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風水鎮:發展高效農業助農增收

2020-12-16 天眼新聞

為把產業搞起來,讓群眾腰包鼓起來。近年來,桐梓縣風水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多形式宣傳做通群眾工作,調減低效農作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新突破。

栽花椒、葛根、辣椒…… 走進風水鎮,到處都是人們農忙的身影。為讓群眾種植高效農作物,風水鎮可花了一番功夫。

春耕生產前,風水鎮村幹部就組織村民開群眾會,會上給村民算經濟對比帳,種什麼最划算,讓群眾心裡有數。同時利用流動廣播、各村的定點廣播、橫幅、標語進行全方位宣傳。並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群眾調種信心。

群眾不種玉米,種什麼呢?

風水鎮通過發展葛根、花椒、辣椒、高粱替代傳統低效農作物。葛根是風水鎮的特色產業,目前全鎮共種植葛根3000畝,涉及農戶789戶;花椒耐寒、耐旱、耐瘠薄,適宜坡地種植,目前全鎮鎮共種植花椒6500畝,涉及農戶4100戶,今年計劃新栽4500畝;辣椒周期短,收益快,今年全鎮種植辣椒5400畝,涉及農戶5100戶;高粱是風水鎮的一鎮一特產業,今年全鎮種植高粱9400畝,涉及農戶2100戶。

此外,風水鎮還發展了水稻、方竹、刺梨等產業,提高了土地價值,增加老百姓收入。

風水鎮火石村的喻勤,去年種植10畝地的高粱,收穫高粱8000多斤,3元/斤上門收購,總收入達24000多元。

「比種玉米強,划算多了,每年寧願拿2000塊錢買玉米粒也不種,哪個更賺錢我們心裡明白著呢。」喻勤說。

火石村村民王必維,去年種植了3畝多地的高粱,收入近8000元,比種玉米划算得多,嘗到了甜頭,王必維決定今年自家的土地都用來種高粱。

據了解,一直以來風水鎮著力做好產銷對接,實行訂單農業,上門收購,老百姓種出來的東西不愁賣。

目前,風水鎮春耕生產正有序推進,葛根、高粱、辣椒產業均已完成收購協議籤訂、育苗、翻土及肥料、地膜等籌備工作,預計分別於4月中旬、4月下旬、4月底完成移栽。花椒產業已完成土地整治,正在發苗,預計4月上旬完成栽植工作。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婁勤麗

