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四大發明,粥粉麵飯.

2021-02-20 誰最中國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絡

稚愈系動畫片《麥兜故事》裡

老師問麥兜四大發明是什麼

總慢半拍的麥兜認真思考後答道

粥粉面飯

老師也認真想了一下說

算你啱啦(粵語:算你對啦)

民以主食為天

華夏地大物博

江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文思豆腐細如六朝煙雨

而川渝火鍋裡紅油翻滾

食材則熱鬧似長江碼頭

五湖四海各有看家本領

但無論是江南江北山居海漁

總繞不過一日三餐

最基本的內容

粥粉面飯

▲廣州街景 圖片來自小織同學

每一個廣州人都有自己的「私藏美食地圖」,街頭巷尾看似平淡無奇的小館子裡往往暗藏玄機。好吃的店當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全憑人口耳相傳都能在廣闊的美食江湖裡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到了廣州覓食點評軟體開始失靈:「這間店我覺得真挺好吃的,怎麼才三顆星?」細想來,這老廣們都是內行,打起分來當讓不會手軟,扣了半顆星也會給你說出個門道來,美其名曰:有批評才會有進步。

不過到廣州覓食也完全不必擔心難找,你只要跟著本地口音的食客任意走進一家小鋪,便很難踩雷。在廣州,一間食肆想要立得住,好吃是基本,那些只有噱頭沒有滋味的網紅店斷然是不敢在此撒野的。

 

小時候看TVB,倘若兄弟之間是過命的交情,便會拍著胸口說:「以後我就同你有粥吃粥,有飯吃飯。」換句話說就是「同患難,共富貴。」


然而在我看來,深夜的酒倒不如清晨的粥,能一同吃粥不失為情誼深厚。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同於北方的粥多用雜糧口味清淡,粵地的粥多葷食,米水融合,味道濃鬱。有一年冬天,我得了急性腸胃炎,凌晨打完吊針回家,我爸見我餓得腳步飄忽,於是到食夜粥的小店打包了一份菜乾鹹豬骨粥。老火粥煲得米粒開花,稠滑溫厚,豬骨鹹香浸潤到粥水裡,胃裡的寒意頓時消散,立時三刻讓人暖和了起來。

 

老火粥需要費心思,可遇不可求,相較而言生滾粥就更樸實無華。


▲生滾粥製作過程 圖片來自網絡

食客上門,師傅將前一晚煲到水米交融的「靚粥底」倒入小小的銅鍋裡,豬雜、牛肉、海鮮、魚生,只要你想吃沒有什麼是不能滾的。所謂「滾」指的是:大火猛攻。以魚片粥為例,取新鮮的鯇魚片下鍋,師傅快速翻攪粥底。銅鍋導熱快粥水溫度極高,迅速逼出魚片的鮮味。上桌時魚片爽脆鮮嫩,自有一番風骨。

 

與生滾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要數豬雜粥了,這種美味多在深夜出現,因為屠宰場每天現宰的豬才能達到廣府人對鮮的需求。

▲圖片來自網絡

凌晨時分大隊人馬圍坐一桌,中間放置不斷加熱的粥底。新鮮的豬雜處理乾淨後依舊溫熱, 店家手起刀落切成適中的大小,撒上糖、鹽等料稍作醃製,然後立即滾入沸騰的粥底。出鍋前撒上一點菜末,豬雜口感各異,包裹著粥底便多了一份清甜。備好醬油、花生油、薑絲製成的小料,去腥、增味。你追我趕地喝粥吃肉,美哉。

 

大排檔裡人聲鼎沸,有一分冬夜圍爐涮鍋的錯覺,至於粥底火鍋又是怎樣一番鮮甜滋味,只能留待下回分解了。

 


 

有些食物是有根的,比如腸粉。迄今為止,我還沒有在廣東以外的地方吃到過好吃的腸粉,一個沒有在廣東生活過的人很難去想像腸粉的美味,就像一個沒有在重慶生活過的人,永遠不能真正讀懂火鍋一樣。


