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從最初的母系氏族社會到後來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大一統國家,其中成為永恆紐帶的就是親情,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就開始背誦百家姓,也記錄了過去一個又一個家族的興衰。
姓氏,是一個家族血脈的紐帶,是一代人生命的傳承,那麼,從古至今,我們的家族一直在追根溯源,最顯赫的時期又是什麼時候,這可能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
在江西省上饒縣有這樣一個村莊,裡面的人幾輩子都是農民,卻在一次祭祀中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祖先,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普通小村莊的村民竟然是唐高祖李淵的後人。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堂堂皇族後裔,怎麼會沉淪在一個小小的村落裡,即使沒有找到族譜也未必知道自己祖先的身份?
在江西省上饒縣茶亭鎮下裴村,有一個名叫詹家院村的村子,這個村子的村民都姓李,由於從古至今沿襲下來的舊習慣,很多有親戚關係的人都住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像李家村這樣以姓氏為紐帶的村落。
江西省上饒縣李家村也是如此。他們村裡還有一座祠堂,平時家家戶戶有什麼紅白喜事,逢年過節都會在這裡舉行祭祀儀式,告慰祖先。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村裡的年輕人開始離開村子,村裡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無力支撐祠堂的休息和修繕,所以祠堂開始變得破敗,但後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和很多老一輩的支持,我們決定對祠堂進行修繕。
就在村裡人決定整修祠堂的時候,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份家譜,正是通過這份家譜,讓他們知道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原來他們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後人。
整個家族從一個朝代遷移到另一個朝代。
發現家譜的過程是這樣的,村民在清理祠堂時,偶然發現祠堂閣樓裡有一個破舊的木箱,上面掛著一把鎖,看上去鏽跡斑斑,很久沒有人打開箱子了,於是大家一商量,還是決定合力打開箱子。這一打開才發現,裡面竟然是《李家村族譜》,詳細記載了李家村的祖先及其畫像。
翻開族譜的第一頁,唐代皇帝李淵的畫像映入眼帘,原來,李家村的始祖是李淵的幼子滕王李元嬰。
那麼,一個王爺為什麼會來到江西,他的後代又為什麼會在上饒縣定居下來呢?所有這些謎題都在這本族譜中揭示出來。
原來,唐朝末年,社會動蕩,戰亂頻繁,李家江山已經搖搖欲墜,當時,不僅普通百姓深受其害,就連滕王李元嬰的後代也深受影響,迫不得已,他們只能離開自己的封地,舉家遷往更加安寧的南方。
他們一路逃亡,躲避戰亂,幾經輾轉,終於來到了江西上饒的地方,也終於在這裡定居下來,然後在這裡繁衍生息,生兒育女。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皇族的後代會淪落為一個農民,如同戰爭年代,即使有剩餘的錢財,恐怕也都在逃亡的路上失去了。
家譜裡詳細記載著從此之後李家村的每一位祖先,他們在這裡紮根,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就這樣,生生不息,直到今天,如果不是祠堂的修繕,也許這本古老的家譜將被埋在暗處,無人知曉。
不過,雖然這份家譜已經破舊不堪,甚至連上面的字跡都已經發黃,很多冊頁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但據歷史學家考證,這份家譜應該是清朝嘉慶年間所寫,距今約有200年的歷史,堪稱一份珍貴的文物,其歷史價值極高,
但對於上饒縣李家村的村民來說,價值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祖先曾經那麼強大,甚至最鼎盛的唐朝曾經是他們的天下,想到這裡,他們不禁湧出一種自豪感。
由於這份家譜的珍貴价值,村民們決定將這份家譜作為歷史研究捐獻給國家,他們將其作為家譜重印流傳後世,畢竟過去的輝煌已經過去。
不管祖先創造了多少,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段歷史,他們只是希望後代能以祖先為榜樣,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也許像李家村這樣的村莊還有很多,他們的祖先可能更有名,更震撼,但歷史的輝煌畢竟不能延續到千年,無論是家譜還是姓氏,他們告訴我們的,只是前人做過的,我們的後人還可以。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轉眼之間,枯骨之美,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它不停地向前,再偉大的人,再輝煌的過去,也只能淹沒在時間的大潮中,中國未來的五千年,只有少數姓氏,如果不去追根溯源,我們每一個祖先都應該有輝煌的時候。
然而,過去再輝煌,也是先輩的輝煌,我們的輝煌還在當下。
從少年到老年,從牙牙學語到滿頭白髮,從門前的小院到高樓的房間,我們一路走來,自始至終伴隨著我們的姓氏,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不同,習慣不同。
但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姓氏,因為姓氏這個東西,它來自遠古,給我們打上烙印,無論我們離開父母多久,姓氏永遠將我們和父母緊緊聯繫在一起,這是屬於我們的故鄉。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蔣沈韓楊。你還記得幾個姓?你知道你的姓氏有什麼樣的傳說,你的祖先有什麼樣的功過嗎?如果你無事可做,不妨回到源頭,也去尋找你在時間深處最古老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