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企業組織論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B端產品經理是解決企業內部管理需求的一個職位,因此對組織論的了解至關重要。本文將從組織論的基本框架,組織論的經典模型及組織論的應用工具闡述組織論相關的知識。

組織論是研究組織系統結構的一門學科。是一門抽象組織內部任務流程,指令關係的一門學科。從管理學的角度,所謂組織(Organization),是指這樣一個社會實體,它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和精心設計的結構與有意識協調的活動系統,同時又同外部環境保持密切的聯繫。從廣義上說,組織是指由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繫起來的系統。從狹義上說,組織就是指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團或團體,如黨團組織、工會織、企業、軍事組織等等。

一、組織論的基本認知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取決於人們定義事物的方式,系統可大可小,一粒塵埃可以是一個系統,一個銀河系也可以是一個系統。我們熟知的公司,企業,學校都可以稱為一個系統,但這些系統的目標不同,從而形成的組織觀念,組織方法組織手段也各不相同,各個系統的運行方式也各有差異。

人的因素:包含組織的管理人員與生產人員質量和數量;比如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生產人員的技能水平等;

方法與工具:包含組織管理人員運用的管理方式以及生產人員使用的功能,比如,運用的瀑布開發方式還是敏捷開發方法,使用的是axure還是ps等等。

系統的目標決定著系統的組織,而組織是目標能否實現的決定因素,這是組織論的一個重要結論。如果把一個項目的項目管理視為一個系統,其目標決定了項目管理的組織,而項目管理的組織是一個系統目標能否實現的決定性因素,由此可見項目管理的組織的重要性。控制一個項目目標的主要因素包含組織措施,管理措施,經濟措施,技術措施。其中組織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如果對一個項目的項目管理進行分析,首先應該分析組織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三種組織模型

1. 線性組織結構

線性組織結構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可以見到的是軍隊。軍、師、旅、團、營逐級下達指令,每一個部門只對上級下達的指令負責。這種嚴謹的組織就能保證每個部門所接受的指令唯一,能避免因複雜矛盾的指令源而影響指令的實施。這種組織結構的優點是具有唯一的指令源,能有效避免因矛盾的指令源而浪費的協調資源。而缺點則是在大型線性組織中易出現矛盾指令源從而影響指令的實施。

2. 職能組織結構

職能的組織結構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聽規模之後自然而然產生了職能的分工,如分管財務,人力,物料,銷售,採購的職能部門另外還有車間,後勤保障部門等。在這種組織結構之中,每一個部門都有可能接收到來自直接上級或者間接上級的指令,當這兩者的指令發生衝突時就會影響組織的運行,直接對組織的目標實現造成影響。

3. 矩陣組織結構

矩陣組織結構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組織結構,它在最高領導者的領導下設置橫向縱向兩個大的部門,例如可以在橫向設置常規的職能部門,在縱向設置生產部門。這種組織架構下可以由最高統治者設置以橫向的指令為主,或者以縱向部門的指令為主,這樣就有效避免了矛盾指令源的問題。矩陣組織結構模式適用大型組織系統。

在上圖中圖1是矩陣型組織結構的基本模型。圖2,圖3是圖一的升級。在圖2中,當指令出現矛盾時以縱向指令為準,在圖3中當指令出現矛盾時則以橫向指令為準。

三、六種組織論工具

組織工具是組織論的手段,用圖或表形式表示各種組織關係。包含:項目結構圖,組織結構圖,工作任務分工表,管理職能分工表,工作流程圖,合同結構圖六大工具。

1. 項目結構圖

項目結構圖又稱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它是用樹狀圖的方式對一個項目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拆解以反映一個項目結構的廣度與深度,從而達到分解項目所有工作任務的目的。在項目結構圖中,矩形表示工作任務,矩形框之間用連接線連接表達工作任務的分層。

2. 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模式用組織結構圖描述,組織結構圖也是重要的組織結構模式,它反映一個組織系統中各組成部門之間的指令關係。常用的組織結構模式有線性組織結構模式,職能組織結構模式,矩陣組織結構模式三種在組織結構圖中,矩形框表示工作部門,上級部門對直屬下級部門用單向箭線表示。

