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益卦》的六爻到底說了什麼?必須配合《易傳》來讀解

2020-12-22 心慧文化

我們在上一篇《用孔子易傳思想,讀解周易益卦,感覺非常通順》的文章中,已經利用孔子《易傳》的思想,對《易經》的益卦作了初步的分析。

根據《序卦》: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益,原來就是增益的意思;益卦,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遇到了增益、增長、增多這一類事情。

根據《卦辭》: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有攸往,表示在生活中遇到了有所增益的事情,適宜於安心的前往,適宜於放心大膽去做。利涉大川,象徵著會有河流阻擋,表示會碰到一定的困難,適宜於人們克服困難去做好事情。

益卦,就是要求人們放心大膽的去做有所增益的事情,但有所增益的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需要人們克服困難去做好事情。

根據《彖辭》: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損上益下,就是前一篇文章中所說的三種爻位的變化。就其最相像的一種來說,就是益卦的上面有五六兩個陽爻,而下面只有初爻一個陽爻,顯得上面多下面少,所以就要減損上面的陽爻來增益下面。

孔子認為,周文王就是利用了卦象中的這個象徵意義,用風雷益這個卦來象徵增益這一類事情。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經說過,周文王所歸納總結的六十四類社會事務,跟八八六十四卦之間,就是用取象類比的方法,一一對應的聯繫在一起的。

取象類比,就是找到這兩者之間的相像、相似之處,風雷益卦的這個卦象,就好像上面的陽爻要來增益下面,所以就跟增益這一類社會事務對應聯繫上了。

取象類比就是找到兩者之間的相像之處,來進行對應聯繫,而對於不相像的地方,當然也就避而不談了,不可能硬要從不相像的兩者之間,去尋找相像之處,否則就越找越偏了。

損上益下,民說無疆。上,孔子沒有說誰是上,反正不是上天就是君王等上層人物;下,當然指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得到了來自上面的增益,當然人人歡喜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增益這種事情是從上面下到下面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是正大光明的。

利有攸往,中正有慶。遇到了有所增益的事情,適宜於安行而去,儘管放心大膽去做好了,因為這樣的事情是中正的,是正確的事情,而且還是喜慶的事情,所以適宜於安心的前去。

木,根據《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康熙字典》引《周易說卦》:巽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即巽順之謂也。冒,《說文》:蒙而前也。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說文解字注》:引申之有所幹犯而不顧亦曰冒。可見,木道就是放心大膽儘管前往的意思。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就是指雖然前面有一定的困難,但適宜於去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用害怕,儘管前往就是了。

益動而巽,日進無疆。講到這個動而巽,又不得不講到《說卦》。

很多人認為在這篇《說卦》中,隱含著什麼宇宙天地的神秘規律。其實,孔子在《彖辭》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說卦》第七章的內容: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只要掌握了這八個象徵含義,就可以理解《彖辭》中所有卦象的意思了。

風雷益這個卦,上卦為巽為入,下卦為震為動,所以益就是動而進入,動一動就有利益進入,也就是象徵著日進鬥金以至於無窮的意思。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孔子認為,前面損上益下的上,包括了天地,所以增益就是一件上天施恩、大地資生的事情,能帶來無窮無盡的增益。凡是增益的事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增益的。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益卦的卦象上,還是從客觀事務上,增益都是一件天施地生的事情,所以儘管安心去做,但也需要克服困難去做。

五,《象辭》: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這句《象辭》還是比較簡單的,君子能夠一心向善,有錯就改,就是自己品德的最大增益,君子就是這樣來增益自己的品德的!

六,十二蓋取: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這段文字的字面意思也不難,就是神農氏帶領大家,通過製作農具來發展農業生產,以增加糧食產量。周文王就從增加糧食產量這件事務中,總結抽象了益這個卦,又把生產生活中所有增益的事務都歸納到益卦。

這就跟蓋取諸離的原理是一樣的,如果有人一定要認為這是古人從益卦的卦象中得到了啟發,從而發明了農具,還認為益卦的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震為動,二三四爻又互出了坤卦,坤為地,木動於土中就是用木製農具鬆土耕種。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從來沒見過卦象的人就永遠發明不了農具了?

