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美國政府今年迄今一直在為企業轉移生產線絞盡腦汁,可大多數企業對此並不「感冒」。據知名外媒9月9日報導,在受訪的200多家美國製造商中,有超過75%的企業不打算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轉出,而只有約4%的製造商願意將生產轉移回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十分介意的「對華投資」話題,如今也正朝著其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
75%受訪美企不願將生產線遷出!擔心無端消耗數百萬美元?
外媒援引上海美國商會和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在接受調查的200多家製造商中,超過75%的企業表示將繼續堅守中國市場,而可能會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的企業佔比則為14%,另有7%的企業則表示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國內其他地方或者海外,只有約4%的製造商願意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結果還是基於美國總統川普發出的新一輪「威脅」的背景下。9月7日,美國總統聲稱如果企業不將生產線轉移回國,反而為其他國家創造就業機會,那其將會對美企徵收稅費。
至於美企為何不願轉移生產線,有媒體早前就已經做出解釋。今年4月,當地財經媒體《福布斯》當時就撰文指出,讓美企搬遷,並不是「將各種設備和辦公家具打包裝箱,運到太平洋另一頭」那麼簡單;相反,這意味著依靠中國低成本獲得的利潤,都將在他們轉移生產時被消耗掉,為此還要多花費上數百萬美元。
與美企有著同樣選擇的還有日本企業。上個月中旬,日經研究(Nikkei Research)就公開其調查報告——在對220家大中型非金融日企進行採訪後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正在或考慮將業務、營運基地和供應鏈從中國遷出;換個說法,在受訪的企業中有8成企業暫時不考慮離開中國市場。
4721億外資來華,美國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美國企業難以割捨中國供應鏈,這也表明美國持續的「呼籲」甚至是「變相威脅」均不奏效;同樣不起作用的,還有美國自2018年不斷提及的「加緊投資限制」。可從投資金額的反饋來看,美企仍舊沒能與該國政府站到一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今年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流入中國的外資增至1410億美元(約9644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直至今年上半年,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看好態度愈加明顯——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已達到4721.8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放在疫情衝擊全球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舉個例子,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就承諾將擴大在上海市的投資,加快本地化生產;而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和高通也已分別投資3家中國初創企業。
無論是美企不願意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撤出,還是美國巨頭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這些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資本都是逐利的——基於中國市場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巨大的需求,外國企業均無法輕易捨棄。不過,這一現象其實也有可能發生轉變,即美國方面不顧一切發出硬性規定:不允許美企與中國市場繼續合作;可如此一來,美國的舉動便會如「迴旋鏢」一般,最終傷及自身。
文 | 劉蘇林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