3. 合同結構圖

合同結構圖是反應了項目發包方和項目參與方之間的合同關係。在合同結構圖中,如果兩個單位之間又合同關係,在合同結構圖中用雙向箭線表示。項目結構圖在小的只有一個或幾個參與方中可能使用頻次不高,但是在大型項目中項目結構圖的使用能清晰的反應各個參與方之間的合同關係。

4. 工作任務分工表

在一個項目中應將一項工作明確到每個部門,每個部門再落實到每個人。清晰的權責關係能讓參與者更加明確自身的工作及目標。有利於組織系統目標的實現。在工作任務分工表中每一項任務都應該有主辦方,監督方,執行方,通知方。

5. 管理職能分工表

管理職能分工表,是對管理職能的拆解。利於組織的每一項任務的執行與實施。它是對組織目標與任務的分解。

6. 工作流程圖

工作流程圖是反應了一個項目中一個組織系統中各項工作之間的邏輯關係,在網際網路中產品經理常常會畫一個app中的任務流程圖,工作流程圖則與之相似。工作流程圖用矩形框表示工作任務,箭線表示工作之間的邏輯關係,菱形框表示判別條件,如下圖:

本文由 @老貓丶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走進B端產品,探尋B端產品的本質
    在總結B端產品各項方法論之前,首先,我們應該先探尋了解一下B端產品經理的本質。任何事物,只有先參透其本質,才能由內而外,了解全貌。這也是我之前總結過「使用某個方法時,要更加深入的專研這個方法的底層邏輯」(具體內容詳見【7個維度,解構初級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不能僅僅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B端產品經理,應從哪些方面理解業務?
    作為B端產品經理,理解業務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那麼B端產品經理,又應該從哪些方面理解業務呢? 快來看看本文的解答吧。作為B端產品經理,理解業務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一、理解業務的重要性1. 設計出更符合業務需求的產品方案B端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會收到各種各樣來自不同部門的需求,所接收的需求,更多是意向,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推導出意向背後的真正需求是什麼,然後設計產品方案。
  • 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實踐認知有哪些?
    前段時間撰寫了《B端產品經理必知的底層概念有哪些?》,從用戶、用戶價值、產品定義、交易成本,分析了B端產品經理需要建立概念層的認知。眾所周知,知行合一併不容易,將概念理解到落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篇主要從B端產品經理落地實踐角度,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從而更好實現從概念到價值的落地。
  • B端產品經理入門的第一年做了什麼?
    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理,你入門的第一年都做了什麼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為我們分享了他入職第一年,作為一個產品新人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對一些剛入門B端產品經理或者對產品經理行業感興趣的人帶來一些參考。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線下處理比線上處理要方便很多的情況每個業務流程如果你嚴格的去梳理功能點,發現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進行處理,這個時候非常考察B端產品經理化繁為簡的能力,打一個大家都會碰到的公司裡面請假的比方吧,會有很多人考慮設計如下的功能:a:如果員工申請了休假,老闆還沒有批的時候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B端產品,就是To Business,面對企業用戶。C端產品,就是To Customer,面向個人用戶。B端產品進入大眾視野,B端產品經理也隨之爆火。Section 3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區別?總體可以從用戶、需求、場景三方面來區分。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運營唯C論,就是錯誤的認為產品的受眾就是C端的用戶,然後套用C端運營的方法和考核指標去做。盲目的追求閱讀量,互動量等。在運營中,以面向C端的產品的是目前的主流,當下的很多方法論,運營技巧也是建立在C端運營的。這往往就造成了大家認為所謂的運營就是C端產品的運營。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B端產品經理,則更加注重定式化的方法。特別在各類需求的分析上,C端產品經理主要依賴經驗和「想」,B端產品經理則需要嚴謹的使用各類業務分析方法。是不是感覺C端產品經理和B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不太相容?所以,本文重點是,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或者說 ,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能為B端產品帶來什麼樣的借鑑價值。
  • B端產品經理如何應對來自業務的「一句話」需求?