▲腸粉 圖片來自100元吃遍廣州

早餐檔上最常見的腸粉叫「拉腸」,製作過程說來簡單,鐵板抽屜塗上一層油,再倒上薄薄一層的米漿,撒上豬肉、叉燒等食材,入箱蒸好。薄薄一層的米漿極易蒸熟,用刮刀鏟起淋上店家獨家的調製的醬油,就算大功告成。米皮香美,口感滑溜,於我而言,簡直是魂牽夢縈之所在。

很多廣州人的一天,大概都是從一碟腸粉開始的。清晨時分,街上的一溜早點鋪才剛剛開門,圍的人最多的那一家一定是賣腸粉的。點上一碟腸粉,配上一碗艇仔粥,坐在小板凳上等著店家端來。同桌的人都是附近街坊,孩子眼睛溜溜亂轉打量同桌的食客,老人悠閒翻看今晨的報紙。

▲圖片來自100元吃遍廣州

孩子愛吃鮮蝦腸,加蛋,吃完腸粉剩下兩根未動的青菜;老人鍾愛雞蛋腸,綿軟滑嫩;貪心的人,常點鴛鴦腸,不僅限於某種搭配,喜歡的任意兩種食材放到一塊兒,兩種快樂一次滿足。

 

雖說腸粉是我的心頭好,但美食街上永遠明火翻炒,鑊氣十足的幹炒牛河也總在飢腸轆轆的夜晚一枕相思入夢來。在北京偶爾吃到的炒河粉,或過油或寡淡,即使勉強下肚也不過是對味蕾的自我催眠罷了。

▲圖片來自網絡

小時候看張國榮演的《金玉滿堂》,滿漢樓的老闆說:「廚房有兩樣東西最考驗廚師,一樣是幹炒牛河,一樣是咕老肉。」說這幹炒牛河的幹字意在於「幹身」,上桌的時候沒有多餘的油和醬油留在碟上,但油少了會焦,油多了又膩,醬油多了味重色深沒食慾,醬油少了便寡淡。牛肉更是講究嫩滑爽口,不老不生。所謂鑊氣十足,在於鍋鏟翻飛之間,米香油香打成一片直竄雲天,勾的人食指大動。

 

也難怪竇文濤年輕的時候在廣東電臺的後門的大排檔,就著店家自製的蒜蓉辣椒醬,一人吃下四盤幹炒牛河。絕妙滋味,恐怕只有嘗過騰騰煙火的人才懂。

 

 

每個中國人家中都有一碗麵,或煮或拌,澆頭可葷可素,光是說起來就暖意融融。從南到北,大多數的麵條都是面和菜的組合,唯有廣東的面獨樹一幟,用兩種麵食組成了雲吞麵的絕妙滋味。

傳統雲吞麵最上層的必須是面,因為面會吸湯,浪費了湯汁也毀了面的口感。面必須是竹升面,竹升面和面的時候不加水,單用麵粉和雞蛋,也就是我們說的「全蛋面」,不加一滴水,因而口感爽脆。

將和好的麵團放置在案板上,師傅騎坐在長長竹竿的另一頭,靠自身的體重碾壓麵團。壓上一兩個小時,這樣壓出來的麵團自然是受力均勻彈性十足。再將麵團壓得薄如紙張,切得細如絲縷。

▲圖片來自美食攝影師何文安

一碗雲吞麵的靈魂其實不在雲吞也不在面,而在於各家秘制的湯頭,豬骨魚乾,蝦子蝦殼,老火熬製清鮮香濃,香得銷魂蝕骨。

 

麵皮薄透白淨得廣式淨肉小雲吞在清亮得湯水裡遊曳,如同金魚般可愛喜人。鮮湯薄皮細面,在夏日傍晚的氤氳暑氣中走入冷氣十足的老麵館點上一碗,一口湯,一口雲吞,再一口面,舒服自在。

