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食安行王霞)馬齒莧,中藥名。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馬齒莧又名長壽菜,馬齒草、五行草、馬齒菜、五方草、長命菜、長壽菜等等。味甘酸,性寒,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的功效,主治熱痢濃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等症。它對健康大有裨益,據報導,在地中海一帶的居民由於經常食用馬齒莧,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率低於其他地區的居民。經藥理研究,證明有如下保健功效:
降血壓:馬齒莧含有豐富的鉀,能利尿消腫、擴張血管、阻止動脈管壁增厚,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抗菌消炎:馬齒莧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能幫助治療菌痢、腸炎。
促進潰瘍癒合:馬齒莧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能促進潰瘍癒合,對胃潰瘍患者有較好療效。
降低血糖:馬齒莧中含有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和二羥基苯乙胺(去甲腎上腺素的前體),能調整體內糖代謝過程,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防止心臟病:馬齒莧含有鉀鹽、黃酮類、強心苷等活性物質和豐富的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內血清膽固醇等的生成,促使血管擴張,可以預防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起到防止心臟病的作用。
抗衰老、抗癌變:馬齒莧中含有的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有效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害。
幹馬齒莧煮水並沒有嚴格的服用時間規定,什麼時候喝都是可以的,不過一般來說,早上是人體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喝馬齒莧煮水可以更好地吸收其中的藥物成分,使其藥用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但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幹馬齒莧煮水幾分鐘10-15分鐘。馬齒莧屬於中藥中的清熱解毒藥,其味酸,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中醫認為清熱解毒藥煎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煮10-15分鐘左右即可,煮的時間過短,藥物成分無法完全析出,煮的時間過長,則可能會導致藥效丟失。
馬齒莧煮水一天喝多少400-600毫升。馬齒莧煮水味酸,性寒,不宜過多飲用,否則會加劇寒氣對腸胃的刺激,從而可能引起腹瀉、便溏等不適症狀,因此一般建議一次喝200-300毫升,一天喝兩次即可,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更是要減少服用。
馬齒莧煎水可以天天喝嗎不建議天天喝。馬齒莧畢竟是一種中藥材,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不建議天天喝,一方面是因為馬齒莧性質寒涼,天天喝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從而導致脾胃功能虛弱;另外一方面是由於其藥物成分比較複雜,若是盲目天天過多飲用,可能會加重肝腎負擔,對肝腎健康不利。
馬齒莧煮水做法步驟:1、取15克左右的馬齒莧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備用。2、然後倒入茶壺中,開火煮沸後再煮10-15分鐘。3、濾出藥渣,湯汁倒入杯中。4、稍冷卻後即可直接飲用。5、若是覺得口感比較差,可以加入少許蜂蜜調味。
馬齒莧可作菜蔬食用。藥用對急性腸炎、菌痢、肺病、腸癰、乳瘡及產後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等均有效。
抗菌試驗表明,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民間以馬齒莧與肉末作餡,包餛飩、餃子食用,能清利腸熱,止瀉止痢。
馬齒筧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的作用
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zhi消腫的作用。常用來調理腸炎道、痢疾等多種疾病,煎湯內服;還可以將馬齒莧搗爛外敷,治療疔瘡癰疽、無名腫物,均可以獲得明顯效果。
2、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齒莧含有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它能促進胰島的分泌,調節人體內的糖代謝,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適宜糖尿病患者常用。
3、降低血壓的作用
馬齒莧有豐富的鉀,而高鉀食品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針對心肌的興奮具有重要的生理效應,能直接抑制心肌的收縮力,能降低高血壓與中風的發生率。
4、能夠保護心臟
馬齒莧有豐富的脂肪酸,黃酮類、強心苷等活性物質,這些物質是保護心臟的有效物質;可預防血小板凝集,防止冠狀動脈血栓形成。
5、調理皮膚性的疾病
馬齒莧曬乾以後用水煎以後能夠抑制痢疾桿菌,還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葡萄球菌等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富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C能促進潰瘍面上皮細胞癒合,以幫助潰瘍面上皮細胞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