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地區熱衷於修建祠堂?

2020-12-22 家是故鄉濃
永新縣龍田鄉一祠堂

遊走在南方地區的農村,你會發現凡是在住戶集中的地方都會建有很多特別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建得恢宏壯觀,看起來比私人別墅還氣派。但你如果以為這是當地有錢人家建的私宅的話,那就錯了,這可是當地人建的祠堂。

祠堂是什麼呢?對於北方人和像我這樣的西南人來說還不太明白建它們來幹啥?直到我在吉安市永新縣的龍田鄉,遇到一個剛建好的祠堂準備辦慶典才知道。

當地祠堂

在當地,祠堂是由同村同姓同一個祖宗的後代共同出資修建的,而個人出資多少則是按每家有多人男丁來計算。建祠堂的目的是讓出資人的家人能在祠堂裡舉行婚嫁、喪葬、祭祖、入祖歸根。因為在南方地區,人們認祖歸宗的習俗觀念比較深根蒂固,特別是家裡男丁比較多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出資修建祠堂的,在老人去世後,按照當地習俗就不能進別人的祠堂,也就不能認祖歸根。所以每家每戶即使家裡再窮,也要按家裡男丁的人數出資修建祠堂。

那麼修建一間祠堂要花多少錢呢?

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得到的答案是比建一棟普通的別墅還要多。問到當地一戶人家,家裡老人小孩四個男丁,按出資比額就要出五萬多塊,我當時就吃了一驚,這在農村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花了150多萬還沒建好的祠堂

祠堂裡都有些什麼東西呢?

在當地,凡是祠堂門口都會有兩座石雕的獅子,兩邊是用金箔粉寫的對聯,門邊各兩條大門柱,正門上方是一幅迎客松圖,再上方是大鵬展翅圖,最上方則是祠堂名稱,祠堂四周邊角則是用瓷磚鑲嵌的花邊。

以前建的祠堂有木雕

祠堂內部顯則得比較空曠,中間是戲臺,左右兩邊是閣樓,祠堂配有16張八仙桌,每張桌配有4條長板凳。

祠堂內部

在祠堂的後面還有一間灶房,灶房裡有兩個大土灶,另外還配有相應的各類廚具與餐具。

祠堂內部的廚房

在當地,祠堂除了用來辦事外,其餘時間大多是為村民提供娛樂的地方,特別是在逢年過節是,祠堂都是最火爆的地方,因為那裡有最吸引人的麻將聲和打牌聲,久而久之,祠堂就變成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本文由「家是故鄉濃」於2020年1月18日在江西吉安永新龍田著。

