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性味及經典17方

2021-02-07 天下養生網

  【別名】 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天下養生網),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

  【製法】 人參加工法主要分紅參類、糖參類、生曬參類及其它類4種:

  ①紅參類

  取園參水子剪去支根及鬚根,洗刷乾淨,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為宜,取出烘乾或曬乾。主要成品有紅參。邊條參等。

  ②糖參類

  取鮮參洗刷乾淨,置沸水中浸泡3~7分鐘,撈出,再入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乾,再經硫黃燻過。然後用特製的針沿參體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天下養生網)浸於濃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時。取出後曝曬1天,再用溼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2次扎孔,浸於濃糖汁中24小時。取出後,衝去浮糖,曬乾或烤乾。主要成品有白人參(為園參水子或移山參水子的加工品)、糖參(為各種鮮參的加工品)等。

  ③生曬參類

  取鮮參洗刷乾淨,日曬1天後,再用硫黃燻過曬乾而成。主要成品有生曬參、全鬚生曬參、白幹參等。

  ④其它類

  ㈠掐皮參:加工法與糖參相似,一般將參體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鐘,約三成熟時,再將支根置沸水中約20分鐘。參體經扎孔後放入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與內部分離,再用竹刀輕扎外皮,使成點狀即成。(天下養生網)㈡大力參:取鮮參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後曬乾。

  人參成品容易著潮返糖,宜放置於燥陰涼處,密閉保存,並防蟲蛀。

  【性味】 甘微苦,溫。

  ①《本經》:"味甘,微寒。"

  ②《別錄》:"微溫,無毒。"

  ③《本草備要》:"生,甘苦,微涼;熟,甘,溫。"

  【歸經】 入脾、肺經。

  ①《本草衍義補遺》:"入手太陰。"

  ②《本草匯言》:"入肺、脾二經。"

  ③《藥品化義》:"入脾、胃、肺三經。"

  【功能主治】 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洩,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天下養生網)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①《本經》:"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②《別錄》:"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③《藥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治氣,消食開胃。"

  ⑤《珍珠囊》:"養血,補胃氣,瀉心火。"

  ⑥《醫學啟源》:"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補元氣,止瀉,生津液。"

  ⑦《滇南本草》:"治陰陽不足,肺氣虛弱。"

  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暢血脈,瀉陰火,滋補元陽。"

  ⑨《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天下養生網)中暑,痿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s~3錢,大劑0.3~1兩;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實證、熱證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茯苓為使。惡溲疏。反藜蘆。"

  ②《藥對》:"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動紫石英。"

  ③《藥性論》:"馬藺為使.惡滷鹹。"

  ④《醫學入門》:"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

  ⑤《月池人參傳》:"忌鐵器。"

  ⑥《藥品化義》:"若脾胃熱實,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悶,噎膈便秘,有蟲有積,皆不可用。"

  【附方】 ①治營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洩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常服溫和脾胃,(天下養生網)進益飲食,闢寒邪瘴霧氣。(《局方》四君子湯)

  ②治胃虛冷,中脘氣滿,不能傳化,善飢不能食:人參末二錢,生附子末半錢,生薑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勻,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雞子一枚取清,打轉,空心頓服。(《聖濟總錄》溫胃煮散)

  ③治肺虛久咳:人參末二兩,鹿角膠(炙,研)一兩。每服三錢,用薄荷、豉湯一盞,蔥少許,入銚子煎一、二沸,傾入盞內,遇咳時,溫呷三、五口。(《食療本草》)

  ④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兩,知母、桑白皮、人參、茯苓(去皮),貝母各二兩。上八味為末,淨磁合子內盛。每日用如茶點服。(《衛生寶鑑》人參蛤蚧散)

  ⑤治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運:(天下養生網)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四帖,每帖以生薑十片,流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濟生方》)

  ⑥治心氣虛損,怔忡而自汗者:豬腰子一隻,用水兩碗,煮至一盞半,將腰子細切,入人參半兩,當歸(上去蘆、下去細者,取中段)半兩。並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滓,焙乾,為細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選方》)

  ⑦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恍惚振悸,差錯謬忘,夢寐驚魘,恐怖不寧,喜怒無時,朝差暮劇,暮差朝劇,或發狂眩:遠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臨臥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⑧治消渴引飲無度:人參、瓜蔞根各等分。生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麥冬湯送下。(《仁齋直指方》玉壺丸)

