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2021-01-10 三體迷

據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介紹,縱觀宇宙,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科學家首次將太陽與數百顆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發現太陽的活動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可能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

太陽活動的強弱通常可以用太陽黑子、太陽耀斑以及太陽亮度等因素進行衡量。自161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開始對太陽黑子進行可靠記錄,表明太陽活動大約以11年為周期反覆變化。而通過分析樹木年輪和冰芯中放射性碳和鈹的分布,我們還可以了解過去9000年太陽活動的情況。天文學家發現,在這段時間裡,就像過去幾十年一樣,類似強度的波動經常出現。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精選出一批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分析。這些恆星不僅在表面溫度、年齡和金屬豐度等特性上與太陽接近,還具備相近的自轉周期。

「恆星自轉速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會影響恆星磁場的形成,而磁場又是導致恆星活動波動的驅動力。」研究合著者,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薩米·索蘭基(Sami Solanki)博士介紹道。

這些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的觀測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已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記錄了15萬顆主星序恆星的亮度波動情況。

由於太陽自轉周期大約為24.5天,研究人員首先在這份龐大的樣本中選取了那些20-30天自轉一周的恆星。隨後,通過分析歐航局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他們進一步縮小樣本範圍,最終確定369顆與太陽最相似的恆星。

在經過詳細對比分析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大多數類太陽恆星都比太陽要活躍得多。在活躍期與非活躍期之間,太陽輻射平均波動率僅為0.07%,而其他恆星的波動幅度一般要高出5倍。

看看太陽與KIC 7849521亮度變化的對照吧,太陽簡直是不要太溫順了。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2500顆自轉周期未知的類太陽恆星,它們的亮度波動倒是相對沒那麼大。這意味著自轉周期確實是個至關重要的變量,會產生重大差別。

那麼太陽異常不活躍是太陽獨具的特性嗎?也許,太陽只是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相對於太陽46億年的歷史而言,幾千年只是彈指一揮間,在更大的時間尺度上,太陽可能也出現過更大波動的階段。

嗯,太陽其實是被水滴鎖死了(手動狗頭)~

參考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20-04-sun-similar-stars.html

