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擔心的事發生:4721億外資湧入中國,75%受訪美企不願離開!

2020-12-23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美國政府今年迄今一直在為企業轉移生產線絞盡腦汁,可大多數企業對此並不「感冒」。據知名外媒9月9日報導,在受訪的200多家美國製造商中,有超過75%的企業不打算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轉出,而只有約4%的製造商願意將生產轉移回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十分介意的「對華投資」話題,如今也正朝著其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

75%受訪美企不願將生產線遷出!擔心無端消耗數百萬美元?

外媒援引上海美國商會和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在接受調查的200多家製造商中,超過75%的企業表示將繼續堅守中國市場,而可能會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的企業佔比則為14%,另有7%的企業則表示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國內其他地方或者海外,只有約4%的製造商願意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結果還是基於美國總統川普發出的新一輪「威脅」的背景下。9月7日,美國總統聲稱如果企業不將生產線轉移回國,反而為其他國家創造就業機會,那其將會對美企徵收稅費。

至於美企為何不願轉移生產線,有媒體早前就已經做出解釋。今年4月,當地財經媒體《福布斯》當時就撰文指出,讓美企搬遷,並不是「將各種設備和辦公家具打包裝箱,運到太平洋另一頭」那麼簡單;相反,這意味著依靠中國低成本獲得的利潤,都將在他們轉移生產時被消耗掉,為此還要多花費上數百萬美元。

與美企有著同樣選擇的還有日本企業。上個月中旬,日經研究(Nikkei Research)就公開其調查報告——在對220家大中型非金融日企進行採訪後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正在或考慮將業務、營運基地和供應鏈從中國遷出;換個說法,在受訪的企業中有8成企業暫時不考慮離開中國市場。

4721億外資來華,美國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美國企業難以割捨中國供應鏈,這也表明美國持續的「呼籲」甚至是「變相威脅」均不奏效;同樣不起作用的,還有美國自2018年不斷提及的「加緊投資限制」。可從投資金額的反饋來看,美企仍舊沒能與該國政府站到一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今年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流入中國的外資增至1410億美元(約9644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直至今年上半年,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看好態度愈加明顯——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已達到4721.8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放在疫情衝擊全球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舉個例子,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就承諾將擴大在上海市的投資,加快本地化生產;而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和高通也已分別投資3家中國初創企業。

無論是美企不願意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撤出,還是美國巨頭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這些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資本都是逐利的——基於中國市場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巨大的需求,外國企業均無法輕易捨棄。不過,這一現象其實也有可能發生轉變,即美國方面不顧一切發出硬性規定:不允許美企與中國市場繼續合作;可如此一來,美國的舉動便會如「迴旋鏢」一般,最終傷及自身。