七,爻辭: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增益這種事務,不是小打小鬧的,而是適宜於用來做大事的,所以從一開始,就要為以後的大增益做好準備,這是吉利的,就算起初沒有成效,也是無咎的。初九爻是符合一初這個口訣的。

八,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大增益的準備工作,這是吉利的,也是無咎的。因為這種增益的事情,在剛開始做基礎準備工作的時候,是沒有明顯成效的,成效要到後期才爆發。不要認為前期沒有成效就是不好,這是無咎的。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

弗克違,帛書作弗亨回。

朋,根據《康熙字典》引《詩經小雅》:錫(賜)我百朋。傳:五貝為朋。《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蘇林註:兩貝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王引之《經義述聞》:十朋之龜,猶言百金之魚耳。可見,朋就是錢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元。

弗亨回,劉大鈞《今、帛、竹書《周易》綜考》:故今本克字,帛書此爻誤書作亨(此說證據充分,且又以損卦六五爻弗克違為證)。帛書回即違也,弗亨回即弗克違也。

享,根據《康熙字典》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獻也,祭也,歆也。《禮記曲禮》:五官致貢曰享。孔安國註:奉上之謂享。

六二的爻辭表示,能得到一大筆錢財的增益,不要拒絕,能始終堅持這樣做,當然是吉利的。當一個君王拿到了這一大筆錢財之後,還能想到這是上天的恩惠,又能去祭獻上天,更加吉利。

這句爻辭表示,若能正常的得到大筆錢財就不要拒絕,若還能想到回敬獻禮,就更加吉利。就好比一個小老闆靠一個大老闆發了財,還能夠回敬大老闆,這樣大老闆就會給他更多的機會。這也是符合二譽這個口訣的。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表示這一次的增益是從外面來的,即有貴人相助的。所以,得到了利益之後還應該回敬貴人。

六三,益之,用工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用工事,今傳世本作兇事,帛書作工事。根據隨卦九四爻:隨有獲,貞兇。帛書也作貞兇,楚竹書作貞工。

工事,《周禮天官大府》:邦甸之賦,以待工事。邦縣之賦,以待幣帛。工事,就是建築水利工程的意思,不同於種植的農業,相當於工業建設。

可見,帛書作工事,是符合客觀情況的,應該是《周易》的原文,今依帛書改作工事。用兇事來增益,而且還要中行,還要告公用圭,總讓人彆扭。可見,傳世本《周易》的一字之差,誤了多少後人,幸好有帛書出土,才讓我們得以更正。

孚,跟元、亨、利、貞一樣,又是一個《周易》中的常用字。根《說文》:卵孚也。一曰信也。徐鍇:鳥之乳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說文解字注》:人言之信如是矣。《康熙字典》引《詩經大雅》:成王之孚。註:成王者之信於天下也。可見,孚就是守信用的意思。

告公多圭,圭,禮器。告公用圭,符合禮儀規定的向王公匯報。

六三爻辭表示,用工程建築的方法來實現增益,雖然前期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但這是無咎的。

搞工程建築這類事情,講誠信守信用非常重要,不能偷工減料,還要規規矩矩的中正而行,不能有所偏差,不能出現質量問題,還要按規定向王公匯報。

告公,也不一定是指王公貴族,反正是指上面主管的人。這六三爻並沒有完全符合三兇這個口訣,只沾了一點邊。或許,後人正是根據三多兇這個慣例,才把用工事改成了用兇事吧。

象曰,益用工事,固有之也。

用工程建築來有所增益,這種事情本來就很多的,如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就是搞好水利工程來增加糧食產量。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為依遷國,帛書作為家遷國。依,依倚、依靠。為了依靠,為了家庭,為了某個目標,意思差不多。