通訊員

編輯蔣洪飛

編審鄭德忠

相關焦點

  • 瑞昌發展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中國江西網瑞昌訊 (記者練煉 通訊員雷勉鴻、談榮雄)瑞昌市以優化產業布局為主線,以發展特色種植為抓手,以科技增效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取得良好的成效,農業特色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有效途徑。
  • 桐梓縣風水鎮:紅了高粱 樂了百姓
    近日,記者在桐梓縣風水鎮江巖社區紅高粱種植基地看到,一大片火紅的高粱穗子籽粒飽滿,趁著晴朗的天氣,人們正忙著收割成熟的高粱,呈現出一幅豐收的景象。「我們瞄準市場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以『訂單種植 』模式重點發展高粱產業,增加老百姓收入。」風水鎮黨委書記梁勇說。
  • 現代農業+多彩種植 瀏陽古港助農增收促發展
    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行先進耕種技術,是讓農民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據悉,古港鎮農業辦將繼續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指導種植戶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科學防治水稻病蟲害,統一田間管理,保障水稻穩產豐收。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現代農業機械化 助農增收奔小康——伊金霍洛旗「慶豐收 迎小康...
    現代農業機械化 助農增收奔小康——伊金霍洛旗「慶豐收 迎小康」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0-09-24 10:02:24
  • 「科技興農·公益助農」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
    本次活動由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聯合三和集團共同發起,旨在以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基金為基礎,聯合社會愛心人士,實現新型生態農業環保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無縫對接與扶農致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國「三農」問題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路徑,以及科技慈善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優勢。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
    我叫謝代剛,家住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村,家有7口人,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2014年,年邁又殘疾的父親患上了高血壓,妻子也生病了,光是醫藥費一年也要花不少錢,再加上3個孩子上學需要花錢,沉重的負擔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一個人掙的錢完全不足以支撐家庭的支出。最難的時候,我賣掉了家裡6000斤稻穀,連電費都是借的。
  • 中糧:秋糧收購助農增收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破解難題,助農增收颱風、多雨等自然災害成了今年秋糧收購的新「對頭」。在吉林,受降雨和兩次強颱風影響,農作物大面積倒伏,持續的陰雨又使倒伏在地的糧食出現生黴、發芽等壞糧現象,收割之後,糧食水分太大難以存放。這些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急壞了種糧農戶。
  • 慶城 發展羊產業助農增收
    慶城 發展羊產業助農增收每日甘肅網12月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雲 通訊員樊睿)近年來,慶城縣堅持把發展肉羊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採取「公司帶動、合作社引領、貧困戶(村集體)入社分紅」的方式,持續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 博白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
    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為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龍潭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博白縣助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李武海 ▼今年我們博白縣助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在龍潭鎮一共有四個村種植髮展毛豆,一共種有差不多有兩千多畝。市場價4.5元一斤,每畝產值是6300元左右,今年按兩千畝來計算的話,總產值有一千兩百多萬元,去掉成本、利潤,大概有三百多萬元。
  • 騰衝馬站鄉1754畝椿頭助農增收
    本報訊 騰衝市馬站鄉立足產業根基,積極打造了特色椿頭產業助農增收。幾年來,馬站鄉因地制宜,利用高海拔和肥沃的火山灰土壤的特殊地理及氣候條件,引進發展優質椿頭產業,拓寬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長效增收渠道,走好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
  • 寧格爾塔村:創辦農機合作社 機械化助農增收
    該合作社項目總投資130萬元,佔地面積約550平米,分為機具庫房、維修間、備料間等農業機械設備庫房。合作社擁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23臺,截止目前,農機作業純收入約15萬元;整合土地2500餘畝,利用農業機械化作業,試種小雜糧、板藍根等中藥材。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降低了農業成本,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老百姓發展農業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一頭圈住飯桌子,一頭連著菜籃子「自己種的菜能直供香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徽省臨泉縣兄弟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宋雷說。宋雷能把菜賣到香港,離不開安徽菜大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幫助。
  • 金沙縣茶園鎮 村企互助發展種養結合園助農增收
    金沙縣茶園鎮 村企互助發展種養結合園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19-05-01 15:05:09      來源:畢節試驗區網   近年來,金沙縣茶園鎮在「千企幫千村」工作中本著以農業增效
  • 黑土地有了「田保姆」 ,助農新模式讓鄉親省心更增收
    黑土地有了「田保姆」 ,助農新模式讓鄉親省心更增收 2020-12-18 0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民市三合村新增大棚助農增收520萬元
    原標題:新民市三合村新增大棚助農增收520萬元如今正處農閒時候,但新民市大紅旗鎮三合村的村民卻一點沒閒下來。12月9日,村第一書記侯衛平挨家走訪種植大戶,聯繫對他們進行線上銷售培訓——「得把咱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出去!」
  • 寧夏:「花式」助農增收 新點子激發創業活力
    原本靜靜生長在寧夏南部山區一種名叫「羊奶頭」的小野果,在年輕人馬丁的努力下,居然成了閩寧鎮移民增收的大產業,並且有了學名——奶瓜瓜。  而銀川欣振養殖有限公司高效養殖梅花鹿,銀川市聯萬家果蔬專業合作社在日光溫室立體栽培火龍果,永寧縣春之秋農林專業合作社引種榛子……無不讓人眼界大開。
  • 陽曲縣搭上電商「快車」助農增收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推動解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穩定脫貧群眾增收渠道,夯實扶貧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帶貧益貧能力,陽曲縣以打造優質農產品為目標,積極搭建合作平臺,著力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全面加快陽曲特色農產品發展新步伐。
  •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內外」促增收 夯實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堅持「甌越鮮風」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賦能,創新推出產業「菜單式」補助政策,發展茶葉、楊梅、番茄、紫菜、黃魚、花椰菜、文成糯米山藥、永嘉麥餅等優勢產業,實施產業幫扶2.13萬戶,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幫扶全覆蓋;開發公益崗位,幫助勞動能力較弱的4602人實現就業。二是激發了促農增收的內生動力。我們堅持推動由被動輸血扶貧向主動造血扶貧轉變,充分激發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2020-08-13 2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