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曾想徵服全球,如未兵敗蘇聯,哪個國家會是下一個目標?

2020-12-14 騰訊網

引言

《七律題成吉思汗》:混沌草原聞鷲鳴,翱翔天際世皆驚。縱橫捭闔平歐亞,大略雄才傲傑英。一代天驕威永在,無窮碧落月長明。長河滾滾東流去,千古英名勵鄂城。自古以來,開疆擴土是一個帝王不願捨棄的目標。不少帝王南徵北戰,留下了許多傳說,至今仍被後人津津樂道。

作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曾經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地區自東亞的金朝、西夏外,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而在幾百年之後的歐洲德國,也出現了一個就軍事能力而言,不輸於成吉思汗的將領——希特勒。

▲希特勒舊照

01

希特勒個人的軍事才能和德國的軍事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都令全球刮目相看。雖然現在看來希特勒想稱霸世界無疑是痴人說夢,不過在當時如果蘇聯沒有抵擋住德軍,那麼結果如何並不可知。所幸,德國納粹最終失敗,然而這場戰爭的勝利卻並非易事,歐洲險些被德軍以一己之力踏平,偌大的蘇聯也近乎被吞噬殆盡,再加上後來參戰的美國,德軍幾乎是獨戰天下。

▲希特勒視察部隊

在第二次大戰中,雖然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都屬於軸心國聯盟,可他們幾乎沒有成為德國的助力。德軍甚至認為如果義大利是敵人,用20個師就可以滅了他;如果是盟友,還需要用50個師來保護他。至於日本,當德軍在莫斯科戰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希特勒請求日本出兵,一起夾擊蘇聯,日本卻始終無動於衷,屬於豬隊友之中的典範。

同樣豬隊友的還有義大利,說起來義大利對我們而言似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下了「功勞」。義大利進攻希臘等國失敗,希特勒為了拯救墨索裡尼的軍隊,只好派兵進攻巴爾幹半島,最終導致了「巴巴羅薩計劃」推遲將近一個月。

▲老式轟炸機

在戰略目光上,希特勒與曾經的法國大帝拿破崙出奇的一致。對英國的進攻受阻之後,他們都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了東線。不僅僅是因為烏克蘭的天然糧倉,還為了獲取高加索地區的豐富能源資源。除此之外,蘇聯對德國的後方產生了嚴重的威脅,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畢竟兵法有云:先發制人,後發制與人。

02

有人認為德國是不可能徵服蘇聯的,可事實卻並非如此。若非當時的極寒天氣以及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美國宣布參戰,在太平洋戰爭牽制日軍,在歐洲戰場也與英法等國組成盟軍,開闢了歐洲第二戰爭。這才導致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使得希特勒的計劃才徹底落空。

▲大雪覆蓋的俄羅斯,一片荒涼

經過了日俄戰爭和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開始畏懼起北方這頭「巨熊」。諾門罕戰役失敗後,日本「北進派」的計劃落空,於是「南下派」便去招惹了美國這個更兇狠的角色。倘若日本當時堅持「北進」,蘇聯就無法兩線作戰,從而被徹底拖垮。

那麼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擊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誰?會不會是英國呢?這應該是一個肯定答案。英美等國十分清楚,假如德國徵服了蘇聯,便可以放開手腳收拾眼前的英國,而沒有了蘇聯掣肘的德國,對付英美將猶如探囊取物。因此,英國不得不暫時放下和蘇聯意識形態上的衝突,並於1941年組織大規模船隊給蘇聯送物資,用來抵抗德國的入侵。

▲二戰時,美國的航空母艦

假如德國徵服了蘇聯,那麼英國不過是囊中之物而已,希特勒接著便可以兵指美國。徵服蘇聯、收拾英國、決戰美國,第一步是重中之重,只有征服了蘇聯,德國才能夠在擁有整個歐洲的工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後,真正稱霸歐洲。之後便是積極向海外擴張,達到稱霸世界的最終目的。

03

當然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會是日本。其實不然,縱觀當時世界各國的實力,日本和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希特勒也未必把日本放在眼裡。

然而就是因為這個不被德軍放在眼裡的盟友,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後,使美國宣布參戰。除了在太平洋戰爭牽制日軍,美軍也在歐洲戰場與英法等國組成盟軍,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自此,原本陷入兩線作戰困境的蘇聯得到解放,反而德軍開始首尾難顧。