文 | 劉蘇林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

相關焦點

  • 借美國「東風」?墨西哥欲撬走在華外企,4721億外資已流入中國
    據外媒7月21日最新報導,墨西哥經濟部長馬克斯周一表示,美墨加協定已於本月初生效,該國計劃藉此來吸引全球企業來墨投資,尤其是希望能夠吸引在華外資,將其供應鏈轉移到墨西哥。不久的未來,該國還將尋求與蘋果及其他美企討論此事。馬克斯稱,「這些手機不必在中國生產」。有分析指出,墨西哥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了。
  • 中企籌資超1323億美元!外資競相湧入中國市場,投資者在華大豐收
    金融市場平臺Dealogic的分析數據顯示,總部位於中國境外的銀行,通過在紐約、中國香港、中國大陸交易所出售中集集團股票,獲得了17.3億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要比去年同期高出113%,甚至即將超過2010年時的17.7億美元的記錄。
  • 美擔心的事發生,中國或要加入「圍獵」美企行列:有必要收數字稅
    近年來,數字經濟在中國蓬勃發展,但是在數字稅徵收方面,國內卻一直處於空白。12月16日,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目前國外科技巨頭的主要收入來源普遍是基於龐大的用戶數據,而通過海量數據創造的巨額收益理應讓用戶受益。
  • 商務部: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人民幣
    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商務部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比下降1.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5個百分點、較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總體好於預期。
  • 放開外資背後,國內險企離開「舒適圈」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已經發生13次,比2019年全年10次還要多。和以往險資的偏愛類似,險資保持中規中矩,傾向於銀行、地產、非銀金融和生物醫藥等行業。不同的是,這次險資舉牌事件多指向港股。今年一季度,險資共發生9起舉牌事件,其中有7起就是發生在香港市場,除了1月份的2次舉牌發生在A股市場之外,2月份的3次舉牌、3月份的4次舉牌事件都發生在H股。
  • 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
    本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王珂)記者從商務部16日舉行的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6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同比下降1.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5個百分點、較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總體好於預期。
  • 世界還在爭論油價時,人民幣的空頭開始潰散,萬億美元或將湧入中國
    目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空頭力量也出現銳減,多數境外機構投資者認為,看空人民幣的空頭們開始出現潰散,華爾街眾多機構指出,在美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存,通脹預期上升及美聯儲不限額度的寬鬆政策和實際負利率的影響下,美元上行空間不大,在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接連升值的背景下,外資將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
  • 最新數據出爐:超七成美企不願搬離中國,川普夢想或「破滅」
    川普前幾天聲稱,因為與中國做生意,美國已經損失了數十億美元。於是威脅在中國的美國企業稱,必須要向美國聯邦政府繳納更多的關稅,這一行為遭到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的不滿。 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中美經貿脫鉤」聲勢浩大,但人們發現,這更多的只是美國政府的虛張聲勢,而美國企業也不會聽從政府的安排。
  • 美政客言論凸顯對歷史進程的無知——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美政客言論凸顯對歷史進程的無知——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  新華社記者鄭明達、朱基釵  近期,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的一些美國政客,大肆宣揚所謂「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的論調,企圖全盤否定中美關係歷史
  • 【胡錫進最新透露:中國將制裁訪臺的美國官員及美企】《環球時報...
    【胡錫進最新透露:中國將制裁訪臺的美國官員及美企】《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周二表示,中國將對訪問臺灣的美國高級官員以及與之有聯繫的美國公司實施制裁。胡錫進在他的官方推特上說,那些被制裁的公司將永遠不允許進入中國大陸,任何與他們有聯繫的美國公司將失去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
  • 美國日本政府要資助企業從中國撤回?認真分析下就知道為啥行不通
    華南美國商會發布的報告則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一、新冠疫情下的焦慮情緒追根溯源,關於「美企撤出中國」的新聞,最早出自彭博社的報導,系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4月9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頻道訪問中一段發言的解讀。
  • 一年高達350億美元外資入華,創十年新高!中國仍是最好市場之一
    1、美媒:外國投資者如饑似渴,篤定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好的增長市場之一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財富》雜誌發表文章認為,全球投資者對在中國的(併購)交易從未這樣如饑似渴。美國諮詢公司榮鼎集團的新報告顯示,外國對華投資仍頗具韌性。過去10年來,外資在華年均併購額介於200億至250億美元,這種規模對中國經濟來說微不足道。但自2018年起,此類交易額開始上升,去年達到350億美元的十年新高。
  • 外資買爆?美的等外資持股逼近紅線
    美的、華測檢測上榜深股通陸股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1月9日,美的集團現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深股通港資成交額第4位,港資總計成交8.52億。其中,買入6.22億,賣出2.30億,淨買入3.91億,淨買入額佔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22.28%。
  • 美國竟願拿出500億,低頭求中國幫忙,發生了什麼事?
    經過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變成了世界強國,不管是科技、經濟、軍事、基建等領域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眾所周知,如今的美國是世界強國,對於中國的發展它們一直都是壓制,好像並不願意承認中國的發展速度。但是之前美國竟然願意拿出500億,低頭求中國幫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究竟是什麼項目,竟然能讓美國願意低頭求助我們呢?
  • 北向資金單日湧入206億創歷史次高,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下一步又會發生什麼?來源:通聯數據靴子落地後國際市場風險偏好回歸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外資投資經理表示,1月8日,海外風險基本落地,例如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在總統選舉獲勝並將在1月20日宣誓就任;1月7日,美國國會騷亂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而騷亂發生後,川普承諾將確保權力平穩、有序過渡;此外,民主黨確認獲得了參眾兩院的控制權,全球風險偏好開始回歸。
  • ...套息資金湧入香港!金管局時隔4年再出手兩日四度拋售77億港元後...
    受訪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香港金管局此次出手賣出港元,是因為近兩日港元兌美元匯率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為確保港元匯率穩定,香港金管局需要出手在市場上賣出港元,增加港元流動性,將匯率「拉回」浮動區間內。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美日報銷路費讓企業回家?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供應鏈幾乎全部停頓,全球範圍內的製造企業都受到影響。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一項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回流美國的建議。根據中美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聯合民調顯示:在全球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25家在華美國企業中,儘管新冠疫情對其業務產生了影響,但約70%的企業沒有搬遷計劃。這項調查還顯示,約40%的受訪企業寧願保持對中國的長期供應鏈戰略不變。
  • 蔡英文被邀訪美,她敢去嗎?美國環保署長被邀訪臺,他會去嗎?
    多家臺媒今(20日)早援引《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環保署長惠勒計劃12月率團訪臺,推動海洋保護合作。惠勒若赴臺,將是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後,四個月內第三位訪臺的美國內閣官員。對於"惠勒計劃12月率團訪臺"的消息,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今天(20日)在臺"立法院"回應聲稱,"臺美"互動一直升溫,而且往來密切,惠勒應"外交部長"吳釗燮邀請就要來臺,雙方將討論環保議題的國際合作,並稱"樂見此事,相信對臺美關係也會更好"云云。對此,島內網友批評稱,不知道美國又來"推銷"什麼東西,"沒安什麼好心"。
  • 外資殺回新興市場!資金以2013年以來最快速度湧入
    四季度以來,外資以七年來最快的速度湧入新興市場,這抵消了在疫情爆發之初外資從這些地方股票和債券市場出逃的資金。市場普遍預計到2021年,資金將繼續湧入新興市場資產。不過究竟這些外資能不能賺錢,市場卻存在分歧。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仍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的情況下,不少企業感到焦慮不安,因此外媒報導「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一事在網絡上引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