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一農民花費1000多萬元,淘來6000件藏品,辦了個博物館

2020-12-16 鏡觀天下V

我叫範發文,今年48歲,是河南濮陽縣王稱堌鎮小屯村一位農民。收藏本來是城裡人的生活時尚,這幾年我也在農村老家搞起了收藏。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我還創辦了一個黃河民俗博物館,把我這幾年「淘」來的6000多件文物和老物件都搬到了博物館,供鄉鄰和遊客免費參觀。稱量糧食的官鬥、播種用的耬車、渡河用的木船……這些老物件,很多人可能只在電視中見到過,如今在我這裡都能看到。

「黃河文化是是咱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作為土生土長的黃河人,必須把它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昨天,濮陽日報社的三名記者到我的黃河民俗博物館採訪我時,我這樣對他們說,這些年,為了四處「淘」這些寶貝,我花費了1000多萬元。

我創辦的黃河民俗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十幾個展廳,陳設著黃河流域不同時期的各種生活用具、農用工具、紡織工具、交通工具,在這些看似破破爛爛老物件上,總能看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與黃河流域風土民情相關的點點滴滴。

照片中這個遼金時代的浴缸,是我從山東莘縣一個村裡收購的,開封、新鄉等地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聽說此事後,紛紛派人跑過來,和我商量想出高價把這個浴缸買走,我不同意。結果,他們不死心,繼續一趟又一趟地過來和我商談,還把價格一再提高,我回絕他們說:「我淘來的東西在我眼裡都是寶貝,不是錢的問題,給多少錢我也不賣。」

修建黃河民俗博物館,國家對我們黃河灘區農民實行的灘區遷建政策是個催化劑。這幾年,灘區居民陸續搬了新家,一些老家具和生產工具沒了去處。看著這些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老物件,我心想,它們是多個時代的見證,扔了就沒了,將來孩子們還怎麼了解前輩的生活呢?不如把它們保存下來留給後人,讓他們知道這段歷史,於是他就動了當「收藏家」的心思。

我文化程度不高,只念過三年半的小學。因為家裡窮,我從16歲開始,就開始在外面闖蕩,當過臨時工、賣過乾鮮果、開過小超市、搞過小煉油……遇到過不少挫折,也吃了不少苦。後來,我在親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家飯店,由於我誠信經營,飯店的生意非常好,多年下來,也有了一些積蓄。

為購買這些老物件,我花光了家裡全部積蓄,還為此欠了二百多萬元的外債。我老婆和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不理解我,天天數落我,但我沒理會這些,既然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堅持走下去。

我的收藏生涯是從2016年開始的,收藏的第一個老物件是堂哥家的一臺老式織布機,我用兩條煙換來的。從那時起,為了收集更多有價值的老物件,我經常開車到濮陽市各縣區和周邊市縣農村轉悠「淘寶」;他還和一些常年在農村收廢品的人交上了朋友,請他們幫忙打聽、提供線索。一來二去,大家給我起了個「破爛王」的外號。

我在收集老舊物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誠意和執著,常常讓物主感到不賣給我就說不過去。有一次,我聽同行介紹說,河北大名縣有一件叫做「官鬥」的藏品非常稀有,於是,我就開車前往,和「官鬥」的主人商談,人家說啥也不肯買。我並沒有氣餒,接下來繼續一趟又一趟上門拜訪,先後去了8趟,最後,「官鬥」的主人還是被我的執著所打動,把這個「官鬥」賣給了我。展廳裡那個荊條編織的糧囤,也是我多次拎著禮物登門拜訪換來的。

做收藏很難,尤其是對於文化不高的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但我不懂就問,誰懂問誰,從王稱堌鎮一中的一位老師到市裡的幾位民俗文化專家,我都和他們保持著頻繁而密切的聯繫,隨時請教自己在物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我的堅守下,我收藏的老物件越來越多,名氣也是也是越來越大。

王稱堌鎮政府看到我收藏的老物件太多,家裡已經放不下了,就出面和我們村委會協調,把村裡的文化大院騰出來,讓我創辦了一個黃河民俗博物館。我分門別類地把博物館室內外所有空間全部利用起來,按照藏品的不同類別劃分成了15個展廳,各個展廳陳列著不同時期的各種生活用具、農用工具、紡織工具、交通工具,還有家具、服飾、瓷器、圖書、紀念章等等。