遷,根據《說文》:登也。《康熙字典》引《廣韻》:之高也。《詩經小雅》:遷於喬木。遷國,不能理解為把國家搬出去的意思,而是人出去,相當於出國發展。

按規矩不偏不倚地辦事,匯報了上面並取得同意之後,就適宜於為了目標而出國發展,以謀求更好的增益。因為要出國發展,總有幾分擔憂,這也是符合四懼這個口訣的。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匯報了上面並獲得了批准,就能夠增強自己的意志和信心,對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來說,也是一種增益。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勿問,可以理解為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也可以理解為不要問對方是誰,只管誠信惠心的去做,也可以理解為只要憑著誠信惠心去做事情,結果怎麼樣是不用問的。反正不管那種理解,都是表示放心去做的意思。

從一開始,就講誠信守信用,又有惠施於人的心,這樣去做事情,肯定是能增益的,是吉利的,也不用多問,放心去做就是了。

講誠信守信用又有惠人之心,這樣去做事情,既能夠得到財物上的增益,還能夠增益自己的品德,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當然是最好的。這九五爻,是完全符合五功這個口訣的。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所以孔子說,講誠信守信用又有惠人之心,還用多問什麼呢?這樣做能夠增益自己的品德,是非常符合自己心願的。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

沒有得到增益,或者反而受到了損傷,但還是要堅定增益這個信念,如果放棄了增益的心願,就兇了。

任何希望有所增益的事情,萬一沒有實現,萬一有意外受到了損傷,也不要放棄初心,半途而廢。這也是符合六過這個口訣的。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沒有得到增益,這是意外的情況,如果受到了損傷,這並不是本身的原因,而是外來的傷害。孔子的意思說,如果出現了意外的情況,要不忘初心。

整個益卦,無論是《序卦》、《雜卦》、《卦辭》、《彖辭》、《象辭》、十二蓋取、六爻,六爻的《象辭》,都是緊緊圍繞增益而展開的。

非但益卦是這樣,《周易》的任何一卦都是如此,無一例外。

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周文王,為了編寫《周易》真是煞費苦心,周文王對於六十四種事務的歸納總結,對於事務與卦象之間的對應聯繫,對於每一卦六爻的分類,都達到了相當嚴謹的程度,所採用的大量取象類比,也都是非常的精準。

更要感謝孔子能夠把這麼一部經典讀懂讀精,還能為《周易》寫下了十翼之傳,為我們理解《周易》大開了方便之門,如果沒有孔子的《易傳》,恐怕我們還真沒有人能看懂《周易》。

老子的「道法自然」有什麼不一般的含義,再看《道德經》二十五章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老子的《道德經》,比古老的《黃帝金人銘》,更有實用性