相關焦點

  • 人類觀測到目前最大的恆星,相比之下太陽很渺小!顛覆我們的認知
    當我們在夏日的夜晚仰望夜空時,就會看到漫天的繁星無比耀眼,感嘆宇宙的浩瀚,同時也不由得嘆息我們人類自身與茫茫宇宙相比之下的渺小。自從我們人類有史以來對於宇宙、星空就有了非常好奇的嚮往了,人類就是從不斷地探索中迎來發展的,在當今人類科技巔峰狀態下,我們要想迎來下一次的飛躍,探索宇宙十分必要。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研究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變化無常的恆星
    太陽黑子太陽是一顆變化無常的恆星,時而平靜安寧,時而狂暴不羈,這些變化有明確的規律可循:太陽活動的起伏以11年為一個周期。40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記錄太陽的活動。在19世紀早期,藥劑師出生的德國天文學家花了17年的時間,試圖尋找比水星距離太陽更近的行星,雖然沒有在太陽附近發現新的行星,但是他保留了對太陽黑子的詳細記錄。回顧自己的觀察結果,他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有規律的變化,由此產生了太陽活動周期的觀點。如今,通過軌道和地基太陽望遠鏡的持續、仔細觀測,我們獲得了這一周期的更多詳細資料。太陽黑子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和恆星的關鍵元素,對鋰元素的研究是宇宙和恆星演化的重要課題。宇宙大爆炸時期的鋰含量小幅增長,主要是由於高能宇宙射線轟擊星際介質中較重的原子核,如碳和氧,將它們分裂成較小的原子,如鋰。與其他元素不同,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鋰元素將會在恆星中逐漸消失。
  • 那些宇宙中怪異的恆星:最大恆星直徑是太陽1700倍!
    1、最大的恆星紅色特超巨星UY Scuti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恆星,其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相比之下,太陽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10倍。該恆星距離地球5100光年,位於南方盾牌星座,它很像紅色超巨星參宿四,但比參宿四的體積大3-4倍,而且最終會像參宿四一樣,以超新星的形式結束生命。
  • 我們的太陽處於9000年的衰弱期嗎?
    我們的太陽比它應該的弱嗎?有沒有一個我們一無所知的周期?新的研究表明,太陽與其他類似的恆星活動周期存在較大不同。圖註:2017年8月21日,在俄勒岡州奧喬科國家森林附近的米歇爾市的Big Summit草原牧場,在日全食期間,月亮從太陽前掠過,可見太陽的日冕。
  • 天文學家發現「潛伏」在我們星系邊緣的古老恆星
    跟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一些其他星系相比,我們的星系相對比較「平靜」。它並沒有撞向另一個星系也沒有嚼碎塵埃和氣體,它只是閒逛並做著它自己的事情,至少現在是這樣。然而在過去,研究人員現在有證據表明,銀河系也是有點盛氣凌人的。《Nature》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解釋稱,在我們星系邊緣剛剛發現了一大堆古老的恆星,科學家們相信這是很久很久以前被銀河系撕碎的恆星的殘餘。
  • 星震學:研究天上的「地震」, 了解恆星的「內心」
    星星上有「地震」,太陽也不例外  天文學家研究恆星時也遇到了地理學家同樣的難題。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愛丁頓於1926年出版的《恆星內部結構》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問題,大意為:「我們望遠鏡的視線能穿過數十億光年的空間,但無法穿透恆星熾熱的表面,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恆星內部結構呢?」
  •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內部核聚變結束後,會變成什麼?
    我們太陽系的核心是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的太陽,依靠著自身進行的核聚變,源源不斷地向外界釋放光和熱,為我們地球生命的誕生和生物世界的發展演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和能量來源。太陽的演化歷史,是宇宙中絕大多數恆星共同具有的特徵,那就是在質量滿足一定範圍的條件下,所推動輕型物質向重型物質聚變的一個普遍過程,只是質量的差異造成了演化的最終結局不一樣而已。
  • 除了太陽,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了,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它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對我們眨眼睛,那麼哪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呢?除了月亮這個星球之外,就是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星這幾大行星了,恆星之中,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當然它不能算夜空中的星星,那麼夜空中的恆星哪個距離我們最近呢?是最亮的天狼星嗎?不是的!
  • 獨一無二的太陽?
    它似乎正陷於中年危機。 就像年邁的父母依然會為成年的子女擔憂一樣,太陽物理學家也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理論模型來解釋我們已界中年的太陽有時會讓人迷糊的行為。大多數研究太陽的天文學家會自信地告訴你,我們的太陽極為普通。然而,接下去他們又會說,我們的太陽是唯一而獨特的。
  • 太陽的內部首次公開,結構和洋蔥相似,人類離恆星的秘密更近了
    審核-小文眾所周知,太陽是我們研究星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對象,畢竟世間萬物都因太陽光的照耀才得以生機勃勃。其實一般人肉眼看太陽,只能看到太陽的外表,大家有沒有好奇過太陽的內部呢?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過程,就是恆星緯度的恆星年自轉引入了剪切運動。這兩個過程一起發生扭曲和旋轉磁力線,並在尚未完全了解的發電機過程中,產生了恆星複雜磁場。以上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Jyri Lehtinen博士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發表的新研究。
  • 十大鮮為人知的恆星真相:太陽是綠色的
    確實,恆星看上去似乎會閃爍,尤其是在它們接近地平線的時候。比如有一顆最著名的恆星——天狼星,它的閃爍效應太明顯了,以至於不斷有人看到天狼星後報告他們看到了UFO。但事實上,恆星的這種閃爍是大氣效應導致的,並非恆星本身的屬性。當恆星發出的光通過地球大氣層時,尤其是當恆星接近地平線附近時,恆星發出的光就需要穿過更厚的大氣層,而大氣層不同位置的氣團密度是存在差異的。這將導致星光的輕微折射效應。
  • 恆星為何會有不同的顏色?宇宙中有比太陽溫度還高的恆星嗎?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熱量幾乎全部來自於太陽輻射,而接收到的這點能量只佔到太陽向外釋放能量的22億分之一,況且從太陽到地球還要通過較長的宇宙空間,以熱輻射的形式才將能量從太陽的表面傳遞到地球大氣層,依據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特別是入射角度的大小,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會呈現不同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地球的北半球在夏天距離太陽較遠,卻因為入射角度的增大,環境溫度反而變得增加的重要原因。
  • 盾牌座UY已不是宇宙最大恆星,新晉宇宙最大恆星有100億個太陽大
    於是人們把這些位置不變的星星叫做恆星;把那些位置經常發生變化的星星叫做行星。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天空中的恆星實際上都是和太陽一樣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恆星除了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的大。
  • 科學家發現一顆異常恆星,外星人在亂倒核廢料?
    在距離地球355光年的半人馬座裡,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成分異常的恆星,外星人可能在那裡活動。賴特本人恰好是研究外星文明的狂熱愛好者,提出了不少關於外星文明的奇思妙想。不久前,賴特再次放出話來,在距離地球355光年外的半人馬座裡,就有外星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他們正那裡「倒垃圾」。成分古怪的恆星
  •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假如它靠近太陽會發生什麼?
    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有一顆太陽和八大行星,然而中國民間流傳著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情節真的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嗎?太陽系以前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一種科學假說似乎可以解釋現在看到的現象——從前,有一顆流浪的恆星,它曾經離太陽很近,甚至「蹭「到了太陽系的邊緣,摧毀了幾顆行星、彗星或者小行星,它的引力作用影響了整個太陽系,幾乎重塑了太陽系的格局。不過這還只是個假說,要證明太陽系是否有過這樣一段經歷,科學家還需要搜尋更多的證據。
  • 你真的了解我們頭頂的太陽嗎?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顆恆星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太陽統治著太陽系,也作出了它該有的貢獻,那就是成為了萬物之源,也是地球能夠孕育生命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太陽到底為什麼會發光呢?我們現在知道,太陽的主要組成元素就是氫和氦,其他的元素只佔了極少的一部分。
  • 距離地球最近的十大恆星排行榜揭曉!太陽排名首位!
    眾所周知,宇宙中幾乎有無數的恆星,我們現在所探索到恆星,也只是最少的一部分,除了太陽以外的恆星離地球還有很遠的地方。
  • 比太陽還大的恆星你知道多少?
    讓我們乘坐超級飛船,去宇宙中尋找最大的恆星。我們經過的第一顆恆星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到目前為止他還不是最大的,但他還是很大了,你能夠在裡面的塞進一百萬顆地球。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太陽想像成一顆籃球,那麼地球的大小就會是鉛筆橡皮擦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