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又上新!

2021-02-23 新聞正前方

日前,瀋陽故宮敬典閣「館藏珍寶展」展廳再次更換展品,展品為清 · 石青色暗團龍紗平金繡金龍紋袞服,此件袞服展期將至11月底。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袞服在古代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是中國古代傳統服飾之一,歷經千百年的演變和傳承,最終成為明清兩朝皇帝專用的禮制服裝。《說文解字》中「袞」與「卷」同聲,因「卷」形似「卷龍」,所以在服裝上畫「卷龍紋」 ,由此形成最早的袞服。

另有文獻記載,「皇帝穿袞龍衣」可以補救皇帝缺失,故又將袞服稱為「補袞」 。

清代袞服是穿于吉服或朝服之外的褂式服裝,因此具有吉服與禮服的雙重功能。

本次展出的清 · 石青色暗團龍紗平金繡金龍紋袞服外觀為圓領、對襟、平袖、直身式,左右及後開裾。領上綴銅鎏金鏨花盤扣五枚。石青色紗質服面上帶團龍紋暗花,兩肩及前後胸以平金線的裝飾方法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四周配以纏枝紋,以寓大清江山連綿不斷。

兩肩金龍各飾日月二章,其章左日、右月。前後衣襟金龍頭頂飾團壽紋。

龍身下為海水與八寶平水紋,繡工精細。團龍內滿飾珍珠小米粒,珠粒均勻,串珠細密,裝飾感強,工藝精美獨特,反映了清代織繡與裝飾工藝的高超與精湛。

清宮服飾種類繁多,制度詳明。據典制規定,清代皇帝服飾可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類,其中禮服的等級規格最高。乾隆朝《大清會典》定製 : 皇帝袞服「色用石青 , 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 , 兩肩前後各一團,其章左日、右月」。在乾隆以前的各朝袞服 , 都不施章彩 , 只飾雲龍四團 , 有的在內部飾篆體「壽」字;而乾隆時期定製後,袞服多為日、月兩章,亦間有四章和十二章;嘉道以後,皇帝袞服基本沿襲乾隆朝定製。「十二章,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服飾等級標誌,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 。

「清入關前,所穿服裝基本都是適於野外騎射和徵戰的緊身窄袖長袍和馬褂。」該負責人說,後金建國並進入遼東地區之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保持本民族習俗和特點的同時,也吸收借鑑了很多明代甚至更早的衣冠形制。1644年入關後,為順應當時的統治形勢需要,在修訂已有冠服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傳統圖案與紋飾,頒布了諸多規定,使清宮衣冠在保留滿族樣式的同時,融入了大量傳統文化內容。