星爺的《食神》裡有一道「黯然銷魂飯」,「叉燒的肉汁鎮在纖維裡面好像匯聚江河,裡面的肉筋被內力打碎,入口極制鬆化,再配合用火雲掌煎成的溏心蛋,哇,塵世間沒有形容詞可以形容它了!」

這碗飯不過就是一碗腊味煲仔飯,離開廣東的第一個冬天,我最先開始思念的食物便是它了。

廣東溼冷冬夜裡,十幾二十個爐頭一齊開火,師傅在爐前一刻轉煲配菜身手利落。坐在狹小喧囂的店鋪裡,聽老闆招呼應酬形色各異的人,這是廣州人身處其中的人間煙火。最妙的瞬間是將豉油淋上剛剛揭開蓋子的煲仔飯,聽著煲仔裡米飯和肉類發出的滋滋聲的一刻。

臘腸切得厚實,高溫逼出濃香的油脂,咀嚼起來頓時感到滿口的肉香。包裹著蛋液的滑嫩牛肉拌入熱飯,米飯香且韌,一口下去便顧不得說話。

 

在粵語裡「箍煲」有分手後重歸於好的意思,指的是用鐵絲固定住有裂縫的舊煲仔,久而久之裂縫消失。小小的煲仔見證了這個城市的匆忙和閒適,溫情與孤獨。 

▲煲仔飯 圖片來自100元吃遍廣州

在這個餐飲業如此發達的城市裡,誕生於街頭巷尾的平民化美食,自然遠不如茶樓飯店裡那麼精緻,卻依舊是別具匠心。這些日常美味,像一位長久陪伴的老友,質樸踏實。

 

人到中年的女兒領著老小孩似的母親到店裡點上一份雲吞麵,兩人分食,女兒給老人盛得多,老人便擺著手推辭;年輕的媽媽領著剛放學的女兒用一份煲仔飯解決晚餐,邊給女兒夾肉邊詢問功課。

 

