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一直都相信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

我叫謝代剛,家住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村,家有7口人,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

2014年,年邁又殘疾的父親患上了高血壓,妻子也生病了,光是醫藥費一年也要花不少錢,再加上3個孩子上學需要花錢,沉重的負擔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一個人掙的錢完全不足以支撐家庭的支出。最難的時候,我賣掉了家裡6000斤稻穀,連電費都是借的。

在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駐村工作隊找到了我,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幫助。

幫扶幹部入戶走訪謝代剛戶

最讓我感動的是,駐村工作隊幫我籌資了19200元,幫助我渡過難關。我用16000元買了3頭能繁母牛,餘下3200元作為後續幫扶資金,駐村工作隊還細心教我能繁母牛飼養方法,希望我靠著養牛可以增加收入,並鼓勵我只要勤勞就能致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後來,妻子身體逐漸好轉了,為增加家庭收入,我們租下10餘畝土地種植紅粱,在村「兩委」的指導下,對紅粱種植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產出的紅粱由村合作社進行收購,我完全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這樣我的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通過這幾年的奮鬥,家裡的生活條件也有所改變,今年我還獲得了風水鎮第三屆農民豐收節紅粱種植大戶三等獎。

現在,我家餵養了13頭牛,平時還種點其他的農作物,我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家將會迎來更多可喜的變化,日子越過越紅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婁勤麗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高安田:用好政策 勤勞肯幹 脫貧致富就不是夢
    我叫高安田,是黔西縣花溪鄉瓦房村人,我靠養豬脫貧致了富。2018年,我把老房子裝修了,砌上圍牆、安上不鏽鋼院子門,建成了一個漂亮的庭院。現在,我家住的這裡,公路修到家門口,我經常騎著小摩託出行,日子過得比以前舒服多了。
  • 桐梓縣風水鎮:紅了高粱 樂了百姓
    近日,記者在桐梓縣風水鎮江巖社區紅高粱種植基地看到,一大片火紅的高粱穗子籽粒飽滿,趁著晴朗的天氣,人們正忙著收割成熟的高粱,呈現出一幅豐收的景象。「去年我種植了七分多地的紅高粱,效果還不錯,紅高粱的種植讓我們有了盼頭,今年我把房前屋後全部都栽上了紅高粱。」風水鎮江巖社區70歲的王思素看著地裡豐收的高粱露出喜悅的笑容。  嘗到甜頭的老百姓們栽種高粱積極性逐漸提高,由於是訂單種植不愁銷路,今年該鎮共種植高粱9400畝,涉及農戶1350戶。
  • 「我的脫貧故事」彭霞:只要手腳勤快就能過上好日子
    我叫彭霞,是湄潭縣興隆鎮廟塘壩村割麻池寨的村民。曾經聽別人說過一個成語,叫「天道酬勤」,我沒有啥文化解釋不來,但是大概意思應該就是講:「一個人,只要手腳勤快就能過上好日子。」 為改變家庭現狀,我也想過外出打工掙錢,可苦於老人小孩沒人照看,不得不放棄外出打工的念頭。2016年,村裡為丈夫何志方申請了生態護林員,有了穩定收入後,我也有了發展家庭養殖的想法,和家人商量後,他們都很支持。於是,我便用家裡僅有的幾百元買了近100隻小雞。
  • 「我們脫貧了」只要勤勞肯幹,每個人都是有福之人
    編者按經過多年奮戰,湖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這場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許許多多的貧困戶,在廣大扶貧幹部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自立自強,用自己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奏響了一曲曲「我要脫貧、我能脫貧」的動人旋律,書寫了一幅幅攻堅克難、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
  • 周光應: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
    周光應在翻耕土地 (攝影:劉亞春)「這些都是鄰居們不種的撂荒地,荒廢了可惜,我把它利用起來,可以種點蔬菜。」4月12日,豔陽高照。合川區錢塘鎮灰壩村7組的田野上,村民周光應一邊操作旋耕機翻耕土地,一邊對前去採訪的記者說道。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勤勞 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畢節市七星關區...
    我叫陶俊芬,今年38歲,原本是陰底鄉羅雄村的農民,現居住在柏楊林街道安置區,能夠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還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為了給他治病我不得不四處借錢,他去世後,我一個人撐起一個家,感到很吃力。  為了還債和給孩子們籌備學費,2015年,我只得外出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做電子零件的加工工作,由於沒有文化也不懂技術,每天只有100元的工錢,除了生活費用外,勉強攢下一點錢來還債。
  • 桐梓縣風水鎮:發展高效農業助農增收
    近年來,桐梓縣風水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多形式宣傳做通群眾工作,調減低效農作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新突破。栽花椒、葛根、辣椒…… 走進風水鎮,到處都是人們農忙的身影。為讓群眾種植高效農作物,風水鎮可花了一番功夫。春耕生產前,風水鎮村幹部就組織村民開群眾會,會上給村民算經濟對比帳,種什麼最划算,讓群眾心裡有數。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壪村...
