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陷入低水平勤奮陷阱?這篇文章告訴你怎樣提升學習效率

2020-12-09 老田聊書

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人們學習知識越來越便捷。我們買來書籍閱讀,報名網課學習理財知識,我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仿佛我們真的很忙。

但是,你是否也會覺得,隨著知識越學越多,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有種越學習越累的感覺。

為什麼我們明明讀了一本書,卻一會兒就忘記了?為什麼我們不斷學習知識,最後卻收穫很少、在不斷的忙碌中被拖垮?

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提高認知深度,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和認知深度的方法。

01 你為什麼會陷入學習知識的困境

我們為什麼會感覺到越學習越累?

這主要是我們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淺層次學習之上,並沒有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我們所學的知識並沒有融會貫通,只能通過不斷地學習增加知識量,掉進了越學習越累的圈套,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低水平勤奮陷阱」。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我們學習的方法及大腦的記憶原理有關。我們大多數人學習採用的是閱讀、背誦等傳統的方法。這種方法只是將學到的知識拆分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理解和記憶孤立的知識點不是我們大腦所擅長的。

大腦的記憶模式

大腦最擅長的記憶方式是將新信息與舊經驗結合起來,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繫和互通性,這樣我們的大腦才能記得住。

英國萊斯特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們先讓實驗對象觀看一些名人的照片,讓後在這個時候檢測他們大腦哪些神經細胞受到了刺激。

然後,科學家再把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出來給測試者看。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當測試者看到同一個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的時候,相同的神經細胞會受到刺激。

這個實驗說明,當面對新的事物,比如實驗中測試者看到新照片的時候,大腦並沒有為它單獨開闢空間,而是調用以前的記憶,形成新的記憶。我們大腦是通過對已有知識進行聯繫,來記住新的知識的。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陷入低水平勤奮陷阱了。他們學習這知識的時候,並沒有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繫,導致大腦只能另外開闢空間記錄新信息。

這種情況下,顯然學習的效率就不高了,我們學習的知識只能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並沒有內化為我們自己的知識。

02 認識臨界知識

那麼,要將新知識與哪些已有的舊知識進行聯繫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呢?答案就是臨界知識。

什麼是臨界知識呢?要弄懂這個概念,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知識。有的人會說,知識還有什麼不懂的,我們平時讀的書不就是知識嗎?

知識就是力量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只有那些能夠改變人行動的信息才能內化成一個人的知識。比如,你學習了時間管理的技巧,但是你並沒有去實踐,做事情還是拖拖踏踏。那麼,這個時間管理的技巧對你來說只是一個信息,並沒有真正成為你的知識。

那麼,什麼又是臨界知識呢?

一個人一生要學習的知識通常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公共基礎知識,二是專業技術知識,三是通用必修課。

我們詳細來看,第一,公共基礎知識就是我們每天能夠用到的知識,用於做具體事情的知識。比如時間管理技巧、商務禮儀、溝通技巧等等。這些知識就好像士兵學習走正步一樣,是最基本的知識。

第二類就是專業技術知識,這裡的專業知識不是指的學校劃分的專業,而是指的在某一個領域裡,你能夠系統解決問題的知識。比如你要解決一個問題需要跨學科思考、解決問題,這時候就需要你能靈活地把各個學科的知識調用起來,從而達到你的目標。

第三類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臨界知識。臨界知識指的是事物底層的結構和規律。比如像牛頓第二定律這樣能夠廣泛、普遍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知識就可以被稱作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套用了物理學裡的「臨界質量」這一概念,臨界質量指的是要產生核爆炸需要的裂變材料質量,只有突破這一臨界值,才能發生驚人的核爆炸。

同樣的,當我們積累了一定量的臨界知識,就會產生驚人的威力,這些臨界知識能夠將我們所學的知識聯繫起來,達到融合貫通、一通百通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

比如,系統思考就是一種臨界知識。在抗日戰爭初期,大多數人對這場戰爭的走向還十分迷茫的,很多人都是從兩國武器對比、國力對比的角度來思考戰爭的走向問題。但是,毛澤東從影響戰爭的底層因素上深刻分析了戰爭的走向,這一底層因素就是影響戰爭走向的關鍵問題。