對《周易》任何一卦的讀解,都跟本文對離卦的讀解方法一樣

相關焦點

  • 《易經》是怎麼寫成的?用孔子《繫辭》來還原大過卦的創作
    十二蓋取就是指聖人觀象而設卦,就是周文王把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總結為六十四卦。只有先把這一點認識清楚了,後面的所有內容才能通順的展開,否定的話,整部《易經》只會越說越牽強。那麼,周文王又是如何從「設卦」開始來寫成這部《易經》的呢?
  • 揭秘《易經》第40卦之解卦:解開世事紛擾,成功成仁只在一念之間
    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卦畫震上坎下 卦象雷上水下)原文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譯文 解卦:利於西南方,沒地方可去,就返回來,還是吉利。有地方可去,馬上就去吉利。原文 初六:無咎。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譯文 初六爻:沒有過錯。原文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 易經六爻預測第八講:六爻解卦中,如何預測更準確,這幾步很關鍵
    易經六爻預測第八講:六爻解卦中,如何預測更準確,這幾步很關鍵!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上一節我們已經掌握了如何看世應,和確定六爻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來講六爻預測的解卦方法的後面幾步,也就是辨旺衰、查生克、析大象。
  • 結合帛書,來正確認識《易經》《易傳》《繫辭》之間的關係
    曾經有網友留言說《易經》不是《周易》,當然這樣的說法也對,那對於《周易》或《易經》這本書,到底哪種叫法比較合適呢?如果按照日常口語的叫法,《周易》即是《易經》,《易經》即是《周易》,就像我們通常說的《老子》即是《道德經》,《道德經》即是《老子》。
  • 《易經》六十四卦代表怎樣的意義?
    儘管我們對於八卦耳熟能詳,但《易經》這本書裡並沒有講到八卦的知識。古經部分只有六十四幅卦象,還有關於卦象的文字說明。除了這些內容,古經文並沒有交代什麼是八卦,它們從哪裡來,以及八卦與六十四卦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等問題。盡人皆知的八卦知識是《易傳》裡記載的。
  • 易經六爻到底如何裝卦,一共有6步需要掌握,看完長見識了!
    易經六爻預測詳解:如何裝卦,一共有這幾步需要掌握!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六爻預測如何起卦,今天我們來詳解六爻裝卦的步驟。為什麼要裝卦?因為一個卦得出來後,我們需要對卦中所隱含的信息進行逐步挖掘,而這個過程就是裝卦的過程,當我們明白了卦的這些隱藏信息後,才能更好的去解卦斷卦了。
  • 時間起卦、六爻解卦的案例
    個人是傾向於六爻預測應該採用搖錢起卦這一古法的,對於是否可用六爻去解其他方式起出的卦存有疑問。不過最近親身解斷的一個卦例,某種程度上顛覆了我過去的認知——這個案例清晰地告訴我:六爻解時間卦是可行的,至少某些卦可行,不能完全排斥。2019年5月的一天,一位朋友求測:「今天下午、晚上有幾個客戶來?」。
  • 《易經》萃卦:與六爻兼吉相似,六爻無咎同樣很少見
    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當中,因為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各種情境當中的狀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六十四卦中,各爻的結果相似的情況也是極為少見的,比如說謙卦中的六爻兼吉,便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古今賢聖通過各卦中的智慧見解告誡人們,爻象與爻辭,要麼是兇中帶吉,要麼是吉中帶兇,六爻兼吉或兼兇的狀態是極個別的存在,同樣的道理,六爻都可以得到「無咎」結果的卦像也是極為少有的,但《易經》萃卦中的六爻便是六爻無咎。
  • 孔子釋易——易經因孔子而升華
    應該說易經思想之所以能夠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孔子及《易傳》功不可沒。《易傳》共包括七傳十篇,分別是《繫辭傳上下》、《象傳上下》、《彖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至於此處提到的386爻的概念,由於《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計有384爻,其中乾卦六爻皆陽爻,坤卦六爻皆陰爻,因此《小象傳》中分別給乾卦和坤卦增加了一個用爻,即乾卦用九爻和坤卦用六爻,對兩卦做總結說明,因此《象傳》中一共有386爻,但我們要切記,《周易》中只有六十四卦384爻,而非386爻,千萬不要搞混。
  • 易經的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
    綜卦是將正卦旋轉180度,另成一卦,代表從另一個視點來看此一疑問,能夠說是由對方的視點又有從第三者的視點來綜觀此一疑問,是疑問的另一個面,也是客觀的觀點。讀易(即斷卦、解卦)分粗讀和細讀。粗讀,即先斷下夲卦(即測事而起的卦)。研討本卦的卦辭和卦象。依據卦辭卦象,去了知卦意。這個進程叫望文生義。或滿意洋洋。夲卦,是通知你,應該如此行。若如此行,其成果,在內卦裡。要進一步去觀內卦的卦辭卦象,而得其意。若不按本卦行,其改變成果如本卦的錯卦,要觀錯卦的卦辭卦象去得其意。
  • 《易經》的象,是整句卦爻辭的象,要用整句話的意思來理解