    一些B端產品或者SaaS公司的產品經理,由於業務的特殊性,會經常收到一句話需求並且要求給報價的情況。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非常無奈(無語),但是也必須要給出一個排期或者開發成本時間。 我遇到過很多次類似的情況,有的來自業務,有的來自客戶。
  • 一文講透B端產品/C端產品、SaaS/PaaS/IaaS的區別
    一、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C端產品的C指的是Constomer,我們每天都在接觸C端產品,比如微信、抖音、今日頭條。B端產品的B指的是Business,作為職場人士通常會接觸到B端產品,是企業為解決某一類經營問題而使用的系統型軟體或平臺,比如常見的CRM、ERP、OA、elarning系統。
  • B端產品需求調研(2):如何確定調研方式、調研問題
    行業研究B端項目通常包括企業內部自研項目和企業外部定製化項目,對於企業內部項目,產品經理對該行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熟悉度,但是對於外部定製化項目,產品經理對客戶所在行業的了解度相對較少,所以我們需要對行業做深度研究,並且對核心競品的相關功能做深度體驗;通過研究行業和體驗競品,快速了解行業並且梳理出調研過程中需要對受訪者提出的問題。
  • B端產品如何做好業務流程梳理?
    對於B端產品經理來說,梳理好業務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具體怎麼做呢?筆者將為我們帶來答案。業務流程梳理是B端產品經理常常要面對的工作,雖然可能有的公司前面有流程部,但是事實證明,流程部往往是梳理不出完整而準確的流程的,這事就不可避免地落在產品經理頭上,流程梳理不清楚,邏輯往往混亂,場景往往遺漏。你不把流程畫好,開發測試人員也很難全面的理解你的設計方案。
  • B端產品需求管理:以教研系統為例
    編輯導讀: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需求管理無疑是最核心的工作內容之一,但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以教研系統為例,分享自己是如何進行需求管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後臺產品不像C端產品,它面向的往往都是企業內部人員,以教研系統為例。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核心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B端更加側重效率和產能,C端則更注重流量和用戶體驗;具體在用戶層面,B端一般面向企業和組織多角色,用戶量相對較少但是畢竟專一,C端用戶則是面向個人用戶,萬花筒,什麼樣的用戶都可能存在,用戶體量也相對較大;在終端方面,絕大多數B端都以PC端為主,移動端為輔,C端則絕大多數以移動端APP小程序等,在終端方面其實主要還是看行業和用戶場景來選擇合適的應用,就比方說釘釘和企業微信,移動端和
  • 如果這4個問題沒解決,我勸你別貿然挑戰B端產品經理崗!
    從去年開始,5G+AI+雲計算為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開始將目光投向B端。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一線大廠也不例外,開始集中火力重點發展TO B企業級服務市場。行業和市場的趨勢給正處於迷茫期不知下一步往哪兒走的產品經理以及想入門產品經理的各背景人才指明了方向,但是大家跨入B端產品經理大門前還會存在種種問題:B端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前景:這個崗位真的吃香嗎?值不值得轉?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B端產品種類繁多,大體分為對外標準型產品(如釘釘、標準雲服務、身份認證接口服務等)和半(全)定製化開發型產品(如ERP、CRM、進銷存等協助企業進行人、財、物管理的系統),兩者從工作流程、產品設計方面有較大差異,為避免歧義
  • AI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概率論通識:4個概念3個問題
    筆者基於工作實踐,分享了非常實用的4個概率論概念和3個經典的概率論問題,供大家參考學習。我認為AI產品經理應該學一些概率知識,是否理解概率,直接決定一個人對AI智能的了解程度。現階段的自然語音處理,圖像識別,等都已不是專家系統,而是以數學為基礎,以概率論為方法,以算法為模型的最優解決方案。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不過,這其實只是對網際網路產品從面向用戶群體角度做的一種分類,它也許能說明B端產品的一部分特點,但無法直接體現其本質,所以這不是一個對「B端產品是什麼」的好回答。 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B端產品是企業降本增效的IT工具。
  • 業務思維,對產品經理真的重要嗎?
    以電商B端商家產品為例,除了思考產品設計外,還要熟悉電商發展趨勢、產業鏈結構、商家類別、招商渠道、經營模式、運營機制、財務結構等。再具體點說就是,市場的情況如何?業務狀況如何?同行有哪些玩家?都是什麼做法?結果怎麼樣,如何衡量?等等。可能有同學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叫「業務思維」,是不是僅針對B端產品經理,與C端產品經理無關?我認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