毛澤東《論持久戰》

毛澤東在這一時期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認為影響戰爭的關鍵是中國戰略空間的廣闊與日本需要速戰速決之間的博弈。如果能夠促進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結構發展,那麼戰略局勢就對中國大大有利,而對日本非常不利。

再比如黃金思維圈。黃金思維圈是指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第一個層面「what」,也就是「是什麼」,這個層次關注的是事物的表象。第二個層次就是「how」,也就是我們要如何完成事情,第三個層次就是「why」,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一件事情。

黃金思維圈

絕大多數人思考問題時停留在第一階段,即思考事情是什麼,只有少部分人會站在怎麼做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後,只有極少數人會站在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

拿電腦廣告的設計來說。絕大多數的廠家的廣告設計的邏輯是,我生產的電腦性能很好,性價比高,要買一臺嗎?而蘋果公司的廣告則採用了這樣的理念,即: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突破和創新。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把我們的產品設計得十分完美。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你想買一臺嗎?

你看,這就是思考方式的不一樣。大多數廠家採用的思考模式都是從「what」的角度出發,即我們的產品是什麼樣的。而蘋果採用思維則是從「why」的角度出發,即我們為什麼生產電腦。

顯然,當我們從「why」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更能夠和他人建立信任和共識。

03學習臨界知識要樹立的兩種底層心態

前面講了臨界知識的概念,但是,臨界知識是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的,在學習具體的臨界知識之前,我們首先要樹立兩種底層心態。

第一種底層心態,綠燈思維。要理解綠燈思維,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紅燈思維。什麼是紅燈思維呢?就是當我們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觀點時,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紅燈思維呢?這與一種心理學現象有關,那就是習慣性防衛。即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反駁。

綠燈思維

那麼,什麼是綠燈思維呢?就是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反對的意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思考這個觀點是否合理,自己該怎麼用這個觀點來改進自己、幫助自己。

要建立綠燈思維的關鍵就是要能正確區分「我」和「我的觀點」。即我們要正確區分別人的質疑,是對人還是對事。即,我們不要一聽到別人的質疑,就覺得別人是在針對自己、指責自己,而是要將別人對自己觀點的質疑與對自己本身的質疑區分開來。

賈伯斯曾經說過:「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而是在批駁中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樹立綠燈思維,積極聽取別人不同的觀點,從別人的觀點裡汲取營養,改進自己。

第二種底層心態,以慢為快。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想快速成長,人人都想一夜成名。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科比·布萊恩特在成功之前,不知道經歷過了多少次凌晨三點的洛杉磯。大衛·貝克漢姆在練就「圓月彎刀」絕技之前,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滑門而過的射門。

成功都是需要不斷積累的,這就是以慢為快的真諦,不片面追求發展的速度,在沉澱中發展自己,搭建好成功的基礎。

以慢為快,需要我們有「結硬寨,打呆仗」的心態。

曾國藩

「結硬寨,打呆仗」來自於晚清名臣曾國藩帶兵打仗的秘訣。湘軍在與太平天國打仗的過程中,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 「結硬寨」,即找到關鍵位置,立即修築工事,安營紮寨。「打呆仗」指的是湘軍不與太平軍正面開打,而是挖地壕,把整個城市外圍用壕溝隔斷,斷糧斷水,把太平軍圍困拖死。

我們這裡指的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要抓住重要的、核心的知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在該快速學習的地方快速學習,在該慢下來認真思考的地方認真思考。

帕累託的二八原則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因此,我們要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重要問題上面。當我們真正把知識中的重要環節打通後,就能在這個基礎上加深理解,學習的效率也就跟著提高了。

04 提高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學習臨界知識本身就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一個人能否深度思考並不是依靠知識積累的多寡,而是要學會不斷的學習,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認知,讓我們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反思

而這種不斷調整的能力,就是我們學習的能力。那麼,要怎麼培養這樣學習的能力呢?