▲偷襲珍珠港舊圖

畢竟德國的綜合國力終究無法與眾多同盟國相提並論,德軍終於戰敗了,希特勒貪心不足蛇吞象的野心和幻想就此破滅。

結語

從古至今,多少雄才大略的軍事家、政治家妄圖統一天下,制霸全球,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辦到,最後都化作了冢中枯骨。正如明代文學家楊慎在《臨江仙》中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參考資料:

《七律題成吉思汗》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相關焦點

  • 德國在二戰中,拿下蘇聯後,誰是他們下一個準備攻打的目標?
    從歷史上來看,希特勒想佔領蘇聯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希特勒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在《我的奮鬥》一書中也有過記載。在希特勒看來,德國如果想持續壯大的向前發展,就必須要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得有足夠的土地和原料,而德國自身是很難滿足這樣的要求的。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有征服的國家,被蒙古人徵服了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最後還是失敗了。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1812年遠徵俄羅斯的失敗導致的。遠徵沙俄的失敗,才會引起後面一一系列的問題,最後全面失敗。而另一個人也同樣敗在這個俄羅斯,這個人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二戰初期是橫掃了整個歐洲,在攻打蘇聯的時候最後困在蘇聯,最終導致失敗。雖說希特勒是戰爭的魔鬼。但是他和拿破崙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在俄羅斯這片土地遭遇失敗。
  • 為什麼說攻佔蘇聯是德國的最後目標?歷史根本不允許有這樣的目標
    於是,希特勒成功了。1937年,希特勒主持秘密會議,會議記錄成為納粹戰爭罪的鐵證「霍斯巴赫備忘錄」。這份記錄詳細說明了希特勒和納粹的擴張計劃和野心目標,總共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波蘭北部的但澤走廊;第二步是打敗法國、消滅蘇聯;第三步是走向海洋、稱霸全球。但此時的德國是個什麼情況?
  • 希特勒的4句霸氣狂言,暴露了他想統治全球的野心
    希特勒,德國元首,一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整個世界捲入了戰火,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和死亡,很多人都因此把希特勒稱作魔頭。他對猶太人的殘酷手段讓我們一想到就覺得頭皮發麻。他能從一個乞丐成長為帝國元首,希特勒肯定有他的個人魅力,所以很多人也把希特勒當作了自己的偶像。
  • 德國閃電戰擊敗英法兩國,希特勒為何不進攻英國,而與蘇聯開戰?
    在歐戰開始後,美國雖未參戰,但一直都密切關注著歐戰局勢。美國將自己定義為民主的兵工廠,大量地生產槍炮提供給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連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美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慷慨的國家。 美國之所以援助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正因為美國人不願捲入戰爭。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到了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一職。有著強大的政治野心的希特勒想讓德國實力更進一步,而德國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其面臨著資源、土地不足的問題,限制了德國的經濟、軍事等實力的提高,希特勒便依然決定擴充國防軍,準備對外發動戰爭。
  • 東德前外交官:希特勒種族滅絕計劃的首要目標是蘇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民主德國執政黨——德國社會統一黨中央委員會前國際處主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左翼黨(LINKE)委員會年紀最大的現任委員布魯諾·馬洛夫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希特勒種族滅絕計劃的首要目標就是蘇聯。「在希特勒的計劃書中描述了殺人和種族滅絕的計劃。
  • 希特勒殺猶太人因仇視蘇聯?
    德國還跟蘇聯合作建立坦克學校,德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坦克實際上不是在本國,而是在蘇聯。  希特勒曾是德國人「最後的希望」  美國人提出「道威斯計劃」 間接扶植德國  搜狐讀書:是一戰之後嗎?  戴問天:這個是在德國魏瑪時期,希特勒上臺以前。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為什麼一定要進攻蘇聯?
    果然,在橫掃歐洲拿下法國後,希特勒對德軍A集團軍司令倫德施泰特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我真正的偉大使命,就是同布爾什維主義算帳。從中可以看出,對於野心龐大的希特勒,蕩平歐洲大陸只不過是開胃菜或者一個序幕而已,東徵進攻蘇聯才是希特勒的主菜。
  • 希特勒要幹 啥,德國為何在兵峰最盛時,不鞏固西歐進攻蘇聯
    而這三點解釋通了也就能明白為何德國在二戰中會如此行事。 首先我們看看領導人意志。 這領導人意志的體現就是希特勒本人。 在希特勒撰寫的自傳《我的奮鬥》一書中,一直在強調一個概念,那就是為了德國的生存空間,德國必須要鑄劍為犁,開拓民族的生存空間。
  • 二戰德國如果戰勝蘇聯,會轉移戰線進攻英國嗎?