歡迎大家關注留言私信!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中國宗族文化,祠堂的修建意味著什麼?
    根據不同地方,祠堂或宗祠的建設,也是有區別的。祠堂由一個姓氏而建,比如李氏宗祠、陳氏宗祠等。而北方的祠堂相對較少,許多宗族都是靠族譜記載,而南方的祠堂相對較多,而且很興盛,這都是由歷史各種原因造成的。 在南方中,著名的祠堂有客家文化的祠堂,因客家文化比較獨特,又屬於漢文化。因此,它的祠堂文化比較濃重,客家人也重視自身宗族文化。
  • 現在各地在修建祠堂,這是被允許的嗎?祠堂的意義是什麼
    祠堂存在的意義祠堂,在國內南方多數村落都有,祠堂在當地所象徵的意義,不是單是一座不起眼的建築那麼簡單。那是一個村落,他們先人的靈位擺放所在,是祭祀祖先的場所。在我們當地,如果有以前久遠前外遷的人,想要回鄉追根問祖,都會去當地的祠堂去查閱下族譜,看能不能找到熟悉的名字。祠堂,除了可以祭祀先人,也有勸誡後人正確的為人處世。雖然在以前法制不健全的時代,一些地方的祠堂會私設法堂,用非法手段去處罰犯錯的族人。
  • 為什麼河南沒有祠堂?
    如此一來,活人都顧不過來了,怎麼會為死人修建祠堂呢?但這並不表示這一地區人們的宗族觀念徹底消失了。電影《一九四二》逃荒出發前有這樣一個場景,長工家在收拾逃荒要帶的東西,他特意囑咐兒子,把祖宗牌位帶上,走到哪裡都不要忘了自己是哪裡人。「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麼河南沒有祠堂?
  • 南方人都很注重宗族祠堂,為何北方卻沒這些建築?並非你想的那樣
    而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南方之後,同一個家族的就會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相依為命,久而久之就發展起了自己的宗族勢力,繼而開始修建祠堂,訂立族譜。南方在古代統治者看來一向都是蠻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絕佳場所;歷史上北方外來民族也很少有能打過長江的。因此南方地區在社會環境上比北方更為安穩,也就更利於宗族勢力的發展壯大。
  • 國內祠堂形成南多北少「兩極分化」,為何在北方,祠堂如此之少?
    當今國內祠堂的大部分都聚集在南方,廣東,浙江,江西等地都保存著大量的祠堂供遊客參觀。而北方地區的祠堂在新中國成立後,幾乎都已經面目全非,有的甚至還被拆除改建成了現代辦公場所,部分省市還不知道"祠堂為何物"。究其是何原因,讓國內的祠堂形成了南多北少的"兩極分化"局面呢?
  • 【祠堂文化】揭秘這個地方為什麼村村有祠堂?平均每一萬人竟然擁有359座祠堂
    ,村中不光有總祠,各房各脈也有支祠,祠堂內供著著一脈相傳的列祖列宗牌位,紅白喜事也都在祠堂舉辦,逢年過節燒香祭祖也都在祠堂裡,可見福建宗族文化多麼盛行。而福建省客家人是漢族的一個分支,歷史上從中原地區遷往福建、廣東、臺灣等地,成為本地原住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的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一、圍屋與祠堂
  • 「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宗族祠堂南重北輕的原因是什麼?
    宗族祠堂文化源起於春秋儒家,是一種由祭祀為源頭,逐漸形成的家族、宗親制產物。久而久之,宗族祠堂的作用愈發廣泛,逐漸成為了一個家族的象徵性建築,有著凝聚族人力量、鞏固血緣的重要作用。南重北輕的宗族祠堂文化但是近現代以來,宗族祠堂文化卻發生了這樣一個怪現象:南重北輕。南方人對於宗族祠堂的注重程度有增無減,而宗族祠堂的發源地北方卻有所減少,這又是什麼原因?原因只有一點:華夏民族的遷移活動所導致。
  • 秦始皇生前修建了自己的祠堂,後來始皇廟反覆修建,到底在折騰啥
    從秦朝到清朝,關於他是否應該被納入民族祭祀和祠堂建設中,一直存在著很多爭議。然而,官方和民間寺廟已經建立來祭拜他。此外,秦始皇生前還為自己修建了祠堂和睡廟。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後來的皇帝、官員和人民,修建或破壞寺廟祭拜秦始皇,有什麼心態?
  • 為啥南方注重宗族祠堂,在北方卻沒怎麼見過?北方沒有這個條件麼
    然而一些人尤其是大江南北都闖過的人就會發現:北方相對而言沒有宗族祠堂的這種意識,或者很少有宗族祠堂的意識,而南方基本都是宗族祠堂,有一些祠堂甚至大的超乎預料,動輒就好幾百人、好幾千人。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巨大差距呢?有幾方面原因,一起來看一下吧。
  • 江西村民修建祠堂,發現了古老的家譜,全村都是李淵的後裔
    他們村裡還有一座祠堂,平時家家戶戶有什麼紅白喜事,逢年過節都會在這裡舉行祭祀儀式,告慰祖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村裡的年輕人開始離開村子,村裡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無力支撐祠堂的休息和修繕,所以祠堂開始變得破敗,但後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和很多老一輩的支持,我們決定對祠堂進行修繕。