第一,反思。這裡指的反思,不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是要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反思的邏輯順就是:觀察結果→研究事情原先的假設→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比如對「國內大多數城市在郊區建設高鐵新城為什麼會失敗」這個問題。我們研究事情原先假設的邏輯就是:在郊區建設高鐵站會帶動新城發展(原先做出的假設)→投入巨資建設高鐵站(採取的行動)→高鐵新城發展成為空城,蕭條起來(產生的結果)。

接著,我們對高鐵新城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假設:第一,相關規劃不合理;第二,中國大多數城市都是人口流出地,高鐵新城對人們沒有吸引力。

你看,提出的這兩個原因分析,第一個是對具體的原因進行分析,而第二個則是從「供需規律」這個從底層邏輯出發進行分析。這樣的分析更加深刻,更能夠揭示產生結果的原因。

因此,我們在分析結果產生原因的時候,要更多地採用第二種反思的模式,儘可能地從底層規律出發分析結果產生的原因。

對於如何反思,有一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寫反思日記。寫反思日記可以採用對標管理的方法。它的步驟就是:設定一個期望的標準,然後每天反思,與標準尋找差距,然後改進自己的行為。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為自己設定了要達到的13種品質,並為每一項品質設定了具體的標準。然後他每天對要對照13種品質反思自己,改進自己。最後,通過日復一日的反思,富蘭克林逐漸養成了這13種品質,成長為美國的開國元勳。

第二,以教為學。指的是通過向別人傳授知識,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為什麼教別人知識能夠鞏固自己的知識呢?這其中有三個原因:一是通過教別人知識能夠發現自己知識中的阻塞,從而進一步地打通已有知識;二是教別人知識其實是對知識的複述,這樣可以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三是教別人知識可以和他人交流,解答別人的疑問,碰撞思想,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那麼,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可以應用的「以教為學」的好方法呢?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看的書複述給朋友聽,你還可以在微信裡組建一個學習群,定期給大家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你還可以將自己讀過的書寫成聽書稿、書評,發布在平臺上面。這些都是很好的「以教為學」的小妙招。

第三,刻意練習。這裡的刻意練習不是指的刻苦的、有目的的持續訓練。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養成學習上的遷移能力,能夠把以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領域並快速掌握它的方法論。刻意練習分為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對基本核心知識的掌握。這個階段主要是持續的大量專注練習。比如在武術訓練中,學習蹲馬步、踢腿、打直拳等一系列基礎的動作,這些就是刻意練習。

二是將基本知識組合形成能力單元。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核心知識吃透的基礎上,將他們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單元。比如,在武術訓練中,我們學習了基本的蹲馬步、踢腿、打直拳等,將這些基本的動作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技能——武術。而一旦學會武術,我們就能夠和其他技能組合了,比如用武術行俠仗義、鋤強扶弱。

三是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當我們完成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後,就可以用認知框架將他們聯繫和整合起來。比如在巴菲特在長期的股票投資中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體系,即通過邊際效益、規模效應、品牌效應等組合成一個認知框架,來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

05 總結

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因為熟悉一個領域,而跳不出自己知識的局限,提出的解決方案都會來自於他所熟悉的領域。這樣提出的方案也不會直抵事物的本質,只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

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提出,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他本人也是通過不斷總結那些重要的基本規律—臨界知識,成長為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億萬富豪。

因此,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通過臨界知識,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繫起來,並從中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式,從而更好地提升認知深度,讓知識融會貫通、形成體系,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書名:《好好學習》,作者:成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年2月