    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在他發動二戰時,波蘭就是他要進攻的第一個國家。蘇聯與波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連,德國高層害怕德軍大舉入侵波蘭時,蘇聯大軍會趁亂加入戰鬥,從而進入蘇波的包圍圈。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信,想要與蘇聯保持互不幹擾的局面。當時的蘇聯與西方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為了能夠在資本主義包圍圈中生存下來。
  • 為什麼俄羅斯這麼難徵服?希特勒和拿破崙最後都這裡被打敗
    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且它橫跨亞洲兩洲,很多俄羅斯的地方在一年之中都是屬於寒冷結冰時期,但是歐洲的兩位人企圖徵服俄羅斯,最後都在此失敗了,他們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的原始卷宗,終於揭露了希特勒的死亡真相
    七日後,在希特勒繼承者鄧尼茨的授意下,德國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正式宣告結束,以同盟國的全勝而告終。 德國無條件投降後,蘇聯政府開始著手調查德國前任統帥希特勒的去向。雖然德國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告知蘇聯政府希特勒已舉槍自盡,但是當蘇軍攻進德國總理府時卻並未找到希特勒的遺體。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德國自此正式成為法西斯國家。1938年,希特勒下令攻打奧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就此拉開。有許多人認為,當時的德國軍隊極其依賴石油,進攻蘇聯是為了奪取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那麼中東擁有那麼豐厚的石油資源德國為何不進攻中東,而去進攻一個如此強大的蘇聯?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 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讓德軍多次吃癟,希特勒一招化解雙方差距
    說起二戰戰場上的武器裝備,在實施大面積攻擊方面有著卓越優勢的,就是蘇聯研製的「喀秋莎」火箭炮,雖然二戰期間,德國的裝備力量非常雄厚,很多國家無法匹敵,但是蘇聯卻一直都致力於研製火炮,因而在火炮研究方面遠超德國。
  • 二戰時期,希特勒如果不先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失敗的結局?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 世界人民卻還是無法忘記對希特勒以及法西斯國家的恐懼。在很多人看來,在二戰期間,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之所以會失敗,是由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不該同時和西線東線同時作戰,不該先招惹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才導致德國軍隊深陷蘇聯泥潭,精兵損失殆盡,整個歐洲戰局向著不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覆滅。
  • 希特勒:曾作出5大預言,4個已被實現,還有一個是什麼
    希特勒:曾作出5大預言,4個已被實現,最後一個讓日本人害怕戰爭對於人類的影響的世界性的,全球曾經歷過兩次極其恐怖的戰爭,那就是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不在中國,主要存在於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球規模的,以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還有義大利王國為法西斯軸心,歐洲、亞洲各國皆深陷戰火,先後有20億以上的人被捲入其中。曾經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無法釋懷的,同樣,在二戰期間極端獨裁的納粹主義戰爭下,歐洲人民也飽受著戰爭的侵擾,苦不堪言。
  • 二戰時,假如德國擊敗了蘇聯,希特勒會進攻中國嗎
    因為冬季的蘇聯過於寒冷,這樣德國人根本吃不消。這也是讓那些德軍軍迷的捶胸頓足的地方吧。大家都在說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莫斯科,就可以提前攻下來,就不會遇到那凍死人的鬼天氣了,可是畢竟歷史已經發生,不能逆轉啊。可是大家似乎非常的好奇,如果德軍拿下蘇聯,世界的格局會是怎樣的呢?德軍會不會因為中國和日本動手呢?畢竟中國也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啊,如果這倆打起來的話,那就好看了。
  • 法西斯之殤:蘇聯參戰,被義大利拖累,其實德國失敗的根源在國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失敗而告終,對於軸心國中戰鬥力最強悍的國家德國,其失敗的真正根源一直被認為是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德國被蘇聯損失大量兵力,另一個因素是美國的參戰,導致整個戰局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實際上,德國的失敗不僅是這兩個外因,內因也是納粹德國失敗的根源所在。那麼,納粹德國兵敗二戰的內因究竟在哪些地方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哪個盟軍國家,對這場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
    這次世界大戰,對許多國家造成了難以想像的災難,也使得無數國家積攢多年的家底,直接被戰爭給毀滅一空,貧困、失業、溫飽這些還是其次,在大戰中,能生存下來就是最幸運的事情。我們本篇文章,不談二戰爆發的起末,也不談戰爭中誰對誰錯,我們就來談談哪個國家對這場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