這個城市裡的一羹一飯此時還在爐上不聲不響地煮著,日復一日,飽含深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碟頭粉麵飯要減鈉 少醬少汁確係辦法
    研究亦檢視了8款預先包裝碟頭粉麵飯樣本營養標籤所標示的鈉含量,發現預先包裝肉醬意粉樣本每100克的平均鈉含量比同類非預先包裝樣本的還要高。食安中心在2016年7至9月從中式食肆、西式食肆、亞洲食肆、港式茶餐廳及快餐店搜集了10種共100款非預先包裝碟頭粉麵飯樣本進行化驗,種類包括咖喱牛腩飯、焗豬扒飯、枝竹火腩飯、叉燒飯、福建炒飯、日式滑蛋雞飯(親子丼)、肉醬意粉
  • 廣州荔灣艇仔粥考
    現時北京上海的高檔粵菜館,大多有出售荔灣艇仔粥。
  • 簡飲簡食|一碟芙蓉蛋飯的色誘
    萬壽路有家「展望拉腸」,好像是河源人開的,有拉腸粥麵,有蒸飯快餐。拉腸中規中矩,倒是客家蛋角飯,基本是每次必點。若碰巧廚房備好的一盤蛋角已賣盡,店家也不會勸客改單,吩咐夥計即做便是了,食客還能吃上最為鮮熱的飯餸。現煎現吃的荷包蛋角香啊,咬開黃澄澄的蛋皮,有點燙嘴的溫度,土豬肉碎與冬菇粒的肉餡食感油潤而飽滿,韻味悠長。
  • 味蕾上的鄉情——一個合格的廣州人 每天吃6頓
    不不不這些統統不重要,在廣州,你只要會吃就行了。一天6頓飯,是成為一個合格廣州人的基本要求。早餐「能喚醒廣州人的,從來只有美食」成記粥粉面說到廣州早餐,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起早茶。但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早茶是周末才能享受的福利,擔當他們日常鬧鐘的,是粥粉面和腸粉。
  • 專注竹昇麵——六記粥麵
    撰文:陳苑聰攝影:何文婷麵,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食之一。
  • 去海王豐粥麵就食到啦 !
    皇朝區美食眾多,然而難免有"食到厭"的時候,不如換換新意,去凱旋門的一家中菜館—海王豐粥麵,嚐嚐另類特色中國菜餚啦
  • 肉燥飯可不是滷肉飯
    相信每個去過臺灣的「吃貨」都能興奮地說出一大堆小吃美食:滷肉飯、牛肉麵、麻油雞、蚵仔麵線、大腸包小腸……回憶立即隨?
  • 墨村獨一家,【麵大師】粵式麵館手工熱湯麵、粵式生滾粥,不吃好可惜!
    如今,在墨爾本,想吃到這樣地道的廣式手工面,也不是什麼難事,來Preston全新開張的【麵大師】粵式手工麵館就有了!【麵大師】的麵點師傅三代人都在廣東做面,有幾十年手工面經驗。一份簡單的全蛋面全靠著真功夫每日現做,面中不增加任何添加劑。師傅傳承了廣東竹升面的製作原理,選用上好的麵粉,經過反覆的搓面和碾壓製作後,麵條細而筋度高,有香味而韌性十足,口感和竹升面十分相似。
  • 敘福樓買入永華麵家商標 70載雲吞麵手藝得以傳承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敘福樓主席黃傑龍與永華麵家第三代傳人。
  • 【色食男女】尋找廣州正宗"細蓉"雲吞麵之麥奀試食記
    主持:Tyra、Anderson內容:本集主持親身到著名雲吞麵店麥奀記試食。* 節目內容純屬主持及嘉賓個人意見,與CantonRadio立場無關。湯底:大地魚、蝦殼、花生等熬製數小時以上,味道清淡而鮮美;麵:一著爽口彈牙的竹升麵或全蛋銀絲麵;雲吞:豬後腿肉+鮮蝦仁,皮薄餡多,肉汁鮮嫩;正宗擺盤:碗中盛湯,四隻雲吞放在碗底藏於麵中並用湯勺墊底,麵放在最上方,撒上韭黃。麵放最上方是為了防止麵被湯長時間浸泡影響口感,也防止麵中的堿水味道過快融入湯中影響湯的味道。
  • 品食 蘑菇risotto(義大利飯)
    話說上次做蘑菇湯時,我也順帶捎多了幾樣材料,這樣就可以一併把蘑菇義大利飯也做好。過程一點也不難,出來的味道卻好極了。每一口都是大大的滿足。risotto向來都是我的愛,因為所有有嚼頭的食物我都喜歡。做risotto重點是要選對米。我買的就是abrorio,一種義大利米,比較胖胖短短,口感也和平常的絲苗米不一樣,有嚼勁很多。買對了米,其他一切好說。
  • 奈良必逛商店街「餅飯殿中心街」!最完整購物美食逛街攻略
    ▋走在歷史街道上的「餅飯殿中心街」走出「近鐵奈良車站」的2號出口,經過東向商店街後,來到了三條通路口,對面便是「餅飯殿中心街」的入口了。「餅飯殿中心街」入口就在知名現搗麻糬中古堂的旁邊。最受奈良在地人喜愛的是「炸鮮蝦蔬菜蛋蓋飯」(海老と野菜のかきあげとじ丼),而這次「瑞穗」向臺灣與香港讀者特別推薦的是一飯一麵:百分百黑毛和牛「牛筋蒟蒻蓋飯」(すじこん丼)和「香菇烏龍麵套餐」(しいたけうどんセット)。用奈良特A級好米「ヒノヒカリ」做出來的白米飯好吃沒話說!
  • 北七,滷肉飯.
    滷肉飯並沒有所謂正宗,在臺灣街上隨時可以找到十家以上菜單上有滷肉飯的店子,數量之多,堪比長沙的粉店。那麼多賣粉店子,哪有誰家是正宗一說?滷肉飯在臺灣也是如此。 北七滷肉飯做的只是一種屬於我記憶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