    《易經》也遭到不少文人學者的詬病,有些人看到《易傳》的《說卦》一篇中,說什麼「乾為馬,坤為牛」、「坎為耳痛,離為蟹」,就直接斥之為風馬牛不相及。殊不知,最受部分文人學者所詬病的風馬牛不相及,恰恰正是《易經》的核心所在,正是《易經》的核心思想的,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給相及了!
  • 《易經》第一卦——乾卦
    前面我們說過易經分經、傳兩個部分,經部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傳部即十翼,包括象辭、小象、彖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等。方便起見,我們在討論經部的過程中,也一併把彖辭、象辭、小象等包含在內。所謂彖(tuan)辭,是指解釋卦辭的文字。彖者斷也,即作判斷。
  • 巧妙運用錯、綜、交卦記憶《易經》六十四卦
    《易經》的六十四卦彼此之間不是相互孤立靜止不變的,因此才會發展出錯掛、綜卦、交卦等等易理知識,理解和掌握了這些變化關係有助於我們理解和記憶易經六十四卦。在整個易經六十四卦中有28組綜卦,即屯卦與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小畜卦履卦、泰卦與否卦、同人卦大有卦、謙卦豫卦、隨卦與蠱卦、臨卦觀卦、無妄卦大畜、噬嗑卦賁卦、剝卦復卦、夬卦姤卦、鹹卦恆卦、遯卦大壯卦、漸卦與歸妹卦、晉卦明夷卦、家人卦睽卦、蹇卦解卦、損卦益卦、萃卦升卦、困卦井卦、革卦鼎卦、震卦艮卦、豐卦旅卦、巽卦與兌卦、渙卦節卦、既濟卦與未濟卦。
  • 知乎回答:如何在三次內將《易經》64卦倒背如流?
    沒有人願意教我,甚至我向一些大師提出這個問題來,老師只是說「就如同乘法口訣,背過即可」! 所以我只好背誦,可是到底講了些什麼東西,怎麼來的也不是太了解!而我又是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今天回過頭來總結,真是太簡單!) 現在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訣,這個表你可以背誦,不是說不行!
  • 《易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原文與譯文)
    從前聖人的創作《易經》,是將用以和順於性命的道理的,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所以立天的道理,分為陰與陽,在《易經》六爻的位置屬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為陽位,最上一爻為陰位.分地的道理,為柔和剛,柔屬於陰,剛屬於陽,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為陽為剛,第二爻為陰為柔.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 《周易》這本書,應該這樣來讀解,有些謎團,要這樣來解開
    那麼,《周易繫辭下》第二章的十二蓋取,到底該如何來理解呢?要理解十二蓋取,首先必須弄清楚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在上一篇文章中所提到過的第一個大問題:究竟是古人根據卦發明了某些東西,還是根據具體的事物蓋取了卦?
  • 【六爻八卦】四大吉卦是哪四卦,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上卦
    易經中有六十四種卦象,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吉兇禍福含義。其中有四種卦象是最為吉利的,我們稱其為四大吉卦,即坤艮謙卦、山火賁卦、火地晉卦、火天大有卦。 從上古時候起,人們就已經通過六爻八卦來進行算命了,後來衍生出了易經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種卦象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有的代表著吉利,有的代表著兇險,其中最為吉利的卦象要屬四大吉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謙卦、賁卦、晉卦、大有卦等等。
  • 六爻解卦實例:某人詢問父親身體,應期說的明明白白,太準了!
    六爻斷卦是我們學習六爻中的必修課,也是我們掌握六爻的一個裡程碑。在前面幾節課中,我們已經對六爻的體系做了一個大概的說明,從第一步佔卦,到六爻如何裝卦、解卦都有了理論上的認知,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我們將持續分享六爻解卦的實例。
  • 孔子一生被一卦給說中,時也,命也
    孔子開創了私人教育之風,有弟子三千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春秋》《易經》,去世後弟子整理其言行思想,彙編成《論語》。孔子於《易經》有著很深的造詣,《周易》的易傳,也就是大家所言的十翼,其實就是孔子所編纂整理的。有人否定這點,我也不以為意。就像當代的很多人污衊儒學一樣。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什麼是《周易》?《易傳》跟他們又有啥關係?他們的區別與聯繫又是什麼?核心思想是啥?相傳為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研究《易經》的心得記錄。司馬遷也說《易經》64卦的著作權,應該屬於周文王。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是《周易》,《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