  ⑨治消渴引飲:人參為末,雞孑清調服一錢,日三、四服。(《綱目》)

  ⑩止血後此藥補之:大人參(去蘆)二兩,棗五枚。每服水二盞,煎一盞。細呷之,服後熟睡一覺,諸病除根。(《十藥神書》獨參湯)

  ⑾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內傷,氣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脈散,血如湧泉:人參(焙)、側柏葉(蒸焙)、荊芥穗(燒存性)(天下養生網)各五錢。為末,用二錢,入飛羅面二錢,以新汲水調如稀糊服,少頃再啜。(《中藏經》)

  ⑿治小兒驚後瞳人不正者: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再服,愈乃止。(《仁齋直指方》)

  ⒀治下痢噤口:人參、蓮肉各三錢。以井華水二盞,煎一盞,細細呷之,或加薑汁炒黃連三錢。(《經驗良方》)

  ⒁治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匱要略》人參湯)

  ⒂治霍亂心煩躁:桂心二分(末),人參半兩(去蘆頭)。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聖惠方》)

  ⒃治虛瘧發熱:人參二錢二分,雄黃五錢。為末,用棕尖搗丸,梧子大。發日侵晨,井華水吞下七丸,發前再服。忌諸般熱物。(《丹漠纂要》)

  ⒄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飲食:人參(去蘆)、乾薑(炮)各等分。上為末,用生地黃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黃丸)

天下養生網手機版:m.cntxys.com

1、超值會員秒殺 QQ群: 28691542

2、合作QQ:912019648

看後就分享

直接輸入您的問題關鍵字,可互動交流哦!

覺得好不點讚,不是好夥伴!

