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畔》海報
大洋網訊 今晚,第八屆羊城粵劇節開幕式將在廣州大劇院舉行。被觀眾稱讚「時尚清新、輕盈明快、曲高不和寡」的新編粵劇《清水河畔》作為開幕式劇目,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戲劇立意,將以輕喜劇的形式為人們展開一幅廣州近年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據悉,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始舉辦,已成功舉辦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本屆羊城粵劇節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指導單位,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聯合主辦,廣州粵劇院承辦,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州市演出電影有限公司、紅線女藝術中心、粵劇藝術博物館協辦。
視角獨特 徐徐展開一幅生活美、環境美的新農村畫卷
《清水河畔》於2019年10月首演。作為2020廣州藝術季的壓軸劇目,該劇曾於9月16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11月13日代表粵劇赴浙江金華參加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劇目展演活動,11月底將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展演。
《清水河畔》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出品,廣州粵劇院創作,廣州粵劇院下轄的廣州粵劇團傾力打造。該劇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優秀青年編劇吳海榕進行劇本創作,特邀國家一級導演張平執導、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教授李威擔任舞美設計。演員陣容方面,青年文武生李偉驄、青年花旦莫燕雲擔任男、女主角,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為青年主演配戲,在劇中出演重要角色。國家一級演員張雄平、陸敏渭,以及黎錫堅、陳駿旻、陳健超、陳韻玲、肖婉婷等逾百名演職人員參演了本劇。
《清水河畔》講述「90後」張天宇被派到清水河村掛職,擔任第一書記,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張天宇沒有氣餒,越挫越勇,成功帶領清水河村邁向了美好未來。《清水河畔》切入視角非常獨特,展現了廣州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在精神和文化層面「脫貧致富」,實現「美起來」——生活美、環境美。該劇徐徐展開了一幅當下具有廣州特色的新農村畫卷,探討挖掘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該劇導演張平曾執導眾多地方戲曲劇種,其執導的多部作品獲得文華獎。張平表示:「《清水河畔》的題材在全國戲曲舞臺上還不多見。這是一部具有濃鬱當代生活氣息,充滿個人浪漫主義理想和現實主義思考的輕喜劇。」
精雕細琢修改版「以歌舞演故事」開創表演程式
《清水河畔》於2019年10月在廣州首演後引發熱烈反響,在邀請北京和廣州兩地專家學者召開作品研討會後,廣州粵劇院針對專家意見對作品進行了大幅修改提高,今年4月重新啟動了創排工作。
新改版後的《清水河畔》劇情更為流暢、節奏緊湊。角色方面則進行了適當刪減,使得人物戲份更集中,對手戲更有看點。
編劇吳海榕吸取多方意見,多次下鄉採風,先後創作超過20稿。打磨後的版本精彩紛呈。導演調動了多種手段,充分運用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手法,開創了新的粵劇表演程式。
《清水河畔》的音樂、唱腔呈現濃鬱的粵劇風格,以廣東特有的鹹水歌貫穿全劇,嶺南風味濃鬱。
《清水河畔》呈現的唱念做打非常精彩,板凳舞、開車舞與水浪舞頗有新意。尤其主演們的表演,很有可看性,粵劇名家黎駿聲的精彩演繹更是為整部戲增色不少。
該劇展現當下的生活,加入了直播、網紅等概念,比如男女主角的開車和追車操作,還有LED屏幕上打出微信界面,遊客們的自拍直播、網紅等,讓觀眾覺得有趣親切。
風格時尚 觀眾「有看電影一般的演出觀感」
《清水河畔》是2020廣州藝術季的閉幕式劇目,曾有年輕觀眾表示:「該劇中有80、90後年輕人的覺醒,描繪他們熱愛家鄉,對環境變壞的痛心疾首……讓我產生共鳴。」「這部主旋律作品一點兒也不教條,輕喜劇的形式讓人賞心悅目。」
有曾看過首演的「二刷」觀眾表示:「改版後的《清水河畔》,舞臺呈現的嶺南風格的詩情畫意感顯著提升,清新脫俗。」
改版後的《清水河畔》收穫了眾多專家的好評。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如此點評:《清水河畔》既時尚青春,又有故事性、本體性、地域性、民俗性。「編劇抓住了歷史的『變』,包括人的觀念和時代的變。嶺南的『變』和其他地區不同,有敢拼的地域時代精神,好了以後要更好,富了以後要追求長遠利益。」崔偉說。
《中國戲劇》雜誌主編羅松表示:「《清水河畔》體現了時代精神,戲曲本體在現實題材得到了創新和發展,既借鑑學習傳統程式,又給人清新時尚的觀感,舞臺呈現美輪美奐。」在羅松看來,該劇的故事表達有新意,真實自然,讓人信服。「新改版的《清水河畔》運用了LED屏、3D投影這些多媒體技術,有看電影一般的演出觀感。」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宋俊華如此評價。
用治理河汙來表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宏大主題,從小人物照亮大時代,於小地方折射大變化——粵劇《清水河畔》為廣東現代戲探索提供了新路徑。
創藝嶺南
粵劇在現實題材中得到創新和發展
粵劇《清水河畔》是一部「主旋律作品」,但是觀眾在觀看後給出的關鍵詞多是「清新時尚」「輕盈明快」,這無疑得力於主創團隊的巧妙處理,讓粵劇在現實題材中得到了創新和發展。
這樣的主旋律作品,在本屆羊城粵劇節「優秀劇目展演」環節還有很多。
比如,由廣州粵劇院與梧州市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創作的《抉擇》將於11月19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抉擇》在歷史與現實、寫意與寫實之間自由穿行,既保留了傳統戲曲表演程式優美抒情的特點,又融入了現代戲劇敘事的技法。
另外,廣州粵劇院和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鎮)文化中心聯合出品的大型現代粵劇《蘇兆徵》已於9月24日在珠海上演。該劇選取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蘇兆徵人生中的幾個重要橫切面,以全景式塑造人物,通過人物去彰顯時代風雲和以他為代表的群體。
粵劇在當下,準確把握傳統與傳承、創作與創新、精神與精彩的內核,在主創思想、藝術表現等方面進行探索,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魅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