這艘木船是我從範縣「淘」的清代嘉慶年間的民用漁船,像這樣的「大傢伙」展廳的室內實在擱不下,我乾脆直接放在院子裡的空地上,還專門搭起棚子為其遮風擋雨。在我眼裡,每一件藏品都是我費勁心血「淘」來的寶貝,我呵護它們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的黃河民俗博物館建成之後,一致免費對外開放,讓遊客參觀。現在,到博物館參觀的遊客越來越多。對此,很多人不理解,問我「你弄這個既不圖名,又不圖利,還天天往裡賠錢,究竟是圖個啥?」我總是給他們解釋說「我是為了一項公益事業。」說起來做公益,我已經堅持很多年了,拋開我平時向公益事業各種捐款不說,光是我義務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就有8個,其中有兩個現在還在大學裡念書沒畢業。

俺們王稱堌鎮要成立旅遊投資公司,發展旅遊事業,我這個公益性的博物館可受重視呢,已成為全鎮一張名片。去年年底,我的黃河民俗博物館被批為濮陽市愛國教育示範基地、省民俗旅遊村、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現場教學點,還被批准為國家2A級景區。不斷有新聞媒體的記者來採訪我,我感覺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同時也更加增添了我在收藏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的信心。

相關焦點

  • 濟南市章丘區:黃河灘區有了助農增收新路徑
    11月30日下午,濟南市章丘區黃河街道東邢村村民邢瑞元笑著說,不用再種地,出去幫人家搞綠化,一天能掙八九十塊錢。今年,章丘黃河灘區實施整體遷建,幾代人搬出灘區、安居樂業的夢想成為現實。不過搬遷後,他們卻面臨著土地距離新建小區較遠的問題。「原來村子旁邊就是耕地,現在有10多裡路。」這可讓村民犯了難。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本報一直見證、記錄灘區變遷。2019年8月,大眾日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型蹲點調研,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總編輯帶領下,記者多次深入灘區採訪,行走千裡黃河沿岸,蹲點7市16縣(區)61個灘區村。今天,大眾日報推出大型蹲點調研報導,講述波瀾壯闊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故事。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本報一直見證、記錄灘區變遷。2019年8月,大眾日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型蹲點調研,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總編輯帶領下,記者多次深入灘區採訪,行走千裡黃河沿岸,蹲點7市16縣(區)61個灘區村。今天,大眾日報推出大型蹲點調研報導,講述波瀾壯闊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故事。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與「土味」的黃河灘區「年」在一起
    但對黃河灘區60多萬群眾來說,幸福卻是住得久、睡得香、半夜不被洪水殃。2月4日是中國傳統小年,我們新華社山東分社「走灘區」小分隊在這一天與黃河灘區群眾共同過了一個年,「年」在一起讓我們無限感慨。▲2月4日,新華社山東分社「走灘區」新春走基層小分隊成員張力元(右二)和楊文(右一)在菏澤鄄城縣黃河灘區採訪黃河灘區群眾曾經面臨著「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的「三三宿命」,因此,灘區群眾過得好不好,成為我國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役。
  • 大眾日報評論員文章評黃河灘區遷建|見初心聚民心顯信心
    黃河灘區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山東黃河灘區面積1702平方公裡,60萬名群眾居住其間。黃河屢屢漫灘,不僅淹沒莊稼,更毀壞房屋,「三年攢錢、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成「魔咒」,百姓「因房致貧」「因房返貧」,灘區貧困發生率遠高於正常水平。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實現。
  • 田豐 陳銀生 著 《築夢黃河灘——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紀實》出版
    2003年10月,黃河在河南蘭考縣出現生產堤潰口,洪水湧入東明縣南灘,灘區135個村莊,9萬多群眾被洪水圍困,至11月上旬才退去。多年來,黃河灘區內的群眾飽受漫灘洪澇之苦,是否將灘區群眾搬到灘外生活一直牽掛著地方決策者們的心。對灘區內的群眾來說,土地都在灘內,如果搬遷到灘外居住,幹農活就要多走不少路程。而且許多群眾也不願意離開故土,只要修修補補能住下去就不願「挪窩」。
  • 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展
    1月9日,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展覽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主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承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協辦。他指出,本次展出的作品是近兩年來國內以「黃河」為主題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界、美術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對國家改革發展和黃河灘區建設成就進行的新的藝術表達。
  • 閔行驚現寶藏博物館,萬件藏品包括恐龍化石、青銅器……