相關焦點

  • 【許師講藥】經典經方常用藥物辨識:人參、竹葉
    這段話明確了當時人參產地為上黨。東漢許慎(公元100年-121年)撰《說文解字》中也記載到:「蓡,人蓡,藥草,出上黨」。仲景生於約公元150~154年,卒於約公元215~219年。與許慎時期相近。上黨為多風乾燥的地區,所產人參的性味,正如《神農本草經》所言,味甘微寒。在經方中,仲景使用人參來補津液而去虛熱。而後到南朝陶弘景撰寫的醫藥學專著《本草經集注》(公元480-498年)中,有「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的記載。此時人參的產地出現了遼東。
  • 「人參」使用指南
    我國人參多產於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等省深山密林中。人參,又稱為、「地精」、「土精」。人參之所以稱為「土精」、「地精」,乃人參搜集土地之精華之氣而成,又因其能大補元氣,效用神妙,故稱為「神草」。人參經炮製加工後可分為紅參、糖參及生曬參:一.
  •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證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桂枝(去皮)三兩,芍藥四兩,甘草(炙)二兩,人參三兩,大棗(擘)十二枚,生薑四兩。
  • 【人參文化·229期】清·陸烜《人參譜》(三)
    接上文:○性味《桐君採藥錄》曰:人銜味苦。  《名醫別錄》曰:人參易蛀蚛,唯納新器中密封,可經年不壞。  唐蕭炳《四聲本草》曰:人參頻見風日則易蛀,惟用盛過麻油瓦罐泡淨焙乾,入華陰細辛,與參相間,收之密封,可留經年。一法:用淋過灶灰曬乾,罐收,亦可。孫思邈《千金方》曰:人參湯須用流水煮,用止水則不驗。王符《潛夫論》曰:治疾當得真人參,反得蘿菔。
  • 【中藥識多D】人參
    Mey),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溼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  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 藏虎哥人參片是什麼?有什麼效果
    1.藏虎哥人參片是什麼?
  • 【中藥方劑】人參養榮湯
    【方劑名】人參養榮湯,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錄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養榮湯」。本方又名「人參養營湯」;本方丸制,名「人參養榮丸」。  1.癌症化療後疲乏:選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癌化療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8例和對照組17例,治療組給予化療加人參養榮湯,對照組給予化療。採用簡明疲乏量表BFI、生活質量量表QLQ-C30觀察疲乏改善情況及生活質量情況。以第1周期自評分作為基線指標,比較治療前後疲乏症狀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並採用秩和檢驗方法進行組間對照。
  • 如何用人參
    人參入藥的歷史悠久,西漢時代的文獻《急就章》就有記載。武威漢簡《治百病方》中有用人參的配方。《神農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上品,並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記載。
  • 根酷似「人參」,小時候摘果子做墨水,有人當野菜,如今方知有毒
    根酷似「人參」,小時候摘果子做墨水,有人當野菜,如今方知有毒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現在也沒有遠離農村,對農村的環境是相當的熟悉,特別是一些有趣的植物,在農村,我們小時候是沒有玩具玩耍的,若有,也是自己動手做的,或者採摘一些野花野果。(一)商陸還是人參?
  • 中華九大仙草之人參
    點上方藍字「人參鹿茸」關注,回覆中藥名可查看該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方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淺析 言太陽病過汗轉屬陽明證治。桂枝湯服法,是取微似有汗者佳,今令大汗出後,津氣兩傷,表邪乘虛入裡化熱,形成陽明裡熱脈證,熱盛則已傷之津愈耗傷,見大煩渴不解,脈應之洪大。治宜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胃生津。
  • 每日一味中藥--人參
    如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於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本植物的根莖(人參蘆)、根莖上的不定根(人參條)、細支根與鬚根(人參須)、葉(人參葉)、花(人參花)、果實(人參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人參功效與作用
    如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於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本植物的根莖(人參蘆)、根莖上的不定根(人參條)、細支根與鬚根(人參須)、葉(人參葉)、花(人參花)、果實(人參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人參不會買?怕買到假的?學點人參知識不吃虧
    人參是常用的中藥材,它以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生津養血、安神益智著稱。《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生山谷。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近代隨著社會的發展,曾經披著神秘面紗的人參已經從深山老林裡走出來。
  • 中藥方丨小柴胡湯的加減方之妙在於人參!很多人不知道?
    仲景書中以柴胡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柴胡桂枝湯,柴胡龍骨牡蠣湯四者,皆屬小柴胡湯的加減方,茲所討論者
  • 血人參,見過嗎?舒筋活絡,滋陰補腎.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血人參來源產地為豆科植物茸毛木藍的根。秋後採收,洗淨,切段曬乾。生於海拔700-2400m處的向陽山坡或山地疏林灌叢中。分布於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別名鐵刷子、 血人參、山紅花、紅苦刺、雪人參。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微苦、澀,溫。活血止痛,舒筋活絡,滋陰補腎,補氣攝血。主治崩漏,跌打風溼,肝硬化,疳積,痢疾;潰瘍日久氣血兩虛。
  • 人參精品——寬甸石柱人參
    降水豐富,日照少,陰霧多,溼度大,空氣相對溼度平均為75%,加之受地理緯度和雲霧、地形、植被等影響,極易形成散射光,經常出現「露水陽」天氣。石柱子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土壤地貌,有利於石柱人參的生長發育,並造就了石柱人參獨特的品質。石柱人參對土壤、水分、氣候、光照及栽培管理技術等要求極其嚴格,非石柱子之山、之土、之水、之氣、之特殊栽培而不可得。
  • 東北三寶之一:人參
    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參藥性和療效已有了解;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藥中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人參的應用又有獨到的發展,《傷寒論》中共有113方,用人參者即達21方;相傳明代醫藥聖李時珍之父李言聞不僅是名醫,還是對本草學深有研究、多有著述的學者,曾著有《月池人參傳》等人參藥物專著。人參是提藥中珍品,因有奇效,特稱之為「百藥之長」 ,又稱「神草」。
  • 男人吃阿膠有什麼好處,人參膠囊幫你補充陰陽平衡
    好處三:抵禦疾病阿膠性味甘平,可以長期服用,也不會損傷身體。堅持長期小劑量地服用阿膠,滋養肺陰,能提高肺功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中醫專家認為,陽虛者不能吃阿膠,陽虛者服用後,也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等症狀。另外,患有感冒、咳嗽、腹瀉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等病情痊癒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
  • 【中草藥介紹】 一點紅{地方名:葉下紅(通稱)、紅葉草、紅花草(龍海)、石青紅(華安)}的性味功用\附方6個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微辛。涼血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適應症:急慢性眼結膜炎,痢疾,腸炎,乳腺炎,咽喉炎,肺炎,狂犬咬傷,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小兒胎熱,疔癰癤腫。常用劑量:鮮草一至二兩,外用適量。一點紅 附方:①治赤白痢證及遠年便血:一點紅和豬精肉煎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