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家族七代人當中就出了十二位名醫

2021-02-12 徐氏宗親會

點藍色字體「徐氏宗親會」加入徐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徐;請點擊上面徐氏宗親會」關注,擁抱中華徐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徐氏文化,共建繁榮徐氏,傳播徐氏正能量。

話說上溯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朝廷已有官辦醫學教育,但世襲的醫學家族仍然存在,徐氏家族七代人當中就出了十二位名醫,且其中徐道度、徐文伯、徐成伯、徐之才、徐之範都曾進入宮廷。有入太醫署任職者,有被欽賜高官者,因常要給皇帝及皇族治病,醫道十分精湛。故均深得皇帝器重。醫典中所載徐熙,即是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他曾做過南朝宋濮陽太守,後避秦望山做了隱士。傳說某日出行,遇到一道人,道人贈他一個葫蘆並告訴他:你的子孫應以此道術來救人,且盡享富貴。徐熙打開葫蘆,內竟是一卷《扁鵲鏡經》,驚嘆之餘他開始矢志精心研讀,不久醫術名震天下。徐熙之子徐秋夫秉承父業,亦成名醫。徐秋夫兩子徐道度和徐叔響,醫術俱高。單說徐道度,他內外科都很擅長,一時腳有恙,行路不便,宋文帝為給請他皇子看病,特許他乘小車入宮,徐道度往往是手到病除,有人稱當時宋代有五絕,此五絕除善操琴的杜道鞠、擅詩文的範悅、善書法的褚欣遠、善圍棋的褚胤,徐道度之醫術更為其中之一絕,足見其醫術之精。

徐道度著有《療腳弱雜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治療腳氣病的專著。徐叔響,對針灸、小兒科、本草學等都有研究,且著述豐富。到徐家第四代,徐道度有子文伯,徐叔響有二子嗣伯、成伯,此三子的醫術也是聲名顯赫,譽滿當世,且頗多建樹,徐氏家族的杏林美名至此進入登峰造極的巔峰時期。徐文伯一直都在帝王身邊做御醫,有很多療病的絕招。宋孝武帝時,路太后忽覺腹痛難忍,其他御醫束手無策,請徐文伯,文伯診脈後說:太后的病應是石搏小腸。即現在所說的膽結石、泌尿系統結石之類的疾病,之後徐文伯用了消石湯進行治療,太后很快排出了結石,肚子也就不疼了,太后因此封賞了徐文伯(湖北鹹寧現就有徐氏後人一門,善治結石病,名俱揚。蓋應有此方,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宋明帝年間,有一宮人患腰痛,疼時牽連心臟,每發作幾氣息欲絕,其他醫生認為是肉,推測宮女肚裡有異物,而徐文伯認為是發,即是由頭髮引起的病症,遂以油催吐,果然宮女吐出毛髮樣物體,且竟長三尺,吐後病立愈。徐叔響之子成伯,也深得君王重用。正始元年(504年),為光祿大夫,加平北將軍。話說北魏獻文帝聞其本領了得,一日,故意將一病人置於帳幕後,不讓徐成伯看到,只準他隔帳診脈。成伯診過之後,竟仍能明白指出病人病情,甚至對病人面色及病中症狀都描述得相當準確,獻文帝對成伯醫術不禁大為讚賞,封官晉爵,並命不離左右。後來青史留名的北魏孝文帝在外出巡遊時,突染重病,徐成伯日夜兼程趕到孝文帝身邊,為他精心診治,使得孝文帝痊癒,為此,孝文帝在舉辦筵席時,特請徐成伯坐上座,並向文武百官宣講徐成伯用高超醫術救治自己的功績,一時間,震動朝野,傳為佳話。

徐成伯自己極善養生食補,精於煉製養生丹藥,曾隱居嵩山一年,為皇帝煉製延年益壽的金丹。他自己也常服自製養生藥丸,到八十歲時,鬢髮尚黑,力未稍衰,精氣神俱佳。叔響次子嗣伯,同是治療疑難雜症的高手。話說南齊有一將軍,素畏寒,時興煉丹服石,此大將軍即服五石散(就是用紫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白石英、硫磺五種石藥炮製的丹藥),以為可以治好自己的寒症,豈料服後反更怕冷。徐嗣伯採用了十分獨特的療法:在冰天雪地裡,讓將軍赤身坐於冰冷的石頭上,然後命人以冷水數桶自將軍頭上澆下,將軍被澆至昏厥,一旁家人實不忍卒睹,趕緊叫徐嗣伯停手。然嗣伯說:若想治好大將軍的病,諸位就不要多管,我自然知何時該止。待澆一百多桶冷水之後,將軍開始能動了,背上還開始冒熱氣,再過一會兒坐起來要喝涼水,就這樣,其頑疾寒症讓徐嗣伯用如此罕見的治法治好了!……此類傳說頗多,未可一一道盡。

