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上路後,減少了空氣汙染,但非常耗電,發電供電也需要很多能源。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讓上路的汽車像電動汽車一樣環保,又能讓用電量節約75%?
「有!我已從理論上找到辦法!目前正在進行新技術發明!」13日, 84歲的桐鄉技師學院退休教師姚元愷拿著一堆圖紙,現場演示起一個模型,非常自信地對記者說,「這就是我正在發明的磁力動力機!」
在桐鄉,姚元愷是位大名鼎鼎的「發明達人」。他是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浙江大學內燃機專業的高材生,自1999年從桐鄉技工學校(今桐鄉技師學院)退休後,一直都沒有停下過搞發明創造的腳步。
用噴水推進船舶、鐘擺式物理能動力機、直升飛機螺旋槳葉噴推技術……退休20多年,他已獲得了20多個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在他的家中、日常生活裡,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發明氣息。
「天天想著有意思的發明,讓我的腦筋不停轉動,人變得非常快樂,也很健康!」姚元愷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他的磁力動力機發明目前只進行了一半,「理論上完全成立,模型做了一半就因材料不足停了下來,我希望有條件的電機企業能提供一臂之力!」
耄耋老人酷愛發明創造
身著紅色的棉衣,頭戴黑色的棉帽,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姚元愷老人用一口帶有濃重的桐鄉口音的普通話同記者交流時,抑揚頓挫,思路清晰,聲音洪亮,面色紅潤,講到高興處還時不時地嘿嘿笑,旺盛的精氣神讓人看不出已年逾八旬。
「我1938年出生於桐鄉石門,今年84歲了!」介紹發明創造前,老人先開心地做了個自我介紹。他1959年考入浙江大學機械系內燃機專業學習,1964年畢業,被分配到浙江省航運公司嘉興航運公司搞輪船內燃機維修工作。到公司後,他自學船舶設計,1983年便成了公司裡為數不多的有國務院科學技術幹部局授予證書的工程師。
由於妻子和孩子都在桐鄉,1984年,為了方便照顧家人,姚元愷調到桐鄉技工學校從事機械專業的教學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幹到退休。
「1998年,我馬上就要從學校退休了,突然覺得空落落的,退休後幹什麼呢?」當時,國家鼓勵個人搞發明專利,學機械、搞機械又在技校從事了10多年機械專業教學的他有這方面的專長,於是想到了搞發明。
姚元愷搞的首項發明專利叫《船舶推進系統及其船舶》。「一般的船都用螺旋槳來推進,我的這項發明是利用水可以推進的一種船舶。」老人開心地回憶,這項發明可以克服螺旋槳效率不高、在水中碰到石頭容易斷裂等不足,還非常節能環保。
2000年8月,姚元愷拿到首項發明的專利證書,騎自行車跑遍桐鄉及其周邊地區的船舶製造及相關企業,尋找合作研製樣機的夥伴,但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讓研製樣機擱淺。後來,他將這項專利以3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武義一家企業。3萬元的專利轉讓費成了他繼續從事發明創造的「經費」,讓他以更大的信心開始新的專利研發。
接下來的時光裡,他又不停地尋找靈感,先後拿到了《零排放發動機》《鐘擺式物理能動力機》《直升飛機螺旋槳葉噴推技術》等20多個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2010年拿到的《零排放發動機》發明專利,「原理跟汽車發動機的原理差不多,但用的不是汽油、柴油,而是水,更低碳、環保、綠色、高效、節能。」
新的夢想需要合作夥伴
「我這次搞的發明叫磁力動力機。」 姚元愷首先拿出圖紙,開心地介紹,2017年,他發現街頭跑的電動汽車很環保,但考慮到電動汽車要「吃」很多電,他就想著:能不能利用電磁感應中的磁場,發明一種比電動機更省電的磁力動力機,讓磁力作為汽車用動力?