  • 這座城市中心的小島,居然有68座祠堂
    在此之前,大儒陳白沙已為祠堂題寫「敦本堂」之名,取敦篤崇本之義。題寫年份已不可考,不過,陳白沙去世於1500年,可知題寫時間必然在此之前。陳白沙即陳獻章,是廣東唯一從祀孔廟的明代大儒,弟子遍布江門地區。盧氏先人也是其弟子,故求得恩師為祠堂題寫匾額。
  • 杜家修建祠堂,裡面藏書10萬冊,杜月笙有這樣一個目的
    祠堂是一個宗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杜月笙發跡以後,決定在浦東的高橋修建一座杜家祠堂。這座祠堂佔地十多畝,是由創新建築廠廠主謝秉衡承建,杜門親信弟子沈志南負責打樣完成的。這座祠堂布局簡潔明快,設有前廳、會議室、休息室、轎馬廳、接待室、帳房間、醫院和藏書室等。是一座五開間,三進深的仿明清廟宇式的建築。(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現今中國到處建祠堂,那麼祠堂究竟該不該恢復呢?
    在中國古代的儒家倫理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的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廟,以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是經常出現的。解放後,特別是60年代的運動,北方地區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爛,或改造成了辦公場所等。
  • 農村修祠堂,出資的錢按男丁每人分攤3000元,這祠堂還有必要建嗎
    一、首先新修祠堂是好事,國人有落葉歸根的講究,祠堂也是自己的根所在。對於祠堂要是太過於破舊,後人也會覺得沒有面子,想把祠堂修建的漂亮些、大氣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農村嘛,攀比之風是很嚴重的,別的村祠堂要是比自己家的要華麗,有人是會心裡不服氣,就想把祠堂新修一下,也變得大氣些。
  • 祠堂文化縱橫談
    與此同時,在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還建了一些典型意義上的中國祠堂。大陸全面開放後,港澳臺的文字文化,東南亞華人的宗親文化,開始進入內地並與尋根訪祖活動結合。這種進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即行推開,當然,很大程度上是與探親、投資、經商並行的,他們把大陸熟悉的宗族血緣、姓氏祠堂的傳統帶回來了。這樣的情況促進了內地祠堂文化的興起,甦醒了人們對姓氏、宗親、修譜的意識。
  • 秦始皇為什麼修建長城?
    要知道秦朝以前沒有發生過什麼北方遊牧民族對南方的侵略,這時候北方的部族和中國還是相親相愛的好鄰居,平白無故防著人家幹嗎,而且還是在國家尚且不穩定,國力空虛的時候做這個事情。退一萬步講,就算胡人侵略,以秦當時強大的軍事能力(畢竟久經戰火,名將如雲),再加上秦始皇傲嬌的個性,怎麼可能會害怕北方遊牧民族呢?
  • 老楊家祠堂:遊山西代縣鹿蹄澗村
    小時候看連環畫,一直為楊家將的故事而興奮,端午節時終於去了一趟山西代縣的楊家祠堂。楊家自楊繼業隨著北漢國主投降了宋朝為官,便世代鎮守邊關地區。到了蒙古人的元代,楊家後代繼續當朝廷大官,「武節將軍總領軍民都提控」楊山和他兄弟「行營都統、龍虎衛上將軍」楊友(蒙古人不是欺壓漢族人嗎?楊家怎麼會當那麼大的官呢?)
  • ​張英英作品〡【揭密】馬鼻后街十二座祠堂名字的來歷(馬鼻祠堂文化)
    修建高樓張氏宗祠的地方,古時候叫高樓坪。高家人曾居住過這裡。據說,這一帶是高姓人家的祖地,從西到東,跨過山坡都是。張家人到這裡後,娶了高家女子為妻,作為陪嫁,高家人就將這一塊祠堂地送給張家。後來張家人在這裡修建祠堂後,就取這裡的地名「高樓」為祠堂名,所以稱「高樓張氏」。
  • 【走進百山祖國家公園】南方紅豆杉
    村口矗立著一棵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南方紅豆杉,樹高達35米,胸圍4.6米,虯枝崢嶸,隨風搖曳,直入雲端。村口孤傲挺立的南方紅豆杉,出俗超群 ,氣勢非凡。就像金代李山所繪的《風雪松杉圖》,盡顯「滿天風雪打杉松」蒼涼而堅韌的意境。南方紅豆杉的軀幹一半已枯死,但另一半依然努力地綻放著綠色,在遠處空瀠青山的襯託下,更顯不屈與頑強,—股歲寒不改勁節之氣撲面而來。
  • 信宜錢排老祠堂煥發新生機,變身議事堂、講學堂、獎學堂……
    而許多前來當地觀光遊玩的遊客都說:吸引他們的,不單單是花花果果、山山水水,還有分布在各個鄉村的宗族祠堂,這些古風濃鬱別具特色的鄉村客家祠堂,就是一顆顆瑰麗的文化遺珠,是一道驚豔時光的鄉村風景線。錢排鎮是客家地區,有著絢麗多彩的客家傳統文化,祠堂文化閃耀其中。「族必有祠」,當地15個行政村,均能看到老祠堂的身影,多則一村十多座,少則一村一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