徐家第五代,徐文伯子徐雄和徐成伯子徐踐承襲家業,也較有名氣,只稍遜父輩。徐家第六代,徐之才、徐之範又給徐家醫術帶來一代輝煌。徐之才是徐氏家族七代名醫中最出色的一位,他曾醫治過梁國魏帝、東魏孝靜帝、北齊文宣帝、武成帝等多個皇帝,深得信任,足見醫術之高。他把藥分為宣、通、補、瀉、澀、滑、燥、溼、輕、重十劑,還提出孕婦逐月養胎法。尤值一提的是,之才不僅秉承家學,精通醫道,且博學多才。他初仕南齊,後被俘於魏,因其學才而被魏帝徵召,武平二年(571年)封西陽君王,又稱徐王。撰有《徐王八代家傳效驗方》(或作《徐王效驗方》十卷)、《徐氏家秘方》兩卷、《徐王方》五卷,均為總結家傳醫療經驗之書。另有《藥對》(或作《雷公藥對》)兩卷,此書總結古代藥劑學精華,對諸多藥物炮炙處理均有詳細記載,可惜佚失不全,其佚文見於《證類本草》中。

徐之範也曾任北齊尚藥典御,官至太常卿,也是皇宮中有名的醫生,隋開皇(581-600)年間卒。徐家第七代,較為知名的有徐之範之子徐敏齋,他博學多才,也頗有成就,隋朝開皇(581-600)年間賜朝散大夫。此後,或遇天災人禍,或有兵荒馬亂,或因世事變遷,或為生計所迫,或被情勢所逼,棄醫從商、從政、從文者皆有之,數代赫赫出名醫的徐氏家族就此漸呈沒落之象,各門苗裔相繼星流雲散,江南塞北,落地生根,徐氏醫名式微。物換星移幾度秋,回思當時風光,真可謂於今豈絕懸壺志,剩有兒孫人不知!閒話至此,欲問徐氏後人濟世造化如何,救人福德深淺,且聽下回分解。

震撼千萬徐氏族人

徐氏文化名揚天下

徐氏精神名揚海外

天下徐氏一家親 

兄弟姐妹

攜手圓徐家夢 

徐氏家族開枝散葉

徐氏家族永久興旺

古往與今來

族譜與祖訓

名人與古蹟

弘揚徐氏文化

傳承徐氏精神

識別二維碼,立即關注我們!