    喜的是兒子考上了大學,我們家終於有一名大學生了,這些年來我們全家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教育上,現在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全家都很高興。駐村幹部與劉興望共商產業發展悲的是這一年我妻子生病住院了,檢查出患有長期慢性疾病,後續要常到醫院進行治療。當聽到醫生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很震驚,同時感覺到我的人生跌落到谷底,平時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病就病了,而且我們家才剛剛看到希望啊!
  • 我們脫貧了|只要勤勞肯幹,每個人都是有福之人
    「到了愛跑愛玩的年齡,我就跟另外幾個小子混在一起,攪得周邊雞犬不寧。」回憶當年,付琦紅了臉,「混來混去,書沒好好讀。初一讀了半學期,就『打流』了,大家都稱我『浪子』。」離開學校,付琦跟著村裡的包工頭到廣西、貴州、甘肅工地幹活,也南下廣州進過廠。閱盡社會百態,浪子長大,決心回頭。當年,家裡長輩曾強令付琦跟人學過農機。
  • 「我的脫貧故事」就業培訓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烏當區下壩鎮新桃村...
    2019年11月5日,龍鳳呈祥家政公司免費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開辦的養老護理家政培訓班開班,我在社區幹部宣傳動員下報名參加了這期技能培訓班學習。在培訓班上,我認真仔細聽老師從每項服務最基本常識的講解,對於有些不理解的還在課堂上與老師現場互動,通過15天的培訓,我獲得了貴陽市人力資源局頒發的護理員合格證書,因為我在培訓期間學習認真、責任心強,表現突出,被龍鳳呈祥家政公司推薦到了振華廣場太陽城就業。
  • 只要勤勞肯幹,每個人都是有福之人
    編者按經過多年奮戰,湖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這場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許許多多的貧困戶,在廣大扶貧幹部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自立自強,用自己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奏響了一曲曲「我要脫貧、我能脫貧」的動人旋律,書寫了一幅幅攻堅克難、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
  • 「我的脫貧故事」陶俊芬: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我叫陶俊芬,今年38歲,原本是陰底鄉的農民,現居住在柏楊林街道安置區。能夠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還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家原本所在的羅雄村,山高水遠,交通不便,屬於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窮山溝。我們全家8口人擠在老舊的磚木房裡。由於房屋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家裡都會漏雨。
  • 河北阜平:「只要勤勞肯幹,脫貧致富不難」
    新華社石家莊6月11日電題:河北阜平:「只要勤勞肯幹,脫貧致富不難」新華社記者範世輝、張洪河早晨六七點鐘,河北省阜平縣食用菌種植核心區,車水馬龍。食用菌種植戶或採摘、或分揀、或到收購點送食用菌,忙得不亦樂乎。談起脫貧致富,當地群眾信心滿滿:「產業送門前,缺錢有貸款,怕賠有保險,脫貧致富,只要『幹』就行。」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勤勞雙手撐起脫貧致富夢丨安龍縣篤山鎮萬家...
    還記得,四年前,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七十多平方米的老舊房裡居住,我的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兩個小孩正在讀書,一家全靠妻子種地艱辛地維持生活,全家都在為錢發愁,不知道今後的生活該怎麼過。我叫楊秀銀,是篤山鎮萬家店村村民。
  • 「我的脫貧故事」我因勤勞而脫貧丨黃平縣一碗水鄉朗滸村村民潘開芝
    我叫潘開芝,今年49歲,家裡有一個八十五歲的老人,一個精神病的哥哥,丈夫耳朵還聽不見,也不主事,一家人的重擔全壓我一個人身上,其中的苦與累只能自己扛。  2014年村裡經過民主評議,將我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
  • 「脫貧故事」戴國平:從一貧如洗到年年有餘
    10月19日,正在魚塘前給魚兒餵食的戴國平,看到魚兒們爭相吃食的活躍勁,不禁喜上眉梢。58歲的戴國平是夫子河鎮戴家北門村人,患有長期慢性病,妻子梅喜榮患有糖尿病,每年光看病的花費就有很大一筆錢,家裡一貧如洗。2016年8月,妻子梅喜榮又被查出患膽囊結石伴急性壞疽膽囊炎,幾十萬元的診療費瞬間壓得老兩口喘不過氣來,家裡債臺高築。當年,戴國平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巾幗脫貧故事】王學英: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家的希望
    【巾幗脫貧故事】王學英: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家的希望 2021-01-0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丨息烽縣養龍司鎮光華村民吳...
    我視力障礙被鑑定為二級殘疾,妻子是個啞巴被鑑定為一級殘疾,母親聽力障礙被鑑定為二級殘疾,大兒子也有視力障礙的困擾,只有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幼子是健康的。 我家僅有一畝多土地,一年莊稼的收成也就幾百塊。家裡開支大、負擔重,以前我只能四處打點零工補貼家用,日子過得十分窮苦。
  • 「我的脫貧故事」如今我家過上了小康生活丨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
    我叫楊遠翠,是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三組的建檔立卡戶,同時也是三組的村民組長。回想過去的日子,如今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更加感激黨的好政策,感激政府對我們的幫扶,感激無微不至的駐村幹部。但是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我和愛人仍然全力支持我的兩個兒子讀書。  後來,通過我家的聯親幹部張承茂和村第一書記董相法到我家走訪,了解我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在他們的幫扶下,孩子讀書得到了國家的教育資助,也幫助家裡減輕了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