自媒體博主,新晉理工科奶爸。出版過《芥子須彌 · 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後續數學文化創意多多,歡迎關注認識!

相關焦點

  • 誰是第一個論文上了nature雜誌的人?他翻譯出的元素名稱至今沿用
    nature在學界的地位不必說,博士發過cns(Cell、Nature & Science)都是很不賴的經歷了,你要是第一作者,那更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理工科生,尤其學物理化學生物的在理論實踐科學上有大進展,那才能在上面發表文章。什麼時候我也能發篇呢?
  • 清朝歷代皇帝列表 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簡介
    清朝皇帝列表: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1912年中國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統治全國共268年。包括入關前的兩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非皇帝,卻獨斷朝綱,也被列入。
  • 清朝滅亡後,倘若12個皇帝在地府相聚,努爾哈赤第一個要抽誰耳光
    一直以來,關於清朝的影視作品在熒幕上總是層出不窮,寫實的虛構的應有盡有,滿足了今人對清朝的一切幻想。不過,不知大家在觀看清宮劇之餘,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清朝滅亡後,這12個皇帝如果在地府相聚,身為清朝締造者的努爾哈赤第一個會抽誰的耳光呢? 這就要看誰對清朝覆滅的「貢獻」最大了,而近代胡適曾說過「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於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答案。
  • 此人乃清朝歐楷第一人,書法絕美!臨摹「天下第一楷書」酷似原作
    清朝時期的書法,尤重歐楷,甚至有「無歐不點元」一說,這主要是因為清朝時期盛行的館閣體,是在歐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館閣體」並不是歐楷,因為書法是具有藝術性的,需要加入書寫者感情的,或高興、或悲傷、或憤怒,而歐楷就在此列。
  • 清朝這個皇帝「文武雙全」,卻讓人哭笑不得
    清朝這個皇帝「文武雙全」,卻讓人哭笑不得。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歷史長河裡,文武雙全的皇帝不不少,比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都堪稱文韜武略。今天我們要講的皇帝,雖然也是「文武雙全」,但卻叫人哭笑不得。他就是清朝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 清朝皇帝年終獎發什麼 清朝皇帝年終獎賞賜什麼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清朝皇帝年終獎賞賜什麼?年終獎都是大家一年中最期待的,在古代也是有年終獎的,那麼清朝的時候皇帝會給官員們什麼作為年終獎呢?大家都想要知道賞賜的內容,遊戲鳥小編這就帶著大家來了解下。螞蟻莊園1月8日課堂問題答案古代官員也有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正確答案:裝有金銀的荷包
  • 清朝皇帝的中國觀
    他們雖然仍奉明朝為「中國」,但認定「中國」並不是明朝皇帝,也不是漢族人可以永久壟斷的。當努爾哈赤稱「英明汗」,建元「天命」並改國號「後金」時,就表明他要締造一個不奉明朝正朔、與大明平起平坐的國家;豈止於此,他還嚮往著有朝一日到北京、汴京、南京當皇帝的美好遠景。
  • 清朝皇帝順序
  • 皇帝欽點」天下第一」,曾國藩為之落淚,一人撐起中國近代科技史
    很多人都覺得他會像其他人一樣,走上科舉致仕的道路,但徐壽卻沒有考取功名,而是在落榜之後丟下了一句:【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 他的名聲大到什麼地步呢?當時鴉片戰爭初敗,為了對抗洋人的科學技術,清廷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而當時清朝赫赫有名的幾位大人物,包括張之洞、曾國藩等名臣,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徐壽。 當時清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洋槍洋炮難對付,而是洋人們在中國水域裡橫行無忌的輪船。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嘉慶皇帝當時的處境,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
  • 中國古代第一太監,害死兩位皇帝,專家:中國第一個封王的太監
    畢竟提起太監,大家的腦海中自然的會浮現出,秦朝的趙高,三國的張讓,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李蓮英等太監,這些太監給眾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這些太監中,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太監,應該是趙高。趙高給人的印象是膽子最大,最毒辣的太監,而且還是權勢最大的太監。但是在小編看來他還不是古代最厲害的太監,更不要說是中國古代的第一太監了。真正的第一太監是宗愛。
  • 從滿清皇帝的陵墓裡,就能看出清朝的盛衰,「風水」竟然跑偏了
    清朝共有十個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這就得從雍正說起,雍正以前的幾位皇帝都葬在一處,就是東陵。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將他死後的棲身之處確定在遵化境內的清東陵九鳳朝陽山。然而到了1729年,雍正皇帝以那裡「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為藉口,將原址廢掉,又在河北省易縣泰寧山下重新選址。
  • 他是末代清朝的皇帝,曾被要求向德皇下跪,但他維護了國人的尊嚴
    他是末代清朝的皇帝,曾被要求向德皇下跪,但他維護了國人的尊嚴 一提到清朝末代的皇帝大家估計第一想到的是溥儀,不過說實話這個是理所應當的因為這是事實啊。
  • 很多人覺得清朝最差勁,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
    若論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朝代,可能清朝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候選者,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清朝最差勁。其實我們換個角度來說,清朝的強大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將從「超強的統治術」、「超強的交易術」、「超強的破壞能力」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清朝超出現代人想像的「強大」。
  • 清朝皇帝能力品行排行榜3
    他識人不明,妄聽讒言,重用奸臣,排斥忠臣(林則徐、鄧廷楨),使政局更加混亂,國勢更加衰敗。他本人一向標榜節簡,不妄動國庫開支,這些表面功夫,是不足以挽回頹勢的。10、鹹豐,道光的兒子,比他老子聰明一些,治理國政,還頗有辦法,應變能力也較強。
  •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可是有竟然有一小半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
    嚴格上來說,努爾哈赤並不是清朝的皇帝,他是大金國的天命汗,只不過他的後人當了皇帝,追封他為清太祖高皇帝罷了,努爾哈赤的最大功績就是統一了女真諸部並創立了八旗制度,這為後來的八旗入關打下了軍事基礎,並且在「薩爾滸之戰」以後,明朝基本已經喪失了與女真在野外作戰的能力了。
  • 清朝皇帝的衣櫃:傳統的剝離與再融,一件龍袍竟然承載一個時代
    清朝時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正因為其歷史距離我們最近,其帶給我們現代社會的印象也更直觀。由於有較為充足的資料和實物參考,在現代的影視作品中,關於清朝的一系列文化形象的展現較為具體與直接。在中國傳統的朝服之中,一般都是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黻、黼,而清朝的統治者在其中還融入了馬蹄、馬鞍、弓等形象,使其具有了新的特色。
  • 中國清朝乾隆皇帝逝世
    在215年前的今天,1799年2月7日 (農曆正月初三),中國清朝乾隆皇帝逝世(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中國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作者:阿澈) 乾隆皇帝,名愛新覺羅·弘曆,廟號清高宗,是清朝入關之後第四任皇帝。
  • 炎炎夏日,看看歷史上的清朝皇帝是如何避暑的,這也太讓人羨慕了
    出京避暑 清代第一個明確指出北京暑熱難耐的是誰?應該是攝政王多爾袞,根據《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記載,順治七年七月,多爾袞在攝政王諭中說: 「京城建都年久,地汙水鹹。春秋冬三季尤可居之,至於夏月,溽暑難堪。」
  • 清朝皇帝列表及介紹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謂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清朝中後期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內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後於世界。清朝處於封建社會晚期,盛衰隆替,風雲變換。它的崛起為封建社會注入了新的生機,它的衰落又導致了封建社會的瓦解。作為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奠定中國而今版圖,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