據悉,瀋陽故宮「館藏珍寶展」,展廳在瀋陽故宮敬典閣,它建於乾隆十一(1746 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當時是專門收藏清代愛新覺羅皇族族譜玉牒的場所,每季度輪流展出一件故宮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此件袞服展期將至11月底。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博物院
    瀋陽故宮的高臺建築、"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瀋陽故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
  • 沈馬線上博覽會走進瀋陽故宮
    9月12日中午,瀋陽故宮大政殿前上演了一場特別的直播活動,瀋陽故宮甪端巧克力、平安如意手鍊、大政殿錢包、八旗景觀水杯等20款文創產品,通過2020瀋陽馬拉松嘉年華線上博覽會,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沈馬線上博覽會開啟直播帶貨上午10時30分,沈馬線上博覽會首場直播帶貨活動開啟,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瀋陽廣播電視臺的主播們向觀眾推介了跑步機、動感單車、月餅禮盒、榆園酸菜、萬達萬味卡、沈馬定製郵票等十餘款好物。在隨後開始的瀋陽故宮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中,八旗兵鑰匙扣、八旗小將摺紙玩具、八旗景觀水杯、眼鏡盒、大政殿錢包等美觀又實用的瀋陽故宮文創商品依次亮相。
  • 「瀋陽馬拉松」沈馬線上博覽會走進瀋陽故宮
    9月12日中午,瀋陽故宮大政殿前上演了一場特別的直播活動,瀋陽故宮甪端巧克力、平安如意手鍊、大政殿錢包、八旗景觀水杯等20款文創產品,通過2020瀋陽馬拉松嘉年華線上博覽會,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在隨後開始的瀋陽故宮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中,八旗兵鑰匙扣、八旗小將摺紙玩具、八旗景觀水杯、眼鏡盒、大政殿錢包等美觀又實用的瀋陽故宮文創商品依次亮相。此次直播的很多展品,在不久前閉幕的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代表瀋陽經濟區的文創商品參展,並在展會上大受歡迎。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南京故宮是誰建造的?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洪武帝)。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位於今南京市主城東部,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南京紫禁城東西寬2000米,南北長2500米,佔地100多萬平方米,殿宇重重、樓閣森森,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 沈馬線上博覽會走進瀋陽故宮,既宣傳沈馬,又宣傳瀋陽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9月12日中午,瀋陽故宮大政殿前上演了一場特別的直播活動,瀋陽故宮甪端巧克力、平安如意手鍊、大政殿錢包、八旗景觀水杯等20款文創產品,通過2020瀋陽馬拉松嘉年華線上博覽會,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 瀋陽故宮的魅力在哪?
    瀋陽故宮比北京故宮晚219年,佔地面積僅為北京故宮的1/12,那麼瀋陽故宮的魅力在哪?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是清朝的肇基之地。然而,大政殿的須彌座式臺基、殿頂瓦上的相輪、火焰珠、八條垂脊上的鞋人、殿內天花板上的梵文裝飾等,是蒙古族和喇嘛教的建築藝術的體現。其中,殿出的八角,也是滿族八旗制度的象徵。殿堂的門窗均採用隔扇式,門窗權外貼「高麗紙」,是典型的東北地方特色。
  •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六個「不一樣」
    【每天扯篇兒老瀋陽】故宮都叫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最大的共同點,是都叫故宮,最大的區別是一個瀋陽一個北京唄。哎,就不逗了,直接說重點。1規模不一樣式兒的:傳說北京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瀋陽故宮我小時候去的,也挺大,但是跟北京故宮比,那就小多了。後來有個數據說,瀋陽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大。
  •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
    來源:海外網瀋陽故宮鳳凰樓本文配圖均由瀋陽故宮博物館提供清雍正款青花紅龍大盤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提起故宮,大多數人會想到北京那座氣勢恢宏的明清皇家宮殿。而在遼寧瀋陽,也有一座故宮。與北京故宮「宮低殿高」的建築格局截然相反,瀋陽故宮為「宮高殿低」的形制,鳳凰樓前的崇政殿高11.85米,樓後的清寧宮高16.33米,5座寢宮均建於高臺上,四周圍以2.4米高的院牆。「這種建築格局與滿族人的生活習慣有關。」李聲能告訴記者,滿族人早期主要在山區生活,形成了高處建房的習慣,可以躲避野獸、防範敵人。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沿襲了這一習慣。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瀋陽故宮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 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朱棣現在北京故宮是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它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不可估量,研究人員們也正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瀋陽故宮不用問,肯定是位於遼寧瀋陽,坐落在瀋陽市的瀋河區,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也叫盛京皇宮。
  • 瀋陽故宮元旦假期開放公告
    瀋陽故宮用典雅雍容又寓意美好的「清乾隆款粉彩九桃瓶」與廣大觀眾共慶元旦,喜迎新年。本次展出的「清乾隆款粉彩九桃瓶」為清宮原藏,集長壽富貴的九桃紋和豔麗清逸的粉彩於一身,器型為天球瓶,小口、直頸、奉肩、腹部豐滿渾圓,圈足。瓶身以粉彩渲染手法繪畫九枚碩大的桃子,色彩嬌豔,層次分明,桃樹橫斜,綠葉繁密,枝葉疏密有致。其桃實繪製尤為精心,外形及色彩可以亂真。底部中央有藍色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方款。
  • 瀋陽故宮宣布:50元一張票!全家遊故宮!
    從11月1日起瀋陽故宮宣布50元全!家!遊!故!宮!為回饋瀋陽市民,讓更多瀋陽百姓走進瀋陽故宮,更好地了解家鄉歷史,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特推出「金玉滿堂文化季」以有史以來最優惠的票價,用「金玉滿堂」展覽、「亭臺唱音」傳統戲曲文化體驗首秀、「吉服回潮」線上活動、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在建築藝術上,北京故宮加入了許多漢族文化,而瀋陽故宮更多則是滿族文化的代表。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耗時11年才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經乾隆等皇帝數年維護、擴建,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 紀念瀋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
    2016年11月16日,瀋陽故宮博物院迎來90華誕。瀋陽故宮,又稱盛京宮殿,在清代曾經有近20萬件的清宮御用物品和內府秘籍,從北京移送這裡貯藏。1914年,這裡的11萬多件藏品被遷往北平古物陳列所;1933年部分藏品又隨故宮文物南遷,輾轉數地,後遷至南京;1948年底,部分文物精品從南京被遷往臺灣。
  • 瀋陽故宮:更有滿族味的巍巍皇城
    其實,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瀋陽故宮,雖然它的面積只有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但是,濃鬱的滿族特色讓它區別於北京故宮,多了一些東北味。北京故宮地處關內,由漢族人建造,到清朝才有滿族人居住,而瀋陽故宮位於塞外,是由滿族人興建,為清朝初期的皇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後歷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有宮殿亭臺樓閣等100餘座、500餘間,佔地6萬多平方米的格局。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瀋陽故宮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其中東路就有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十王亭。
  • 「倒計時1天」沈馬線上博覽會 x 瀋陽故宮文創直播專場來了
    「瀋陽馬拉松線上博覽會」帶貨直播活動瀋陽故宮專場來啦!在瀋陽故宮大政殿廣場,通過雲盛京App和瀋陽故宮文創淘寶官方直播間兩大平臺同步直播!、瀋陽市商務局、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郵政等相關部門單位,聯手通過線上直播平臺推出「瀋陽好貨」。
  • 瀋陽故宮展出清代宮廷御用品
    原標題:瀋陽故宮展出150餘件清代宮廷御用品中新網瀋陽8月20日電 (孟令卓)「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8月20日在瀋陽故宮開展,展出館藏文物150餘件。從乾隆帝起,凡是皇帝特別喜歡的字畫,都要蓋上鑑賞印章,如「乾隆御覽之寶」「嘉慶鑑賞」等,相當於今天的「點讚」。本單元展出的「清永瑢設色梅谷攜琴圖卷」上,卷前、後及中部上側分鈐「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皇家鑑藏、收藏印多方,可謂深受皇帝們的喜愛。
  • 瀋陽故宮恢復開放後推出新展《江山佳勝圖》首露真容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國家一級文物《江山佳勝圖》12日亮相瀋陽故宮博物館敬典閣「館藏珍寶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瀋陽故宮恢復開放推出的首個室內新展,也是《江山佳勝圖》首次對外公開展出。5月12日,國家一級文物《江山佳勝圖》亮相瀋陽故宮博物館敬典閣「館藏珍寶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瀋陽故宮恢復開放推出的首個室內新展,也是《江山佳勝圖》首次對外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