相關焦點

  • 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低水平勤奮陷阱」裡
    她卡殼了半天,說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想想好像不知道應該分享什麼,也想不起看過的書哪本對我影響最大……「低水平勤奮陷阱」你是不是也跟F一樣呢?這樣的情況,不止你我,我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如此。看過很多書,聽過很多故事,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讀書沒用嗎?可現實中有那麼多人已經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後來看成甲老師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才明白我就如同他所說的一樣,付出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獲得的卻是一點兒都不成比例的收穫,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
  • 這種兩種思維,助你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
    很多暢銷書,比如《好好學習》《躍遷》都提到一個概念:低水平勤奮。 什麼是低水平勤奮呢?就是不聰明的勤奮,導致效果低微。比如: 你接到一項工作任務,馬上在電腦前開幹,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
  • 可能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困境
    家長們都想培養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但在中國的傳統學習模式下,孩子往往被培養成「被動學習」的練習者。最終導致孩子和父母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困境之中,父母的教育、孩子的努力都不見效果。那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局面呢?
  • 每天堅持看書、學習,但總感覺啥也沒學?四個方法教你好好學習
    每天堅持讀書、學習,並沒有收穫理想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將知識內化,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為了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我利用下班後和節假日的時間學習了各種課程,也看了很多書,看似學了很多知識,但是大部分知識都忘記了,能力也沒有太大的提升,反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
  • 你以為勤奮是筋疲力盡地努力工作、學習?難怪你會討厭勤奮、努力
    你覺得自己很累了,想懶散點,偷得半生浮閒,可那些優秀的人卻比你還拼!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在努力的拼命做事!那些普通人,反而越來越少的勤奮,總想著懶散下來?為什麼你不喜歡勤奮?這個方向選對了,也許,你沒有別人那麼努力、勤奮。但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每一步都非常有意義。所獲得的也會比別人更多。就像古典老師說過,曾經一位消防員去他們那裡做培訓,教的特別精彩。古典說,同樣是做老師,那位消防員的水平比大多數教師都要好。但是那位消防員的舞臺太小,所以哪怕能力更強,結果收入遠遠低於自己。
  • 只知道埋頭學習,成績也不一定提升,勤奮努力也是要有方法
    這就有了一個重要問題,學生們在時間上應該就是如何正確把握才算合理呢?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學問家無不把自己勤奮作為一個重要的經驗方法之一,而且對於他們也都是需要勤奮認真學習的典範。因為勤奮需要時間和精力,所以必須注意方法。
  • 在家辦公效率低?運用這套方法,讓你的工作效率翻倍
    2、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比如一些老闆總是喜歡給員工畫餅,告訴你只要肯努力,公司上市了必定給你股份,讓你有種現在就已經擁有股份的感覺;學生非常努力地學習,總覺得只要我們肯努力,願意花時間就一定能成功,卻忘記了學習的本質;再比如一些人炒股,甚至研究了很多「股神」的操作方式,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
  • 教你怎樣短時間內提升控球水平
    很多我文章的讀者發私信告訴我,自己只是業餘球員,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訓練。想諮詢一些短時間內能夠大幅度提升自己控球水平的方法,那麼我這裡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類型。二、基礎部分:利用上場間歇時間練一下相信儘管你在平時沒有時間練球,但我想你一定有時間打野球,如果連打球時間都沒有的話,你提升控球水平又有什麼用呢?打野球時大部分情況可能是拿球一頓瞎扔,上場一點手感沒有。
  • 什麼才是中國文言文的最高水平?這222篇必讀經典告訴你!
    小學:1-6年級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所有課文的30%,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初中古詩文選篇124篇,佔所有課文的51.7%,平均每年40篇左右;高中: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在過去64篇的基礎上,再增加10篇。
  • 掌握這三點,學習效率提升一倍
    這是一種低質量的學習方式,以為自己很努力,但陷入一種踏實的麻木感中,越努力越焦慮。如何打破這種僵局,讓自己學習效率快速提升一倍?加拿大作家克裡斯·貝利,在《別讓無效努力毀了你》一書中提出,高效能三個核心要素:時間、能量和注意力。