每日一更  傳承文化  弘揚精神

相關焦點

  • 徐氏家族七代名醫
    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
  • 徐氏家族、南北時期名醫輩出!
    」加入徐氏家族!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
  • 南北朝時期,徐氏家族名醫輩出
    加入徐氏大家庭熱點推薦:▼全國最美徐氏宗祠大合集,盡顯徐家氣派!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
  • 南北朝時期名醫輩出的徐氏家族
    」加入徐氏家族!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
  • 南北朝時期名醫輩出的徐氏家族~
    」加入徐氏家族!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
  • 馬來西亞馬六甲徐氏家族
    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荷蘭街,有一座歐式塔型建築的徐氏宗祠,為馬六甲曾經顯赫一時的海峽華人富豪徐炎泉家族的宗祠。塔內供奉著徐家歷代祖先牌位。所謂海峽華人,又叫峇峇人,是華人與馬來人結婚後生下來的後代。峇峇人有一個傳統習慣,就是保留一間「祖屋」作為家族後人聚集慶祝節日的地方,歷代祖先牌位都會供奉於祖屋內堂。
  • 從修道轉行醫,魏晉七代名醫世家為何終入仕
    北魏婁睿墓壁畫《出行圖》徐家七代以醫鳴世,徐王是集大成者。有學者認為,「十劑說」便是他的原創。到徐王的孫子一代,徐家不再以醫鳴世,七代家學至此而絕,體現出古代技術世家「以技以事上」的困境。修道世家轉為行醫世家據學者楊其霖的《東海徐氏醫學世家研究》(本文以下多處參考該論文,不再一一標出)鉤沉,徐家本東莞郡姑幕縣(今屬山東省安丘市)人,後徙丹陽(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仍以原籍稱,即「東海徐氏」(東海郡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南與江蘇省東北部一帶,與姑幕縣無關,東海或是東莞之誤)。
  • 七代名醫世家 家學為何難以為繼?
    其實,徐之才是南北朝名醫,在《北史》中有傳,曾被北齊後主高緯封為西陽郡王,世稱徐王。徐家七代以醫鳴世,徐王是集大成者。有學者認為,「十劑說」便是他的原創。「十劑」是方劑分類法之一,即宣、通、補、洩、輕、重、滑、澀、燥、溼,是中醫方劑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對於這樣一位有巨大貢獻的專才,後代學者竟「無考」,尤為可惜的是,徐王的醫學著作全部亡佚,反而是他未必擅長的詩被留了下來。
  • 徐氏家族簡介
    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後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後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於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幹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後,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後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的一往情深。
  • 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
    9月27日,由武漢出版社主辦的《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以下簡稱《劍橋筆記》)讀者見面會在武漢舉行,長江日報高級編輯、歷史學者、該書作者餘坦坦,武漢出版社總編輯鄒德清,武漢出版社副總編輯楊建文、李杏華,《劍橋筆記》責任編輯管一凡出席此次活動。
  • 伯益(徐氏遠祖)
    徐氏兄妹一家親微信公眾號:xxddyy19930228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徐」,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徐氏兄妹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徐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夏朝君主夏啟繼位後,沒有忘記伯益之功,大廉就繼承伯益的職位,其兒子就用他的名為姓,封地於秦,大廉就是廉姓的始祖;伯益次子若木被封於徐國,為徐氏始祖。據《元和姓纂》所載,「顓頊孫大廉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趙有廉頗「,可見伯益為蟜極後裔。
  • 一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情緣
    一番親切的交談後,西蒙將手中的《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以下簡稱《劍橋筆記》)贈予李克強總理,故事的主角正是西蒙的家族。李克強總理看了《劍橋筆記》後說:「真的是六代人嗎?很快就要200年了!」  日前,我們採訪了《劍橋筆記》作者——作家、歷史學者、湖北長江日報高級編輯餘坦坦,與他一同翻開《劍橋筆記》。眼前,一幅中英民間友好的歷史畫卷得以重現。
  • 一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情緣
    一番親切的交談後,西蒙將手中的《劍橋筆記——一個英國家族六代人的中國故事》(以下簡稱《劍橋筆記》)贈予李克強總理,故事的主角正是西蒙的家族。李克強總理看了《劍橋筆記》後說:「真的是六代人嗎?很快就要200年了!」 日前,我們採訪了《劍橋筆記》作者——作家、歷史學者、湖北長江日報高級編輯餘坦坦,與他一同翻開《劍橋筆記》。眼前,一幅中英民間友好的歷史畫卷得以重現。
  • 長沙龍象山徐氏的五世墨香
    徐夔為長沙龍象山徐氏第十七世子孫。《家傳》中的考諱(即父親)徐國搢(1778—1863),字子觀,號笏亭,別號綠蔭居士,室名綠蔭草堂,梅花書屋,太學生。七歲失怙,母羅氏教之讀,善先哲經世有用書。以子棻貴,晉封奉政大夫,內閣中書。以孫樹銘貴,誥封光祿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公志行峻潔,一介自嚴,嘗構綠蔭草堂於西郊,栽梅種竹,鼓琴賦詩,淡如也。富家藏,聚群書,尤多歷代明賢真跡。
  • 關於徐氏若木世系與聯譜對接
    專門花費兩年時間用大數據創新思維對此進行研究,功夫不符有心人,終於從一堆亂麻中理出點頭緒,正當寫此文時,中央電視臺10頻道每天早晨播出的科技起源欄目,主持人騰嶽念到這樣一句話,伽利略說:「考問大自然要用數學計算」。科學大師的話給我指明了研究的道路,一切科學技術設計,如兩彈一星的研究設計,都是先從數學計算開始,首先做出理論設計以後,才做出具體設計的。
  • 徐氏字輩
    徐景紘 ,祖籍登州府海陽縣,山東始祖徐祥,清朝末年遷遼寧大東溝小孤山(今丹東市東港附近),又從大東溝遷走兄弟三人丟了一個,剩下2人(我高祖輩)遷到吉林敦化,遼寧丟了那一支找不到你們了,看到信息和我聯繫8.徐世東:吾徐氏家族源久居於山東省蓬萊市,元登州府萊陽市原小雲南大徐莊。天字輩,仁義禮智信五兄弟。
  • 徐氏正骨:家風成就老字號 將中醫正骨推向世界
    「不好意思,患者太多,實在騰不出時間。」見到記者,徐長軍顯得很緊張,完全沒有院長架子。徐長軍告訴記者,霑化徐澤三正骨醫院是父親徐澤三創建的,「我父親是徐氏正骨的第二代傳人。」徐氏正骨的創始人是徐澤三的父親徐成林。原來,1905年徐成林出生於富國鎮東楊村一個貧困的家庭裡。三歲失母,相繼喪父,艱辛歲月伴他度過了不幸的童年。
  • 「徐氏」個人簡歷大曝光,徐家人必看!
    點上面「徐氏宗親總會」加入徐氏大家庭
  • 全國最美徐氏宗祠大合集,盡顯徐家氣派!徐家人必看!
    點上面「徐姓總群」加入徐氏家族!
  • 震撼全球徐氏宗親!
    >,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天下徐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徐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上,徐姓家族源遠流長,久經不衰。徐姓先人歷經千年的動蕩、變遷,自強不息,繁衍生存,為中華民族繁榮富強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山河競笑 齊喜遠親添彩秀棠棣聯芳 合歌望月增輝圓徐國經歷夏,商,周三個時代1640多年,若木為徐氏始祖,一個古來而偉大的姓氏,徐氏由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