    有人問他為何選擇在梅隴辦企業,他深有感觸地說,一是這裡營商環境比較好,招商引資政策契合企業發展的實際。另外,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梅隴鎮的工業產業鏈相對完備,上下遊的產業鏈方便連結,在這裡發展企業,企業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 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
    原標題: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5月25日,鄄城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項目方案匯報會召開,菏澤市委副書記、鄄城縣委書記張倫出席會議,山東省工業展覽館館長、山東百特展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風光參加會議。
  • 淤築大村臺 早圓安居夢--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黃河灘區,即黃河主河槽與防汛大堤之間的區域,面積大,覆蓋人口多,易受洪澇災害影響。長期以來,黃河灘區群眾為躲避洪水,實現安居,在蓋房之前要把地基墊高,一座房子需要一個房臺。墊房臺花費很大,很多灘區群眾把一生的精力和財富都用在了墊臺子、蓋房子上,導致生活困難。
  • ...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隊伍壯大了
    大鴇在《詩經》裡,在詩句裡的草木之間,也在我省的黃河灘區之內。長垣黃河灘區之內,今年飛來了400多隻大鴇,承載了東方亞種四分之一的大鴇。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是稀客,也是我省的常客。冬天已深,寒風正凜,十萬多隻候鳥停留在這裡,「肅肅其羽」,「其音嘹嘹」,共同度過又一個冬天。
  • 中國夢·黃河情丨抓鬮選房、全程直播,看高青黃河灘區人民搬遷記
    黃河灘區作為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灘區遷建成為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淄博市高青縣黃河灘區居民拆建工程涉及3個鎮17個村,經過近20個月的高質量建設,今年,1392套住宅樓將達到搬遷入住條件,讓灘區百姓追逐多年的「安居夢」、「致富夢」變成現實。從反對搬遷到全民遷入 經歷了什麼?
  • 山東省發改委調研平陰黃河灘區遷建工作
    3月14日,山東省發改委黃河灘區遷建辦處長靳為公一行來平陰調研灘區遷建開工復工情況。平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於瑞民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安城和玫瑰外遷安置點和後寨村詳細了解灘區外遷安置工作和護城提加固工程,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實地察看灘區遷建工程復工建設進度,要求要加快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項目復工建設進度,嚴把工程質量標準,切實抓好灘區產業發展。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
    大鴇在《詩經》裡,在詩句裡的草木之間,也在我省的黃河灘區之內。長垣黃河灘區之內,今年飛來了400多隻大鴇,承載了東方亞種四分之一的大鴇。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是稀客,也是我省的常客。冬天已深,寒風正凜,十萬多隻候鳥停留在這裡,「肅肅其羽」,「其音嘹嘹」,共同度過又一個冬天。
  • 大河奔騰丨1人交1萬元即可拎包住新房!菏澤東明縣黃河灘區遷建工程...
    黃河自東明縣進入山東,在山東範圍內共計628公裡。「三年攢錢、三年墊房臺、三年建房、三年還帳。」曾是東明縣村民逃不掉的魔咒。張留芳說起現在居住的地方,連連搖頭。「就像是在山區一樣。」為了避免洪水漫灘,家家戶戶都墊了最少三四米高的房臺,鄰裡之間溝壑縱橫,下雨時積水嚴重,極不安全。
  • 唱出灘區百姓安居生活,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首演
    以兒童視角講故事音樂通俗易懂感染人《黃河灘區的孩子們》的故事主角是一群性格開朗、活潑可愛、聰明好學的黃河灘區的孩子們。該劇製作人劉影介紹,《黃河灘區的孩子們》是國內第一部完全由孩子擔綱主演的兒童音樂劇,由100多名兒童演員共同演繹完成。整部劇採用音樂舞臺劇的形式,融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為一體,通過《回家》《星星的心願》《種下一個夢想》等一系列好聽的歌曲表達了孩子們內心深處對親人團聚的渴望和對美麗幸福新生活的嚮往。
  •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時間|Opening2021年1月9日 10:00展覽地點|Venue山東省文化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承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協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王力克《黃河古道》 100x80cm 油畫王克舉《果洛 —東傾溝》100x80x2cm 油畫 楊慶義《黃河溼地之一》 100x80cm 油畫宋齊鳴《金秋》 80x160cm 油畫常勇《灘區新村臺》50x60cm 油畫譚智群 《黃河之水》120x80cm 油畫
  • 東明黃河灘區有人毒獵豆雁,菏澤森林公安正全力偵查
    近日,東明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兩次接志願者報警稱,有不法分子在黃河灘區毒獵野生動物。有網友也在網上發布「東明毒死數隻豆雁」的信息。據菏澤市林業局森林公安和當地公安查證,在焦園鄉黃河灘區發現疑似毒誘餌玉米粒,在長興集鄉黃河西灘區發現死亡豆雁2隻,網傳「數隻」為失實傳播。
  • 瓦房店農民李忠國成為藏品大戶
    30 年專注財神畫像收藏 農民李忠國成為國內藏品大戶 在遼寧省瓦房店市趙屯鄉鄭屯村,鄉親們都說李忠國進城後這些年成了大老闆,不僅增長了文化,看上去就是個有錢人,聽說靠收藏古董發了家。還有人說,李忠國在城裡創業 30 年,如今是幾千萬資產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