  • 「一乘一除」學習法,讓學習效率提升3倍!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我給你介紹了「一加一減」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宅在家也能高效學習。今天,我接著來給你介紹「一加一減」學習法的好兄弟,「一乘一除「學習法,加減乘除一套配齊,保證孩子事半功倍。這個「一乘」,指的是「多線程疊加、提升學習效率」。啥意思呢?具體來說就是,不要強迫孩子在一門學科上專注的時間過長,如果一個學科的知識學煩了,大可以切換到另外一門學科繼續學習,這種學習的方法被稱為「多線程的疊加學習法」。
  • 學霸:學習效率低
    我就是從一個不想學習的懶人到能連續學習8小時以上且有超高效率。可以說,認真看文章花費的5分鐘時間,將讓你提升10倍學習效率。「身插Flag走三關,臉不打腫不算完」此刻在家的你,不想學習?開頭給你講這個段子,其實是想告訴你:無論你正在面對的是哪個考試,託福,英語四六級,高考……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懷挺!1.為什麼在家就不想學習?首先我們先來縷清在家學習的底層邏輯。
  • 我分析了200篇文章,發現平臺規律!文章推薦量提升了一百倍!
    官方資料顯示說「你關心的才是頭條」,大白話就是你的文章在發布之後會被打上標籤,然後推薦給相關的標籤用戶。原理其實很簡單,但是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文章受不受標籤用戶的喜愛呢?據宇哥觀察發現,當我們發布一篇文章之後,在兩個個小時會推給200-800個用戶,然後根據多個數據維度增加或減少推薦量,很多小夥伴基本都是死在這前兩個小時。
  • 在學習中,為何一直十分勤奮而沒法提升,就是你不夠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為何一直十分勤奮而沒法提升,就是你遠遠不夠努力?遠遠不夠勤奮?並不是的,由於你沒法考量你的勤奮和努力是不是確實提高了本身的工作能力,「提升」這詞太抽象性,沒有相匹配的評價指標,你的勤奮沒有放進一種科學研究的基礎理論架構中,你的勤奮和努力沒有著力點,如同在黑暗的晚上,你永遠不知道哪兒才算是恰當的方位。
  • 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高級氧化技術
    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高級氧化技術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高級氧化技術又稱深度氧化技術,其基礎在於運用電、光輻照、催化劑,有時還與氧化劑結合,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HO•),再通過自由基與有機化合物之間的加合、取代、電子轉移、斷鍵等,使水體中的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氧化降解成低毒或無毒的小分子物質
  • 孩子的學習效率低,完全跟不上班級學習節奏,厭學怎麼辦
    所以,首先,從腦科學的角度,我們要肯定,我們的腦配置很高,學習完全夠用。這I0GB的信息處理有80%用於視覺信息的處理。也就是說,看書,看學習視頻,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都在高速的處理信息。看什麼學什麼,你要非說刷劇是學習,也是成立的,只是效率低得令人髮指而己。了解了這些,我們的學習,就不只局限於學校中的課堂學習。
  • 好好學習:6個臨界知識的底層邏輯,幫你打造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後點頭稱是,然後生活照舊,那麼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類似文章一樣,都只是一個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個觀點之後,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
  • 想要提升意志力你需要擺脫這四個陷阱
    你好哇,感謝您點擊我的文章,這裡是後浪科普,一個什麼都懂一點的帳號,如果你不知道學什麼,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你過去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呢?很久以前就開始設定了目標,但是到現在都沒有成果甚至離目標越來越遠?
  • 超強的學習能力是怎樣練就的?8個技巧讓你的學習效率爆表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何花費較少的時間,較少的精力,快速高效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成為了很多人內心的需求。 本期的話題,唐歌就來和你聊一聊:超強的學習能力是怎樣練就的?8個技巧讓你的學習效率爆表(上篇)。
  • 「悅讀育己」《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告別越努力越失敗
    當時新聞的評論裡很多網友批評嘲笑,說他們不去學習、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人脈等等,其實,他們就是陷進了自己的「能力陷阱」。二、一個原則三步走,助你不急不慌爬出陷阱被困在能力陷阱裡了,怎麼辦?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講毀掉一個年輕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文章裡細數大城市年輕人的加班時長,很多人每天「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地工作著,抬頭卻發現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片迷茫。文章犀利地指出世界在偷偷懲罰「勤奮」的人。其實,這樣「勤奮」的你就是被困在能力陷阱裡的人。如何擺脫「假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