靈感產生後,濃厚的興趣驅使他找來中學《科學》課本,反覆地看圖、分析、論證,終於在理論上找到了一種能使電能節約75%的科學方法。他把理論上的這種方法製成圖紙,不斷地改進完善,並找來各種材料,自己動手,初步製成了一個磁力動力機的簡易模型。
昨天,姚元愷還向記者展示了這個高約45釐米的磁力發動機模型。記者發現,該模型主要由上下2個電磁鐵組件、1個機架、1個活塞、1個飛輪以及曲柄連杆機構組成。
「上電磁鐵組件固定在機架上,下電磁鐵組件固定在一個活塞上。」姚元愷邊演示邊說,通電後,由於上、下電磁鐵鐵芯上導線的繞線方向互為相反,故在接觸處產生的極性相同,都是S極,同極磁力相斥,由於上鐵芯固定不動,便推動下鐵芯向下運動,並通過曲柄連杆機構實現飛旋轉運動,同時導線斷電;飛輪轉動後在其慣性力的作用下,導線接通,同極相斥繼續推動下鐵芯向下運動,再帶動飛輪轉動,如此反覆就實現了磁力機做功驅動。
演示中,姚元愷還興奮地告訴記者,他的模型已經充分證明,磁力動力機可替代汽油機和電動機,是一種全新的動力機和一項發明,它比直流電動力機和汽油動力機都更優越,而且結構簡單容易製造,但他目前遇到的困難是模型中的貼心所產生的吸力太小,只有不到3公斤,「如有電機廠給我提供能產生100公斤吸力的鐵芯,這項就能完成。」
在桐鄉技師學院,不少老師和同學聽說退休20多年的一位老教師一直熱衷發明,近些年又鍥而不捨地致力於發明磁力動力機,非常感動。桐鄉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施學斌由衷地感慨,姚老對發明創造的這種熱愛真是精神可嘉,「這是桐鄉技師學院一筆寶貴的財富,無論對教職工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激勵!」
施學斌同時表示,對於姚元愷這種創造性的構想,桐鄉技師學院將充分利用學院機電系、汽車專業現有的師資力量,進行進一步探索,深入探索其可行性,同時也呼籲有條件的電機企業參與進來,助姚老圓滿完成這一發明創造,讓它更好造福社會。
快樂晚年誰能為他助力
熱衷發明勤動腦,不僅讓姚元愷思維活躍,手腳靈活,耄耋之年也精力充沛,同時讓他性格開朗熱愛生活,在摺紙、繪畫、打理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別有天地,充滿情趣。
孩提時代,姚元愷向父親學過摺紙。年逾花甲,他一邊搞發明一邊摺紙,將這門技藝不斷推向深入,一張張廢棄廣告紙經他的手,能變成迷你桌子、椅子等各種家具,能變成各種各樣的服飾、軍艦和寶塔,能變成栩栩如生的豬、狗、牛、羊、孔雀等動物,甚至能變成令人驚嘆的殲-10戰鬥機。「我最拿手的摺紙是孔雀。」前幾年,他折出的孔雀入選了嘉興市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展,有個外賓非常喜歡,拿了兩隻建議他申請「非遺」,一位廈門的美術老師還專門來信表示要向他拜師學藝。
在姚元愷家,除了各種各樣的發明工具,陽臺上的一抹抹綠色也格外養眼。從遠處看,這是一個個美麗的盆景,姚元愷從盆景裡拔幾星綠,燒在鍋裡就是美味菜餚。原來這些盆景還是他的「空中菜園」。「我在裡邊種了大蒜、小蔥、南瓜、冬瓜、生菜、番茄等各種各樣的小菜,以摸索出的科學方法精心打點。」姚元愷說,搞發明搞得很疲勞的時候,望望綠色能放鬆一下,「這些小菜還能自己吃,天然又健康!」
「退休不代表停下腳步,而是另一個起點」。在退休後的愛好中,他最愛的還是發明,他不僅自己搞,還帶動女兒、外孫及身邊的朋友一起搞,其中很多人都在他的帶領下拿到了各自的發明專利,他為此變得樂觀開朗,格外熱心,還榮獲了「嘉興市第三屆十大風雲人物之科技創新風雲人物」「桐鄉市首屆十大樂齡之星」「桐鄉市十佳最美環保人」等榮譽。
目前,他手頭正在進行的最大發明就是磁力動力機,「磁產生的力可以非常大,如果這項發明圓滿成功,它不僅能應用於汽車動力,還能廣泛應用於航空母艦升空、磁懸浮列車等」。讀者朋友,如果您經營著電機廠或身邊有經營電機廠的朋友,不防伸伸援手,助這位酷愛發明創造的耄耋老人一臂之力,讓磁力動力機的夢想照進現實,更好地造福人類!
來源:嘉興在線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